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听课有感 精品
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听课有感 且行且思-------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听课有感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11月5日,2024之秋的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如约而至。
中心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多个省的专家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静心倾听着每一堂课。
上课名师们精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高潮迎来了听课教师们的一次次掌声,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
语文教学泰斗余映潮、特级教师韩军、喻旭初、新秀金晓燕等,不仅展示自己精深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而且还引领与会语文老师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思考和争鸣。
时常听同行说上课要上出一个‘我’来。
我觉得听过八位名师的课,每堂课都能有自己的个性,都具有学习意义。
对于正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收获颇丰。
金晓燕老师执教语文拓展课《生命常常如此之美》。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是乔叶散文集《天使路过》中的一篇文章,它文质兼美,作者写了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之美。
我觉得读乔叶的作品,有一种漫步在西湖苏堤时的惬意和悠闲。
2024年音乐浙派名师的时间安排出来了么
国考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8:00至24日18:00查询资格审查:2024年10月15日至26日查询报名序号:2024年10月28日8:00后报考确认缴费时间:2024年11月2日9:00至7日16:00准考证打印时间:2024年11月21日10:00至27日12:00期间国考笔试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丽水学院要变成浙西南大学是真的吗
以下内容节选自《历代琴人录》。
其中除个别琴人外均在世。
但此文成文较早,部份琴人未列入。
六十四、叶名佩 叶名佩(公元 1929 年 -- ),浙江温州人,现代女琴家。
叶名佩少年在上海生活,即已开始学琴,后师从张子谦、李明德,以后又去杭州随徐元白学琴。
后定居苏州。
公元 1986 年,她与吴兆基、徐忠伟一起,发起创办了苏州吴门琴社。
叶名佩琴风 委婉细腻,清新舒畅,为人谦和,乐于助人。
她先后共教出弟子六十余人。
六十五、陈长林 陈长林(公元 1932 年 -- ),福建福州人,现代闽派琴家、计算机专家。
陈长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大容量存储学组组长,曾参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03 ”机研制,任中国第一台自己设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 119 ”机外围设备技术负责人。
陈长林同时也是现代著名琴家,是 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美琴社顾问。
他十四岁起随其父陈琴趣及其表姨吴子美学琴,后又根据唱片进行自学。
十九岁后,他又得到吴景略、张子谦、查阜西等大家的指教。
陈长林之琴风,以闽派为基础,又博采众长,形成 吟猱有度,板眼明晰,刚柔相济,韵味深长; 温劲饱满,亮丽圆活, 细腻缜密,潇洒流畅的特点。
他善长《大胡笳》、《龙朔操》、《平沙落雁》等琴曲,有个人专辑《闽江琴韵》流传于世。
陈长林精通打谱,先后有打谱作品近六十首,最具代表性的有《龙朔操》等。
他打谱采用“看谱打谱”和“弹琴打谱”相合的方法,重视节奏、音律,强调“仪咏合声”,并特别提倡尊重原著,“从主观上不改变古谱”。
他在打谱方面的贡献,对现代琴学有一定的影响。
六十六、李仲唐 李仲唐(公元 1933 年 -- ),陕西西安人,现代琴家。
李仲唐师从吴景略和查阜西,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琴专业,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员,曾任陕西乐团古琴演员、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副 教授。
六十七、卫家理 卫家理, 字南 箎 ,号半瓶老人, 四川乐山人, 现代琴家。
卫家理师从虞山吴门吴景略,又曾受教于 查阜西、张子谦、姚丙炎、王洁儒、俞伯荪等琴家。
他善长于《渔樵问答》、《忆故人》、《潇湘水云》、《普安咒》、《梅花三弄》等曲,有《黄云秋塞》等打谱作品,并曾创作《四月八》、《怀念引》。
《琴韵缤纷》(三) CD 收录了他的琴曲《四月八》。
卫家理曾任贵州遵义地区文工团乐队队长二十八年;公元 1986 年在遵义创建播州古琴研究会,并任会长。
六十八、韩廷瑶 韩廷瑶(公元 1934 年 -- ),北京人,现代九嶷派琴家。
韩廷瑶就读于清华大学时,师从九嶷琴家关仲航,后又受教于顾梅羹、管平湖、吴景略、陈长林等琴家,后在郑州、开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扬九嶷派琴学。
他的打谱作品包括:《列子御风》、《沧海龙吟》、《欸 乃》、《高山》等琴曲。
