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姨姥从东北老家来到宝鸡看望姥姥。姥姥问:“老家生活好吗?”姨姥说:“现在生活好多了,连狗都不吃屎了。”(陕西·宝鸡)
【第2句】:代别人写情书——不是心里话
【第3句】:邻居二哥高考落榜。“真是个驴不打不拉磨,人不打不成器。”大伯气得一边嚷嚷一边要抄棍子打他。“一句鼓励话,胜过十次打。”大婶忙阻拦大伯,“条条道路能通罗马,七十二行,行行阳光道,干别的也照样会有出息的!”(湖南·浏阳)
【第4句】:梦里拾钱——空喜一场
【第5句】:【放秃尾巴鹰】(惯)比喻借出去的钱和物收不回来。
【第6句】:一同学从前打架斗殴,无所不干;如今是助人为乐,勤奋向上。他爸爸高兴地说:“大楼中的电梯能上能下,沙发中的弹簧可屈可伸。他开始走正路了啊!”(陕西·西安)
【第7句】:舅舅是我们家的故事大王,讲的故事非常动听。有一天我问妈妈:“舅舅为啥那样会讲故事啊?”妈妈说:“舅舅吃进去根扁担,屙出来个箩筐——全靠在肚子里编呢!”我觉得妈妈这句话真有意思!(重庆·巫山)
【第8句】:【消停作好事】(谚)消停:从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错,常由于慌乱;能从容舒缓,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圆满。
【第9句】:【吃挂落】(惯)指受牵连。 也作吃挂捞。 吃挂累。
【第10句】:【叫花子】乞丐俗称“叫花子”,那么乞丐为什么被称为“叫花子”呢?有两个出处。一是古时候天津的职业乞丐上街讨饭时,手中都拿着一根花棍,一路乞讨,一路舞动,碰上恶狗当道,乞丐就用它来打狗防身。由于棍子上面缠着花纸条,系着小铃铛,耍起来会“叮当”作响,所以俗称打花棍,是天津职业乞丐行乞的象征。这乞丐是够花哨的,故称“叫花子”。二是如同化斋一样,“叫化”也是一个动词,叫化剩汤残饭的人被称为“叫化子”。这在元代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比如元代戏剧家张国宾的《合汗衫》:“我绕着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汤和这残菜。”因为“化”同“花”谐音,后来,人们就将“叫化子”俗称“叫花子”。这就是“谓乞儿为花子”的由来。
【第11句】:【下河窟窿下河填】指用自身的力量解决。赵树理《邪不 压正》:“我看不用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下河窟窿只能下河 填,高工作员也给咱带不来一亩地!”
【第12句】: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第13句】:【不遇盘根,谁别利器】(谚)盘根:树根盘绕。指不遇到盘根错节,谁能识别出斧子的锋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难办的事,就显现不出英杰之材。
【第14句】:【耳目】“耳目”一词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本义是耳朵和眼睛,如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文案,要求的便是耳和目的安分守礼。眼睛能视能见,耳朵可听可闻,于是在古汉语中,耳目再引申为审察和了解的意思。作为刺探消息的“耳目”,即源于此引申义。如《国语·晋语五》中说:“若先,则恐国人之居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既然耳目有这种审察、了解的功能,于是发挥耳目作用的人,如我们今天说的特工、暗探、线人等,便也成了别人的“耳目”。《汉书·赵广汉传》载:“赵迁颍川太守,……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这里的“耳目”,指为间谍情报机构刺探情报的人。和当今一些国家的安全部门的间谍活动有很相似的地方。
【第15句】:【长处掏,短处捏】(惯)形容人贪婪吝啬,处处占便宜。
【第16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谚)指将领在前线作战,皇命如不利战事,可以不接受。
【第17句】:【黑云压城城欲摧】释义:摧:毁坏。比喻大兵压境,局势十分严重。这是李贺《雁门太守行》诗句。例句:逸敏生就一副倔犟的性子,对于爸爸的遭遇,她义愤填膺。但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这位没有经过人世波折的姑娘,显得一筹莫展,焦急异常。
【第18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劲几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无法施展,或有办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头——有劲儿没处使。
【第19句】:天窗下谈天——说亮话
【第20句】: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第21句】:井底看天——所见有限
【第22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谚)指敢于冒险的人,可捞到许多好处;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人,不敢越轨半步,往往得不到一点好处。 也作撑煞大胆,饿煞小胆。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吃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23句】:上课铃响了,我慢慢地走进教室。这时,老师已经把考试卷发下来,同学们都开始做了。我拿出铅笔慢慢地削起来,老师说:“你真是大火烧了眉毛还不着急。”(湖北·荆门)
【第24句】:烧红了的煤球——吹不得,捧不得
【第25句】:【谷雨三朝看牡丹】(谚)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三月下半月。三朝:三天。指谷雨节过后,牡丹花盛开,此时正是观赏牡丹花的最佳期。
【第26句】: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
【第27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释义:年长的兄嫂如同父母。例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可是他们也五男二女,一窝九口,家无隔夜之粮,吃了上顿愁下顿,有心无力帮不了他。
【第28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释义:敌人来了派将领抵挡,大水来了用泥土堵塞。比喻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策。例句:“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了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第29句】:【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释义:叫驴:公驴:拴到—块儿要咬架。比喻两个强手不能相容,不能共处。例句:俗话说,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哪个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毒不狠?
