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鸿图之下刘备台词锦集8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有才情的十大帝王

导语:中国古代皇帝有三种,一种是开朝明君,日理万机,第二种是亡国昏君,还有一种就是才情诗人,本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却阴差阳错成了帝王。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有哪些。

NO.1南唐后主

李煜我先不写他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他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首词而丢了性命。没错,他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人公,南唐后主,李煜。

不管你是否有文学修养,我想,只要读过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恐怕未有不为之动容的。鲜少有诗词能像虞美人这样,把作者如此鲜活地带进读者的脑海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真实。

因为这首词,忘却了他的诸般不是,甚至国破家亡也可以原谅。他信手拈来的文字,胡乱地组合了一下,就把心中的苦闷一古脑地诉说了出来。他很天真地,很认真地想着故国的楼阁,我坚信,他绝对没有卷土重来的勇气,甚至想也没想过。他只是个诗人,只会听天由命。他不懂政治,他之所以想念他的国家,是因为他怀念那里的自由,而此刻他却像笼中鸟一样,呆滞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任羽毛渐渐脱落。

李煜是个彻头彻尾的弱者,政治头脑几乎等同与一个三岁顽童。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还幻想着太祖仁慈,赐他一块安隅之地。后来作了俘虏,最宠爱的小周后屡屡被太宗强留宫中,他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只是欲哭无泪。甚至连思念故乡也不允许,那心中的惆怅,是何等的凄惨?如此,读者再读那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中可有感慨?

清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正是李煜国破家亡的命运,才塑造了他文坛宗师的地位,其后的宋词无不受他的影响。至于其清新工丽之言,更是空前绝后,可以说,以是绝唱了。再品一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NO.2宋徽宗赵佶

太祖赵匡胤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戎马一生打下来的基业,最后却被“几块石头(花石纲),几个盗匪(农民起义),一次偷猎(金灭辽,然后趁势南下)”就输了个精光。

和陈后主一样,赵佶同样享受了皇帝可以得到的所有享受。不同的是,赵佶自幼聪明,心地也算善良,知道百姓疾苦,多少也有几分家国社稷之念,最后被金国俘了去,也不至于狼心狗肺地忘了故国之思。

从陈后主,到宋徽宗,无不是帝制的悲剧,本来可以流芳百世的人物,结果却遗臭万年。后人对他们除了嘲讽外,多是同情,不像桀纣那样,一昧地批评,原因就是爱才之心,人皆有之,不忍,不愿。

宋徽宗当了二十五年皇帝,正是宋朝到了积贫积弱极点的时候,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民变时有发生。天朝气数已尽,本来就在苟延残喘了,经“花石纲”那么一闹,再加上小人当政,更加剧了灭亡速度。《水浒传》中说他“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在治国上,他昏庸腐朽,重用奸邪,实属庸碌之才;在外交上,他软弱无能,屈辱忍让,最后当了俘虏;在生活上,他挥霍无度,穷奢极欲,他笃信神灵,多次向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光问道,以求长生不老之术,还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还喜欢踢球,爱好古玩玉器等等。”《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其所述大多有迹可寻。

如果不是后来被囚在黑龙江,恐怕赵佶死也不会明白做皇帝的责任。前半生极尽奢侈,后半生又极度潦倒,狼狈,巨大的反差让这个曾经风流皇帝精神彻底崩溃,终于在九年后客死他乡了。初被葬在河南,后来宋金签订协议后被运回杭州,谥号,“徽宗”。

历史上很多有才情的皇帝,大多只表现在一时的风流上,如陈叔宝,乾隆等,对于文学,艺术的后世影响并不长远。像曹丕之于文学批评,唐玄宗之于曲艺,宋徽宗之于画院,都是有深远影响的,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文学和艺术的生命力就表现在这个方面,不追求一时的轰动,而在于经久不息,为世人接受。

赵佶在政治上确实碌碌无为,昏庸不堪,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非常惊人。中国历史上美术学院的最早雏形便是赵佶主导成立的画院,他自己还发明了“瘦金体”书法,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小有地位。至于书画作品,更在香港,欧洲的拍卖行上创下了华人作品之最。

套用一句影视台词,“卿本佳人,奈何为帝?”

NO.3陈后主陈叔宝

越往后写,越不忍动笔。后面的几位皇帝,没有一人不是当世英才,而且个个都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大才子,可惜风流不该指文章,玉树不能对女人,作了皇帝就要有皇帝的责任,整日莺歌燕舞,吟诗作对,荒废国事,任用奸佞,到最后国破家亡,客死他乡。

前面写隋炀帝的时候提到过,历史上有两个炀帝,一个是杨广,一个就是陈叔宝。后者的谥号是隋炀帝给的,只不过后来的史学家是唐朝的笔杆子,刻意让隋炀帝难堪,于是天下便多知道隋炀帝,而少有人知陈炀帝了。

