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听说爸爸没给我买文具盒,气得噘起了小嘴。正在这时,妈妈叫我去买味精,我不理。爸爸说:“他呀,拿着鞭炮正愁火,端着豆子正愁锅。你现在叫他,不是拿热脸贴冷屁股吗?”(湖北·黄石)
【第2句】:【吃迷魂汤】(惯)迷魂汤:迷信指地府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1比喻被假象或甜言蜜语所迷惑,头脑不清醒。2泛指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吃迷魂药。 吃迷药。
【第3句】:破锣嗓子唱山歌——不入调
【第4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见“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第5句】:【一脚踩不死个蚂蚁】(惯)形容人走路慢悠悠的。
【第6句】:背靠背睡觉——体贴人
【第7句】:【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惯)比喻没得到好处倒惹了一身的麻烦。 也作“狐子没打着,倒落一身骚”。
【第8句】:【泥佛劝土佛】(惯)比喻劝说或劝慰与自己情况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 也作“泥菩萨劝土菩萨”。
【第9句】:【吉人自有天相】释义:相:帮助,保佑。指人有好运气,遇到危险也能平安无事。例句:陶洪滨接过嘴也劝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宽些,吉人自有天相,伤会医好的。”
【第10句】: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耻)下流
【第11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12句】:【乱弹琴】(惯)比喻不按规矩或安排做事。
【第13句】:【留得葫芦子,不怕无水瓢】释义:比喻只要人在,虽少,也会像种子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子”又作“籽”。例句:“留得葫芦子,不怕无水瓢”,别看我们游击队只剩下二十多个人,都是雷山的革命火种。火种本身不大,但它燃烧起来,就会引起漫山大火!
【第14句】:毛驴蛋子不戴笼嘴套——占了嘴的便宜,也吃了嘴的亏
【第15句】:乌龟进沙锅——丢盔卸甲
【第16句】:【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谚)酽(yan):浓烈。指清清淡淡,长流不断;浓浓酽酽,不会久远。比喻人际交往,平淡可以保长久,过热往往难到头。
【第17句】:有人求爸爸办事,提了些礼物来,爸爸不肯收,那人丢下礼物飞也似的跑了。妈妈对爸爸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赶明儿你赶快还给他。”“是啊,做人就得身子正,脚跟硬,做个堂堂正正的人。”爸爸也赞同地说。(江西·兴国)
【第18句】:婶婶想让小华去集市上帮她卖菜,叔叔说:“不行,他胆子太小,白天仨人架着还不敢看蚂蚁打架呢,这事怎么能让他去?”(山东·巨野)
【第19句】:外婆今年六十八岁了,可她还是闲不住,不是做针线活,就是学着使用天然气灶给我们做饭。我和妈妈都劝她要注意休息,争着从她的手中抢下家务活来干。外婆却微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到。我要积极学习,发挥余热啊!”(广东·龙门)
【第20句】:花生里钻出臭虫来——不是好仁(人)
【第21句】:老虎长翅膀——能飞能闯
【第22句】:【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惯)比喻实质是一样的。
【第23句】:【喊倒好】见“喝倒彩”。
【第24句】:【 老和尚瞧嫁妆,下辈子见】指没有用,没有可能,没有希 望。老舍《赵子曰》:“照你现在这样无精打采的,半死不活 的,而想去谋事,那叫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吧!”
【第25句】:【种菜如绣花】释义:种菜要细致,多下工夫。例句: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
【第26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第27句】:【门前结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谚)门前拴着高头大马,有钱有势,不是亲戚的也会来认亲戚。 旧指人情势利,攀高结贵,只要有钱有势,人人都会来奉承。 也作门前扣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戗着讨饭棍,骨肉之亲不上门。 门前缚仔高头马,不来亲者也来亲;门前挂着破帘子,嫡亲娘舅陌路人。
【第28句】:三姐总是抱怨单位工作辛苦,一连调换了三四家工厂,还是不满意。奶奶劝她:“别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没柴烧,知足吧!”(江苏·泰兴)
【第29句】:验血的扎耳朵——针见血
【第30句】:【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第31句】:【人间少有,天上无双】(惯)形容非常稀有、少见。
【第32句】:【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谓不可能绝对公平合理,吃亏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缘传》:“亏了这个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第33句】:爸爸刚干完活到家,我又嚷着叫爸爸去做饭,妈妈笑着说:“真是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河北·承德)
【第34句】:食堂搬家——另起炉灶
【第3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第36句】:【打倒了虎豹,还有豺狼】释义:比喻敌人没有彻底消灭。例句:谁知打倒了虎豹,还有豺狼,就应了你那年在黄风口说的话了,奴隶主阶级就是不甘心灭亡哪!