【第30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第31句】:【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谚)比喻只有缺少智谋的人.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第32句】:儿子成亲父做寿——好事成双
【第33句】:【脸丑怪不着镜子】指自己不好,不能埋怨别人。袁静孔 厥《新儿女英雄传》:“得了,你别胡说吧。脸丑怪不着镜子。 牛大水不是那样的人。”
【第34句】:【拒人于千里之外】释义:形容态度傲慢,没有商量的余地。例句:杜秋葵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安天宝只有等下去,等来春到杜秋葵心头那一天。
【第35句】:鳄鱼吊孝——假慈悲,真凶狠
【第36句】:【八字儿没有一撇】“八”字先写一撇,后写一捺。没写一 撇,也就没写一捺,什么都没有。又:以往的习俗,认为根据 人的生辰八字可以算命,或推断婚配。此语表示:尚无准 备,还不具备条件。老舍《四世同堂》:“虽说救钱先生的事 儿八字还没有一撇儿,可他总算有了指望。”
【第37句】:【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胜过爱性命。讥讽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第38句】:【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谚)指暗了东方,西方还亮;南方黑了,北方还明。比喻一处情况不利,还有别处,做事应当灵活通变,不可拘泥。
【第39句】:【给人送肉,不如教人养猪】(谚)指教会别人养猪比给人送一块肉强,因为这能从根本上使人解决吃肉的问题。比喻帮人要从根本上帮。
【第40句】:爸爸常对我说:“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节,你如果不抓紧啊,将来就成了‘秋分不露头,割着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庐江)
【第41句】:【便宜不过当家】(谚)便(pian)宜:便益,好处。当家:自家。有好处的事,不可落入外人手里。指有便宜要让自己家里人享用。
【第42句】:【捧臭脚】“捧臭脚”与溜须拍马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阿谀媚上之举。 “捧臭脚”是怎么回事呢?北宋时,大太监李宪受到皇上宠爱,当上了永兴路副都总管,声势显赫。其部将彭孙,原是绿林出身,想以李宪为靠山,于是私下来到李宪的府邸。正巧,赶上了李宪要洗脚,彭孙抓住机会,来了个毛遂自荐,请求帮李宪洗。李宪乐了,省得自己动手洗脚,也没做什么客气的表示。岂料,鞋袜一脱,一股臭气扑面而来。彭孙显示了真功夫,捧着李宪的脚,耸着鼻子,嘴里却高呼:“太尉脚何香也!”李宪反应也快,就势抬脚丫踹摩着彭孙的脑袋说:“奴谄我,不太甚乎!” 这件事传到苏东坡那里,把它记进了《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里。苏东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没人看,这令人作呕的“捧臭脚”的丑事,就流传了下来。在民间,“捧臭脚”还不算最丑,还有比“捧臭脚”更恶心的比喻,叫“舔屁股”。可见,人们对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人是多么的厌恶和鄙视。
【第43句】:【靠人磨镰刀背光,靠人舀饭尽喝汤】(谚)别人帮忙磨镰刀,往往只磨光了背儿,锋刃没磨;别人帮忙舀饭,往往只舀面上的稀汤,没舀到干饭。指凡事必须依靠自己。
【第44句】:【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释义:比喻故意说某些话给别人听。例句:二婶心里说:“老东西,你这是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
【第45句】:【往枪头上碰】(惯)比喻自己找死。
【第46句】:【好账不如无】(谚)好账:别人不讨还的债。借人家的债,即使人家不讨还,也总归是个负担。指不负债是最轻松自在的。
【第47句】:【一日三,三日九】九、久谐音,谓经过较长时间。明代《古 今小说》:“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 出来,举家大惊。”
【第48句】:在镇上召开的“严打”审判大会上,爷爷见罪犯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担;站着是根柱子,横着可当枕木。年轻力壮的,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浏阳)
