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
人力资源
中国顶级富,王健林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先行者”。
梦想是做最大的企业家,进而成国最大的慈善家。
今天小编将这位创业传奇人物王健林的创业史告诉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奇人物王健林的创业经历王健林所做的众多慈善项目中,论捐赠,动辄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
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他捐出5亿元;南京金陵大报恩寺重建,王健林捐出10亿元;青少年足球发展项目,他捐出20亿元……王健林多次公开表示,未来将捐出90%的个人财富,这会将王健林基金会推向数千亿元量级,超越李嘉诚基金会,直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
王健林基金会也将是第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基金会。
2024年来,王健林都在重点推动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院线两家公司上市,目标若得以实现,也将直接推动基金会的成立和发展。
26岁的甘肃女孩张潇说,她很希望感谢“王伯伯”,圆了她的创业梦。
张潇去年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后,选择在兰州的万达广场开了一家阪织屋的加盟店,创业卖起了袜子。
她嘴里的“王伯伯”,就是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从2024年开始,万达推出了一个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十年计划。
从当年到2024年,每年将投入5000万元、50个万达广场店铺,来支持100名大学生创业;10年将累计投入5亿元,提供500个万达广场店铺,受支持的大学生将总计达到1000名。
这是王健林新的公益尝试。
根据其公开的数据,1988年成立的万达,在过去26年中累计捐赠了超过37亿元的现金。
而“支持创业”,显然是王健林近几年做公益的新想法。
在一次内部聚会上,万达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说:在内部,王健林多次提及要支持创业。
他的理由是,“中国的创业气氛并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市场空间基本满了,大学生创业的空间越来越小”。
早在2010年,王健林就曾经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
通过支持创业,王健林希望能帮助诞生下一代的企业家明星。
“10年、20年后,不敢说造就几个王健林,只要能出几个像样的企业家,这5个亿就没有白花”。
根据公开报道,王健林的创业故事始于1988年,当年任职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王健林,下海去做西岗住宅开发公司的经理。
今天的万达,就是从当年这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开始萌芽的。
1980年代中国的制度开放,诞生了王健林、刘永好等一批明星企业家。
而现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已经是这批企业家,在回馈社会时非常乐意采用的办法之一。
就在万达宣布启动2024年度支持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同时,海尔也在举行创客大赛。
后者同样也是中国本土的一家明星企业。
启动资金、创业帮扶就像所有外人,张潇也并不了解王健林这么做的意图。
她就是一门心思想创业,这个甘肃姑娘说自己是个很轴的人,比如之前为了上大学,她参加了三次高考。
去年毕业之前,她已经拿到了新西兰的工作假期签证,目的就是想去新西兰赚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虽然早在大三下半学期,她就已经找好了工作,可是又因为不甘心而放弃了。
“天使”王健林的出现,解决了张潇的启动资金问题。
据内部人士透露,万达给入选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最高50万元的三年期无息贷款。
这些钱,要求是从门店开业之后的第7个月开始陆续返还给万达。
为什么选用贷款而不是股权投资的方式?据说这是王健林定下的。
而提供给这些大学生创业者的万达广场门店,也并非无偿、而是最低成本价。
据其内部人士说,王健林希望这些创业的大学生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商业项目。
“没有一个创业是不需要考虑各种成本的”,如果没有压力,这些年轻人体认不到真实的创业过程。
当张潇得知万达的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后,就去参加了选拔。
2024年9月,万达的这一计划覆盖国内10所高校,其中包括张潇所在的大连理工学院。
整个过程包括提交创业计划书,面试等环节。
我问她,她自己觉得什么地方打动了万达?她说,“我觉得是我一定要创业的决心”。
对这些大学生创业者的筛选,由万达的人事部门完成。
据了解,万达并没有与外部的专业投资机构合作。
之后,入选的大学生创业者会被“交给”一个支持创业的服务小组,这个小组总共只有3位成员,但他们要在这些年创业的项目选择、门店装修、财务管理乃至团队管理上提供全程的帮扶。
“实际上我们提供的很多帮助,都是由万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以及万达广场的实际运营人来提供的”。
上述创业帮扶小组中,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女士说。
比如各地的万达广场会向大学生创业者推荐在当地更有可能成功的创业项目;一旦创业者选定项目后,当地的万达广场在同一楼层就不再引入同品类的商店;如果这个品类中,有和万达广场有战略合作的连锁品牌,还需要当地运营团队去取得该连锁品牌的允许和谅解。
这种选择和帮扶,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万达“投资”的安全性。
据这家公司的官方数据,目前绝大多数创业项目已实现稳定经营,95%创业项目每平米的销售额超过了所在广场的同类门店。
张潇的门店在开业后2个月内,开始盈亏平衡,她也提早开始返还万达的贷款。
第一桶金、管理经验我问张潇:开一家阪织屋的加盟店,是否就可以圆她的创业梦?同样的,在万达广场开一家小小的门店,是否就能造就未来“像样”的企业家们?受限于万达广场的物理存在,这些大学生创业者的项目,大多是饮品、甜品、零食、精品等业态。
在万达支持的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中,其中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专业是学计算机的,他未来想要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但现在他在东莞的万达广场卖甜品。
实际上,现在张潇的想法已经超越了现有的这家门店。
未来她想拿下阪织屋在西北地区的代理权,同时她还想在甘肃天水做“多肉植物”的生意。
“未来可以畅享,但现在还需要脚踏实地。
”她说。
从万达的角度讲,他们并无意于将这些大学生创业者一路孵化为成功企业家,而是旨在提供机会,“能让他们赚到第一桶金,能让他们知道创业是怎么一回事”。
上述创业帮扶团队中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说:虽然只是运营一个小门店,但其中创业的许多基本要素。
比如怎么管理团队、怎么做营销、怎样管理库存等等。
上述东莞甜品店,仅装修就返工4次,“因为不符合广场的质量要求”。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最缺乏的就是财务管理的经验;在怎么管理团队上,他们也需要历练。