历史就是奇怪,有的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弑兄杀父的事经常发生,有的人却把皇位当成副业来经营,于是历史便多了许多惋惜,也多几分无奈。陈叔宝便是这样一人。自幼长于妇人之手,不知天下大势,更不知所承之责。隋军兵临城下时,告急文书未曾开拆就被丢在床下,甚至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隋文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也许陈叔宝并不是“无心肝”,他只是从来就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他被缚往隋国,表现的比刘禅更不可思议,主动向文帝求一官职,谓,“召之方便”。如此之语,让人哭笑不得。

仔细一琢磨,能把皇帝所能享受到的东西全部享受到,而又不用承担皇帝的责任,到头来还能保全性命的皇帝,恐怕未有出陈后主之右者。他一好色,于是有张,孔,龚等美人相伴。特别是张丽华,十岁便被陈后主相中,而且有意栽培,终于成为一代“靓”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陈后主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史载,丽华吹弹歌舞,一见便会,诗词歌赋,寓目即晓。未成年之时,后主常常将其抱坐在膝上,拂其后背,对其可谓“给予厚望”。

在这样的靡靡之音色下,陈叔宝不堕落恐怕就不可思议了。至于作出“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样的亡国之音就更不足为奇了。

NO.4唐玄宗李隆基

历史上有个逃脱不了的怪圈,但凡多情的皇帝,老百姓就会遭殃。俗话是这样说的,爱江山不爱美人。不过,用这句话形容唐玄宗有点文不对题,我敢说他老人家既爱江山又爱美人。否则,他儿子在灵武登基,他不会气得说不出话来。话又说回来,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开元盛世的玄宗皇帝,却被儿子变相篡了位,还被手下逼着杀了情人,男人做这份上,哎!不是一个丢脸可以形容的了。

很多皇位继承人在登基之前都会借助文章来粉饰自己,而在登基之后便鲜有雅兴了。李隆基是个例外,他当皇帝之前似乎没表现出对文艺的爱好,可是当了十来年后,突然就成了梨园曲艺的开山鼻祖。

这跟李隆基的身世不无关系。李隆基自己不是太子,他老爹虽然当过皇帝,可今非昔比,自己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哪顾得了他。李隆基小时候经常谦虚地称自己“阿瞒”,意即小人物,傻子。武氏家族的那帮蠢货还真信了,忘了历史上还曾有一个鼎鼎大名的曹阿瞒。李隆基前后处在武氏政权和韦氏政权的高压之下,连个喘气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谈什么闲情逸致,诗词歌赋了。中宗李显被自己老婆女儿毒死,成了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睿宗李旦同样的懦弱无能,看着太平公主在他头上撒尿也不敢有所作为。于是,李隆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几翻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再加上太宗一朝所开创的基业,而后来的政变也多发生在贵族之间,没有对生产力基础造成冲击,于是玄宗的基业由此扶摇直上,开创了空前绝后的盛世鸿图。

男人嘛,有钱了就喜欢嫖个娼、纳个妾什么的。皇帝更不用说了,国家太平,四方朝贡,皇帝在宫里闲得无聊,于是就淫欲滋生。正好,他儿子寿王娶了个漂亮媳妇,就是众所周知的杨玉环杨大美人。李隆基虽然色性不小,可是老公公爬灰的事儿,即使在唐朝那样开化的社会,也是难以启齿的。不过,李隆基跟常人不同,他是皇帝。皇帝至高无上,天下一切都属于皇帝,包括自己儿子的老婆。在高力士的一番陈词下,李隆基于是坚定了信念:你寿王李瑁,既是我的儿子,又是我的臣子,论亲你要尽孝,论公你要尽忠,所以你得把你老婆让给我。可怜个李瑁,怒不可,愤不得,终于郁郁寡欢,一命呜呼。

中国四大美人未必就真的美如天仙,他们之所以名留千古,不过是因为他们被皇帝玩弄得最为尽兴。关于他们的文章多了,于是就自然漂亮了。事实上,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皇帝也脱不了这个俗儿。杨玉环到底有多美,我们也只能联想去了,不过要想获得皇帝欢心,必有两样功夫上乘不可。一是床第功夫,再者便是诗歌才情。漂亮是共性,但漂亮也是惰性,时间长了一样会视觉疲劳,只有在个性上下工夫,皇帝才不会对你厌倦。杨贵妃之所以受宠,与她的能歌善舞,通晓音律不无关系。因为皇帝也好这口子啊,两人得有共同话题才能“天长地久”嘛。

那个谁,白居易的《长恨歌》把二人歌颂的多么恩爱缠绵,什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原作连理枝。二人的爱情一开始就是龌龊至极的,杨玉环从寿王妃,变成太真道士,再变成杨贵妃,中间还和安禄山勾勾搭搭,这翻经历让我再怎么往好的方面联想,也粉饰不了对她的厌恶。唯一可以传为美谈的是,二人一个作曲,一个编舞,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估计是最为华美的舞蹈。对了,还有几个编剧,李白就是其中之一。唐玄宗把他招到朝廷,就是给杨贵妃填词的。

见于二人留传于世的风流韵事太多,还有传说中的许多名曲,暂且把李隆基排在第四位吧。(白话:李隆基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年老后窝囊的实在可怜。特别是在遇到杨玉环后,跟一山野村夫没什么两样。他给自己儿子带绿帽子,他自己头顶上也没闲着,不比他儿子少。最后除了曲子越作越好,其余简直一无是处。)

NO.5魏文帝曹丕

很多人对曹丕当皇帝都不服气。首先他没有他老子曹操的霸气。想当年曹操金戈铁马,气吞草莽,数年之间便灭袁绍,征西凉,伐乌桓,逐刘备,戏孙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曹操从白手起家,到打下万里江山基业,可谓英雄一世。只可惜,他死要面子,生的时候并没有坐上皇位。曹丕当然更没有他弟弟曹植的才气。杜甫说李白的文章有魏晋风骨,而曹植就是风骨的风骨。那么为什么当皇帝的偏偏是曹丕呢?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大势所趋?

