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穿越火线流行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久病床前没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第2句】:【不见真佛不烧香】 释义:认准了人再去求他。 例句:“他已经上过两次当了,这一次恐怕他不见真佛不烧香!”……“不怕,猴不上树,多筛几遍锣嘛……”

【第3句】:【枪打出头鸟】(谚)猎枪首先打着的,是那探出头来的鸟。常比喻爱出风头、爱带头首倡的人,最容易首先受打击。

【第4句】:【江河不满漏卮】见“沧海不能实漏卮”。

【第5句】:【千金易求,信誉难得】(谚)信誉:由诚实守信获得的美好声誉。 千两黄金容易求得,信誉却很难获取。专指商场中营利居其次,树立信誉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誉值干金”。

【第6句】:【锅盖上的米——熬出来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状,转指忍受(苦日子)。指终于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也作“锅盖上的小米——熬了出来”。

【第7句】:【一人一把号】(惯)比喻一人一个主意,意见不一致。

【第8句】:【小巫见大巫】(惯)巫:巫师,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业的人。法术低下的巫师遇见了法术高超的巫师。比喻二者的本领相差太远。

【第9句】:【万两黄金易得,知音一个难求】 释义:知心人很难遇见。 例句:“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第10句】:【有钱一时办,无钱空自喊皇天】(谚)有钱办事,立马就成功;无钱办事,再喊老天也无用。指办事的成败迟速,经济基础是关键。

【第11句】:【处家人情,非钱不行】(谚)安排家计生活,支应往来人情,无法离开钱财。指生活中钱财不可缺少。

【第12句】:【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谚)百年:一辈子。做人不要做妇女,妇女一生的命运由别人操纵,苦乐不由自身。指旧时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受尽屈辱。 也作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人定。 为人莫作妇人身,一生苦乐由他人。

【第13句】:【烂泥摇桩,越摇越深】(谚)在烂泥里摇动木桩,越摇动木桩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挣扎越陷得深,终至于不能自拔。

【第14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歇)灯草:灯芯草的茎,质软中空。拄:谐“主”。指人拿不定主意。 也作“灯草拐杖——拄不定”。

【第15句】:【钓大鱼离不了长竹竿】(谚)要钓大鱼,就离不了长长的钓鱼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资。

【第16句】:【价高招远客】(谚)远客:远处的客商。只要肯出高价,路途再远,也会有客商把货送上门来。指只要舍得出高价,就不愁买不到缺货。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额酬金,就不愁引不来人才。

【第17句】:【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惯)形容用了最大的力气。

【第18句】:【债有主,冤有头】见“冤有头,债有主”。

【第19句】: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第20句】:【盐也是这般盐,醋也是这般醋】(惯)比喻彼此一样,分不出高下。

【第21句】:【典田卖地——两家愿意】(歇)指所做的事情双方自愿。

【第22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歇)喇喇蛄:蝼蛄的通称,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嫩茎,也作拉拉蛄,也称蝼蝼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旧时绅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讥讽意味。

【第23句】:【名、字、号】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可在古代,人们不仅有“名”,而且还有“字”,有的人还有“别号”。如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名”的起源当在上古时期,与姓、氏起源相当。这是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姓、氏”区分集体,“名”区分个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 古代贵族取名,都有一定的礼仪,要符合规矩。而底层的百姓起名一般都很随意,如阿狗、阿猫等。据说这样孩子好长大。后来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人名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被重视。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古人的字多与名含意相近或相辅。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孔明”的义相近;岳飞,字鹏举,鹏举就是起飞。一般说来,“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不过这是指上层阶级,下层人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号”,是指称号,即人的别称。别号则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并不受家族、行辈的制约,可以自由地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一般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王安石号半山等。号有自号,也有为他人所取。他人所取的号往往表示对此人的评价,如宋江号及时雨,吴用号智多星等都属此类。现实生活中有起外号的陋习,往往抓住某人的缺陷冠以外号,有辱人格之嫌。 名、字、号其实都是人的名称,但在用法上很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上对下、长对少一般直呼其名。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上流社会在交际应酬中爱以别号相称以表示尊重,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第24句】:【国手】“国手”指精通某种技能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特指人选国家队的体育选手。不过,足球运动员又称之为“国脚”。有许多人认为“国手”是现代词汇,其实古已有之。 国手源于古代的一句谚语,本意是指善于下棋的人。有古代谚语为证:“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意思是再聪明的人,再善于算计的人,也有算不到的地方,国家的一流棋手还有输棋的时候,意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中“围手”就是指的善于棋弈的大家。后泛指国人中的佼佼者,指才能、技艺出类拔萃的人。如中国派出参加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手也称国手。

