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旅游文化学>>之后的收获或感想,1000字以上
嗯,本人就是学旅游管理的,这个需要写的话,加一下i本人吧。
一篇关于五一放假的旅游感想1000字
2024年之后,如果只能选学一种语言,那么只能是英语了:如果只能选读一本读物,那么只能是李和特《诗和远方》了。
没有办法,因为世界级的精英们多在用英语进行交流。
撑握了一门语言,等于打开了一个空间,而英语这个空间已经足够大,足够强,最好不要失去。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其实是推广英语的30年,连马云同志也成了受益者。
而李和特《诗和远方》则是对全新世界的全新认识体系。
在她之前,所有的课本都是没有产品的产品说明书,除了应试,用途不大,难怪那么多毕业生那么恨了。
英语+诗和远方+互联网,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这,就是时下的世界。
(在这个基础上,再扩一扩吧,)
大学体育课感想1000字以上
体育课总结XXXXXXX班姓名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转眼之间,从九月份进入大学以来,已将近5个月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一个学期之久了。
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所以,大学体育是我们大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经历过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周都有体育课,而我们对于体育课的概念无非就是,首先热身运动跑两圈步,然后做一下体操,再然后就是自由活动了,到了高三之后,我觉得学生对体育的概念就更单一了,学校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体育课,一年的体育课只能在教室里看着《体育与健康》,背着无聊的知识,比如第一次奥运会的时间,奥运会的创始人是谁,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各有多少项,铁人三项是哪三项等等。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最枯燥无味的一年,体育课的乐趣似乎早已离我们远去。
现在进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学,没有了学校的束缚和老师的管制,我们的生活本该更加丰富多彩了。
可是不然,空闲的时间越多,就感觉生活越空虚,没有了像高中那样的激情和奋斗的目标。
于是,我们便对大学体育课充满了憧憬,希望体育课可以给我们带来更
旅游作文1000字
游山水经过一夜的长途旅行,火车终于到站了,背好行李准备下车。
我终于盼望已久被人们称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了。
下了火车,我们住进了旅行社,稍稍休息,就迫不及待地起程去观赏桂林山水。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磨盘山码头,乘坐游船准备出发了。
刚上船不久,窗外就下起了蒙蒙细雨。
不过俗话说得好:“秋北京,晴上海,雾南京,雨桂林。
”看桂林就是要下雨啊
窗外山和水之间就像被一层薄薄的纱布罩住了一般。
又是青山,又是绿水,又是雨雾,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山水画。
渐渐地,游船进入了景区,只见游船右上方出现了一些倒挂着的钟乳石,就像是一条条龙。
传说是玉帝派来采吸桂花香精的神龙,因为被这漓江风光,还有这桂花香给迷住了,所以长年留在这儿,组成了一幅群龙戏水图。
游船继续前进,隐隐约约在前面的山上有一块站立的石头,外形像一位妇女背着小孩儿翘首遥望,取名“望夫石”。
“洞府深深引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
中有一股清流出,不知源头从何来。
”听到这诗,大家一定知道这就是冠岩幽洞。
听着导游的解说,我似乎学到了什么。
在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唯有一座高高突起,这就是观音大士高坐莲台,旁边还有虔诚稚童顶礼观拜,人们把这一景取名为“童子拜观音”。
过了这一景便是举世闻名的九马画山图: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如果大家有兴趣,也不妨来漓江数一数这九匹马吧
游船仍在前进,只见前方的山上有着色彩斑斓的石纹,像一匹匹黄布倒映水中,此处正好领略“船在青山顶上行”之妙境,这一景被称为“黄布倒影”。
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小山,山形像一只上尖下圆的大田螺,传说是“田螺姑娘”所变,这便是螺蛳山。
过了这一山,便是碧莲峰,它拔地而立,紧偎漓水西岸,这座苍青奇秀的孤峰,正像出水的碧莲。
碧莲峰临江山崖上有清代王元仁草书“带”字石刻,含有“一带山河,少年努力”八个字的笔意。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妙在其中啊
漓江,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绮丽的漓江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
傍晚,喧闹了一天的漓江,变得宁静了。
我心里感到惬意极了,欣赏桂林山水真像是在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啊
我爱桂林山水
但我更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桂林旅游作文1000字 二:游桂林记桂林自古享有“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自今有诗人陈毅“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诗句。
在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有幸浏览了桂林。
这才懂得为何桂林历来会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是世界着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正所谓“看山观水、游山玩水”,是桂林旅行的永恒主题。
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样的山。
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