”万达创业帮扶小组人士说,其中大部分是90后,“从来没有为钱发愁过,即使现在创业也没有预算管理的概念”。
而面对比他们大的员工,怎样才能镇得住团队?“我们有时候就故意让他们去碰壁,只有经历事情他们才会慢慢成长”。
王健林再支招年轻创业人问:我是商学院的,您知道在
【第80句】:90年代中国起来了很多创业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英雄,但是2024年以后,中国经济出现变化,您给我们想创业的人有什么指引和建议?王健林:其实现在的创业环境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我创业注册资金50万块钱,是跟人家借的,你们知道多高的利息吗?25%的年息,五年还本,还清。
现在有不少的创业,我个人每年还支持着100个创业项目。
支持青年创业的人是很多的,关键是你怎么找到资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一个能吸引资金的商业计划书,说白了就是你的计划要可行,说得不好听的话,你得会忽悠,你得说得对,让别人一听就觉得靠谱。
有些青年创业说的数很大,我要做行业第一,要做世界第一,别人一听就不敢给你投资了。
你脚踏实地做什么呢?其实不完全取决于做什么,传统产业照样有大量的机会,之所以叫传统产业,就是长寿、生命力强,才叫传统产业,创新企业增值高、盈利快,死得也快,这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要让我给你指导几点,创业要找真正的哥们、兄弟,或者请专业的指导老师。
我们那儿有创业的指导老师。
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如果你愿意申请,万达有专门的申请计划。
人生中应提出现实能达到的目标问:努力和勤奋背后的原动力,是个人的理想,对财富的追求,还是出于社会的责任?王健林:分阶段讲,初期激励我不断奋斗的目标是过得好一点。
原来我从政府机关下海,目标很简单,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
所以我刚去创业的时候,公司员工跟我说,干到1个亿咱就退休,当时想几万元就了不起了,干到1亿元就退休,没想到这个理想很快就实现了。
我发现目标定低了,目标定为把公司发展得更大一点,成为一个知名企业,这个目标就有所修整。
我觉得对万达来讲最重要的一步是1993年走出大连,从一个地方企业向全国性企业转型,你要知道到全中国发展等于到全欧洲发展,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欧洲,人口两倍于欧洲。
在万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我的目标是要万达成为一个全国知名企业。
最近几年激励我的目标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我有一个更宏伟的愿景,把万达做成全球知名品牌,做到一流企业,我不能讲具体数字,我们内部定了数字,2024年一定要实现全球前多少名,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如果实现了,我也可能退休潇洒去了,也可能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几年前公司收入大概100多亿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说,这次是说真的,我做到1000亿规模一定退休。
应该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平台,你不用太勤奋,你跟着坐车,每年还有百分之八、九的增长,努力一下会有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增长,这个目标四五年就实现了。
员工问我还退休吗?我说现在退休早了一点。
现在我们定的目标是世界一流跨国企业,我到时候退而不休,可能不天天这样干,可能有另外的事情做。
我自己是分阶段设定目标的,人生的目标是分阶段的。
在人生过程当中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坐标体系,这是现实的,而且才能达到。
三年前,万达刚刚自己独立成立一个创业基金,每年支持创业大学生5000万。
有一个年轻创业者找到我,我说这样吧,本来我们有评审过程,有评审阶段,但看到你们这样三番五次找我,我就破例,不用评审了,我就写推荐信,直接给你几百万创业。
你知道这个人跟我说什么?几百万哪够?我说你要多少?他说起码几个亿,我说你懂不懂几个亿不叫创业了,那叫成功者了。
所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人生在过程当中提出现实能达到的目标。
问:我是留英学子。
王总,您这么繁忙,平时有没有什么方式给自己预留出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还是说工作本身就可以是一切?王健林:工作不是一切,但是工作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想给自己预留时间,做不到啊!为什么?我想休息,公司下边总有老总打电话。
现在不是具体做事务,就是会见人。
今天说谁来了,不行啊,您得会见一下;明天说您得会见一下,我们就好工作了。
老外来了,你见不见?也得给面子。
所以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会见、吃饭。
名人事迹
吴三桂 (1612~1678) 字长白,明末清初高邮人。
崇祯年间,以总兵镇山海关,李自成陷京师,夺三桂爱妾陈圆圆,三桂乃引清兵入关,破自成,清遂入主中国。
三桂受封为平西王,镇云南。
后叛清,自称周帝,旋病死。
李白 他自幼聪明但贪玩,在寺庙读书,本是一顽劣之孩童。
后因在途中偶遇一老妇在那磨一铁棒,并在与之交谈中明白一道理:“只有功夫深,铁锄磨成针”这个道理,并成为一个有名望的诗人。
梦子 梦母三迁,为教其子。
说的是梦母为了能让孟子能静下心来读书,不惜搬家三次。
后来又将织了一半的布给剪段了,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半途而废的道理,终于感动了孟子,终成一代大家。
即促成了“惜梦母断织杼*****”的三字经里的名言流传至今。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
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
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
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中华魂作文该怎么写请交给我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
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强烈推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
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
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
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
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
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
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
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
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
估计5k-10k了不起了。