【第37句】:【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谓人的思想心情,常从语言中 流露出来。成语:言为心声。明代《醒世恒言》:“太尉夫人 再也不来盘问。游玩至晚归家,各自安歇不题。正是:要知 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第38句】:挤牙膏——点一点来
【第39句】:【红军】建军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并不叫“红军”,1927年八月的南昌起义和九月的秋收起义,都不叫红军。毛泽东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开头两句为证:“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只点明了军队的性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没有出现红军字样。最早称“红军”的是之后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发布《红旗号外》,公开宣称组织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工农红军总参谋徐光英。”此次起义失败后,根据广东省委指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指出:“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6月4日,中央在给井冈山前委的信中,又具体指示四军:“关于你们的军队,你们可以正式改为红军。”从此,“红军”这一名称正式成为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称号,各地工农革命军也相继改称为红军。
【第40句】:小涛的妈妈要他把衣服脱下来洗,对他说:“你呀,一身衣裳一身泥,是狗皮也应该爱惜哩!”(湖北·仙桃)
【第41句】:【羝羊触藩——进退两难】(歇)羝羊:公羊。藩:篱笆。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赢其角”。 赢:通“累”,缠绕。本指公羊角夹在篱笆缝里,进退不得,转以形容处境困难,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
【第42句】:我村的王某答应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第43句】:【大旱之望云霓】(惯)云霓:乌云和彩虹,下雨的征兆。大旱的时候人们渴望下雨。形容对某事期盼的心情十分迫切。
【第44句】:【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孙贤】(谚)不希望拥有金玉成堆的财富,只希望子孙后代有品德有才学。指子孙后代成材,比家产富裕重要得多。
【第45句】:【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不烂之舌”,是指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嘴上功夫过硬。这个俗语出自两个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出自有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国去请援兵,并签订联楚抗秦条约,任务十分艰巨,平原君立即挑选赴楚随员。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找上门来,自荐前往。经面试,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到了楚国后,经双方艰苦谈判,楚王还是不想出兵。毛遂见状,手提佩剑,闯到楚王面前,逼楚王出兵,楚王想躲已来不及了,只好服软。毛遂便义正词严地分析楚秦两国的利害关系,坦陈赵楚两国缔约的重要意义,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遂即缔约,并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回到赵国之后,感慨地对别人说:“毛先生这次使楚,办成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厉害,胜这百万之师啊!” 那么,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烂之舌”呢?原来这跟佛教有关。相传和尚只要将《法华经》诵读千遍,死后舌头不烂。而且还有例证,《法苑珠林》卷十八记载,一个名叫释道裕的和尚死后“至十一年,依言发之,身肉都尽,唯舌不朽。” 《史记》中的“三寸舌”和佛教的“不烂舌”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三寸不烂之舌”了。
【第46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传话容易误解,引起不和,最后双方 都会骂传话人。周肖《霞岛》:“你可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当阿姨跟你谈谈家事,就莫向别人讲 罗!”