早有耳闻,桂林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
这真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山青,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
它五峰连属,临江石壁上,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班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
九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立或卧,或奔或跃,或饮江河,或嘶云天,正是“马图呈九道,奇物在人间”。
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将一座层峦叠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红;夏天,满山松竹、阵阵碧涛、山川竞秀、郁郁葱葱;秋天,枫红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纷扬,白雪皑皑、冰花玉树,别有一番情趣。
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
水秀,桂林的水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
犹如一面大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
湖光山色,尽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
走在湖边,荡漾湖中,棕榈欢歌、崖花水藻、丛发清绮,老人高风等景渐入眼帘,置身其中,陪感清新幽雅、舒适恬静,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洞奇,山多有洞,洞幽景奇。
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
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结晶堆积而成的。
因此,芦笛岩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还有,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
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
因此,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
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
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洞中也常有小河流贯。
石美,在漓江西岸有望夫山。
山巅上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处一石如背着婴儿凝望远方的妇女。
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
桂林还有一棵古老的大榕树,远望像一把绿色巨伞,不过我并没有近处观看。
桂林的美食多,美景多。
其独特玄幻之美,令人永生难忘。
上旅游文化课的感想
偏废任何一科,相应加紧了其他几科的学习,就此打破了瓶颈,几门功课都有明显进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池哪得清如许,为何源头活水来。
这水是什么
是知识,是信息,是负熵,是能使头脑的池塘由混变清的东西,是获得进步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
这水,相当一部分来自课本;但如果仅仅来自课本,就只不过是在学生与课本之间循环,实则是一潭死水,如何能清
要真正形成活水,必然要有其他水源,其一就是课外读物。
有的人认为课外书对功课无益,实则是大大的误解。
只要书的内容健康,又有时间支读,课外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从小喜欢读书,到现在仍然如此。
鲁迅的骨气,老舍的幽默,余秋雨的博雅,金庸的才情,李敖的笑傲,无不令我折服;天象奇观、地质变化、质能转化、微观探秘、生命之谜,无不令我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人的文化修养需要逐渐积累,课外书正是丰富文化底蕴的一件法宝。
我的语文成绩能够提高,又何尝不是得益于课外书呢
另一个水源,则是日常生活。
无论报纸、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还是打球、游泳、旅游、做家务,都有可以向我们提供大量的知识。
我经常把生活中、电视中的事作为作文的素材,使我的作文更加鲜活,更有感染力,作文成绩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还记得2000年的欧锦赛决赛吗
当法国队0:1落后于意大利时,当意大利全力死守,法国一次次无功而返时,当所有人--连同解说员黄健翔一致认为意方必胜时,法国队在最后十几秒将比分板平,并在加时赛中金球取胜,获得了冠军。
看这场比赛时,正是高考前几天。
当观众席上的法国球迷狂呼万岁时,我突然明白了:暂时的得失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胜利之神就会向你露出微笑。
足球、篮球比赛中,最后一刻打入致胜一球的例子数不到胜数;保龄球比赛,靠最后两轮全中而反败为胜的例子也经常可见。
生活的赛场,就如同台球中的九球比赛,只有打入最后一球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而前面的击打,只是为最终胜利打下基础,本身代表不了任何东西。
学习,同样如此。
平时的成功、失误,反映了当时的水平,但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成败。
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最后的挑战--在高中生眼中,就是高考。
当我完成第一天高考的答案卷,走出考场时,几乎有些心灰意冷;化学试卷竟如此容易,而我又分明有一道填空题答错了。
我想:本来打算靠化学拿分,现在根本拉不开档次。
而第二天要考数学和物理,我对这两科把握并不很大。
但我知道,现在必须从这两门上得分。
于是当天晚上,我刻意多看了一些数学、物理的书,然后才放松心情去休息了。
数学考试很难,但我一直控制着情绪,没有过度焦虑。
中午,我对自己说:下午一定要咬住,拼了
拿物理试卷,我又稳了稳心情,通读了一遍,才开始答题。
