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总结1000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看完之后,朋友们又有怎样的感悟呢?
诗词大会总结1000一
当晚的巅峰对决,是本季最强选手集结:获两次攻擂资格的张淼淼、获第四期擂主之位的武亦姝、获第五期擂主席位的李宜幸、获得3次擂主席位的陈更。巧合的是,4名攻擂者全部为女性,她们和获得4次擂主席位的守擂擂主彭敏,决战冠军宝座。
一开场,首先亮相的是身着红衣的主持人董卿以及4位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按照惯例,评委老师每人朗诵一首古诗鼓励参赛者。康震朗诵了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诗词爱好者,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蒙曼则选择了杜秋娘的《金缕衣》,祝福参赛者们珍惜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简短开场白后,比赛正式开始。第一个出场的是气场强大、只爱汉服的张淼淼,她自信地喊出自己的决赛宣言“我为自己而战”,一路旗开得胜,在回答第八道题时,未能答对诗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中与葡萄一起带回来的舶来品是苜蓿,最终止步,获得216分。
第二个上场的,是网上人气选手、16岁高中生武亦姝。“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岭逶迤腾细浪”一道道填词题不负众望。当屏幕出现第六道题,“哪位诗人当时不受关注,后世粉丝多”时,她稍加犹豫选择了陶渊明,险胜。王立群随即分析了原因,因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崇尚华丽诗风,直到宋代美学境界提高了,人们才发现陶渊明的审美趣味比别人早半步,从此陶诗风靡后世。最终,在这一环节中,武亦姝答对所有题目,以317分击败张淼淼,暂时领先。
在随后的比拼中,从小在新加坡长大的李宜幸止步于第二道题“共剪西窗烛”。第一季返场选手、北大工科博士生陈更,虽在第一道题中以“秋风生渭水”力克88位百人团选手,赢得整场比赛的最高分,但最终止步第七题,以11分之差惜败武亦姝。
“飞花令”环节中,与武亦姝对决的是从本场百人团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河北大学老师兼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王子龙。以“酒”为关键字,王子龙先吟“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武亦姝接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子龙续吟“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武亦姝再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此7个回合,王子龙最终败在复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惜败。这也是十场“飞花令”环节的惜败共因——一旦诗句重复,几无翻盘可能。
最终,守擂者彭敏和攻擂者武亦姝争夺擂主争霸赛冠军。作为大会最有诗意的环节,诗画题最能考验选手诗词功底,在第一道沙画题中,沙画刚画了一半,武亦姝就抢先答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赢得1分,随后双方你追我赶打成3比3平手,最终在第八道题中,武亦姝抢先答出“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诗句与洞庭湖无关,率先赢得5分,问鼎本季诗词大会冠军。
透过诗词大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不应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
诗词大会总结1000二
似乎从刚掌握语言开始,我们就在读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大概是大多数人的启蒙诗词,那个时候的我们,也许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诵之诗的意味,只觉得朗朗上口。我有时候也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品读古诗文呢?在我看来,学诗固然重要,但它们最后不应该只成为我们年少时试卷上的分数。
“生命太短暂了,以至于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生活在一起”。列奥〃施特劳斯如此感叹,好的诗句常被人形容如画一般引人入胜,寥寥数字,既可表现“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忧,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壮,又可流露“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释然。从诗中,我们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更为了一种感动。那些打动无数先人的墨迹,今天依然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积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
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认真观看节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领会感悟。
首先,地位高。《中国诗词大会》是在新春佳节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如此高调推出这一节目,充分体现了央视对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度重视。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主持,著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央视此举,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词知识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舞台尝试。
其次,形式新。《中国诗词大会》在为数不多的诗词类电视节目中匠心独运,参赛选手下至7岁小女孩,上到花甲老翁,涵盖了大学生、中学生、警察、教师、外国人等,各类诗词达人集聚一堂,场面十分震撼,体现了一全民参与的宗旨。每位上台选手与“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这场形式上颇有创新意味的诗词“比赛”活动,带给了我们一场难得的诗词视听盛宴和国学享受。
再次,手段妙。《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它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最后,选手强。参赛选手身份不尽相同,但依然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最让人吃惊的当属第一位出场选手、
刚满七岁的女孩李尚荣,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敢来面对百人团的挑战!但李尚荣真的没有让人失望,她一路过关斩将,沉稳答题,落落大方、出口成章的气势一下就震住了所有人,就连康震老师都对她的诗词储备量赞叹有加,面对这个小才女,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老观众如坐针毡,汗颜自愧。还有最让人叹服的,要数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彭超了,首次亮相答题夺得擂主,被称为“古诗词学霸”。就是他,幼年失去双臂,连续两次参加高考,去年以603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节目主持人董卿在听了彭超的故事和他用脚参加高考取得高分后,给出了一个大大的赞:“你很棒,你站在这里,用一种乐观和坚韧的态度面对你的人生,给了很多人鼓励”。我想,“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在形容他们这样的气质吧。
这样的一档节目,也许不能助我立马成为诗人,但它可以带我体会最经典的中华诗词风范。闲暇之余,若能陶冶心灵,岂不妙哉?