【第47句】:【媳妇到门前,还得个老牛钱】(谚)新媳妇迎到门前,还得耗费一条牛的价钱。指旧时娶媳妇花费很大,从提亲到订亲直到完婚,花钱无数。
【第48句】:【杀鸡焉用牛刀】此语比喻不能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谁能想这样一句俗语竟然出自孔圣人之口。《论语·阳货》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去,听到城里有弦歌之声,微微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武城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有必要推行礼乐大道。子游一本正经地说:“过去您教导我们说:‘君子懂得礼乐之道就会有仁爱之心,小人懂得礼乐之道就容易被役使。’我正是按照您的教导去做的呀!”孔子听后对其他学生说:“子游说得对,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第49句】: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第50句】:【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释义:比喻不分青红皂白,伤害好人。例句:咱把话扯明白,今天不是谁跟谁过不去,扫大伙儿脸的是你!你“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
【第51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谚)九泉:也称黄泉,人死埋葬处。人生在世,有酒应当醉饮,须知死后连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当及时行乐。
【第52句】:【三句甜,两句苦】(惯)指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连劝带吓唬。 也作三句苦,两句甜。 三声紧,两声慢。
【第53句】:【烂套子也能塞窟窿】(谚)烂套子:使用过多年的旧棉絮。指烂套子再陈旧无用,还可以拿来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第54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见“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55句】:足球队员——不用手(守)
【第56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谚)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人老了,却永远无法再变年少。指少年时代是黄金时代,要及时努力进取,不可虚度时光。 也作花有重开日,人无返少期。 人无再少年,花有重开日。
【第57句】:【无风不起浪】(谚)水面上无风就不会翻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根由,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 也作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无风不起浪,无缝不生蛆。
【第58句】:某地工商所由于风气不正,三天两头巧立名目收费。看着手中样样齐全的各种证件,经营者怨声四起:“咳!磨道里找驴蹄,找事就有事。”(河南·新密)
【第59句】:【有事难瞒四邻】对于周围的人,隐瞒不住情况。菡子《纠 纷》:“有事难瞒四邻,她这边肚痛,那边早有人知道了。” 纸包不住火用纸包火反被火烧。比喻真相无法掩盖。 杨绛《洗澡》:“她向来以为恋爱掩盖不住,好比纸包不住 火。”
【第60句】:抱着干柴救火——帮倒忙
【第61句】:【嗔拳不打笑面】(谚)嗔(chen):愤怒。伸出激怒的拳头,也难打赔着笑脸的人。指和气待人可以化解怨仇。也指和气待人不吃亏。
【第62句】:收音机里放电影——看不见
【第63句】:【说得出,做得到】说话做事有决心,厉害。成语:雷厉风 行。台湾琼瑶《人在天涯》:“朱丹荔说得出,做得到,当天, 她就住进了一家女子公寓。”
【第64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原为佛教偈语。修行已经很高,还 需要追求更高境界。借指不能满足已有成绩,要继续进步。 《傅雷家书》:“再加一个月的琢磨,自然会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
【第65句】:【知道疯骆驼的性子,在草地上就不穿红袄】(谚)疯骆驼见了红色就发狂,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在草地上穿红衣服惹事。指知道事态发展后的厉害,就应谨慎行事,以防事故。
【第66句】:上级来检查工作,谈起成绩,学校领导说自己如何如何治校有方;谈到问题,却说是教师如何如何不听话。朱老师气愤地说:“这就是,取了经是唐僧的,闯了祸是孙悟空的!”噎得学校领导哑口无言。(江西·都昌)
【第67句】: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第68句】:【当家就是戴枷】(谚)枷:旧时罪犯架在脖子上的木制刑具。掌管家事,就像戴上枷一样受罪。指当家人烦心的事多,负担很重。
【第69句】:打针吃黄连——痛苦
【第70句】:【一条道走到黑】(惯)1形容人固执,做事不知变通。2形容人坚持错误立场不改悔。3形容人意志坚定不动摇。 也作一条道儿跑到黑。 一条路走到黑。
【第71句】:【门门都懂,样样不通】(谚)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每一门都懂得点,但没有一门是专长的。指知识面广泛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特长。 也作“样样都通,样样不精”。
【第72句】:穿蓑衣救火——引火上身;自惹麻烦
【第73句】:姥姥让我吃鸡蛋,我不想吃。姥姥生气地说:“我这是拿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啊!”(河南·洛阳)