【第25句】:【口子大小总要缝】(谚)口子:衣物破裂处。衣物破了,不管长短大小,总得要缝补起来。比喻发生的问题不论轻重,都必须解决。

【第26句】:【抢棺材奔命】(惯)骂快跑的人是抢着去死。

【第27句】:【无巧不成话】(谚)话:话本,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指没有巧合的情节,就构不成说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说、剧本的编写,总离不开引人人胜的巧妙情节。 也作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成戏。 无巧不成故事。

【第28句】:【月里嫦娥爱少年】(谚)嫦娥:神话中居住在月亮里的仙女。即使是仙女嫦娥,爱的也是年轻男子。 指年龄相当,本是男女情爱的基础。

【第29句】:【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释义:舍不得离开家乡。 例句:洛文摇头答道:“穷家难舍,热土难离,我哪儿也不想去了。”

【第30句】:【打雁一生,倒老反被大雁啄瞎了眼】 释义:比喻在某一方面有经验、自负,却恰恰在这一方面摔了跟头或吃了亏。 例句:周祖鎏两眼望天,自骂自叹道:“祖鎏啊!你打雁一生,倒老反被大雁啄瞎了眼呐!嗬,嗬,嗬!”

【第31句】:【开口见喉咙】(惯)指一张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或一说话就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

【第32句】:【伴君如伴虎】(谚)君:君王,皇帝。指陪伴君王,就像陪伴虎狼一样,不定什么时候会招来杀身之祸。 也作“伴君犹如伴虎狼”。

【第33句】:【狗撵鸭子呱呱叫】 释义:形容好得很。“撵”又作“赶”。 例句:好,好,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带劲。

【第34句】:【害人终害己】(谚)存心伤害别人的人,到头来反而伤害了自己。指为人要慈善,存心害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也作“害人还自害”。

【第35句】:【哪里的黄土不发芽,哪里的水土不养人】(谚)任何地方的黄土种下庄稼都会发芽成长,任何地方的水土都可以养活人。指人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受困,到处都可以谋生。

【第36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谚)能早领悟到油灯点燃的也是火种,也可生火做饭,饭早熟了。指人对问题如果领悟得快,事情早就办成了。

【第37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 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 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第38句】:【就地起炉灶】(惯)比喻利用现有的条件办事。

【第39句】:【外披羊皮,内藏狼心】(惯)形容人外表装得善良,内心却十分狠毒。

【第40句】:【莫瞒天地莫瞒人,莫作瞒心与祸邻】(谚)做人不要欺瞒天地,欺瞒众人,更不要欺瞒自己的良心,以免招灾惹祸。 也作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人祸不侵。 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时祸不侵。

【第41句】:【诸葛有智,阿斗有权】 释义:诸葛: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为人庸碌无能,后用来比喻无能的人。诸葛亮有智谋只当了丞相,刘禅无能却当了皇帝。比喻有才能的人无权,无能的人却有权。 例句:他冷冷地笑了几声:“诸葛有智,阿斗有权,我们给踩在脚底下。”

【第42句】:【只有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谚)比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权有钱时,阿谀奉承者多;贫穷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锦上添花,谁来雪中送炭”。

【第43句】:【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惯)指两支军队的兵将联合在一起,打击共同的敌人。

【第44句】:【端谁的碗,受谁管】 释义:吃谁的饭,给谁干活,就得受谁管。 例句:张枫林欲擒先纵,故意拿捏着说:“端谁的碗受谁管。人家跷起腿来比咱们脑袋都高,不斗意气,不生闲气,闭着眼睛活着吧。”

【第45句】:【光棍遇着没皮柴】(惯)没皮柴:剥了皮的木柴,一根光光的棍子。 光棍遇到光棍。比喻遇到了对手。 也作“光棍撞到没皮柴”。

【第46句】:【吃一次亏,长一次见识】 释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例句:“吃一次亏,长一次见识,把人都教能啦。”

【第47句】:【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谚)就像船离了水不能划行一样,做事离了钱财就办不成。指钱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第48句】:【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 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 例句:“敌人是‘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49句】:【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释义:泽:雨露。锄头底下有三场雨水分,斧头下面有一倍桑叶,指勤锄地可抗旱,适时整治枝条会使桑叶茂盛。 例句:“如其得法,使树头易得其条,条上易得其叶,蚕不待食,叶以时至,又其叶润厚。农语云‘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第50句】:【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谚)就像长江的水后浪催促着前浪不断向前一样,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壮成长,接替着上一代人向前发展。指历史就在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进。 也作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51句】:【成气候】(惯)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第52句】:【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窍:本指窟窿,转指窍门。比喻对某件事一点儿也不懂。

