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句句拉风!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有钱难买亲生子。

【第2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今多指另有用意,别有企图。茅盾《虹》:“但是来听讲的,只 有几个学生,而且他们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是借此出 来看看夜市罢了。”

【第3句】:【数面成亲旧】(谚)数面:多次见面。亲旧:亲朋旧友。经常接触,互相交流,自会增进友谊,成为老朋友。指交情是从多接触、多交流中产生的。

【第4句】:鞭子敲耳朵——打听

【第5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我们只是老同学,好朋友,感情 与关系永远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第6句】:【好汉不打坐婆婆】(谚)坐婆婆:坐在地上无力站起的老婆子。指好男儿不欺凌毫无反抗能力的弱者。

【第7句】:【豹死留皮,雁过留声】释义:人应该留下好名声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话说,豹死留皮,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能像鲁班爷那样,在世上留下几座悬空寺、赵州桥,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没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8句】:【鸡归鸡,鸭归鸭】释义:比喻不是同类,不能在一起。例句:打开天窗说亮话,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孙子,小金兰是我女儿,鸡归鸡,鸭归鸭,你安姐姐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不要麻雀跟雁飞,矮人空心高!

【第9句】:【杏核子——仁儿苦】见“山杏核——苦仁儿”。

【第10句】:【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释义:不能被一种行不通的办法难倒,可以另想办法。例句:“一台戏父女俩,天涯海角无处寻;男大当婚,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呀!”金不换大娘替龙抬头叫屈。

【第11句】:期中考试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爷爷提醒她说:“走路怕脚软,学习怕骄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济源)

【第12句】:【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释义:犄角:角,牛角。比喻人受过挫折,胆子变得越来越小。例句:不管史太昌如何夸赞大成,大婶还是期望郝大成在吃过这次苦头以后,暴烈的性情会有所改变。正像俗话说的:“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

【第13句】:【扁担无钉两头塌】两头落空。或说:扁担没扎,两头打 塌。周立波《山乡巨变》:“那边挡驾,这边又不能转去,落得 个扁担没扎,两头失塌。”

【第14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第15句】:【一言惊醒梦中人】(惯)指一句话使人猛然醒悟。

【第16句】:小菲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说它们“像蚂蚁爪子,钩钩巴巴的”,就是说它们“像老太太打太极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绍兴)

【第17句】:【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谓不可能绝对公平合理,吃亏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缘传》:“亏了这个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第18句】:【贫不学俭,卑不学恭】(谚)贫穷的人,不学俭省自然俭省;卑贱的人,不学谦恭自然谦恭。指人的习性受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制约。

【第19句】:【头白可种桃】(谚)人到年老发白时,栽种桃树还赶得上吃桃子。指桃树结果实比其他果类树木快。

【第20句】:山羊尾巴上挂铃铛——声儿不停;响(想)在后头

【第21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谚)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欢女爱的夜晚。 指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宝贵,不可虚度。

【第22句】: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第23句】:【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一俗语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有创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犊不惧虎。” 东汉末年,刘备的大将关羽率军袭击曹操的襄阳和樊城,打得曹军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庞德前去增援。庞德领兵来到樊城脚下,与名将关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庞德是员勇将,且年轻气盛,和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分不出胜负,双方各自鸣金收兵。关羽退回营寨后,对关平说:“庞德刀法很厉害,是个对手。”关羽还说:“俗话说,初生之犊不惧虎。”庞德虽然勇猛,但缺乏经验。当时正是秋季,阴雨连绵,河水猛涨,于是关羽采用水攻战术消灭了曹操派来的七路援军,击杀庞德。庞德是第一个不怕虎的牛犊。

【第24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读书人三天不见,就要另眼看待。指读书人进步快,变化大,不可等闲视之。 也作“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第25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第26句】:二叔是个讲义气的人,他的兄弟们有了难,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锅,他都会竭尽全力帮忙。爷爷不放心地劝他说:“理是理,情是情,黑白是非要分明。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干!”(广东·龙门)

【第27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个医】(谚)郎中:中医医生。指医生的妻子经常见识医生治病用药,自然就懂得些药性和医理。也泛指长期经见事物,就会熟悉懂行。

【第28句】:阎王的爷爷——老鬼

【第29句】:【根子不正苗子歪】释义:长辈不好,教育不出好后代。例句:“我什么话也说到了,心也使碎了,可是他‘根子不正苗子歪’,跟咱们走不到一条道儿上,我要求和他离婚!”

