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谚)指独自一人考虑问题难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谋定计自会高明。
【第2句】:纸上画大炮——打不响
【第3句】:【鹅蛋子——又圆又滑】(歇)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
【第4句】:棉花槌打驴——不痛不痒
【第5句】:【 一咒十年旺】指一种逆反心理,从吉利的方面去对待恶 言恶语。明代《醒世姻缘传》:“没账!叫他咒去!一咒十年 旺,神鬼不敢傍!”
【第6句】:【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见“六耳不通谋”。
【第7句】:雨伞抽了柄——没了主心骨
【第8句】: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第9句】:腊月里遇着狼——冷不防
【第10句】:穿山甲打洞——挖深挖透
【第11句】:属刺猬的——谁碰扎谁手
【第12句】:铁将军把门——关门闭户;没人啦;锁着
【第13句】:【水火无情,刀枪无义】释义:水火不讲情面,会害人;刀枪不懂情义,会伤人。指水火刀枪都能伤人。例句:我们学生、文人,是民族的精华,他们能饶了我们?而且水火无情,刀枪无义,打起仗来,谁能保住不死?
【第14句】:【粳米粉的线条——拉不长】(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没有黏性。长:本指空间距离长,转指时间距离长。指某事时间持续得不长久。
【第15句】:【风后暖,雪后寒】(谚)指大风过后,气温回升,人会有暖和的感觉;雪融化时,需吸收热量,因此天气会更加寒冷。
【第16句】:【在炕头上耍威风】(惯)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气凌人或大发脾气。
【第17句】:【一铆对一窍】(惯)铆:铆钉。 窍:指铆眼儿。形容算计得正合适,不多也不少。
【第18句】:【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没有冤仇。 李准《龙马精神》:“芒种,我又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边,你怎 么和我这么大冤仇!你小大是个干部,说话不能血口喷人 啊。”
【第19句】:【好事不在忙】(谚)指好的事情做起来不必急躁忙乱。
【第20句】:【双手难捉两条鱼】(谚)人的两只手不能同时捉住两条鱼。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同时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第21句】:一放学,我就练起了“少林拳”。忽然,手碰到了砖棱上,我“哎哟”一声,捂着手哭起来。妈妈看见了,不来看我的手,反而说:“这次你可要记住,‘人猖没好处,老鼠猖了猫咬住’。”(陕西·陇县)
【第22句】:邻居大婶同她公公吵架,张大爷路过这里,急忙过来劝说。没想到不讲理的大婶却向张大爷嚷道:“半天云里挂小猪——出来个挨刀鬼。”(河北·蔚县)
【第23句】:麦秆当秤——没斤没两
【第24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有指望
【第25句】:耗子拉秤砣——自塞门路
【第26句】:王大叔富了,人们说他再也不会恁仔细了吧。奶奶说:“我看不一定,他多半辈子都是吐口唾沫也要润湿块坷垃,会过着呢!”(河北·邢台)
【第27句】:【绿色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是草绿色的,老百姓称之为“军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背景下,军绿是绝对流行色,特别是学生。那么,绿色军装是怎么形成的呢?发明绿军装的是19世纪南非的布尔人。1899年,英国军队大举入侵南非,与荷兰移民的后裔布尔人爆发了英布战争。当时,布尔人兵力很少,与英军人数比例仅为1:5,在与拥有优势兵力兵器的英军初战中,布尔人损失惨重。后来布尔人发现,在其作战区域地面植被多为绿色,行军打仗穿绿色衣服不易暴露目标。而英军穿的是红色军装,目标特别明显,极易成为被打击的活靶子。于是,布尔人便马上将自己的军装改为草绿色,甚至把武器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利用绿色伪装常常神出鬼没地接近英军,并突然发起进攻,使英军防不胜防,损失极为惨重。当时在南非作战的15万英军中,先后就有9万多人死于布尔人的突袭战和狙击手的射杀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英军在南非战场的惨痛失败震惊了世界,战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纷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军装颜色改为绿色或偏绿色,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28句】:【哑姑姑做梦——谁醒谁知】(歇)指某事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别人都不会知道。
【第29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举止无措、没有办法的尴尬状。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组合。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词的使用效果。某医院为一孕妇多次进行产前检,确定是双胞胎,且状况良好,结果生下来是连体婴儿,医生顿时傻了眼。“傻眼”一词用得实在绝妙,把当时的情况唯妙唯肖地描述出来了,换任何一个词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传神,是把常用来形容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的“傻”字,拿来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泼好动的心灵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顿时让人领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让人无法捉摸惊诧莫名。