这一次,虽然题型有些新奇,但由于我尽全力去仔细分析,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
走出考场,心中一阵轻松,然而我知道考试还没有结束,绝不能浮躁。
第三天,当我终于答完了全部试卷时,才长出了一口气。
最终我的物理成绩是满分,以总成绩692分顺利地进入了北大,到了现在,我认识到,高考还远不是最后的挑战,我仍然要把握好心态,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这,同样是后来者应当注意,甚至是高度重视的。
我的考前经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97级 199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理科第一名。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是将高中3年所学的知识总结、升华的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中的“读薄”阶段。
这个时候再去盲目地做题或只是肤浅地看课本已经毫无用处了。
下面我就理科几门高考科目分别谈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
语文重在平时的积累,剩下的这一个月似乎没什么用,其实不然,不妨想一下:高考中出现的名句你都会背了吗
语音题中经常出现的字你都能准确地发音吗
这些虽然占分不多,但在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复习是最有效的。
可以把以前做过的试卷找过来,专攻一下这些不太显眼的但却容易失分的项目。
另外还可以重点训练一下作文。
我所说的作文训练不是去写作文,而是有目的地做审题、命题、开头、结尾的训练。
大家都知道高考中最常考的是议论文,而阅卷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也不可能非常仔细地去看,在这种情况下,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在总复习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是把书上的定理再证明一遍。
虽然说有些定理很容易,有些定理太深而高考不做要求,但是只要把它们系统地整理一遍,你头脑中的那条“链”一定会更加清楚。
英语同样重在平时的积累,最后一个多月只能去强化一下写作和阅读。
有的同学只喜欢做单项选择,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最重要的部分在阅读,因此我建议考生朋友们多做一些阅读的训练。
不妨把《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拿来读一下,如果有精力甚至可以把一些较好的文章背下来。
这样不仅是阅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还培养了语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也有优势。
据我所知,清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是背过《新概念英语》的。
最后,我谈一下考前和考场上的一些小技巧。
在考前大多数学校都要放三四天假,在这几天中应该充分地休息,但切记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在学习。
因为有些知识比较容易遗忘。
在这几天里可以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这对于身心的调节都是有好处的。
高考期间的着装一定要是自己感觉最舒适的。
进考场后可以闭上眼睛,把要考科目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迅速回顾一遍,这样才更容易进入状态。
考试中可以有一些轻微的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更加兴奋,大脑更加活跃。
但如果过度紧张了一定要及时地停下笔,望望窗外,这样状态就能迅速地恢复过来。
状元谈:我的四点经验 王碧波,1999年陕西省高考状元 说到备战高考,我觉得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知识。
关于心态,我觉得要做到“四心”:专心、恒心、开心、放心。
前两个我就不细说了,至于开心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又多学了点儿知识,有掌握了一套做题方法,你还可以想考完试我就可以迎来一个最轻松的假期,还有多么精彩的大学生活在等着我,想到这些难道你不开心吗
至于放心,你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都会有收获的。
有的考生可能会担心自己考前失眠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这你完全可以放心,高考三天我的总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10个小时,还不是一点事没有
毕竟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少睡一会儿不会有多大影响。
说到知识,首先要全面发展,对弱门功课或某门功课的弱项一定要花时间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补救;其次要跟老师的复习进度走,别忘了,老师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再次要注重课本和笔记,考前回归课本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解题能力要想突飞猛进是比较困难的,而理清知识却比较容易,理清了知识再做题就会好得多。
我认为合理地利用模拟题也很重要。
要从那像小山一样的模拟题里抽出一部分题限定时间,认认真真地做,而其他的模拟题只要挑一些重要的题型和自己拿不准的题来做就行。
前者是为了增强“考感”,后者则是有针对性地提高。
虽然高考题每年都在不断求新,但不变的传统题目仍然很多,所以多看看历年的高考题,把这些题搞清楚至关重要。
关于高考我总结了四点经验,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一是长题不难,纵观历年考题,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二是难题不后,最难的题一般在试卷中间一点的位置,最后一道题往往不是最难的题,所以考生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做;三是不必做完,考试重要的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做到哪儿算哪儿,高考时我数学题就没做完,结果数学成绩仍是全省第一,有选择、填空的满分撑着,做不完就做不完吧;四是作文,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和结构的工整,表达感情是第一位的,就算写议论文也不要大讲空话,说自己想说的,只要有“情”,得分一定不会低,当然不能跑题。