【第30句】:【脑袋上没疤拉,屁股上没疖子】(惯)比喻没有辫子可抓,没有短处可指摘。

【第31句】:【老鼠看仓,看得精光】指信任坏人,给了他舞弊的方便。 类似的: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成语:监守自盗。陈中玉 《塔影》:“我早就说过: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决不能让一个 手脚不干净的人来管理钱财。”

【第32句】:【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儿都当当响】(歇)脚杆子:腿。当当响:本形容敲大锣发出的响亮声音,转喻出色、过硬或有名声。赞扬人无论到什么地方或在什么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或很有名气。

【第33句】:【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个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有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和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区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和《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生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字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旧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厅,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写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是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戏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种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第34句】:我跟妈妈上山采药材,路上,我问妈妈每天都这么忙,心里难受不,妈妈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伤的闲暇?”(河南·济源)

【第35句】:【露口风】(惯)指从言谈话语中透露出某种不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风。 透口风。

【第36句】:大年初一翻日历——头一回

【第37句】:【肚里有墨水儿】(惯)比喻人有知识,有文化。

【第38句】:老母猪啃猪圈——嘴巴痒

【第39句】:老鸹落到黑猪身上——光看别人黑

【第40句】:【抓把柄】(惯)比喻抓住可以对人进行要挟、攻击的过失、错误等。

【第41句】:有人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奶奶劝她:“一川石头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发,只剩石头不见沙。天长日久了,谁好谁坏,大家会看清楚的。”(甘肃·武威)

【第42句】:柳树开花——无结果

【第43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第44句】:真书如立,行书如引,草书如走。

【第45句】:邻居王叔叔见到虎子妈,告了虎子一状:“你家虎子今天骂我了。”虎子妈开玩笑说:“活该。做大不正,做小不尊。谁叫你常和他闹着玩呢?”(江苏·兴化)

【第46句】:【擦屁股】(惯)比喻不情愿地替别人处理其没做完或没办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办糟后做补救工作。

【第47句】:【墙上挂草荐——不像画】(歇)草荐:铺床用的草垫子。画:谐“话”。指说话、办事不合情理或不像样。

【第48句】:【天涯何处无芳草】释义:天底下到处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样生存。例句:其实我也是个傻瓜,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有钱有势,金屋何患无娇藏?何必那样死心眼呵?

【第49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谚)巫婆:以替人祈祷招魂为职业的妇女。跳假神:装神弄鬼。 指经常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 也作跟着啥入学啥人,跟着巫婆学跳神。 跟着秀才学作文,跟着巫婆学下神。

【第50句】:【一天等于二十年】谓发展极其迅速。此为大跃进时期流 行的口号。张贤亮《不可说》:“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在政治 和法律上真正一律平等……那么,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则会 有一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飞跃发展。”

【第51句】:【曾被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谚)指受过甜言蜜语哄骗的人,对于甜言蜜语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与警惕。

【第52句】:【就地起炉灶】(惯)比喻利用现有的条件办事。

【第53句】:【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惯)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捡个西瓜”。

【第54句】:伯父下岗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爸爸整天为他担忧。爷爷说:“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没田耕。”(河南·内乡)

【第55句】:绑倒的肥猪——只等死

【第56句】:扁担挑灯笼——两头明

【第57句】:【 披着人皮的畜牲】谓丧失人性。类似的:白披一张人皮。 成语:衣冠禽兽。清代《二度梅》:“只是可惜圣上把那高官 厚禄与那些误国的奸贼食了,又不能分君之忧患,立于庙堂 之上,白披一个人皮!”

