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青树林经典民间俗语经典谚语,送给心累的自己!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寂寞恨更长,欢娱嫌夜短】见“欢娱嫌夜短,寂窦恨更长”。

【第2句】:芸芸家的远房亲戚夸说和芸芸家的关系可近了,可芸芸却说:“哪有像他说的那么近乎,其实两家的关系是八竿子打不着边——远着呢!”(河南·温县)

【第3句】:【无风不起浪】发生事情有原因,多指不好的事情。类似 的:无风难起尘。浩然《艳阳天》:“无风不起浪,要是没有一 点影子,社员们绝对不会这样议论你。”

【第4句】:弟弟吃饭总怕吃不饱,老是把碗盛得满满的,可又总是吃不完就放了筷子。妈妈说他是“眼睛大,肚子小——肚饱眼睛饥”。(广西·柳州)

【第5句】:弟弟放学回来后哇哇大哭,说在路上被小同学欺负了。哥哥一听,火冒三丈,马上就要去寻那个小同学。妈妈让他回来,并说:“干什么去?没听说过‘以大欺小不公道,以大帮小呱呱叫’?”(山西·平陆)

【第6句】:【和尚不知道士】和尚是佛教徒,道士是道教徒。指互不 了解。马烽《刘胡兰传》:“唉,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 士,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哩。”

【第7句】:人身上的垢,鸭背上的水——不稀奇;去了又来

【第8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像驴一样,不接受引导,不识好歹。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可她一当认真看了看手下这班老 娘子军,这班平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野草驴,却又不能 不有些丧气。”

【第9句】:箭穿大雁喉——喊叫不得

【第10句】:月月红裹在绸缎里——锦上添花

【第11句】:【 树倒猢狲散】猢狲,猴子。比喻势运衰败,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关的:大树一倒,猢狲乱跑。清代《红楼梦》:“如今 我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 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第12句】: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

【第13句】:【不打不成交】释义:不经过冲突,彼此不了解,就不会成为朋友。例句:有一次因为背错了“文案”差点没被红卫兵作“现行反革命”送到公安局去。不打不成交,由于错背“文案”事件,各派红卫兵组织连连审讯和批斗梁有德。

【第14句】:【占着茅坑不拉屎】(惯)指占着职位而不办实事。

【第15句】:黑乌鸦唱歌——引入讨厌

【第16句】:【舍命陪君子】下决心成全对方。老舍《正红旗下》:“是 呀,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 君子么?”

【第17句】:刚吃过饭,我对妈妈说我有点肚疼。妈妈说:“头疼鬼捏,肚疼屎憋。”(河南·宝丰)

【第18句】:【大腕】“大腕”是近几年才流行的,原来词书中设有,新出版发行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大腕又称大牌,指名气大,实力强的明星巨匠。“大腕”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腕”,据词典解释即臂下端与手掌根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手腕。显然,此“腕”非“大腕”之腕。 “大腕”应来自“大万”或“大蔓”,因为音谐意同。 “大万”或“大蔓”本来是江湖艺人们的专用语言,或者说是江湖隐语。按照旧时走江湖的规矩,“蔓”和“万”是对“姓”的代称。比如,通报姓名来历为“报万(蔓)儿”,称成名或显扬名声为“扬名立万(蔓)”。“蔓”是本字。 “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长茎,具有延伸、攀附之意,蔓有粗细长短之分。粗长强壮的自然是“大蔓儿”。而社会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强弱之别,所以将。“蔓”移用过来,强大有名望者就称“大蔓儿”了。但是,传到后来“大万(蔓)”作为名人代称,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又把代表人的力量输出的“腕”借来,因“蔓”“腕”谐音,牵强附会地演变成“大腕”。这样传来传去就成了如今的“腕儿”或“大腕儿”了。如当今社会的大腕很多,什么“影视大腕儿”、“足球大腕儿”、“房地产大腕儿”、“汽车大腕儿”等等。

【第19句】:【少吃咸鱼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麻烦。周立 波《山乡巨变》:“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匡壳 子事了,伢子也大了,再过几年,他接得脚了,我们怕什么?”