最后奉上电影《死亡诗社》里对诗的诠释:“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
愿我的生活,常有诗相伴。
快评诗词大会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普及了《诗经七月》中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火了一位16岁的诗词学霸武亦姝,然后,恐怕《唐诗三百首》又会热销一时。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马上给家里的孩子列出一年背完《唐诗三百首》的硬指标?那么这档众口称赞的文化节目与普通娱乐节目也别无二致,无非博了个观众惊奇和兴头上的几天热乎劲儿。诗词之美,因人而美,《中国诗词大会》展现出的大美是诗词里千百年来积淀的人世情怀,更是百人团选手们对诗词的那份赤诚之爱,在我看来,后者之大更胜前者。
赛场上夺冠的武亦姝,让人很自然地找到这样一个逻辑,少年学子凭的是巅峰时期的记忆力碾压对手,否则,那些教学多年的语文老师,名校中文系博士生怎么都成了她的手下败将。恐怕台上那几位侃侃而谈的点评嘉宾同台竞技,也未必能有胜算。当然,记忆力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武亦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并非她的诗词储备量,而是对古诗词的由衷喜爱,台风呆萌。从没有镜头拍到过武亦姝因为击败对手或说出冷僻佳句便意得志满,每次点评嘉宾讲述诗词背景故事时,她都像个课堂里听讲的学生,探着脑袋眼神直愣地听呆了,连连点头,模样格外有趣。
每逢有少年天才出世,人们最想知道的便是天才如何养成。武亦姝所在的上海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认为,武亦姝只是个例,更多的与她个人爱好和积累有关。节目里还有一位13岁的侯尤雯,是从百人团进入挑战赛环节的最小年龄选手。侯尤雯说,自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因为对于古诗词她是“自学成才”。奶奶在她1岁时教她认字,2岁多开始教她读诗,小学五年级时,一本《唐诗三百首》几乎滚瓜烂熟。侯尤雯的父母说,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个人兴趣,如果不是喜欢的,学什么心里都会有抵触。武亦姝的老师黄荣华说,曾有学生两年里找了他五六次,问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可不可以不背。也有家长质疑:为什么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在复旦附中平常的测试中要占到二三十分,要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的确,说到实用,除了学生考卷里那几分试题,古诗词在当代已是无用之美,然而因其无用便让人脱去了功利心,此时的吟诵与背,皆是真爱。
《中国诗词大会》是以竞赛形式展开,但意不在赛,而是找共鸣,激发兴趣。总导演颜芳告诉记者,节目中的诗词出处以中小学课本为主,一定不能让生僻难住大家,要让观众都能有一个共鸣,知道或者知道一点点,这样可以跟随,而不会失去乐趣,所以才在题目的形式上玩出很多花样。颜芳经常跟出题老师说:“对不起,难为您了。”显然,要找一些冷僻的诗句很容易,但把“白日依山尽”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出成好的题目来是相当难的。现在回头去看,颜芳觉得这样的坚持是对的,因为很多少年时代熟记的诗可能都会有些囫囵吞枣,而节目补足了这方面的功课。《最强大脑》火了,社会上各种记忆力培训班一时风起,掌握了记忆术的方法用于背古诗词,半年熟记《唐诗三百首》也不在话下。但《中国诗词大会》并不是记忆能力的较量,这档节目最想让观众看到的是,百人团从孩童到喋喋老者,他们为什么热爱古诗词,而每个人因其经历遭际不同,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理由,每个人为诗词触动的个人情怀也并不相同。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中国诗词大会》最为可贵的是放大了一种毫无功利的深情,诗词只是一个媒介,观众若能领略到,其实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仅有一“痴癖”就足以给颠簸的人生带来别样的美好,这档节目才算是尽意了。