六十九、吴钊 吴钊(公元 1935 年 -- ),苏州人,现代琴家、古琴史学家。
吴钊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传统文化的熏陶。
公元 1953 年,他师从泛川名家查阜西学琴。
后来,他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虞山吴门吴景略学琴。
大学毕业后,他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
1985 年,他就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 1991 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后又任中国艺术研究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琴会会长。
吴钊的琴风苍劲幽远,吟猱丰富,善长《忆故人》、《鸥鹭忘机》、《汉宫秋月》等琴曲。
七十、刘正春 刘正春(公元 1935 年 -- ),南京人,现代金陵派琴家。
刘正春十五岁时,师从诸城派琴家王生香学琴,以后又从学于泛川派周空明、金陵派夏一峰、广陵派刘少椿、梅庵派程午佳、金陵派赵云清等琴家。
其琴风以金陵派为根本,别取诸家之长,形成宁静舒缓、秀丽幽远的风格。
他善长《秋江夜泊》等琴曲。
刘正春是现代金陵派的代表人物,金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兼常务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
七十一、庞雨珠 庞雨珠(公元 1935 年 -- ),山东德州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庞雨珠 毕业于山东艺专音乐系,师从诸城派琴家张育瑾学琴,后历任中国琴会理事、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琴会副会长、济南琴会名誉会长。
七十二、容天圻 容天圻(公元 1936 年 -- )字秋庵,号琴禅,福州人,现代台湾琴家、水墨鉴定家。
容天圻出生于福州,客籍中山,后往台湾,二十七岁时在台湾师从胡莹堂学琴。
他继承了胡莹堂宁重苍古的琴风,并著有琴文多篇,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
容天圻的弟子李孔元,后来也是台湾极有影响的琴家。
七十三、姜抗生 姜抗生(公元 1937 年 -- ),出生于上海,现代琴家。
姜抗生早年曾随卫仲乐学琵琶,后师从溥雪斋学琴,以后又受学于查阜西和吴景略,是北京古琴研究员早期的会员,后参加中国歌舞团。
姜抗生的琴风稳重大度,善长《鹤舞洞天》、《流水》等曲。
他热衷于琴事活动,后来在青岛教琴。
七十四、戴树红 戴树红(公元 1937 年 -- ),江苏泰州人,现代洞箫专家、琴家。
戴树红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今虞琴社社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苏州民乐一厂顾问。
由于其以萧著称,故有“箫神”之谓。
戴树红之琴,师承于张子谦,继承了张子谦的琴风,并被谓为张子谦之知音。
他还经常和张子谦合作,进行琴箫合奏。
张子谦流传于世的诸多琴箫合奏录音,即是与戴树红合作的。
七十五、李禹贤 李禹贤(公元 1937 年 -- ),号劲草,又号琴童, 山东桓台人,现代琴家、画家。
李禹贤十六岁开始学琴,启蒙于张正吟,后师从夏一峰、刘景韶、张子谦,并私淑于管平湖、吴景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历数十年后, 创立“劲草琴堂”,并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
李禹贤之琴,由“金陵派”入门,打“梅庵派”功底,走“广陵派”路向,有“慢中去韵,韵中含情,情中生景,景中有我,凝神入化”之体会,形成了苍劲稳重的琴风。
他善长《满江红》、《流水》等琴曲。
李禹贤亦擅长国画,尤精花鸟,有琴画齐名之誉。
七十六、徐晓英 徐晓英(公元 1937 年 -- )又名霞影, 浙江衢县人,现代浙派女琴家。
徐晓英为文史学家徐映璞之女,从小受家学薰陶,有深厚的古文诗词功底,有“三衢才女”之称。
公元 1954 年起,徐晓英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张味真学琴,后赴京、沪等地受学于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等名家;同时也随古筝名师王巽之学筝;后进入杭州歌舞团担任古琴、古筝演奏员。
她曾任杭州四、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等职。
七十七、孙贵生 孙贵生(公元 1937 年 -- ),上海人,现代琴家及笛、箫演奏家。
孙贵生少年习笛、箫,后师从泛川派名家查阜西学琴,又受教于广陵派名家张子谦及虞山派名师吴景略。
以后,他又师从律学家潘怀素学习中国音乐理论,专攻音律学。
孙贵生曾任中国电影乐团管乐部部长,从事电影音乐工作三十余年,录制的影视音乐达数百部。
七十八、汪铎 汪铎(公元 1938 年 -- )学名珍昌,字光瑜,别号采真,生于苏州,现代吴门琴派琴家。
汪铎生母吴湘岑(兆瑜)为吴兰荪之女。
其舅父吴兆基为吴门著名琴家。
汪铎之琴学师承吴兆基,另外曾受学于青城道士吴纯白(浸阳、观月)。
汪铎琴风宁静澹泊,隽永朴拙。
他在继承吴门琴派的文人琴风外,还热衷于整理内容与道家有关的琴曲。
他曾打谱《采真游》、《崆峒问道》、《庄周梦蝶》、《挟仙游》、《嵇氏四弄》等琴曲。
公元 2002 年,汪铎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编了古琴刊物《琴道》。
七十九、林友仁 林友仁(公元 1938 年 -- ),上海人,祖籍台湾,现代广陵派琴家。
林友仁之琴,启蒙于金陵派夏一峰,师承于广陵派刘少椿,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时,师从卫仲乐,并受学于刘景韶、顾梅羹、沈草农等琴家。