【第53句】:【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见“百样通,不如一样精”。

【第54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谚)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家,就多一道阻挡的墙。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对头越多越难以行动。 也作“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第55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歇)原为禅家语。传说羚羊夜宿时,角挂在树上,四肢不着地,使猎狗无从找到。形容诗艺精湛,无疵可寻。今也指人或物销声匿迹,无法寻找。 也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第56句】:【小孩嘴里掏实话】见“孩子嘴里讨实话”。

【第57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歇)唱本:记录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本指边走边看唱本,转指事情结局如何,等着看以后的发展变化。 也作骑在毛驴上看唱本——走着瞧。 骑着毛驴看书——走着瞧。

【第58句】:【一句好话三分暖】见“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出唇六月寒”。

【第59句】:【驴唇不对马嘴】见“牛头不对马嘴”。

【第60句】:【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本指百年松树枝干粗,五月芭蕉叶子大,转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第61句】:【谁家灶内无烟】(谚)哪家都烧火做饭,烟囱里都会冒烟。比喻家家都会有些不光彩的麻烦事。也比喻人人都有冒火发脾气的时候。 也作“谁家烟筒不冒烟”。

【第62句】:【家将败,出妖怪】(谚)指家庭将要衰败时,往往会出现离奇古怪的事。也指国家将耍衰败时,往往会出现非常怪异的人事现象。

【第63句】:【立得正,不怕影儿歪】(谚)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为正,作风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恶意诽谤。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儿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第64句】:【鸡蛋碰不过石头】 释义:比喻弱者斗不过强者。 例句:刘冬生摆摆手,劝道:“大伯,使不得,使不得,鸡蛋碰不过石头,胳膊扭不过大腿,还是避开为上策。”

【第65句】:【各人头上一片瓦】 释义:各人只管各人的事。 例句:“他们乡里干都会你‘半二流子’,我就不服气,‘各人头上一片瓦’,过日子的事情也用得着他们管?”

【第66句】:【墙上挂草荐——不像画】(歇)草荐:铺床用的草垫子。画:谐“话”。指说话、办事不合情理或不像样。

【第67句】:【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俗语指的是死心眼、钻牛角尖,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坚持己见,不听人劝,与“不见棺材不落泪”、“一条道走到黑”、“不到黄河心不死”有相似的意思。“不撞南墙不回头”源自院子门口的影壁墙。 “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确切地说指的是“影壁墙”,也称“照壁”,就是对着院大门口的建筑物。因为我国古代的院落大门一般都是朝南开的,不是有句俗话吗:“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不仅衙门朝南开,民间的院落也讲究朝南开,朝南开门院内豁亮,正房向阳,门口的影壁墙自然是建在院落的南边。所以出大门就要向左或向右,直着走的话那肯定是要撞上南墙了! 古代四合院的大门内外设置“影壁墙”,主要是阻挡来自大门外强烈的气流,使从院外呼啸而来的气流速度减慢,保持与住宅内的流速相协调。古代传统的风水学认为,影壁墙外针对室外气流的冲煞而设置的。古代人巧妙利用影壁墙阻隔气流冲煞,人为地为住宅制造生气和气脉,是吉祥有益的。 有一种说法,影壁墙避鬼,传说鬼走直道,门口修座影壁墙,就能把恶鬼挡在门外。当然这都是旧社会的迷信说法,它实际的作用只是做屏蔽用的墙壁,一个是挡风,一个是能蔽住院里杂乱物,主要是挡住外人的视线,家里的私人空间不受干扰。 鬼遇影壁要碰壁,何况人乎。还是看清楚南墙,遇事既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处理的好。

【第68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惯)比喻男子为心爱的女人所倾倒,事事迁就。

【第69句】:【斧快不怕木柴硬】(谚)只要斧子锋利,就不怕木柴劈不开。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有雄厚的力量,就没有攻不克的难关。

【第70句】:【柴多入灶塞死火】(谚)灶里有柴才能烧火做饭,但如果灶膛里塞入的柴太多,就会把火塞灭。比喻用人过滥,反会把事情办糟。

【第71句】:【事到做时方知难】见“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72句】:【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 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喊人:称呼人。

【第73句】:【未出笼先别现爪】(谚)野兽还没有从笼中被放出,就不要先显示自己的利爪。比喻有利的时机未到,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