【第20句】:姑姑的儿子来到我家,每逢吃饭总要与我弟弟占桌子抢板凳,争碗夺勺。爷爷笑着说:“你俩是反贴门神不对脸,一个槽上拴不住俩叫驴啊!”(河南·汝南)

【第21句】:镜子里的影子——空虚

【第22句】:过后才知事前错,老来方觉少时非。

【第23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谚)指晚间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宾,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第24句】:黑母猪笑乌鸦——只见别人一身黑,不知自己一个样

【第25句】:【板凳没坐热】坐的时间极短,或匆忙离去。类似的:屁股 没沾炕。成语:席不暇暖。沈从文《长河》:“我是来陪三哥 的,他不久又要下常德府去,板凳坐不热,就要赶路。”

【第26句】:【骑马坐船三分险】释义: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有一些风险。例句:“俗话说,‘骑马坐船三分险’,何况打仗。”

【第27句】:我和母亲挖地回来,我怕踩坏自家的庄稼苗儿,就走在别人家的地里。母亲生气地说:“东西地,南北馆儿,人人都有个偏心眼儿。我可不喜欢你这样,快出来!”(河南·西平)

【第28句】:【铁嘴钢牙,柏木舌头】形容嘴厉害,会说话。类似的:铁嘴 钢牙,橡皮腮帮子。成语:伶牙俐齿。袁静孔厥《新儿女英 雄传》:“你小子好啊!铁嘴钢牙,柏木舌头;到了我手里,看 你还厉害不厉害!”

【第29句】:【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见“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第30句】:山头上的草——根子硬

【第31句】:【十年一贯制】原为中小学教学年限的一种规定。借指长 期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十,或说其他数字。《北京日报》 (1985,2,28):“不少产品好像故意与广大消费者对着干,几 十年一贯制,爱买不买。”

【第32句】:【千死万死,不过一死】(谚)千种死法,万种死法,无非就是要了这条命。指人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时,只有一死了之。 也作干死万死,终须一死。 干死万死,左右一死。 千死万死,总是一死。

【第33句】:【一头撞倒南墙】(惯)形容入固执、认死理,碰了钉子或遭到失败也不回头。也形容人立场坚定不动摇。

【第34句】:妈妈检查我的语文作业,看我写得不整齐,就说:“你看你写的,大爷爷小孙子的,重新写一遍!”(山西·洪洞)

【第35句】:【拿猪头送错了庙门】(惯)比喻巴结、投靠错了人。

【第36句】:邻居家的小宝宝总要大人抱,一放到床上就哭。有时他家大人忙,我就想去帮忙抱抱。大人们说:“不碍事,让他哭吧,小孩儿哭大不生灾,葫芦吊大柄不歪。”(河南·郑州)

【第37句】:【瞎子害眼——也就是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经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第38句】: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

【第39句】:【真穷好过,假富难当】(谚)指真正的穷日子还容易度过,咬紧牙关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却很难做到,因为富家的高档次生活离开钱财是无法安排的。

【第40句】:表叔是个慢性子,干啥都不见他着急。年初,他不小心把一张四百元的存折丢了,急得满头大汗,赶紧骑车去银行挂失。表婶见状笑着说:“这就叫水不紧,鱼不跳。”(陕西·旬阳)

【第41句】:【粥锅里照影子】(惯)粥稀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比喻粮食将尽,几乎断炊。

【第42句】:对着舞台找对象——相情愿

【第43句】:【堵窝掏螃蟹】(惯)比喻在对手的老窝稳稳地将其抓获。

【第44句】:【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谚)别人教的东西往往难以化成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做事贵在自己有主见,不盲从别人。

【第45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第46句】:【拿着黄牛便当马】(惯)比喻随便拉人来替罪。也比喻拿不合格的来顶替。 也作“拿了黄牛当马骑”。

【第47句】:【好景难长,名花易落】(谚)好景很难长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暂。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第48句】:【当家三年狗也嫌】(谚)当家的时间长了,连家中的狗都会嫌弃。指当家人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有意见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众对领头人总少不了有意见。 也作“当家三年,猫狗都嫌”。

【第49句】:爸爸说要给我买个新书包,可我等了很久也没等到,就一个劲儿地问妈妈。妈妈不耐烦了,说:“唉,这真是许给人,想死神啊!”(河北·大城)

【第50句】:【捞稻草】(惯)比喻人在绝境中抓住一线希望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第51句】:星期天,爸爸教我做饭。切菜时,我怕被菜刀切了手,不敢动手切。一旁的奶奶说:“常摸刀,不能不割手;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鞋。”(山东·莱阳)

【第52句】:【借野猪还愿】(惯)还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兑现对神佛许下的酬谢。比喻拿着别人的东西当礼品、作人情。

【第53句】:蒸笼里伸出个头——熟人

【第54句】:【远路无轻担】见“百步无轻担”。

【第55句】:【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缝】(谚)郎中:医生。春天是一年之始,算命的人多;夏天气候炎热易生病,医生走红;秋天收获季节,道士化缘方便;冬天寒冷要添衣服,裁缝生意忙。

【第56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第57句】:【招猫递狗儿】(惯)比喻不务正业,招惹是非。

【第58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第59句】:卖肉的杀羊——内行

【第60句】:【蛤蟆蝎子屎壳郎,各人觉着各人强】(谚)蛤蟆、蝎子和屎壳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虫,可它们各自还觉得它们了不起。比喻素质低劣的人往往还盲目自大。