他就职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研究室,任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教学,并兼教古琴;曾任职于音乐研究所,任中国音乐研究室副主任。
林友仁琴风浑朴自然,宽缓醇厚,善长《流水》、《普安咒》、《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琴曲。
林友仁在教学方面强调回归自性修养,舒展心灵。
八十、刘赤城 刘赤城(公元 1938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赤城自幼随其父刘嵩樵习琴,曾受学于徐立孙,后就读于 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刘景韶。
他曾 执教于安徽艺术学院,后调入安徽省歌舞团从事古琴独奏及研究工作。
他从事古琴演奏数十年,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底。
其琴风绮丽缠绵,雄劲豪放,绰注吟猱较为夸张。
八十一、朱子易 朱子易(公元 1938 年 -- ) 字云程,江苏金坛人,现代诸城派琴家。
朱子易师从诸城派名家詹澄秋学琴,并亦精于琵琶,曾在专业文艺团体长期任琵琶演奏员,后改做政府机关工作和理论工作,退休后又潜心钻研古琴并开始传授学生,有弟子六十余人。
他曾任山东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泉韵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等。
朱子易琴风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融合了一些现代气息。
他主张学琴先要打好基础,要通过一些小型曲目,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正确地掌握古琴的常用指法;并提倡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各派的成熟曲目和演奏经验,以不断提高。
八十二、陶筑生 陶筑生(公元 1938 年 -- ),原籍江西南昌,居于台北,现代梅庵派琴家,公元 1969 年起从吴宗汉学琴,能弹梅庵诸曲,在台湾有一定影响。
另外他也通古筝及箫、笛,曾在国乐团中任箫、笛演员。
八十三、郑云飞 郑云飞(公元 1938 年 -- ),杭州人,现代浙派琴家。
郑云飞师从浙派名家徐元白学琴,后在杭州传琴,有弟子四十余人。
他提倡从 多方面吸取知识,比如多看戏、多听音乐、多看画、多游山玩水等,从中吸取多门类艺术来营养自己的古琴观;并特别强调“先继承,再发展”,但最好不要离开传统,应该尽量用传统古琴指法来创造曲目。
八十四、顾泽长 顾泽长(公元 1939 年 -- ),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泽长为川派名家 顾梅羹长子,承家学,继承了川派朴实稳健,峻急跌宕,洒脱奔放的琴风,后任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古琴研究会会长。
另外,他也精通传统斫琴之法。
八十五、李祥霆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 满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祖籍辽宁岫岩,现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于中医家庭,自幼对传统艺术颇为偏爱,曾学习吹箫、古典诗词及水墨画;后因从广播中听到《关山月》而醉心于琴;公元 1957 年拜查阜西为师,并由顾梅羹启蒙,开始学琴; 195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同时受学于管平湖、溥雪斋等琴家; 1963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8 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 教授,教授古琴和洞箫; 1994 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琴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会长、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顾问、日本吟咏道八洲庄鹰洲会名誉顾问、北美琴社顾问。
李祥霆熔虞山吴门、泛川等派风格于一炉,强调根据曲意而确定表现手法,其琴风 流畅秀丽,大静大动,如长江奔雷,似孤岭松涛,特点鲜明, 自成一家,并善长即兴弹奏。
八十六、成公亮 成公亮(公元 1940 年 -- ),江苏宜兴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成公亮公元 1960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古琴专业, 1965 年毕业于该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后为南京艺术学院音 乐系副 教授。
成公亮曾学琴于梅庵派刘景韶,后师从广陵派张子谦。
其琴风宽缓深沉,跌宕缠绵,刚柔并济,以广陵为根本,以他派为辅助。
八十七、谢导秀 谢导秀(公元 1940 年 -- ), 广东梅县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谢导秀少年时即学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后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岭南派名家杨新伦。
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研究。
