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延安王家坪纪念馆的感受简短篇作文
延安王家坪纪念馆 迎着温暖的春风,在阳春三月、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唱着欢快的歌,转眼间来到了王家坪纪念馆。
一下车,刚迈进纪念馆大门,望见毛主席高大的铜像耸立在纪念馆的中央。
毛主席身穿军装,头戴军帽,两手叉腰,展望着未来美景。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序厅,序厅中间有两根正方形的大理石柱子,有6米多长,顶上有13枚军徽,代表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
地上铺着红色的大理石地板,象征着红色的土地。
正中间有一张延安市全进图,是用泥雕刻而成的,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左边是毛主席打仗回来在按延安志丹县和乡亲们团聚的情景。
右边是红军战士渡黄河是艰苦的情景。
我们来到第一展厅,看见毛主席用过的笔、油灯、墨盒,吃过的小米、豆钱钱等。
还有作战时用过的炮、长枪、手榴弹、大刀……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展厅,看见了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人民民主专政〉……许多光辉著作。
看到这些,我又回想起以前人民是多么辛苦,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想着想着,一个同学叫我过去看装在大玻璃框的延安地形图,啊
这个地图大极了,全部都是用泥捏成的,延安市的每个县、每个景点,都看的清清楚楚。
我真没想到延安有这么大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匹毛主席骑过的白骏马,高大无比,又肥又胖,我想:“毛主席作战行程二万五千里,可能就靠这匹白马当交通工具。
转过来,我看见民间艺术展厅里买有毛主席胸章、剪纸、布贴画……我很快买了一个毛主席胸章挂在胸前,因为毛主席永远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纪念馆,望着纪念馆顶上的12个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
”我决心:发扬老一背的传统,把祖国建造的更好。
作文关于延安这里的远足活动感言
不久前的一个周六清晨,阴沉的天空中伴着零星的秋雨,当很多人还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中时,陕西延安中学全体高一新生却已早早来到学校,3000多名师生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发。
7点10分,在举行简单的仪式后,随着校长李思温的一声令下,队伍在国旗、团旗和校旗的引导下,踏上了为期一天(12个小时)的红色远足征程。
延安中学每年在高一新生中开展的“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远足活动,以拉练形式进行,同学和老师都要自带干粮,从延安中学出发,经延安中学延园部——枣园革命旧址——翻越仙鹤岭大山——“四·八”烈士陵园——过延河——延安大学——杨家岭革命旧址,最后返回校园,翻山越岭徒步行走25公里。
秋风细雨带来阵阵凉意,队伍进入丘陵、山谷中,道路泥泞,可同学们情绪高涨,一首接一首的歌声此起彼伏。
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红色巨龙。
论学习成绩,延安中学的学生个个都是佼佼者,但远足,对于这些高一新生来说还是第一次。
一个多小时后,同学们开始气喘吁吁,很多人渐渐地没有了开始时的兴奋劲。
又经过5公里的路程后,同学们开始翻越仙鹤岭。
临近中午,雨过初晴,在阳光照射下,同学们汗流浃背,身上的背包也越来越沉。
有的同学开始掉队了。
这时走在队伍最后的高一(7)班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喊起嘹亮的口号,接着领头的班级也用更高的音调唱响了震撼人心的歌。
这时,有几个女同学气喘不上来,坚持不住了;有个女同学腿肚子抽筋了,坐在了路边,校学生会干部崔玺玉马上组织同学帮助她们:有的同学停下来给腿肚子抽筋的同学按摩,有的同学两人组成一组,架着走不动的同学继续前行。
各班的班干部这时也不顾自己的劳累,帮着同学们拿东西、背背包,还时刻不忘领着同学们喊口号、唱首歌,他们其实也很累,但是为了所有的同学都不掉队,他们咬牙坚持着。
在整个行程中,高一(7)班的屈永龙始终走在最后,他手拎一个大口袋,默默地捡拾同学们因不小心丢下的碎纸、垃圾。
有时,队伍已走出好远了,才见他拖着大口袋跑着赶上来。
校学生会主席刘旭说:“屈永龙是一个贫困生,平时生活非常简朴,可为集体他从不吝啬,这值得那些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同学好好学习。
”站在山巅,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顿时涌入同学们的心中,眺望延安城,成功的喜悦荡漾心中。
高一(11)班任杰说:“这次远足让我体会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看到人生中最美的景色。
”校学生会文艺部长程文娟说:“这次远足让我懂得了坚持,坚持就是体验的过程,其实,过程远比结果更精彩。
”傍晚,这支红色的队伍在夕阳中如同红色河流一样返回延安中学。
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很多同学都流下眼泪:“我们不负众望,我们回来了。
”
学习了《回延安》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人生的每个瞬间都是精彩的、你应该尽力做好一生中的任何一件事
可以提供一下尹权生写的延安旧事的阅读感言否
那是一支挥洒着磅礴气势、辉煌哲思的笔,忽如瑞 鹤乘风,忽如游龙入海,写完了《沁园春·雪》,写完 了《实践论》、《矛盾论》。
然而同是那么一支笔,1 9 3 7 年1 0 月9 日夜,却变得艰涩了,如同沉重的犁 铧,走走停停,艰难地在油灯下苦耕———那支笔是在 苦耕一块板结了几千年的刑不上大夫的疆土,更是在辗 压一片连触及都不忍的感情。
当笔杆颤落了一天星斗,当油灯舔着了东方云霞, 一封短信总算写完,末尾是一个苍劲有力的签名,和一 个不能忘记的沉重日子:1 9 3 7 年1 0 月1 0 日。
短信在当天上午转到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法院 正在陕北公学操场公审黄克功。
黄克功当时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因失 恋开枪打死了陕北公学女生刘茜。
黄克功可以算是红军最早的“红小鬼”了。
他没枪 高就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饮弹井冈诸峰,浴血中央 苏区,九死一生走过雪山草地,是身经百战的毛泽东的 爱将。
参加公审大会的有一万多延安军民。
法官、起诉人 、辩护人、观审人……在会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 杀人者偿命
功勋不能抵消罪恶,地位不是赦免死 罪的理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判处黄克功死刑
这是法官、起诉人的意见。
一个黄毛丫头的命怎能与一个革命功臣、将领的命 一般分量呢
他伤害了一条生命,可他曾经拯救过多少 民众的生命
日寇侵我中华,大敌当前,对一员战将的 需要难道不足以超越“杀人偿命”的原则吗
这是辩护 人和大多数观审人的意见。
公审争执不休,相持不下。
面对法官,面对民众,昂首挺胸的黄克功眼睛湿润 了。
他请求法庭对自己执行死刑,但,希望给他一挺机 枪,由执法队督押上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战死
黄克功的请求,使法官和起诉人哑口无言。
天高云淡,寒风送雁。
万人公审会场一片静穆。
就在这时候,毛泽东的亲笔信送到了法庭——— 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如为赦免,便 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 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
…… 念完这封信,法庭当众宣布:判处黄克功死刑,立 即执行
听完宣判的黄克功向法官立正、敬礼———但抬起 胳膊时意识到没戴军帽,便就势振臂高呼,高呼他的党 ,万岁
他的领袖,万岁
然后迈开大步走向刑场,如 同满怀信心地去执行一项任务…… 延安的老百姓不懂什么“法律”,什么叫“明镜高 悬”,但他们会唱歌,他们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唱得最动情、最起劲,唱得热泪盈眶。
据说毛泽东一生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为他牺牲在 朝鲜的儿子流的,另一次是在处决黄克功的枪声响起的 时候流的。