【第74句】:【鬼门关】“鬼门关”用来比喻凶险的地方。原指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其实,人间也有鬼门关,不过是地名,且有三处。 一处,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客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北流县志》中也有记载:天门隘高崖邃谷,路径其中,旧名“鬼门关”。很清楚,“鬼门关”就在广西北流县以西,介于北流、玉林两地之间。这里左右两峰夹峙,其间只隔三十步。关南气候温热,茂密的山林中弥漫着能使人生病的瘴气。古代官僚文人获罪迁谪蛮荒,多经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还。所以民谣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 二处,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约九公里处的铁心桥乡后庄,断臂山与将军山之间有一山坳。西侧的龙泉寺前布满黝黑巨石,状如生物,或蹲或立,阴森恐怖,两侧斜伸的岩石挡道。当地人称此处为“鬼门关”。 三处,在南京通济门。这里古树蓊郁,奇石万状,小径僻静险要,被称为“鬼门”。 不管是传说中的“鬼门关”,还是作为地名的“鬼门关”,都与凶险有关。

【第75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第76句】:【弥天之罪,一悔便消】(谚)即使犯下了极大的罪,只要能真诚忏悔,罪也就消除了。指真诚悔过,是消除罪过唯一的途径。 也作“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

【第77句】:【吃了豹子胆】(惯)形容人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责人胆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胆。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胆。

【第78句】:【树不成林怕大风】(谚)树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单单,就最怕狂风袭击。比喻人如果不团结成坚强的群体,就无力抗击天灾人祸。

【第79句】:【学得薄技在手,胜似腰缠万贯】(谚)薄技:小的技艺。贯:古时钱制,一贯千文。只要能掌握一门薄技,也比拥有万贯钱财强。指维持家计,靠积存的钱财,不如靠技艺的收入。

【第80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谚)指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必然会有各种疫病流行,要严加防范。

【第81句】:【把送殡的埋在坟里】 释义:比喻受牵连。 例句:他已经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要处理的处理不了,还得“把送殡的埋在坟里”,还得给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净的病……

【第82句】:【挤破了脑袋】(惯)形容争先恐后,非常拥挤。 也作“挤破了头”。

【第83句】:【八个金刚抬不动一个礼字】 释义: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形容“礼”重,要讲“礼”。 例句:大尹道:“一个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这也难说,八个金刚拾不动一个‘礼’字哩!”

【第84句】:【走着进来,躺着出去】(惯)活着进来,死了出去。指无法逃脱,必死无疑。

【第85句】:【不怕稠吃,就怕稀化】(谚)稠吃:吃得多。稀化:零星花钱。指在经济开支方面,不怕有计划的整堆开支,就怕无节制的零星花钱。

【第86句】:【黄鼠狼在鸡窝边——不偷鸡也偷鸡】(歇)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即使不做坏事,也会被怀疑。 也作“黄鼠狼躲在鸡棚上——不吃鸡也吃鸡”。

【第87句】:【属螃蟹的——横行惯了】(歇)本指螃蟹习惯横着爬行,转指一贯蛮横不讲理。 也作“属螃蟹的——横着走”。

【第88句】:【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谚)凤凰如果拔去羽毛,其形象还不如一只鸡。比喻失势的人物还不如个普通百姓。

【第89句】:骏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无穷。

【第90句】:【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 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第91句】:【是药三分毒】见“凡药三分毒”。

【第92句】:【无家鬼送不了家人】见“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第93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第94句】:【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 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就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 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第95句】: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第96句】:【倚酒三分醉】(惯)倚仗喝了点酒就装出醉态来。指人借酒生事。

【第97句】:【久走冰滩,哪有个滑不倒的】(谚)指人常在结冰的滩上走,总不免要滑倒。比喻长时间地干冒险的事,总难免要出意外。

【第98句】:【天高皇帝远】这一俗语比喻上层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权的力量达不到边远地区。“天高皇帝远”起源于北宋末年农民造反的响亮口号。 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很多百姓饿死。宋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员数量之多,超过历代,机构庞大,政府支出特别多。加上皇帝奢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负担都转嫁到百姓身上。地方官员贪婪无度,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于是天下大乱,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浙江一带的方腊起义气势最盛。起义的农民在村子里树起造反大旗,旗上写着四句话:“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虽然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宋王朝的统治根基已受到根本动摇。

【第99句】:【货比三家不吃亏】(谚)买货物时,多跑几家作个比较,就能比出货物的优劣与价格的高低。指买货多问多比,自不会上当吃亏。 也作“货买三家不上当”。

16750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