他继承了岭南风格,并也有自己的特点;另外还通晓筝、二胡、箫、唢呐、笛子、葫芦丝等乐器。
谢导秀曾与杨新伦一起组建广东古琴研究会,并任秘书长,杨新伦去世后任会长,并任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他还和杨新伦一起,将《古岗遗谱》整理成册。
谢导秀琴风刚劲中带有缠绵,富有广东音乐特色。
八十八、王永昌 王永昌(公元 1940 年 -- ),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琵琶演奏家。
王永昌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曾学琴于徐立孙,继承了梅庵派琴风,善长于《平沙落雁》、《长门怨》、《捣衣》、《搔首问天》等琴曲。
八十九、龚一 龚一(公元 1941 年 -- ),南京人,现代琴家。
龚一十三岁开始学琴,十五岁得到查阜西的好评,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专修古琴,曾随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沈草农、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学琴,广泛学习了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的风格,熔各家于一炉,自成一家,形成了清和婉转,中正秀丽的琴风。
他强调在弹琴时,要“心中有古人,眼前有今人”。
以古琴与民乐团进行合奏,也是其特点。
九十、荣鸿曾 荣鸿曾(公元 1941 年 -- ),香港人,现代琴家。
荣鸿曾历任 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乐讲座教授、兼任美国匹兹堡大学音 乐 教授、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音 乐学 博士,是香港的著名学者。
荣鸿曾之古琴,师承泛川琴家蔡德允。
他认为 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光辉的价值,故对古琴的发展非常热心,曾与刘楚华一起,将蔡德允《 愔愔 室琴谱》手本编制成书。
再过十几天就要省音乐统考了,请问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好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高水平海归很多,国际化办学水平以及教学理念在国内同级院校中是比较先进的。
情况大致如下:(一)学院概况。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2024年5月(不同院系重新调整,艺术学院分设为音乐学院和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调整后的分院更加专业),是宁波大学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院,也是浙江省重要的应用型和理论型音乐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学院下设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理论教研室、器乐与舞蹈教研室、音乐研究所、胡晓平声乐艺术中心、艺术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心等教学和研究机构。
学院的硬件条件非常好。
拥有音乐厅、数码钢琴室、MIDI音乐制作室、小型录音棚、北区琴房等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设施、场所与条件。
由于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秉承的是国际化、特色化的办学理念。
所以学校经常会组织或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交流研讨。
比如:成功主办“中国音乐类期刊主编高峰论坛”(2024年)、“首届江浙沪音乐与艺术学院院长高峰论坛暨交流音乐会”(2024年);举办《音乐大讲坛》系列学术讲座三十余次,邀请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泰国、乌克兰等国专家前来访问交流等。
(二)专业情况。
现有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艺术硕士”专业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分别为教育学门类二级学科硕士点“音乐教育与传承”与文学门类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音乐方向)”,其中“音乐教育与传承”二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外国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和音乐学科教学三个研究方向。
课程方面,《音乐与健康》是2024年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为2024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2024浙江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案例特等奖;微课《人体如何感受音乐》荣获2024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教材《音乐与健康》被立项为浙江省“新形态教材”(省级精品教材)2024年6月,申报的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小学音乐“名师名校长”工程成为浙江省内最高规格的师资培训项目。
(三)师资情况。