他反复嘱咐:一定要为黄克功买口上好的棺材
延安哪
黄克功被埋在延安,埋在延安宝塔山的南面。
读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感想200字
对,延安认识和感受延安是个是个。
革命圣地吧,直接听说我儿且是革命火种的发源地,但是具体没有去过,更不怎么了解,只知道延安是革命老区。
感受跟谈不上了,因为没有去过,也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
有关于延安精神的故事
... 都这时候了才想这事 还有时间慢慢写么 也是对四年大学的一个计划 别拘泥于写那什么感想 谁有时间去看你那... 给你个思路 开头就先说说你对延安大学及这个城市的初步印象 下来就是选择这学校的理由 对这所学校有何期望 假期的准备工作 等等 接着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四年大学生活的计划 这可以尽量写多点 就跟日记似得 情感 学业 人际交往方面 ...自己要在大学实现的一个总体目标 很多很多 结尾勉励下自己就okay了 O(∩_∩)O~
延安的精神给我什么启示
心得体会 前不久,局里组织去延安学习考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还是王家坪,南泥湾,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
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下面,我就这次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关于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久居上海这个大城市,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
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心,大家看了心里都很不好受。
首先,觉得我们更加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办实事,出实力,尽可能地为延安各方面的发展,比如供水问题的解决等等,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众所周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统筹兼顾以后作出的一项英明的决定,是一项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够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决策。
对次,我们经过了这次延安,就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和高度的认识,立志要为革命老区延安的发展和建设出一份力。
其次,革命老区延安淳朴的民风民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要问我,谁是当今最可爱的人,在经历了这次参观活动后,我要说,是那些延安的百姓。
他们,不依仗着自己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就沾沾自喜,或者是对于缺水等艰苦的生活环境怨天尤人,恰恰相反的,在他们身上,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淳朴的民风——群众都非常地支持组织上的工作,并且对于依然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抱怨,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圣地延安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坚定和淳朴的民风哟,我深深地被其感动,并且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似乎就要破壳而出地,建设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革命圣地延安,而这种精神和力量,恰恰就是延安精神的真谛所在——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作风。
我想,我们平时工作学习,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种延安独有的精神呢
我相信,在继承了这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我们能够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投入到工作中去,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搞的更好。
(二)“伟人故居”给我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教育在经历了红色之旅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王家坪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
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伟人们,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
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
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可以说,今天,当我再一次踏上延安这片热土,重温那段,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静。
古人云:“斯是陋室,唯吾得馨”,在这里,伟人的故居,尽管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或者威武庄严的皇宫大内,可是它却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与考验,透射出一种朴实、坚定的力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考察,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一种气魄,我们要把它带到我们的工作中,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片面去追求什么豪华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会从心里感受到一种充实和宽敞,有无穷的力量支持我们去更好地工作。
(三)延安精神给我深刻教育和无穷动力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
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
1936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
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我不仅要问自己,是什么让延安成为这样一片神奇的热土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倡导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踏上这片热土,我仿佛看到和农民在亲切地交谈,了解民情,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这样的延安精神,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好儿女,“为人民服务”的题词就是为了纪念同志而题写;我的耳边,又好象响起了的音乐。
是啊,延安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催人奋进,更要坚决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作为一名新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
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延安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纪念日。
回顾党的历史,抚今思昔,在为党的伟大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还要说: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