【第49句】:【人凭志气虎凭威】人有志气,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秦牧《愤怒的海》:“现在要摩拳擦掌和鬼子拼,你说这些泄 气的话,有什么好处?人凭志气虎凭威。人一没志气,就什 么也不用谈了。”
【第50句】:【鹅子石塞床脚——不稳】(歇)鹅子石:即鹅卵石,一种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鹅卵石垫床脚不稳固,转指事情不稳妥。
【第51句】:邻居王奶奶,总爱烧香拜佛祈求过好日子。我奶奶说:“求上帝不如求自己,靠佛祖不如靠双手。”(河南·焦作)
【第52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第53句】:【好汉不怕出身低】(谚)指好男儿贵在有真才实学,能自立自强,不在乎出身门第的高下贵贱。 也作好汉不怕出身贱。 英雄何论出身低。
【第54句】:【外厨房里的灶王爷——独座儿】(歇)灶王爷:灶神,也叫灶君爷,旧时迷信的人在锅灶附近供的神,一家只有一个。指只有一个座位。
【第55句】:【烹牛而不盐,败其所为也】(谚)煮牛肉不舍得放盐,结果把牛肉煮坏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甚不可取。
【第56句】:【做鬼也抢不到纸钱】谓没有本领,无能。《台湾小说选》: “等你们这些人做事,做鬼也抢不到纸钱用!”
【第57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释义:加倍报答恩情。例句:只有当他想到了在石灰窖的那个晚上,他的思绪才掀起狂澜:“雁娘” 不就是她自己的投影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第58句】:袖筒里揣刀子一暗藏杀机
【第59句】:【落个树叶怕把脑袋砸碎】见“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
【第60句】:【老将至而耄及之】(谚)耄:昏聩,糊涂。指人上了年纪,年老糊涂随着来了。
【第61句】:【矮子群里拨不出将军】(谚)指从平庸或素质低劣的群体中难以选出优秀的人才。
【第62句】:“船沉一个洞,缸裂一条缝,许多大错误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错误引起的。”听了妈妈的告诫,我再也不敢对自己常犯的小错误“睁只眼闭只眼”了。(广西·扶绥)
【第63句】:【两面派】现在人们常用“两面派”来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那么,“两面派”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当时,元军和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黄河以北展开了拉锯战争,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军队来得勤,标语也换得快。豫北怀庆府人生活本来就很困难,老写标语也是劳民伤财,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两面写字,一面写上欢迎元军“保境安民”的标语,另一面写上欢迎义军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标语,哪方军队来了,就翻出欢迎哪方的标语,既省钱,又方便。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进驻怀庆府,进城见家家户户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非常高兴。可是一阵狂风刮来,有些木牌翻转过来,欢迎元军的标语露了出来。常遇春气极之余,下令将凡是挂两面牌的人都满门抄斩。 “两面派”就是从怀庆府的“两面牌”演变过来的。这种演变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变,又有“不断变换嘴脸”内容相同的演变。但,这种演变冤枉了“两面牌”,当时老百姓挂两面牌是因被逼无奈,而真正的“两面派”者才心术不正。
【第64句】:藕断丝连——情意缠绵
【第65句】:【摆龙门阵】(惯)指聊天或讲故事。
【第66句】:小明评上了“三好”学生,便得意洋洋地逢人就讲。他妈妈对他说:“你呀,锣鼓才敲响,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江西·萍乡)
【第67句】:【家无隔宿之粮,灶无半星之火】(惯)形容家境十分贫穷,连第二天的口粮也没有。
【第68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连檐瓦,出头椽,均为房檐外露 部分。指先出头的有危险。张行《武陵山下》:“唉,风吹连 檐瓦,雨打出头椽,像高二佬这样千里挑一个的人,死得好 苦!”