【第58句】:我在门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岁的小弟弟。他爬起来就往我脸上抓,抓得我鲜血直流。奶奶看见了心疼地说:“你真是麦秸垛怪大,压不死老鼠。”(河南·内乡)

【第59句】:猫额上画王字——虎头虎脑

【第60句】:麻秆做扁担——担当不起

【第61句】: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第62句】:六九头刮春风——开冻(动)了

【第63句】:耗子不留隔夜粮——好吃

【第64句】:【把吐出来的苦水再喝进去】(惯)比喻重新受苦受难。

【第65句】:【 打一巴掌揉三揉】又打击又拉拢。成语:软硬兼施。老 舍《骆驼祥子》:“她撇开嘴,露出两个虎牙来。‘不屈心,我 真疼你,你也别不知好歹!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好儿,告 诉你!“不……’祥子想说,‘不用打一巴掌揉三揉’,可是没 有想齐全。”

【第66句】:【人不亲行亲】(谚)行(hang):行业。指同一行业的人,在情感上总是相亲的。

【第67句】:【打铁的拆炉——散火】(歇)火:谐“伙”。指团体、组织等解散。

【第68句】:【高跟鞋】高跟鞋源出两支,中、西皆有。先说中国的高跟鞋。高跟鞋最早出现在中国,比西方的高跟鞋早一千年左右。在中国戏剧舞台上,西夏、辽、金、满等少数民族妇女多穿高跟鞋,不过,这种鞋的跟不在后跟,而在中间。妇女穿上这种高跟鞋,照样显得高挑挺拔,楚楚动人。如《大登殿》中的代战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嫔妃、格格,都穿高跟鞋。虽然是戏曲作品,必定有它的依据。故宫博物院里不仅有满族皇家妇女穿高跟鞋的画像,还有实物。再说西方。十五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为了方便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为“白马王子”专门做了高跟鞋。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起来更具自信更威严,命令鞋匠为他装上四寸高的鞋跟,并把鞋跟漆成红色以示他的尊贵身份。朝中显贵更是上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们把鞋跟加高,皇帝只好把鞋跟再加高。后来,英王詹姆士二世与他的朝臣受到法国王室的影响,也穿上了高高的红跟皮鞋。1680年皇帝还颁布了法令,依人的等级确定其鞋跟的高度,只有王室成员才能穿最高最漂亮的高跟鞋,严格地区别人的差异性。当时作为权力象征的高跟鞋,曾禁止女性穿着,是男性的专利品。但高跟鞋在十七世纪时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女人们发现,高跟鞋能让女性看起来更高,同时,它还迫使背部呈弧形,促使女性挺胸翘臀,突出女性的形体美,并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高跟鞋普遍受到欧洲女性的欢迎。到十九世纪时,高跟鞋有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几乎退出了男鞋的领域,不似刚出现时广受男士的喜爱,反而逐渐成为女性的专属鞋类。欧洲女性的高跟鞋,迅速传遍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至今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第69句】:【羊毛出在羊身上】指得到的东西,原是自身付出的。或 者把损失转嫁给对方。清代《官场现形记》:“横竖有今天干 外婆送我的五十块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拿来应酬他。”

【第70句】:【老鼠没有不偷油的】释义:比喻人没有不贪便宜的。例句:等到当家的回来,生米已经煮成了熟粥,看他还能怎样,老鼠还有不偷油的?猫还有不贪腥的?人还有不爱财爱物的?