我的学习经验 叶蕴青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也较初中有很大改动。
在适应高中的学习,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学习经验。
首先应该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是学习好的基础。
平时应该看些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会逐渐被科学的魅力所吸引。
我过去并不喜欢自然科学,但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宇宙起源》等书,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以后常阅读这一方面的书籍,兴趣逐浓厚。
当我按书上内容动手做了许多小制作,小实验后,更被自然科学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在对科学由喜欢到热爱的过程中我的物理、化学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次,学习重在课堂,课堂45分钟所达到的效果是家教、培训班等所不能比拟的。
上课要认真听,还要讲究课效率。
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首先要听懂,对于不懂的问题,不能用课堂时间去想,应做上记号,课后再思考。
对老师讲的例题,我不主张题题都记,应选择重点、难点尤其是易错的题目记。
当然,在课堂上,老师有时只构建了一个知识的框架,对这个框架的充实还靠课外。
正如上面所说,有了对知识的兴趣,平时充实这个框架也就更加丰富多彩。
“框架”中有对知识的理解,有重点、难点,有错例分析,还有课堂知识的补充。
把这些东西记下来,适时温习,等于自己又巩固了一遍,复习时也方便得多。
学贵有疑。
我觉得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会提问题。
我问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不会做的题,二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清的地方。
对于第一种问题,我一般不轻易提出。
也就是说,对于一道难题我不会做,我仍要自己思考,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哪怕求不出答案,甚至导出矛盾。
直到实在无法解决,才去问老师同学。
把思路写下来有助于缩短向老师说清问题的时间,同时易于让老师指出谬误,可以说这样做一题胜过做百题。
对于第二种问题,我觉得才是真正要问的。
对要领理解不清无疑是学习上最大的障碍。
我总喜欢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比较,用新的要领长解决旧的问题,看是否能顺利解决。
但由于自己对新知识理解还不 透彻,很可能引出与旧知识矛盾的地方,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再去问老师。
记得我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区分不清即时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这两个概念,以至出现了用两种方法求加速度结果不同的矛盾,后来问老师才彻底弄懂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科学用脑也十分重要的。
在长时间做一门作业后,换一种作业做也是一种休息。
高中作业多,难度大,时间紧,我在做作业时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最后再谈谈考试心理问题。
我不主张考前临时抱佛脚”,应轻松复习,减少压力,多看概念多思考,少做习题。
考试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自信、冷静、细心、沉着。
比如这次期末考试,物理较难,我也做得很不顺手,但由于我保持冷静的心情,专心,不分神,认真细心地思考每一道题,从而得了全班最高分。
考完物理后,我也并未受考试难的影响,在下面考试中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总之学习是一件苦事,也是一件乐事。
只要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
学好语文靠平时积累 1999年宁夏理科状元刘飞同学的访谈录 问:平时你怎么学习语文的
刘飞同学,你的高考考了多少分
答:首先,我觉得学习语文要靠平时的积累。
拿我小时候来讲,我在父亲的督促下,经常阅读一些关于诗歌欣赏,散文,小说的报刊杂志。
就这样日积月累,我的语文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再者,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
对于理科生来讲,在复习的攻坚阶段,我们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拿小学的一篇名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语文老师采取让同学自己作小老师的办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对条条框框的背诵。
我高考总分是679。
问:如何保持状态呢
答:首先是自信,我曾经给班里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这样说:“考不上清华还有宁大呢,何必紧张”。
还有在考前的几个月中,尽量把自己的兴奋状态调节到早上9:00-11:00和下午的3:00-5:00。
拿我来讲,我每天坚持午休半个小时,晚上10:30下自习以后,立即睡觉。
问:请问状元,怎么样选择一份好的资料来练习
答:首先,不要单凭很多的课外资料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必须要精读。
选择参考书,必须要注重它的权威性。