观《诗词大会》有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诗词大会》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诗词大会》有感1
最近在中央一台热播的《诗词大会》让我们一家人情有独钟,每到节目前夕我们一家人总会齐聚在一起,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紧盯着电视等待节目开始。
节目开始了,我们一家人风格不同地坐在沙发上,我端着还没吃完的饭,妈妈一边拿着英语单词、一边看着《诗词大会》,爸爸翘着二郎腿,外婆剥着橘子,外公戴着老花镜、手拿一份报纸。
听主持人出题了,“请在下面九个字中,找出一句五言绝句”话音未落,我便脱口而出:“渭城朝雨浥轻尘。”妈妈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你啊,心太急,答案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说罢,答题者好像知道了有人必会跟我一样作答,笑着说:“这题出得好,有些人一定一看题就会答渭城朝雨浥轻尘,可最后没找到尘,时间就到了。多看看题吧,再作答。”这让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心想:“以后可再不能这样了。”外公在一旁调侃道:“粗心鬼啊,百人团一共十个人打错,再加上你,十一个。”
在百人团中,有一位老爷爷十分显眼——瘦。他头戴一顶褪色的旧军帽,穿着过时的蓝布衣,穿着过时的蓝军裤,还背着一个军禄色的布包——布包上的字已经看不清了。仔细一看他的脸皱的跟核桃似的,手也满是老茧。我心想:“这位老爷爷为什么回来参加这个大会啊?”老爷爷的这句话给了我答案和思考,他缓缓地开口,叙述着自己的故事:“我今年六十五岁了,在武汉和儿女们生活,没有上过学,十四岁就出来打工了,上了四年学。我平时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诗,这几年我写了一千多首诗,自己也不知道好不好,所以就在自己的自行车铺支了一个小黑板,有人来给我的诗改一个字,我就给他买一瓶啤酒,酒也买了诗也越来越好了。”是啊,一位快七旬的老人,这么热爱诗,让我为之一震。趁现在多读些诗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最质朴的话语,让我们又打开了一扇“诗”门。
观《诗词大会》有感2
放假了,在电视上认真观看了第五届《中国诗词大会》,感慨颇多。
【第1句】:一个五岁半的大眼小朋友也来挑战中国诗词大会,背诵了580多首诗词,年龄最小的选手让人印象深刻,证明有志不在年高。
【第2句】:背诵古诗词只是参加诗词大会的基本功,要背的熟,发音准确还要能默写但是理解记忆才是上策,从比赛结果可以看出,许多小选手的失败大多败在理解性题目上,读背和默写是小选手的优势,而理解记忆恰是小选手的软肋。
【第3句】: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成败不仅是最重要的培养,学习兴趣才是关键。古诗词本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中国人却不好好学习,这是最大的悲哀,看他现在的孩子志大才疏者多,他们的语文成绩及语文素养堪忧,对读书没有兴趣,对写作文更是应付了事,一写文章不是下笔千言,而是先找手机上网搜。
【第4句】: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很精彩,形式新颖,内容吸引人,看了以后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我会坚持把所有的已播节目认真看完,课下也会认真学习古诗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会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观《诗词大会》有感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是那熟悉的声音——《中国诗词大会》开始了!
这是第二季的第七期,我最喜欢其中的王轶隆选手。我拿出纸和笔,跃跃欲试,准备同步答题。第一题,是九宫格猜五言唐诗,我轻而易举地答对了,第二题因为选手紧张,不小心答错了。告别舞台时,他发表了一篇感人的演讲,百人团,三位评委老师,甚至连选手自己都哭了,因为他要回家照顾母亲,所以含泪告别了自己热爱的诗词大会的舞台,他真是一位大孝子,我们要向他学习!