【第71句】:【父子无隔宿之仇】释义:父子之间有隔阂会很快消除。例句:“‘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第72句】:病入膏盲——不可救药;没法治;没治了

【第73句】:【茶不思,饭不想】释义:形容十分思念,不想饮食。例句:我如今未曾读书。心意还丢他不下,坐不宁,寝不宁,茶不思,饭不想,梳洗无心,神思恍惚。

【第74句】:【剜下眼珠子当泡儿踩】(惯)比喻给以严厉的惩罚。 也作“剜了眼睛当泡儿踩”。

【第75句】:【装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做出样子给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76句】:【劝将不如激将】见“请将不如激将”。

【第77句】:【没碰过钉子不知道疼】(谚)比喻人没有遭受过打击和挫折,就不会有切实的经验教训。

【第78句】:【耗子给猫捋胡子——溜须不顾命】(歇)溜须:本指捋胡须,转指溜须拍马。指冒险谄媚奉承人。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给猫捋胡子——舍命溜须”。

【第79句】:【黄鳝坭鳅一篓装】释义:坭鳅:即泥鳅。比喻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例句:李青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坭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第80句】:【逮着旋风就是鬼】(惯)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比喻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第81句】:【伸出脖子挨杀】(惯)比喻坐等着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长脖子挨刀”。

【第82句】:【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第83句】:【大意失荆州】关云长镇守荆州,因骄傲轻敌,荆州失守。 现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荆州,我们不靠圩边走,奔南河底去。” 担迟不担错意为要慎重,不可出错。担,也说: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灵柩、家小、箱笼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喽罗怎了?宁可耽迟不耽错。”

【第84句】:拔不倒子坐车——充人

【第85句】:麻雀回家——唧唧喳喳

【第86句】:【赌钱场上无父子】(谚)指一上赌场,就只认输赢不认人,往往连父子关系也不顾及了。 也作赌场无父子。 赌博场上无弟兄。无弟兄:指连亲兄弟也不认。

【第87句】:【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站在旁边的人议论吹 倒的树干有多长。谓自有公论。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这里金莲使性儿不提。”

【第88句】: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第89句】:【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没有冤仇。 李准《龙马精神》:“芒种,我又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边,你怎 么和我这么大冤仇!你小大是个干部,说话不能血口喷人 啊。”

【第90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第91句】:【吃人家碗半,被人家使唤】(谚)哪怕是吃了人家半碗饭,也必须服从人家的指使。指得了人家的一点好处,就得为人效力。 也作吃人一碗,听人使唤。 吃谁家的饭,归谁家管。 吃人茶饭,与人担担。

【第92句】:【放过的爆竹——声势已尽】(歇)本指爆竹已经失去声响和势焰,转指人完全失去了声威和气势。

【第93句】:【灯月之下看佳人,更比白日胜十倍】(谚)佳人:美人。在灯光或月光下看佳人,会觉得更加妩媚。指美人在朦胧的光照下会显得格外美丽。 也作灯前和月下,最好看佳人。 灯下新妇,分外好看。

【第94句】:邻家的一个女孩爱偷拿别家的东西,好多次被抓住,可总也不改。奶奶叹息说:“人要脸,树要皮,土墙还要抹层泥。这孩子怎么这样不要面子?”(内蒙古·准格尔)

【第95句】:【北上、南下】说到“北上、南下”人们自然联想到当年红军北上抗日或解放军南下解放海南岛。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呢?这种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对方位的称谓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我国古代的礼仪中以北为尊,尊者为上,其位置为“上位”,也叫“上首”。帝王会见群臣时,坐北朝南,叫做“南面称王”;臣子们朝见帝王时,则须背南面北,叫“北面称臣”。例如《易经-说卦传》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古代拜师学艺,以及其他一些庄重场合,在行礼时也均按北南方位为尊卑、上下施礼。在建筑上也是以北为上,北屋为上屋。由于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北为上,南为下,人们在称渭北、南地理方位时,便借用礼仪中的称谓习惯,称北方为上,南方为下,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遂成了地理方位的称谓用语了。如地图上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96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第97句】:【狗子见了热脂油——又贪又怕】(歇)热脂油:猪板油熬成的热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顾忌。常含讥讽意味。

【第98句】:【上进。不为别的,只为争一口气。 指不服输或不甘落后。 也作“不蒸馒头争口气”。

【第99句】:木头人投河——不沉(成)

1792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