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全程学习》,它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而且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和重点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我觉得对于高三的综合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喜欢那些比较有特色的参考书,所谓有特色,我认为在对知识的分类、理解有独创。
比如:我高中结识了一套名为《中学物理模型专辑》的材料,我觉得它注重了把各种纷杂的物理情景归纳为某一类型,只要你掌握了它的精髄,举一反三之后就可以掌握了。
英语的学习方法 郑佳,2000年重庆市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一、语感:语感是最重要的,“我”的方法是先走语感,再走单词、语法。
如何培养语感呢
很简单,就是要多听、多背文章、大声朗读……,让自己的大脑处于英语的空间之中。
二、语法:语感是基础、框架,语法则起填充框架的作用,二者一个也不能偏废。
找本较好的参考书,一本就够了,认认真真,精读下来就可以了。
要辅之于字典。
其次要自己做有关语法的归纳,不要完全依赖语法书。
三、听力、口语:有利于语法、语感的锻炼。
四、英语的做题:习题是要做的,要扎实,一道一道题弄清楚,要注意做题的质量,事半功倍。
五、有关应试:英语题有一个趋势,题目越来越长,大家解题的速度也应该加快。
阅读:越来越重要,文章的长度将加长、难度将加大、篇数将增多。
写作:所占比重也将加大,题目的分数将增加,使得学生之间英语分数的梯度越来越大。
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
高 怎样安排好答题顺序 李强,1999年天津市文科状元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太多话可讲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很多同学在高考考场上可能由于太过紧张或过于亢奋而一时手足无措,答每道题都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写上几笔就觉得没有思路,又急着去做下一道,弄到最后“一题无成”,平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所以合理地安排好答题顺序,自信,沈稳地完成试卷是高考成功的的先导,对此,我们每一位考生都要给予重视。
首先,一定要大体上看一下试卷结构,看看各种题型,分值的分布,对整个卷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全面的把握,这样你才能在安排答题顺序时心里有数,不致慌乱。
这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请各位千万不要“常谈常忘”。
然后开始答题,这没有太多的窍门,按照整个试卷的设计结构逐道求解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学喜欢反着答题,即从后往前答,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答题习惯,因为整个试卷结构是出题人按照程度由易到难、分值由小到大的顺序安排好了的,打乱了顺序,会给自己增添不少的麻烦。
另外,就答题顺序,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确实要按照由简单到难的顺序,能得的分一分也不丢,将没有把握的题放到后面再去努力争取。
但这里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先放一放的题不能太多,最多不超过三道。
因为当你着手做一道题时,毕竟有了一些想法,若浅尝辄放,回头再看时,可能那些解题思路有的已被遗忘,有的步骤得数没有保存下来,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重复劳动,解题成本变大;而且留下的题太多、会使自己心里没底,解后面的题时会产生急躁情绪和挫败心理,总觉得又是一道过不去的“关卡”,动辄欲轻易放弃,搞得“一题不会,满卷皆输”;再有你现在解不出的题回头再做时,也往往不易得解,即便得出,困难程度也会变高得影响你全卷的检查。
所以,虽然很多老师,也有很多状元都建议大家做难题时先放一放,回头再攻克不迟,但我想告诉各位将要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情绪再稳定一些,不要轻易弃题,或许你稍稍慎重沉稳一点就能“柳暗花明”了。
总之,安排好答题顺序是高考成功的重要一环,希望我的一点经验教训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准备3+X考试 河南2001年理科状元王攀的访谈与点评 王极盛:王攀同学,我想问一下你们河南省是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模式,具体课程是什么? 王攀:今年河南省采用了3+X,理科是3门主课,语文、数学、外语还有一门大综合,每门都是150分,这样合起来一共就是600分,这600分作调档线。
然后另外你再选考几门课程,这几门作调档以后学校的参考,其实几门课程是可以随便选的。
王极盛:这样说来,河南省今年高考改革不是文理科。
文科、理科的题目都一样,大综合反正都得考,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王攀:感觉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现在我所在的生物系,有一部分同学就是从3+X的省市来的,他们的生物基础就比较差一些,自从考完就没再复习过,再学习起来就感到比较吃力一些。
另外它与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比较起来,你不但要学理科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学文科方面一些必要的知识,对文科的知识了解比较多,这样平时学理科的同学不太喜欢学政治、历史方面的课程,相对也可以避免一下。
这样对同学的要求,对同学们知识的培养是比较完整的。
但是,作为改革,可能因为是第一年,大家都有些不太适应。
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就是偏科,如果你把学过的知识做为你主要的学习目的的话,那你肯定就不会存在偏科的问题,对这样的考试也是比较适应的。
这种考试模式实际上也要求大家转变学习的观念,就是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不管哪门知识都应该获取。
所以,我认为今年的高考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