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
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
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
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
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
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
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
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
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
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
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
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
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
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
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
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
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
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
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
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
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
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
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
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
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
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
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
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
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
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
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
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
)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
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
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
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
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
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
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
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
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你想清楚了么
500强一定好么
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
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
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
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
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
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
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
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
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
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
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
就会很失败
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
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
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
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
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
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
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
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
或许。
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
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
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
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
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
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
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
”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
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
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
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
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
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
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
”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
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
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
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
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
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
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
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
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
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
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
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
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
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
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
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
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
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
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
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
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
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
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
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
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
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
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
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
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
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
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
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
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
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
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
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
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
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原贴里伊吉网友的话我很喜欢,抄录在这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 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1w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 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 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 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 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至于问到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我只能问:为什么物种竞争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物竞天择。
猴子的灵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后有几十万年的类人猿进化积淀。
评论一篇文章,内容大要及感想150字
贝聿铭 华裔美籍建筑师。
1917 年4月26日生于中国广东,在上海受中等教育。
1935年赴美国,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
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8 年起,任W.泽肯多夫的地产公司建筑部负责人。
1955年他集合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在纽约开业。
他不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创造了许多出色的个体建筑,而且这些个体建筑又使邻近区域的面貌改观,推动城市的发展。
他对蒙特利尔、丹佛、费城、波士顿、纽约、达拉斯、新加坡等大城市的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一般认为受W.格罗皮乌斯的影响,他掌握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抽象几何形体的娴熟技巧,巧妙运用石、混凝土、钢和玻璃等建筑材料。
作为华人建筑师,他主张寻求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
贝聿铭是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美国室内设计协会荣誉会员,美国设计科学院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
他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和1983年普里茨克建筑艺术奖等。