学院“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钱江学者1人。
学聘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次炤、著名歌唱家胡晓平为包玉刚讲座教授,聘请3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
现任院长俞子正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全国高等师范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荷兰国际声乐比赛和日本国际歌剧比赛评委。
俞子正院长19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温可铮教授。
1984年考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歌剧系,随意大利声乐家加尔蒂尼潜心研究西洋歌剧。
先后在日本多个城市举办二十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并担任过多部意大利歌剧的主演,在日本歌唱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次应日本皇宫邀请参加皇宫音乐会演出。
王蕾老师,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音乐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经典音乐的普及化和生活化,她也被誉为是宁波大学最快乐的“杯子”老师。
王蕾老师《音乐与健康》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著名旅加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重大国际音乐比赛获得金奖的东方歌唱家,曾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十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荣获大赛第一名和特别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重大国际音乐比赛金奖得主和获此殊荣的首位东方歌唱家。
著名旅德青年钢琴演奏家郑洁博士系“施坦威艺术家”,毕业于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曾获得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年钢琴比赛“天才少年奖”,是迄今为止获得该奖项唯一的中国人。
著名旅荷男中音歌唱家常振华博士作为荷兰歌剧院签约歌唱家,曾经同世界十几个著名歌剧院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享誉欧洲,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曾对其进行专访介绍。
孙铭澧博士系旅美钢琴室内乐演奏家,声乐艺术指导,毕业于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和中国中央音乐学院,2024年获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唯一最佳钢琴伴奏奖。
梁 卿老师,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省“特聘专家”;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宁波大学“安中讲座教授”、宁波大学学术领军人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认定者;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理事;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剧演唱大赛组委会主任。
孙悦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先后担任宁波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宁波市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组长,曾获宁波市教育系统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高师声乐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
丁超老师,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声乐系主任。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声乐协会会员。
音乐学院合唱团薛南老师,自2004年带领宁波大学学生合唱团,历经十年的磨砺,在省市各大比赛中屡摘桂冠,还曾在2024年合唱团登上央视。
薛南还是2024年宁波大学“最美导师”,2024年带领宁波市合唱团再次登上国际舞台的巅峰。
2024年10月29日,薛南老师率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问鼎“中国合唱节”金奖。
沈浩杰老师,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多年从事宁波籍音乐家,音乐宁波帮文化的研究。
2024年11月19日宁波江北区政府与宁波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音乐宁波帮大会”在宁波成功举行。
叶巧红老师1998年获第十二届CCTV“大红鹰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