【第74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释义:到处找,找不到,却在无意中碰到了。例句:“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注:姑娘:吴语,姑母。)之意?”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75句】:【官不大,僚不小】(惯)形容人职位虽不高,却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也作“官儿不大,架子不小”。
【第76句】:张明非常懒,常常不做作业,还说他不会。老师说:“笨人怨刀钝,懒人怪草韧。”(广东·龙门)
【第77句】:【鸡鸣狗盗】“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低下卑微的行为。它源自战国时期的《孟子》一书。《孟子》中记载了个“鸡鸣狗盗”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被秦昭王扣留在秦国,孟尝君派人去见秦王的爱姬,请她帮忙。这个爱姬说她想要孟尝君的银色狐皮袍子。孟尝君有一件银色狐皮袍子,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可是到秦国时已经把它献给秦昭王了,哪儿还能要回来呢。正当孟尝君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一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晚上,这个门客从狗洞潜入秦宫,“汪汪”学了几声狗叫,蒙蔽了守卫,偷出了皮袍子,将它献给了爱姬,孟尝君才得以释放。孟尝君怕秦王反悔,就更名改姓,连夜逃跑。半夜,他们到了函谷关,只见城门紧闭。要等到鸡叫的时候才能开关放行。大家正发愁,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了公鸡打鸣,紧跟着,关里的公鸡全都打起鸣来。守关的人听见鸡叫就开了城门,孟尝君顺利出关,终得脱险,逃回了齐国。后来人们使用“鸡鸣狗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低下卑微的行为。直到现在,“鸡鸣狗叫”仍旧被人们引用。原来“半夜鸡叫”不是周扒皮的发明,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第78句】:【数黄瓜道茄子】(惯)指数落别人的不是或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数东瓜道茄子。 数黄瓜道萝卜。 数了黄瓜数茄子。
【第79句】:水边建磨房——全靠冲动
【第80句】:【能狼难敌众犬】(谚)再凶猛的狼也对付不了众多的狗。比喻武艺再高强的人,也难胜过众多的敌手。 也作能狼敌不过众犬。 能狼不敌众犬,好汉架不住人多。
【第81句】:棕树皮编蓑衣——满身带刺
【第82句】:【拿着鸡毛当令箭】释义:比喻把别人随便讲的话当作命令一样来对待,或把小事当成大事。例句:“俺就得问,这是俺们民兵的责任!”“哼!别拿着鸡毛当令箭,你爹见着俺还得让三分。”
【第83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第84句】:我在帮妈妈做饭时,火总是不旺,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人要实,火要虚,落透灰就旺了。”(河北·石家庄)
【第85句】:【贪小便宜吃大亏】指因贪图小利而造成大的损失。“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样口语化的俗语也有来历吗?有,而且是大有来头,它源自大名鼎鼎的《吕氏春秋·权勋》,记述了战国时,齐国将领达子奉命讨伐燕国。出征前,达子要求齐王杀牛宰羊慰劳将士以鼓舞士气,齐王极其吝啬,居然没有答应。交战时,齐军士气低落,被燕军打得大败,达子不幸阵亡。燕军涌入齐国都城,抢夺了齐国无数的财宝,齐王也被迫逃亡外地。当时人们指责齐王“贪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第86句】:【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释义:河水已经开始结冰了,可萝卜还在继续长,不要拔得太早。例句:这方面,他也有许多口诀。比如“红长、黑长、白不长,沙地种谷一把糠”,还有什么“头伏荞麦,二伏菜,阳坡种麦熟得快”,“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
【第87句】:【贵人多忘事】身份高贵的人记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维或 讽刺,现多用于开玩笑。清代《红楼梦》:“你老是贵人多忘 事了,哪里还记得我们?”
【第88句】:扁担倒了也认不出来——字不识
【第89句】:【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团表面上虽已衰败,但不死心,仍有复活的念头。 含贬义。
【第90句】:【家资多大祸多大】(谚)家业资财的规模有多大,承担的风险就有多大。指积财和招祸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第91句】:【吃人家饭,给人家干】在经济上受人控制。或说:受人一 饭,听人使唤/端人家碗,服人家管。马烽西戎《吕梁英雄 传》:“吃人家的饭,就给人家干。人家让干啥还不是个干 啥。”
【第92句】:西瓜落地——滚瓜烂熟
【第93句】:【饭后百步,不问药铺】(谚)吃饭后散步,能保持健康,用不着看病吃药。指饭后散步,帮助消化,活动筋骨,是健康长寿的有效手段。 也作“饭后百步走,活到了九十九”。
【第94句】:落在热灰里的蚯蚓——浑身抽搐
【第95句】:十天跑完万里长城——一日千里
【第96句】:【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歇)吹胡子:戏曲中演员表演角色生气时的动作。指假装生气的样子。
【第97句】:【大海里捞针】释义:比喻难找到,难碰到。“捞”又作“寻”。例句:可是,大海里捞针,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儿呢?
【第98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装,我和姐姐都说潇洒。妈妈打趣地说:“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喷嚏——洋(羊)气冲天。”(河南·西华)
【第99句】:娘勤女不懒,爹懒儿好闲。
上一篇:座右铭文案现实生活中经典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