他的代表作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中国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费城社会岭住宅区、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达拉斯市政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拿破仑庭园4座玻璃金字塔等。
聿铭简介: 1917年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 191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1935年到美国留学,攻读建筑系。
如今其建筑设计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等。
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於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
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与埃菲尔铁塔一起视为巴黎的标志和象征。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最初建造时遭到了巴黎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它的设计者贝聿铭当时在巴黎的街头也遭遇了不少白眼。
因为卢浮宫是国家级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希望它保持原样。
12世纪时卢浮宫曾是一座城堡,主要供护城士兵居住,并存放粮食和弹药。
后来建筑不断被扩建,并一度成为皇家宫殿,之后,有多位国王把他们的艺术品陈列于此。
像北京的故宫一样,卢浮宫正好处在巴黎的市中心,是皇家威严的象征。
1983年时,卢浮宫还是巴黎的一道屏障。
如何将宫殿改建成现代化的博物馆成了这个城市的一个难题。
玻璃金字塔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了金字塔之后,新旧对比使卢浮宫的建筑更明朗了。
金字塔所采用的玻璃和金属结构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与过去截然分开,它告诉人们当今的卢浮宫已不是法兰西国王的宫殿,而是属于“大众”的公共博物馆。
人们对于建筑需要适应,需要一个接纳的过程。
很多人很早就见过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图纸。
画面上的玻璃金字塔很单薄,所见只是一些交叉的钢筋柱子,人们很难感受得到那种“一个闪亮的钻石一般光芒四射”的感觉。
所以它在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然而还是贝聿铭说得好:“人们往往很快就能理解建筑……建筑完成之后却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有幸得以使用该建筑的话,人们可能就会感慨道:‘啊,确实很好,我明白了。
’所以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就不太难了。
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
” 美国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贝聿铭谈贝聿铭》,这个名字乍听上去有些奇怪,其实完整的理解应该是贝聿铭谈自己的经历及对建筑的理解,主要是自己设计的重要建筑。
贝聿铭先生是著名的华人建筑师。
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苏州的私家园林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的建筑独特地反映了欧亚两大传统交融产生的新的美学标准———永恒的石材和玻璃。
中国文化的背景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他绝不刻意凸显这一点。
“对我来说,建筑物的特殊功能要求及所处地点的人文历史是最重要的,远比我的中国文化背景重要。
在法国设计卢浮宫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我的中国文化背景,而是法国的历史和文化。
我认为时间、文化、地点是建筑设计的要素。
”贝聿铭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同样体现了这一理念,如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香山饭店等。
正在设计中的苏州博物馆也在体现现代特点的同时努力与古城的粉墙黛瓦相协调,力求做到“苏州味”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这本书的作者盖罗·冯·波姆是贝聿铭的挚友,两人的谈话更像是老友随意的聊天,将很专业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全书最后附录了译者访谈录,向我们展现了贝先生的中国情怀。
他对中国城市的发展颇为关注,如北京新城发展与旧城改造的关系、上海浦东的区域功能规划等。
中国的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新城区。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又有着广大的国土面积,每个地方的情况都非常不同。
因此各个城市应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我们可以都说普通话,但我们不能都生活在一样的城市里。
一样的楼房,一样的街道,这种单调的重复是可悲的。
我们需要更多有特色的建筑,需要更多贝聿铭那样的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 贝聿铭是国际著名的建筑师。
他一生的70多件作品无一例外地与金钱、权力和政治纠结在一起。
他将外交手腕和设计的独特混合运用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华盛顿国家艺术馆、法国巴黎卢浮宫等建筑身上。
保留古建筑:我说因为故宫是一个文物,是国家的国宝。
四面现在看出去绿化得很好,天、树很和谐,高楼起来就破坏故宫文物了。
直到现在,贝聿铭仍认为禁止在紫禁城附近盖高楼是他主要的贡献。
贝聿铭:对我而言,那是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满足。
我原来跟梁思成很熟,他来美国,我跟他见过很多次。
北京的城墙拆了很可惜,我跟梁思成谈过,苏州的墙拆了也很可惜。
你看意大利、法国的城墙都保留,他们有历史的观念,你不能把历史全部毁坏。
好的办法是保留古代的建筑,这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城墙拆了以后,面貌全改了。
1974年,我头次回国,我在清华演讲时说,在故宫附近不应该造高楼,这是我的意见,当时的副总理谷牧在人民大会堂跟我谈这个问题,他问我,为什么不应该造高楼。
我说因为故宫是一个文物,是国家的国宝。
四面现在看出去绿化得很好,天、树很和谐,高楼起来就破坏故宫文物了。
他说你说的话跟周总理的话相同。
我觉得很荣幸,我不敢再说了,我说算了,他的话比我的话重得多了。
后来他们就慢慢在北京城市规划方面发表这个意见,说故宫附近的楼的高度应该是这样,到了二环、三环你可以造高楼,因为不影响故宫。
你在故宫旁边,比如北京饭店造高楼,那就是破坏文物,故宫的文物,是值得研究的。
在香港到处都是高楼,这个不成问题,因为它没有历史。
四合院也应该保留,应该保留一片。
你单单保留几个王府,不够,这不是好的办法,要保留就保留一片。
当然四合院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实际,这个我很明白,最近我跟贾庆林(当时任北京市长———编者注)谈过这个问题,我说请你一定要保留四合院,保留一片,不要再拆了。
“我也想做,可是一个四合院十几家人住在里面,利益怎么分配
怎么处理
”贾庆林问我。
