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亲子育儿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学育儿的亲子互动与感想…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第一是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

你让我骄傲

”  对孩子,你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与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爱哭闹的孩子只要一见到内藤博士就会停止哭泣。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

妈妈说,一升装的牛奶,这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

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

  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

”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显出一副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内藤先生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

”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奇迹发生了。

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

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少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

”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

”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

”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因为,今天的孩子仍然渴望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孤独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第二是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

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

”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

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去,问你妈去

”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爱迪生好像有了个惊人发现似的跑来,睁大眼睛问:“妈妈,咱们家的那只母鸡真奇怪,它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为什么

”妈妈呵呵笑了,她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地对爱迪生说:“鸡妈妈那是在孵小宝贝呢

她把那些蛋暖热后,就会有小鸡从里面爬出来。

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鸡,它们都是被鸡妈妈这样暖出来的。

”小爱迪生听了,觉得真神奇。

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难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能出来

”  “对啊,就是这么回事

”妈妈微笑着点头。

等到饭做好了,妈妈忽然发现小爱迪生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妈妈急了,大声喊儿子的名字。

这时,听到从库房里传来他的答应声。

妈妈觉得很奇怪,过去一看,原来爱迪生在那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多鸡蛋,他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

妈妈更奇怪了,问道:“你在干什么啊

”爱迪生说:“妈妈,你不知道吗

我在孵小鸡啊

”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充满爱的微笑的母亲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生活中像爱迪生一样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其实有很多,他们的小脑瓜总是装满了“为什么”,就看父母是不是能够带着爱的微笑分享孩子的“异想天开”了。

  第三是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

”孩子会自豪地回答:“妈妈爸爸,我能行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瑟拉博士曾经颇富成效地帮助过许多人,使他们走出低谷,步入佳境。

有人问道:“卡瑟拉博士,你帮助别人,你最倚重的是什么

”卡瑟拉博士毫无遮掩地公开了她的秘诀:“我使用一种奇妙无比的方法,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我能够让哑巴讲出话来,让灰心失望的人展露笑容,让婚姻遭遇不幸的夫妻重新和睦。

接受我诊治的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正常人,这种力量都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力量中最富效果的。

我把这种力量叫做‘真诚鼓励的力量’。

”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让我们看看亨利福特,这位将人类带进汽车时代的汽车工业巨擘的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吧。

在亨利福特汽车事业的开端,年轻的福特以他超人的智慧和眼光,历经辛苦,绘制出一幅新型发动机的草图。

但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并坚信,电气车辆才是未来车辆的流行潮流。

为此,企图改良汽车发动机的福特遭受到了无数的白眼和嘲讽。

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福特为此烦恼不已,几欲放弃。

但一次晚宴上的幸遇,给了福特以巨大的鼓舞,使他以坚定的信心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引领汽车行业前行的带头人。

  在那次晚宴上,大名鼎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应邀参加了。

福特在餐桌上向距离他最近的一位出席者苦口婆心地详细讲解着自己的发动机设想,在此过程中,福特注意到,距离几把椅子以外的爱迪生也在侧耳倾听,并不断挪动椅子向福特这边靠近。

最后,这位大发明家索性直接走到福特身边,请他画出他所设计的发动机的草图。

  面对名满世界的大发明家,福特既紧张又兴奋,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匆匆几笔便画出了简略的发动机草图,爱迪生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这张草图,突然,爱迪生将拳头在餐桌上重重一击。

“年轻人

”大发明家显得格外兴奋,他双眼紧盯着草图,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对福特说道,“就是它了,你已经得到它了

”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福特感慨万千地回忆道:“爱迪生先生击在餐桌上的那重重一拳,对我而言,它的价值等同整个世界。

”  看来,真诚的鼓励的确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一个坚定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几句简短的话语,便足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第四是爱的渴望——调动孩子,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你要寻找快乐吗

自己去努力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

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

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

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

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

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

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第五是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细节最能使人心动,要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常常抽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教授绘画,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托尔斯泰从不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服务。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对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他们听。

  后来,托尔斯泰发现《环球旅游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该书描制插图。

托尔斯泰的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他认为,把时间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第六是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

虽是同胞兄妹,可刘墉对儿女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同。

他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  儿子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