【第30句】:群众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
【第31句】:我们放麦假了。妈妈说:“现在正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也要于点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鲁山)
【第32句】:【三岁至老】(谚)一个人从很小时候的言行举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辈子有多大的作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气度,往往到老不变。 也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第33句】:【扯葫芦倒秧】(惯)比喻东拉西扯地说些无聊的话。
【第34句】:娘勤女不懒,爹懒儿好闲。
【第35句】:【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流行很广、影响很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是一种典型的“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那么,“学而优则仕”源自哪里,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处理好工学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解释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对此,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实践。“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
【第36句】:【一风吹】(惯)比喻一下子全部否定掉,全都不算数。
【第37句】:今年竹子来年笋——无穷无尽
【第38句】:【用哈哈镜照人】歪曲别人的形象,错看了人。《北京日 报》(1984,11,25):“但是有少数同志用哈哈镜照人,把万元 户看歪了。”
【第39句】:【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第40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歇)两头:本指骆驼的头和尾,转指双方、两方面。着落:本指落在地上,转指落实。指两头都落空,或两方面都不落实。
【第41句】:【东不成,西不就】(惯)指择偶或择业不顺利,总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总是办不成。
【第42句】:【打和事鼓】(惯)指从旁撺掇或撮合。
【第43句】:有一次,外婆来我家玩,妈妈诉苦说:“我整天做家务,累死人!”外婆同情地说:“杂事无功,累死长工。”(安徽·宣城)
【第44句】:【请神请到鬼】(惯)比喻本想请人帮忙,结果请来了坏人。
【第45句】:【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辞,多称别人的女儿。女孩何以称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有关系。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为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诺千金”等均是。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率军队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年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以后就流行起来了。
【第46句】:【红颜多薄命】(谚)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指旧时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运。 也作红颜自古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
【第47句】:空心谷子一头仰得高
【第48句】:【张口三分利】只要说话,主动提出要求,就有好处。周立 波《暴风骤雨》:“你要哪块地,得说呀,张口三分利,你要不 说,分上坏地,怎么娶媳妇,养小子?”
【第49句】:【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谚)旧指说理的秀才遇到不讲理的大兵,再有理也没法说清。泛指和蛮不讲理的人是无法讲道理的。或指讲理要看对象。 也作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碰上兵,有理讲不清。 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
【第50句】:【 腥锅里熬不出素豆腐】指人受环境不良影响。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不是我小心眼儿,是那个地方不好!腥 锅里,还能煮出素豆腐!”
【第51句】: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第52句】:【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释义:人越干活、越锻炼,越有劲。例句:石山说:“我一点也没感到苦。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下乡来,顺便挑点东西算什么。”
【第53句】:奶奶望着门前那等着收割的小麦说:“半个月前还青青的,现在变得黄澄澄了,真是麦老过座桥,人老路上摇啊!”(江苏·通州)
【第54句】:脚踏楼梯板——步步高升
【第55句】:【一园瓜,就一个熟的】只有一个成熟、出众。成语:出类拔 萃。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咋知道我没照顾?就 你有情,别人都没意?一园瓜,就你一个熟透了!”