王极盛:那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文科、理科都一样的,那过去学文科的同学是不是感到数学题难一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情况? 王攀:今年我们考试的题目是这样的,理科同学感觉还容易,文科同学感觉一般。
其实就数学这门课程来讲,不论对学任何一科的同学来讲他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统一起来一起考也是有一些好处。
王极盛:这样,原来学文科的同学在复习阶段因为不知道高考是考大综合,文理科都考一样的题,而使他们相对来讲,客观的看吃了点亏? 王攀:这个数学吃亏倒不是主要的,因为数学他如果吃一些亏,那他语文、英语是比较沾光的,而且在综合里面他们也比较沾光,因为那里面有很多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这样文科同学在这方面沾点光,所以平均起来是差不多的。
王极盛:你的意思是说,文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比理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好,是这样的吗? 王攀:总的来说应该是这样,文科同学他之所以选择文科,就是说他在理科上,一方面是兴趣问题,另一方面是他对物理、化学这些东西学起来比较吃力一些,这样的话,相对其它方面用的精力多一些,可能语文、英语好一些。
但是理科同学呢,他们是数、理、化抓的比较紧,这样分给语文和英语的时间就比较少一些,到高三以后,开始就显得理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就比较差点,但是经过一年时间,慢慢改的话,到最后应该是差不多。
王极盛:你原来是学理科还是文科的? 王攀:我就冲着清华来的,本来打定主意是要学理科的。
王极盛:河南省2001年高考实行大综合你们是什么时间知道的? 王攀:这个我们是上高三之前就知道要考试改革,但是不知道选考科目在这个考试里面是个什么地位,所以当时选考科目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到了今年3月份才具体通知说,今年就是4门划线,选考科目作为参考,这个制度到春节后才具体的定下来,所以这样对选科目就不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就是来学习这个大综合。
王极盛:那你的选择科目选了几门? 王攀:我选了两门,是物理和化学。
王极盛:物理和化学,那你不是学生物的吗,你为什么不选生物呢? 王攀:由于学生物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生物本身的课程是比较简单的。
王极盛:你在这三门中,物理和化学相对来讲是不是比生物要好考一些? 王攀:也不是这样,因为我的生物也是学的很好的,本身对生物也比较感兴趣。
王极盛:那你怎么不作个参考,看你的分考的高还是低,你如果生物考的分高,你可以选择生物的。
王攀:是这样,每个学校来规定这门课的选考科目是什么,在这门课有个必须选考的科目。
像清华来讲,它的每门课所要求的必选科目就是物理,因为清华工科的基础比较雄厚,它要求你在这方面的功底要很好,所以说它每门课都要求选修物理,另外如果你能够把化学学好的话,对你学生物也是很有帮助的。
王极盛:今年清华大学在你们河南省招生当中选修科目就是物理,另外一门可以自己选择。
如果另外一门你不选行不行,就选物理其它的不选了,物理必选我选了,其它科我不选也可以吗? 王攀:可以。
王极盛:也可以,那你这是实力强的,还选了一门化学,要是我化学很弱我就不选,是不是? 王攀:对,是这样的。
王极盛:当你知道河南省实行3+X大综合这种考试方法以后,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王攀: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对于大多数人是很有好处的,对考核人的能力也是有好处的,使学生的视野能够开阔一些。
从这点来讲,我是比较欢迎这种考试制度的。
另外,在平时我的每门课学的都很平均,每门课都不错,这样遇到这种考试也不用很担心,如果是3+2的话我也不吃亏,如果是大综合的话,我更欢迎,就是这样。
王极盛:这就是说,平时偏科的同学,这种考试方法对他有一点压力。
王攀:对,有一些偏科同学主要是什么呢?他想偷懒,他认为老师不要求的就不学了,这样的话,应付过高考就完了。
像这样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或是工作中肯定最终还是要吃亏的。
王极盛:你知道是大综合之后,是怎么准备大综合的?我在河南讲课当中曾反复强调,准备大综合首先是要把这6门课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这是最关键的,学科自身的联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肯定因为第一年考,相对联系不会很大,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好就没问题,你是怎么准备的? 王攀:可能因为我高一、高二的时候各门课的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后来到了高三首先是把各门的基础又都串了一遍,就是各个知识点合起来以后都能够回忆起来。
达到这种程度以后又稍微插了一些课本外的知识,课本上没有而平常又经常用到的,比如说事实方面的,或者是一些科学进展方面的。
另外是把老师发的题目适当的做了一下,这样到了最后阶段你首先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如果到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话,你至少是课本上的东西没有错,这样没什么可遗撼的,如果你只是去抓外面的东西,把课本丢了,到最后你会很遗憾的。
王极盛: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你感觉大综合里的课本知识的比例大体是多少? 王攀:有百分之六十吧,全是课本上很基础的练习题目,另外百分之四十是发挥的一些东西。
王极盛:你到了清华大学后第一个感觉是什么? 王攀:首先,清华大学的环境是非常好的,它各方面场馆还有绿化环境都很好,另外这里的学生看起来都很富有朝气,不像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是一种很沉闷的氛围,使人感到在这所大学里有一种比较自由的很宽广的发展空间,因为它会给你很多很多的选择,比在高中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