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

儿子考上哈佛大学,他带着儿子跪在爷爷坟前说,你的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教育孩子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对于这一点,刘墉有着切身的体会。

儿子虽是哈佛博士,可经常不务正业,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照相。

一天,刘墉去看舞台剧,发现那个忽而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员竟是儿子,他气不打一处来,回家跟妻子说养了个“没用”的儿子。

朋友开导他:“这有什么奇怪的

你年轻时不就很调皮吗

”刘墉想,还真是的。

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

后来,他对儿子放宽了,给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

儿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做公司,事业做得很成功。

  所以,刘墉是真正懂得了“约束”是为了孩子获得更好的“自由”这一道理的父母。

  第七是爱的胸怀——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1800年,德国哈勒附近的一个叫洛赫的村庄,出生了一个被认为是痴呆的婴儿,他的名字叫威特。

威特的父亲卡尔·威特曾悲伤地叹息:“我究竟有何罪孽,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

”威特的母亲也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

”邻居们尽管在口头上都劝慰他们要“想开点”,但背地里也都认为威特是个白痴。

  然而,卡尔·威特毕竟是个有着惊人、独特见解的人,他认为父母必须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缺陷,并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开始教育,若是这样,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于是,卡尔·威特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对威特进行教育,结果这个被人嫌弃的傻孩子不久就让邻居都刮目相看了。

经过早期教育,威特8岁到9岁时已能够自如地运用德、法、意、拉丁、英和希腊等6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

  9岁那年,威特又获法学博士学位,14岁不到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之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成绩显赫。

  第八是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文学家,他的小说语言简练生动,风格幽默诙谐,他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也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

  马克·吐温有3个女儿,他对她们无限慈爱,家庭中充满了温馨。

从女儿开始懂事那一天起,他就让她们坐在自己就座的椅子的扶手上给她们讲故事。

故事的题目由女儿选择,她们常不假思索地拿起画册,让父亲根据上面画的人或动物即兴编故事。

马克·吐温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编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但是每次他都非常认真,从不敷衍。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

父亲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训斥女儿。

如果孩子有了过失,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让她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也与众不同。

  一次,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到农庄度假,一家人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颤悠悠地向郊外驶去,一跑上饱览着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向往已久的事了。

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大女儿苏西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拉,尽管事后是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的,但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

  惩罚的方式由女儿自己提出,经由母亲同意并付诸实施。

苏西提出几种受惩的办法,包括她最不情愿受到的惩罚——不坐干草车旅行。

犹豫了老半天,苏西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

”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为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可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在26年后的今天。

”  马克·吐温给予女儿的是友好、接纳和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女儿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就对父母充满了爱与尊敬。

  所以,我们今天有幸成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今天有幸培育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

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我们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摘自《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育儿亲子手册的全部文章

人生漫漫,就像去远足——走一条,长路。

路有宽有窄,有平有曲折,甚至有荆棘。

我们的起点有两个,在目之所及的土地上,一个是宽阔的大路,通往远处的平原;一个则是弯曲狭窄的小路,通往一片未知的地方,最初的选择权,在我们的手上,我偏好幽然的意境,选择了那条小路。

光有路,还不够,食物可以沿路寻找,但水源却无从得来。

所以梦想,化成了一条河,弯弯曲曲地,顺着路的方向流去。

就这样,人生起始于徒步旅行。

走着走着,我遇到了水的源头;一边饮水,一边继续行走。

我知道我的路通往在哪里,也知道我的河将流经哪里;但是这条路上,岔路很多,还有断路的地方;河网错综复杂,有些能帮我渡过断路之处,有些只能引我误入歧途。

河与路一起,几乎铺满了整片大地,小河偶尔会挡住我的路,我便涉水而过;水深了,便乘船而过;水急了,便顺河而行,直到河与路再次交汇的地方——我的路和河流最后的一次交汇,是在一片湖前的空地上:那里人生和梦想最终交织在一起——那是我一生的目的地,那湖,在一座森林里;那森,正是我的路通往,河流经的——霜之森。

育儿心得怎么写:我的育儿心得

幼儿园老师说,要写育儿心得。

说起育儿心得,还真总结不出个一二。

芊芊是我经历了五年三次保胎后流产,最后一次保胎躺床上四个月才保来的小福宝,所以从出生开始,我可能比其他的妈妈对宝宝投入了更多的溺爱。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要求能和芊芊拥抱一下,静静的抱着,我对她的母爱在泛滥,她对我的感情在增加。