所以他有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
不过,他同意,应该在附近再造一点房子,可以让四合院里的居民搬到那个地方,然后再改造四合院,新的卫生条件做好了以后,可以卖大钱。
海外中国人想回到北京住的很多,他很可能出钱买下来。
这件事是应该做的,因为这种四合院将来没有了,越来越少了。
后来,贝聿铭用10万美元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帮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他捐出这笔钱时立下一个规矩:学生们在结束研究后,可以花一个夏天游览美国,但必须返回中国学以致用———如同他以前想做的一样。
家世: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在广州,他的母亲是一位笛子演奏高手,也是虔诚的佛教徒,给他起名聿铭,有光明的意思。
贝聿铭的家族有600年的历史,第一代祖先在明朝的时候来到苏州,在道旁摆小摊行医卖草药。
后来贝家的子孙将家业发扬光大成为江南绝大部分药店的供应商。
到了18世纪,贝家已是大地主。
贝聿铭的祖父贝立泰先是在朝为官,后来他协助创建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7年,他创设苏州分行并在那里当经理。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在美国大学毕业后投身北京中国银行会计部,后来被派往广州。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在广州,他的母亲是一位笛子演奏高手,也是虔诚的佛教徒,给他起名聿铭,有光明的意思。
贝聿铭属蛇,蛇年出生的人被说成迷人、直观、果断、穿着虚荣、固执己见。
贝聿铭:我的母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书法家、诗人、音乐家,母亲这边的家庭更具艺术氛围,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很关心我将来想做什么。
那个时候我也不知会做什么。
贝聿铭的母亲因久病逝世,所以他回到老家与祖父一起生活。
贝聿铭的家乡是一个说吴侬软语,出美女的地方———苏州。
贝聿铭的祖父贝立泰属于帝制时代的老派人物,他逃避西服而穿着传统长袍。
以儒家道统持家,祭祖时有300名亲戚齐聚祠堂,伴以音乐爆竹。
为了培养对长辈的尊重,贝聿铭必然纹丝不动地坐在一张硬背椅上,面对祖父,直到老人家有动作为止。
贝立泰自律甚严,子孙即使已经成人,仍然惧怕他的训戒。
贝聿铭: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回家稍微晚了一些,怕惊动了老人家,只好悄悄地睡在了前庭。
贝立泰给贝聿铭灌输儒家思想以培养高贵气质:服从长辈、避免虚矫垮饰、不轻易生气、保持冷静从容。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众共之。
”这些让贝聿铭在美国的生涯非常受益,虽然这个国家不太重视这种气质。
香山饭店:贝聿铭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其实是一种提醒:大自然和建筑物过去是阴阳调和的,内外永远合二为一。
贝聿铭第一次在祖国设计的作品就是香山饭店,他想通过建筑来报答孕育自己的文化,协助中国建筑界探索一条新路。
他想振兴一般人仍能了解的特色———不是迂腐的宫殿和寺庙的红墙黄瓦,而是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
他说就像我不会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找寻意大利的根源,而我会到佛罗伦萨去看平常人家的住屋一样,建筑必须源于人们的住宅,他相信这决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告知现在的力量。
在香山的日子里,贝聿铭通常把意念传达给设计师后,就去做别的工作,然后定时回来监督进度,再向客户报告。
香山饭店是他个人对新中国的表达,因此他悉心照顾。
人们很讶异地看到他手里拿着铅笔,在公司绘图桌上搔首不已。
这是数年来他惟一亲自主持的计划,每隔两个小时他就拿着蓝图和立面图和他的伙伴开一次会,而且长时间工作。
在西方,大型的建筑常常是以一个正面呈现给人的,但是这是在香山,香山在委婉地展延。
按照贝聿铭的构想,客人先走过插着五面红旗的牌楼,来到铺着灰色地砖的前庭,才看到开着传统八角和梅花型窗户的白色灰泥墙正面。
人走进来以后,能看到环绕贝聿铭典型空间架构天窗的大厅。
这种风格介于苏州园林和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中庭之间,是个在树影摇动中,喝茶、欣赏绿竹和池鱼的地方。
贝聿铭: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
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中国园林建筑的借景很重要。
比如说像法国的大花园,就是那个凡尔赛宫,站在那儿一目了然,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中国的园林弯弯曲曲很多景,你要这么一弯腰看是一个景,走几步再看一看又是另外一个景,这个巧妙得很,这个对我的建筑有点影响。
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你到一个中国园林里头,一进门看见正对着门的那条路,你肯定走不通,你必须从旁边的小路绕半天才可以到那个大屋子,这个跟中国人处事很像。
精心规划的长排洁白楼房,高度都不超过4层,装饰着格子花样和八角窗,沿着中庭蜿蜒开来,据说这样安排可以驱邪。
这栋虚幻、祥和的楼阁对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为这是贝聿铭参考苏州的平坦屋顶和白墙做的建筑,在北京看来很不合时宜。
有的人对贝聿铭刻意营造的俭朴感到慌张失措。
“贝聿铭希望表达真正的美,”他的助手方佛瑞(FredFang)解释说:“它就像没有擦口红的少女一样。
” 贝聿铭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其实是一种提醒:大自然和建筑物过去是阴阳调和的,内外永远合二为一。
贝聿铭:过去读书人的书房前面如果没有一座花园,就称不上是书房,这二者必须是一体的。
根据这种风格,贝聿铭为香山饭店设计的西式客房可以浏览11座种满花草和古树的美丽庭园。
蜿蜒的花园小径上铺着用彩色圆石排成的精巧梅竹图案,那些石头是他的美国助手在越南边境附近的一处河床上采集来的。
贝聿铭:当地村民从未见过外国人,当我的美国助手骑着骡子到那个地方时,村民还特地杀猪来招待他,血流满地。
他不了解这个情况,回来告诉我说他当时非常害怕,心里想,天哪,他们要杀了我。
村民也惊讶地发现,这个洋人竟然要花几千块钱买他们的石头。
结果,所有的老太太和小孩都跑到河里去采石了。
香山饭店是1980年起施工的,那个时候中国跟现在的中国大不相同。
那个时候中国能够施工的新建筑很少,技术方面是差一点。
但那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管理。
贝聿铭从美国带回来一套吸尘器,那时候在中国还很少有这种东西,几乎就没有。
吸尘器用完要常换过滤器,他们没换,结果马达都烧坏了。
贝聿铭:去了北京好多次,香山饭店很少回去过。
有一次,我的夫人在香山饭店看到窗很脏。
她说这个不行啊,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她去擦,这个确有其事,但那是在过渡时期。
中国现在跟20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了,现在回去很愉快,我觉得国家是在进步了。
香山饭店在美国造成的冲击也非常大,后现代主义者说这是贝聿铭投降的动作。
他们认为,现代主义终于也采用历史性的依据和装潢了。
贝聿铭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现代主义并未衰竭。
当然,它已经改变,变得更好,更加自由。
上一篇:英文经典电影台词汇聚60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