【第56句】:【好虎难抵众犬】力量孤单,抵挡不住。或说:好虎抗不住 一群狼。成语:寡不敌众。张孟良《儿女风尘记》:“张天保 单骑战群兵,好虎难抵众犬,被疯狗似的差人打了出去。”
【第57句】:邻居叔叔因为赌博,使好端端一个家几乎倾家荡产。看到身边活生生的现实,爸爸教育我说:“十个赌博九个穷,倾家荡产害人虫。因为染上赌博而家破人亡的自古就有啊!”(广东·龙门)
【第58句】:【势大仗权,腰粗仗钱】(谚)仗:依靠,凭借。势大压人,凭的是手中的权力;腰粗气壮,凭的是手中的钱财。指权重了势就大,钱多了气就粗。
【第59句】:【遗子黄金,不如一经】(谚)遗:留给。经:经书。给子孙后代遗留黄金,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 指留给子孙的,金钱不如知识。
【第60句】:【久病成医】(谚)指患病时间长了,对病因、病情以及用药治疗等都有切实的了解,几乎算得个医生了。
【第61句】:【拴不到一个槽上】弄不到一块儿。申跃中《挂红灯》:“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应分的事。谁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个槽上呢?”
【第62句】:【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歇)磨盘:磨的底盘。道:本指磨的底盘里条形的沟槽,转指道路。 形容可走的道路很多。
【第63句】:“大毛”常偷偷摸摸,谁知他的儿子才十来岁,手脚也不干净了。邻居们说:“这真是啥山照啥影,啥葫芦出啥种;老鼠溜屋檐,辈辈往下传哩!”(河南·新野)
【第64句】:【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谚)纵:放纵,宽容。对于敌人,绝不能宽容,以免留下无穷的后患。指对敌对势力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消灭。
【第65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释义:比喻说话没有头绪,或做事缺乏计划。例句:苟峰见巧玲情绪好转了,心里叉高兴又得意。他“嘿嘿”一笑,朝苦娃做个鬼脸儿,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顺垄沟子耪(p a ng)开了。
【第66句】:【鱼怕水浅,人怕护短】(谚)鱼在浅水中,不容易存活;人要是护着短,越护短处越多。指人有错误要指正,护短只能发展缺点。
【第67句】:【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谚)索:绳索。比喻人在某方面受过大的惊吓,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由得心惊胆颤。 也作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带子。 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回蛇咬脚,十年怕踩草。
【第68句】:【 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被坏人诬告,难以洗清。贼,也说: 蛇。老舍《柳家大院》:“张三嫂可抓了瞎,任凭怎么能说会 道,也禁不止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第69句】:【猜哑谜】(惯)哑谜:指隐晦的话语。比喻猜测别人话语的真实意思或事实真相。
【第70句】:【又吃纣王水土,又说纣王无道】(惯)纣王:商朝最后一个君主,荒淫无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养活,又说人坏话。
【第71句】:沙石打青石——石打石(实打实)
【第72句】:【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谚)无求于人,走到哪里人们都不会小看你;你不饮酒,何必管他酒价涨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对人无所求,对事无所求,那就是个高超的人。
【第73句】:【高山见官远】释义:偏远的地方离官府远,见到当官的很难。例句:你到俺们这山上来,可够辛苦啦!过去人说高山见官远,现在你这个官都亲自走上山来了。
【第74句】:【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谓不怕死,向统治者或有权 势的人斗争。拼着,也说:舍得。清代《红楼梦》:“俗语说, 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做不 出来?况且他又拿着这满理,不告等请不成?”
【第75句】:【孩子哭了,抱给他娘】(惯)比喻出了问题或有了矛盾交给上级处理。 也作“孩子哭了抱给他妈”。
【第76句】:【 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人太老实,不会说话。成语:寡 言少语。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他那个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问一句,答一句,别别扭扭, 不过很漂亮。”
【第77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谚)小车:独轮手推车,农家用的旧式小型运输工具。比喻做事贵在坚持,只要还有最后一分力气,就要坚持到底。
【第78句】:爸爸的一位朋友终年在家养鸡,搞科学种田,几位亲戚劝他进城去做生意,说那比养鸡、种田要合算多了。可那位叔叔却不这样想,他说:“打鱼的不离船边,找柴的不离山边,我这个庄稼汉怎能离开田边?”(江苏·海安)
【第79句】:【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为商店谨防假冒的用语,引申为 唯一的意思。成语:独一无二、绝无仅有。老舍《四世同 堂》:“说真的,她的咖啡,点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无分号,在咱们这条胡同里!”