另外这里的师资是非常雄厚的,一提起来某个老师都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让人对这个学校充满了崇敬的心情,在这种环境里学习,心情当然会是非常愉快的。
王极盛:开学典礼后,校长找你们状元、奥牌得主开座谈会,当时校长讲了什么内容? 王攀:校长主要是了解一下我们当了状元之后自己的心态,和到清华大学以后,自己心里有什么感想,另外就是说了一下到清华来学习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要注意心态调整好,学习方法要注意转变一下,另外说的是,到这里来过集体生活,要跟同学处好关系,主要就是这些问题。
王极盛:校长让你们谈谈感想,你举个例子,哪个同学谈的比较好?你谈了,你怎么谈的? 王攀:我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
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不要互相敌视,这样互相取长补短。
接着党委书记把今后学习中要注意的东西说了一下,就是学习不要单凭你的兴趣,有些东西是你必须知道的,尽管没有兴趣你也必须学,不能只学你喜欢学的,不喜欢的你也得学。
我还提了一个问题,就是问在大学里的学习特点跟高中有什么区别。
王极盛:谁回答你的? 王攀:校长也讲了一点,主要是党委书记讲的。
他主要就是说,首先就是要求你的自觉性,另外一个就是,你得要有自学能力,另外要自己作一些选择,需要你自己去多看一些书,虽然有人说在大学里要轻松一些,但是你要想取得成绩的话,还是不能放松,还是要多下功夫,多努力一些。
王极盛:参加座谈会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王攀:我觉得首先是学校对我们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很重视,对我们的想法也很重视,对培养人材是很重视的。
另外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也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王极盛:校长讲了什么话? 王攀:主要就是说,大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把过去的成绩当作自己的包袱,另外也是强调学习要刻苦,说现在竞争更激烈了,要求大家拿出更多的热情,另外说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王极盛:老师说什么了? 王攀:老师说,大学里不是老师逼着你学习,在这儿抄作业也没有人管。
但是你应该明白,哪些事情对你有好处,哪些事情对你不好,自己要有自立
求大学体育课感想,1000字以上。
体育课总结XXXXXXX班姓名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转眼之间,从九月份进入大学以来,已将近5个月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一个学期之久了。
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所以,大学体育是我们大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经历过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周都有体育课,而我们对于体育课的概念无非就是,首先热身运动跑两圈步,然后做一下体操,再然后就是自由活动了,到了高三之后,我觉得学生对体育的概念就更单一了,学校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体育课,一年的体育课只能在教室里看着《体育与健康》,背着无聊的知识,比如第一次奥运会的时间,奥运会的创始人是谁,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各有多少项,铁人三项是哪三项等等。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最枯燥无味的一年,体育课的乐趣似乎早已离我们远去。
现在进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学,没有了学校的束缚和老师的管制,我们的生活本该更加丰富多彩了。
可是不然,空闲的时间越多,就感觉生活越空虚,没有了像高中那样的激情和奋斗的目标。
于是,我们便对大学体育课充满了憧憬,希望体育课可以给我们带来更
文明旅游作文1000字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以前我们的教科书这么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
确实,谦谦君子,礼仪之邦,多少年来,我们虽然穷一些,但行为举止,口碑不错。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不再被人夸赞为具有文明礼仪之人了。
尤其是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昂首挺胸走出国门,真正走向世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来自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公民们有那么点不可思议。
于是,在提醒一些不雅行为的标语上,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中文。
比如“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中国人,请便后冲水”、“请勿高声喧哗”等,委实让炎黄子孙汗颜。
中国人的不拘小节终于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06年国庆“黄金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得到全社会广泛响应。
人们对种种有损于中国形象的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呼吁中国公民注意形象,注意小节。
形象代表国家“软实力”,小节体现国民素养。
于是,提倡《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出台,人们多么希望能看到一个文明旅游的黄金周。
然而,一周的时间结束了。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国人的文明旅游确实有了很大好转,但里根本好转还有较大的距离。
文明旅游,难道就这么难吗
有人说,文明旅游是一个素养问题。
但通观那些旅游不文明的游客,人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自己家里或者单位、公司里的时候,表现还是相当文明的,至少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些生活细节早在幼儿园时起就应该养成。