【第61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释义:年轻时不努力上进,到了年老时悲伤后悔也来不及了。例句:“你要趁着年青多学,多学点知识,争取在事业上有点成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时寸候不努力,将来后悔就晚了。”

【第62句】:【有志者事竟成】(谚)竟:终究。 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获得成功。指事业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终不渝,坚持到底。

【第63句】:念九九表——说话算数

【第64句】:一次,白天只顾玩,晚上才想起写作业。我说:“天黑得这么快,要再迟黑一个小时多好啊!”坐在一旁的奶奶说我是“晴天不晒谷,雨天怨天毒”。(广西·宣州)

【第65句】:【脏唐乱宋,都怪朝廷老儿不正】(谚)脏唐:唐王朝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糜烂。乱宋:宋朝战争不断,朝政混乱,忠奸不辨。指唐、宋脏乱,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第66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谚)做菜要是不放盐,这菜吃起来就没味道;说话要是不占理,就没有说服力。指说话要人信服,必须有理有据。

【第67句】:跳到黄河洗不清——冤枉

【第68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第69句】:河水不洗船——互不相关

【第70句】:邻居的小女儿琳琳非常能干,妈妈夸奖她说:“这真是‘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啊!”(四川·仪陇)

【第71句】:【杀私牛,卖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谚)旧时私自杀牛、贩酒均属违法,谁能不犯事,就算他走运。 指做了违禁、违法的事而没有被查获,只能算是侥幸,不可当作本事。

【第72句】:【炒下豆子众人吃,打烂炒锅一人赔】(惯)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祸事一人承担。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人担。 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个人的事。

【第73句】:窟窿眼儿里看人——孔之见

【第74句】:【汉子做事汉子当】见“好汉做事好汉当”。

【第75句】: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划不来

【第76句】: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本来准备早点动身,可是我忙着带这样那样,磨蹭到八点多钟才上路。妈妈说:“你呀,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安徽·舒城)

【第77句】:妈妈让我把掉在地上的衣服拾起来,我却没有去;每逢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好吃的,我就不吃了。两件事连在一起,妈妈就说:“真是吃馋了,坐懒了,纺线车子扔散了。”(河北·故城)

【第78句】:【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释义:身上放着鹅毛与放上磨盘感不到轻重差别。形容不识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教老身来劝你。

【第79句】:黄瓜熬白菜——色货

【第80句】:【一根线上拴的蚂蚱】释义:互有联系,谁也跑不脱。例句:“咱俩是一根线上拴的蚂蚱,到时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81句】:【老虎嘴里拔牙】指做事艰难、冒险。拔牙,也说:拔胡子。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 可要多加小心,千万别有个闪失。”

【第82句】:【钱财是倘来之物】(谚)倘来:偶然得来。钱财是偶然来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钱财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第83句】:【 蛤蟆跳三跳,还要歇一歇】有劳有逸。跳,也说:蹦。成 语:劳逸结合。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蛤蟆蹦三蹦,还 得歇三歇呢,我总得消停两天!”

【第84句】:【说时迟,那时快】(惯)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说话的功夫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作“说时迟,那时疾”。

【第85句】:【三钱儿油,俩钱儿醋】(惯)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86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惯)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却埋怨别人。

【第87句】:【人命关天】(谚)指命案是天字第一号的重案,必须高度重视,不能等闲视之。 也作人命关天关地。 人命如天大。 人命关天,非同儿戏。

【第88句】:【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歇)开心:本指打开心房,转指高兴。形容非常高兴。

【第89句】:我的弟弟活泼,好动。白天由奶奶看着,可奶奶一不留神,他就跑得不知去向,这时,奶奶便会说:“这孩子,真是个小地仙,一会儿不见走一千。”(河南·沁阳)

【第90句】:乡下的姨婆,孤单一人,村里老少常去看望她,帮助她。老人对我们说:“虽然你们不常回来,呵只要人间真情在,天里天外都有爱!”(贵州·遵义)

【第91句】:【着三不着两】见“道三不着两”。

【第92句】:【百灵鸟不忘树,梅花鹿不忘山】(谚)指百灵鸟不忘它生活着的树林,梅花鹿不忘它生活着的深山。 比喻人无论生活环境怎样变化,都绝不可忘本。

【第93句】:【说漂亮话】(惯)指说得好听,却没有行动。

【第94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

【第95句】:吃了蒙汗药——动弹不得

【第96句】:【牵动荷花带动藕】事物有联系。类似的:索着藤瓜要动。 《人民日报》(1982,8,10):“牵动荷花带动藕,生动地说明了 事物的有机联系。”

【第97句】:【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那么,“正”月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第98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第99句】:【绣花枕头——一包草】(歇)比喻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绣花枕头——一肚子草。 绣花枕头——里面一包草。

1668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