【第80句】:【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第81句】:新娘子蒙头——不给面子
【第82句】:爷爷做什么事都干脆利索,可种庄稼老是不慌不忙。今年秋天别人都在种麦子,爷爷还在赶着大牛犁二遍地。我又焦急又奇怪地问他,他还是满不在乎地笑着说:“孩子,冬耕多一遍,麦收多一石。”(河南·新野)
【第83句】:【 白狗吃食,黑狗当灾】代人受过,受罚。冤枉,作替罪羊。 或说: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头/黑猫偷吃,白猫替灾。类似 的:黄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成语:负屈含冤。香港唐人 《金陵春梦》:“白狗吃食,黑狗当灾,这副担子我挑不起。”
【第84句】: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百鸟欢唱。我和哥哥拿着弹弓到竹园去打鸟。二叔见了批评我们说:“千万别打三春鸟,儿在窝中盼母归。打死一只老鸟,一窝小鸟全得饿死啊!”(安徽·肥西)
【第85句】:【银样蜡枪头】释义:比喻中看不中用。例句:便都笑那些老爷们、大哥们平日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如今也不过虎头蛇尾,银样蜡枪头,奈他们不何。
【第86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第87句】:【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第88句】:【儿行千里母担忧】释义: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惦念他们。例句:“嗯!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你娘虽说死了,还有我,还有你姐姐哩!心上牵你,孩子!”
【第89句】:竹篮子打水——场空
【第90句】:猢狲耍把戏——有啥本事都拿出来
【第91句】:【受熬煎】(惯)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第92句】:【不是吃素的】不吃素,则吃荤,需要油水。指敲诈,动武 等。清代《官场现形记》:“再加派去的委员亦并不是吃素 的,万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了。”
【第93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俗语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条农谚,却是一个典故,典出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九卷。说的是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书生考中进士,当上临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时,厅下一应人全部来参拜,唯独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禅师不到。柳宣教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定下一计,让一个叫红莲的绝色女子去与玉通禅师私通。玉通禅师得知上当,当晚自处圆寂。他死后,同样没有放过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妇道,干尽风流韵事。佛家认为这是玉通禅师对柳宣教的惩罚性报复,该到此为止了,便决定找个机会度玉通禅师出世。也就是说要使玉通禅师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门。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长老点化柳翠。一天,法空长老来到柳翠门前化缘,柳翠问道:“师父,你有何本事来此化缘?”法空长老说:“贫僧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说些因果之事。”柳翠问道:“什么因果?”法空长老说道:“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是因,得是果。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一番话,说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们都说是活佛显化,很多人赶来送葬。
【第94句】:【家有一老,黄金活宝】(谚)家里有一位老人坐阵,抵得许多金银财宝。指老人生活经验丰富,是家庭极为宝贵的财富。 也作家里有一老,炕头坐活宝。 家有老,是个宝。
【第95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钱
【第96句】:我的字总写不好,爸爸说我的字像是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我埋怨说笔不好,爸爸说:“驴不好好拉套,还嫌套杆子弯。”(河南·新野)
【第97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个“狗不理”包子铺。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名叫高贵友的年轻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无病无灾,健康成人,好养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贵友十四岁到天津学艺,在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里做小工,练就一手好活。三年师满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自立门户,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由于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不可开交。后来高贵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新的经营点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按价给相应的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离店时,高贵友常常忙得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于是街坊邻里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对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经传开,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名扬中外,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每个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所以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据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悦,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这个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兴隆,为保住名声,慎设分店。但头脑活络的商人却打起了擦边球,“天津包子”却在全国遍地开花。
【第98句】:【 一肚子花花肠子】坏主意多。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巧姑这娘们儿,一肚子花花肠子。今天这事儿,硬是 让她给搅了!”
【第99句】:珠穆朗玛峰——独高天下
上一篇:最有哲理的话,留着做签名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