可为什么一旦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就完全变得不可理解,不可思议呢
难道素质与地域有关,和移动电话一样,也有“服务区”吗
由此可见,文明旅游,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在熟人的环境里,大家知根知底,办事说话素养都还比较讲究体面。
科旅游脱离了熟人环境,一直感觉受到压抑的国人享受到单独开放的好处,自然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受。
于是,大大咧咧、粗声大嗓门、不修边幅、无视禁烟标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就随之出现,反正谁也不认识我。
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这些人还想得起文明旅游吗
古人云:“慎独心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独处的时候要行为严谨始得心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缩小了世界,地球都被称为“地球村”了,已经尝到富起来甜头的国人,其文化程度真是要与时俱进,还在用天下之大的旧思维来考虑问题,自然就与这个世界显得那么不和谐了。
不错,出门在外,谁都不认识你,可你黑头发黄皮肤,人们认识你是中国人;你走了,可你的同胞还来,你的子孙还得来,从长远考虑,任何不文明的旅游行为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都会自作自受。
人应该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态度决定行动。
钱大气粗,但不应该为他人所诟病,不应该披金戴银地显摆,而应该拓展一个新的心灵境界。
能出门旅游显然已经超越了温饱,可有钱应该享受到一流的教育,更应该文明礼貌,这样才表里如一,显得协调。
任何不文明的言行都不能体现财富,任何财富都不可以豁免不文明言行,给粗俗、无礼和不文明以谴责,应该从富人抓起。
文明旅行离我们还有多远
学农感想1000字
学农感想 我们在农校度过了五天的时间,其中有苦的,也有甜的,五天的生活不光让我们学习到了一些从末见过或听过的知识更新而且也让我们学会了自己生活,也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长但也不短,第一天乘车经过2个多小时,疲惫不堪的我们来到了农校,当然充满着新鲜感,好奇感,我们来到宿舍,收拾着自己大包小包的东西。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陈列室,看到了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了解了一些宇宙中的奥秘,在老师带领下,我们又去看了一些有生命的小动物和一些农业上比较古老的工具,最有趣的那还是我们给山羊喂草,胆小的我,竟然会跑进去给羊喂草,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它们的温顺和友好让我们感觉到它们的可爱。
第二天都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这里,我们编草鞋,做蛋糕,做标本,耕地,观赏花草树木等。
我现在还想着的,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做蛋糕,我们几个同学一组七手八脚忙着按老师说的做,不停地轮流搅拌,一直到手酸起来时,盆中黄澄澄的蛋已变白。
我们的劳动成果放进烤箱中。
几分钟后我们享受到了美味的蛋糕,汗水换来了回报。
耕地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拿着沉重的工具为一棵棵树苗除去了旁边的草,最后,同学们的劳动换来了微笑。
马上就要离开农校了,其中的生活真让我有点依依不舍,在这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更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回家我就帮父母多做一些事,这五天的生活让我们累得全身酸楚,但也让我尝到了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幸福。
学 农 感 想 呼吸久了城市的汽车尾气,听了多年的汽车鸣笛后,我第一次来到了这淳朴而又自然的农村。
感受这来自自然的气息。
虽说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但我还是惭愧地发现自己有些五谷不分。
而且有一次指着稻谷说:“这个麦子好漂亮
我们喝的大麦茶就是这玩意儿做的吧
”……直至今日我才明白:麦子有芒,而稻子没有。
面包是麦子做的,而我们吃的大米是稻子去了皮的产物。
和我一代的城里孩子,有许多都和我一样,可以纸上谈兵地介绍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状况,却没有能力辨认出两种区别很大的农作物
更不要说下过地了
我由衷地期望全国的高中生都可以参加学农活动,让我们体会到每日所食的来之不易
虽说来之前,许多同学都抱怨这是花钱找罪受,但真正到了今日,学农结束后,大家还是受益匪浅的。
若在学生时代只坐在明亮的城市学堂里面念书却从未走进乡村,走进这所名为“自然”学校来,此乃人生之一大憾极矣
现代的城里人把旅游划归为亲近大自然的有效途径,其实我并不赞成。
我认为吃在农家,劳在农田才可谓真真切切地亲吻了大自然。
带着一身一脚的泥,带着风尘仆仆的劳累,带着倦意的微笑回到宿舍,躺在那木板床上,才感到我们每日温饱的来之不易——这全是农民们在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为我们所生产出来的
这次学农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洗净来我们身上的城市的喧嚣,洗净了我们灵魂中的骄奢。
在这里很平静。
不因为你是所谓的城里人就和乡下人有什么区别。
该干的活大家都要干,该吃的苦大家都要吃。
从未近距离见过农具的我们第一次拿起了农具,第一次干起了农活
这四天的农训活动过得好快
一瞬之前,我们还坐在地里听老农讲课,而一瞬之后,我们已经坐在宿舍中,记录学农生活让我心灵所感悟到的点点滴滴…… 在我们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这次学农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在我的人生乐章中增添了一段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