接下来几位选手答题很顺利,进行着激烈的比赛,最后胜出的选手和百人团中答题最准确的彭敏选手,争夺攻擂者资格。
最后彭敏胜出,我深感自己和彭敏差太多了,一个“人”字的飞花令,我才想出了七句,而彭敏却脑洞大开,和对手“战斗”了十六个回合,最后与百人团中的二十五名选手pk,以绝对优势胜出,彭敏想出的诗句,我知道的还不到十句,彭敏不愧是《诗刊》杂志的编辑呀!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它既能让我们汲取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又能让我们结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真喜欢这个节目!
观《诗词大会》有感4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活在诗词下1000字
窗外,兰草淡淡的香气,素净清雅。婉转的词韵,就像清简的日子,像午后一缕穿廊而过的风,亦如兰草,淡淡地香。
喜欢读简约的诗词,喜欢写安静的文字,喜欢字里行间撑起的那片耀眼的蓝天。
喜欢将茶喝到无色、无味;喜欢将日子过得单薄、清新。喜欢带着洁净的心,在蓝天下,邂逅每一阕词、每一首诗,细品作者背后的心事。
天已微亮,月色尚寒,流过谁家青石板,檐角珠光续了又断,恰满成一盏。蓝天下,有人无言独上西楼,静看了一夜的月如钩。李煜,你本是多情才子,却错生帝王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你的性情只可做一个风流词客,在诗酒音律中逍遥度岁。你没有气吞河山的气概,不能横扫古今天下,不能驰骋万里云天,所以才成就了宋太祖逐鹿中原、碧血黄沙的故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你君临天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落寞的结局,就有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归宿。
春雨淅淅沥沥,轻轻地,悄悄地,碎了江南颜。蓝天下,那青砖黛瓦的江南水乡,却有这样一个温婉的女子,斜打一把油纸伞,立在雨中,洁白宛若寒露,翘首眺望远方。四周芳草萋萋,耳畔杜鹃不住地啼鸣,夕阳余辉似水,却仍掩盖不住她的寂寞。想等的人终是没有归来,她只得转身进屋,掩上木门的同时,低低地说一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你究竟思念着什么呢?景致风华在你眼里,可否及得上佳人瞳中诗画?或许,在你的期望里,应是一双璧人在伞下说一生缘,在桥头并肩,连纸伞,都碎在江南烟雨天的吧。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你用笔墨勾勒出四幅唯美的画面,也倾满了无尽相思。蓝天下的花瓣雨,像梦似的,轻轻落在心头,温暖而潮湿。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蓝天下的'那片土地上,恰逢陌上花开落英似锦之际,鲜衣怒马、恣意张狂的少年眉宇飞扬,策马驰骋间仰天长啸。“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一直都很喜欢这首名不见经传的小令《鹧鸪天》。朱敦儒,你自比清都山水郎,笑称自己是“天教懒慢待疏狂”,几度奉召不起,“自歌自酒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放浪形骸地活着,不在乎他人的冷言冷语,“金阕玉楼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人其实确实需要冲动和热血,许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亦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一定要在回想起来,可以有一个为之嘴角上扬的青春。一直以来奉行的座右铭便是汪曾祺先生一句话:人总要把全部精力调动起来,倾力一搏,想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这,才叫活着。
多想歌诗三百,歌尽悲欢;多想,就这样,沉醉在唐宋的梦里,在这片蓝天下,研一碗朱砂,摹一幅字画,时隔多年,再回首遥望,回手,折一枝樱花。然后,掬一捧细沙,轻轻地埋住心中那片蓝天下的唐宋佳话。
曾以为,好词几卷,清茶几盏,便可看得蓝天下那山花烂漫,层林尽染;便可路过江南,见书生睡在杨柳岸;便可路过洛阳,看小姐画楼绣牡丹。
流年辗转,蓝天依旧。
窗外,兰草依旧淡淡。
上一篇:知否人生哲理台词汇集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