【第69句】:邻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该上初二了,可婶婶硬是让她退学出门打工。妈妈劝婶婶说:“她婶子,人说三辈不读书,活像一窝猪,还是让娃子去上学吧!”(河南·邓州)
【第70句】: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有些冷了。我问爸爸:“冬天还没到,咋这么冷呢?”爸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换上棉。”(陕西·宝鸡)
【第71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谚)薄技:小手艺。积攒下万贯钱财,也不如掌握一门小手艺好。指即使有万贯钱财也会坐吃山空,有薄技在身就可以长久维持家庭生计。 也作积财千万,不如一艺随身。 一艺:一门小手艺。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第72句】:李芳欠张大伯的钱,很久了还没还。张大伯就对别人说:“我看睡着了能当死?”(河南·南召)
【第73句】:那天,我在路边的拐弯处碰倒了一个提着鸡蛋的小姑娘,鸡蛋烂了,小姑娘哭着叫我赔,我也急哭了。真巧,迎面走来了我表叔,这才知道碰倒的是他侄女。表叔笑着说:“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啦!”说得我们都笑了。(河南·虞城)
【第74句】:【有理不在高声】(谚)理由充足自然就能说服人,不在于声音大、嗓门高。指辩胜对方靠的是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凭气势压人。
【第75句】:【偷鸡猫儿性不改】(谚)比喻品质恶劣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显露出恶劣的本性来。 也作偷食猫儿性不改。 偷嘴猫儿打不改。
【第76句】:【 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自有办法克服困难,不必预先 担忧。类似的:路走到尽头会转弯。叶辛《蹉跎岁月》:“事 情总算跑妥了!我早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有办法的。”
【第77句】:【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谚)指谈论别人是非的人,往往就是是非的制造者。也指提出问题的人,往往就是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也作来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第78句】:【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现在的植树节。那么,过去有植树节吗?我国最早设立植树节,是由民国初期周自齐呈准孙中山大总统设置的。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四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活动。7月2旧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这首个植树节是源于我国古代清明节插柳的习惯。相传,唐朝高宗于三月初三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来,江南百姓将此演化成插柳,每逢清明时,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绿柳发芽,遂长成小树。“井井有条”的成语即发源于此。这也是将清明定为植树节的起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孙中山)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十六条。后经行政院及国民政府批准,正式确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植树造林,重新规定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第79句】:花籽喂牲口——不是好料
【第80句】:【财大通神,势大压人】(谚)钱财多了,可以买通神仙;权势大了,可以压众。旧指钱多势大,权钱结合,天大的事也能办成。
【第81句】:【吃眼前亏】(惯)指立刻就受到伤害。
【第82句】:【摸摸筷子就算入席】释义:只要沾点边,就算有关系。例句:“别胡思乱想了,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席,吃,也扰了,不吃,也扰了:我看你还是领头快冲,一冲,麦子就算到手,别的事儿,咬着白面馍再说!”
【第83句】:【行见行,没处藏】(谚)行内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无法瞒过的。 指一切假冒伪劣的东西,逃不过内行专家的眼睛。
【第84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第85句】:大热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第86句】:一个船上的难友——同舟共济
【第87句】:【开口奶要吃得好】(谚)开口奶:婴儿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婴儿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顺利。比喻学习或创业,开始时基础要打好。
【第88句】:吃了一包回形针——肚子委屈(曲)
【第89句】:【受不得人一个甜枣儿】听见人家说好话,就心软;得人一 点好处,就感激不尽。明代《金瓶梅》:“他是恁行货子,受不 的人个甜枣儿就喜欢。嘴头子虽利害,倒也没什么心。” 死了不闭眼指放心不下,或不甘心。类似的:鱼死不闭
【第90句】:【见天日】(惯)l比喻摆脱了艰难的处境,见到了光明。2比喻把隐藏着的事情公示于众。 也作见青天。 见太阳。
【第91句】:【情人节】“情人节”本是洋节,现在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脱销,情人商品走俏,土产的“情人节”“七月七”却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国一个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统治者的专制而遭到逮捕。在狱中,他与监狱长的女儿产生了恋情。随着刑期的临近,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诀别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临刑之前,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封情书,述说了自己的情怀,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场。从此,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自由而献身的年轻人,就把2月14日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第92句】:【心窄得放不下颗黍子】(惯)形容人心胸狭窄。
【第93句】:【把舵的不慌张,乘船的才稳当】主事人遇事要沉着。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以后有事儿要沉着。把舵的不慌 张,乘船的才稳当。”
【第94句】:【摸着石头过河】借指探索,谨慎行事。沙汀《淘金记》: “我这个人作事,你清楚的,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唉,依你 看,将来不会有麻烦吧?”
【第95句】:【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丑的没对儿】(歇)冷铺:生意冷落的铺子。没对儿:没有人相配对儿。 指人丑陋无比。含讥讽意味。
【第96句】:【拔短梯】(惯)拔:抽掉。比喻无端毁约失信,置人于困境或死地。
【第97句】:【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释义:上天堂:指死。形容海上风浪大,行船危险。例句:杨友才问:“你还听说什么?”“我还听说,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
【第98句】:每当我帮爷爷倒完茶,捶完背,端来洗脚水,爷爷便笑着对我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啃脖子没人管。”(甘肃·敦煌)
【第99句】:长篇小说——干言万语
上一篇: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言稿精选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