芊芊经常在抱好后会“吧唧”一声给我一个吻,那时感觉自己真是最幸福的妈妈。

我对芊芊的要求并不高,健康、快乐就行。

所以报名参加的那些早教课、培训课都是以玩为主的内容,如创意手工、烹饪、画画等。

这方面我和他爸也产生过一定的矛盾,因为他爸觉得应该多学点围棋、国际象棋等,可以培养分析及综合判断的能力、思维能力,芊芊却没有多少耐心去学,所以我并不强求。

所幸的是,芊芊很喜欢看书。

绘本、童话,小知识书,从8 个多月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开始,就喜欢一个人翻着书看了。

我很开心,和她那擅长理科的老爸说,“不能培养成理科高手,培养成文科高手也不错啊”。

于是我经常买书,有时间就亲子阅读,其乐无穷啊。

阅读能培养她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这些好处从小就在她身上反映了出来,比一般小孩子说话早,会用些意想不到的词语,想象力丰富,让她讲故事能脱口而出一个自编故事,绝对有条有理有情节。

当然好像阅读也产生了点副作用。

比如吵架、辩解之类的,反应灵敏,反驳有力,有时连她奶奶都辩不过她。

这些就忽略不计拉。

千呼万唤,上天终于送给我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我又何必去要求她成为一个小天才呢

我心足矣

所以我的小芊芊,妈妈不希望你样样都很棒,只愿你每天都很开心

亲子共写读书心得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我们崇尚快乐读书。

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这次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们家长把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进行了认真研究,还抽空学习了许多家教方面的书籍。

在亲子阅读中,我们不断总结读书的经验,形成了一些适合我们家庭的读书方法。

一是固定读书时间。

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孩子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家长做完了家里的杂务,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是选择读书姿势。

我们采取了“依偎”的亲子方式,在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让孩子依偎着家长,家长用手揽着孩子,不时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小脸蛋,营造具有浓郁亲情的读书氛围。

三是注意读书的语调。

我们在为孩子读书时,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读,放慢阅读节奏。

四是做好导读准备。

根据孩子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为孩子阅读书中的精华内容,因为阅读时间不长,还要注意编排,阅读时不妨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

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读书的趣味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读书就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

我们在亲子阅读中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阅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良好的习惯。

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亲子共读心得(2):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

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对孩子关心的很少,但是自从一小发出亲子共读倡议以来,我发觉我也能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以下是我对亲子共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

在孩子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

二、不易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它。

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一般来说,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亲子共同阅读后,孩子的心得,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什么

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学的多与少无所谓,关键是亲子阅读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多读书有好处,但是却有不少人不爱读书或读不进书。

是因为这些人从小就没有爱上读书,没有找到读书的感觉。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考上大学是因为没有好好读书,这个没错,但没有好好读书之前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一开始没有读进去,越读越不想读,所以最后就不好好读了,也读不好了。

人们都喜欢经营自己的长处,篮球打得好的爱打篮球,足球踢得好的爱踢足球,纸牌打得好的爱打纸牌,麻将玩的好的爱打麻将。

从小喜欢上读书,善于读书,上学后就会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学习成绩就不会差。

一个人学习不好,往往都是因为开始时他就没有把书读好,读书不是自己的长处所以越读越不爱读了。

因此小孩从小爱上读书,善于读书对于他今后的学习是起决定作用的。

育儿经典:应与孩子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个世纪话题。

中国未成年人的高自杀率都可以追溯到亲子关系,简而言之,总而言之,良好的亲子关系几乎决定孩子的一生。

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第1句】:父母赶紧补课,学习育儿常识,除了看护养育,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常识。

【第2句】:父母赶紧做自我成长,提升情商,为言传身教打好基础。

【第3句】:学习沟通技巧,提升沟通能力。

【第4句】:学会跟孩子共情。

【第5句】:让家庭里的爱流动,给孩子一个健康温馨轻松的的成长环境。

【第6句】:让孩子在犯错中长大。

不代替不控制,教育、鼓励、约束、疏导、呵护兼备,润物细无声。

6008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