首先,他命好。不是孔融的儿子,也不是弥衡的儿子,而是曹操的儿子,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所以注定要不同凡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的好,不如老爸好,亘古不变的真理。

其次,还是命好。他弟弟曹冲死得早,否则,怎么也轮不上他。

再次,继续命好。他的师傅是荀攸,还有个司马懿,不折不扣的政治高手。曹植的师傅杨修同样名满天下,却有“鸡肋”之嫌。这人啦,非常怪,可真是什么样的鸟栖什么样的林。曹丕天生阴险,果真配了一个阴险集团军。荀攸倒也罢了,一般只教教应对之策,司马懿却包藏狼子野心,像只狼一样躲在暗处,不到猎物出现,绝对不会现身。曹丕耳濡目染,不混蛋才怪。

曹丕本人呢,也得分两个阶段来讨论。当皇帝之前,那是个人,而且是个“超人”。文章,书法,剑术都是有口皆碑的。他老弟曹植口吟什么“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还做着游侠梦的时候,曹丕已经是江湖著名的玉面公子了。一首“燕歌行”潇洒淋漓,再加上他着的《典论》,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说他老爹和老弟的成就主要在艺术和色彩上,而他的文学成就则是技术性的。

他对知识分子非常重视,经常跟他们一起聚聚会啊,喝喝酒什么的,关系搞的不错。而且有一段时间他似乎真的忘了皇位的诱惑,竟想真的做个文人了。不过,历史毕竟是历史,他自己嘴里这么说,谁也不晓得他心里怎么想的。但不管怎样,文章能做到那地步,脑袋已经不是一般的聪明了。况且他还是古今第一文武双全的皇帝,跟他有得一比的是清朝的雍正,不过从诗词文章上比,后者差远了。

曹丕当了皇帝后,心理就变态了。兄弟一个不留,甚至在他的逼迫之下,诞生了一首千古悲凉之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哎,作孽啊。当什么劳什骨子皇帝呢,一家人和和气气多好啊。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哥哥爱弟弟。

文章写的太好了,就不适合做皇帝。曹丕同样是个例证,看着孙权刘备鹬蚌相争,以为可以坐收渔利,结果错失了统一的大好良机。统一战争向来是先易后难,曹丕老人家不知道脑子灌了多少水,非要拿孙权先开刀。当年他老爹都说生儿子要生孙仲谋这样的,你曹丕有多少能耐跟人家斗?我推测,可能是被诸葛亮吓破了胆,或者是心虚,想着自己篡了汉,就给汉留点香火。鬼知道他老人家怎么想的。

NO.6南朝梁武帝萧衍

萧衍是萧绎的爹。其实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猜到,他们都姓萧嘛。把萧衍抬到榜上,是萧衍同志自己努力的结果,组织上对他关注不够,提拔不够,以至于大部分同志不了解他。现在,我把萧衍同志的生平简历公布一下。

萧衍,男,中国佛教理事会南朝分会主席,(生于公元464—549年。萧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为佛教事业的光大付出毕生心血的一生。他的精神是高尚的,他的行为是光明正大的,他的光芒将是万丈的,他的脚印更是我们前进的向导。萧衍同志同时是许多诗人名作的灵感来源,比如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源于萧衍同志的大兴佛教。所以,萧衍同志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诗歌的进步与发展。

萧衍同志的才情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对经学和史学的研究。

曾撰《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多卷。但没流传下来。撰《通史》,用以替代《汉书》等以后的几部断代史,并自诩,“书若成,众史皆废”。但没流传下来。虽然如此,但我们通过这几本书响亮的名号也可以看出我们萧衍同志绝非一般人可比。

二,对佛学的研究。

萧衍同志对佛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对佛经的注释和理解上,而是创造性地把道家的“无”和儒家的“礼”糅合了进去,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山鼻祖。可以说,若没有萧衍同志,佛教与其他外来宗教的命运并不会好多少,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改造,才符合了中国的国情,从而沿着有中国特色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在这个时候变得性。不但如此,萧衍同志还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曾数次“出家”为僧。不过国不可无主,皇后更不可做寡妇,于是凑了亿万银子又把他一次次赎回来。

三,文学造诣。

中国自古以来有就物以类聚的传统,如果聚在一起的人都很优秀,于是就会起个很响亮的名头。比如竹林七贤,江南八怪之类。萧衍同志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出色造诣,跻身当时最著名的“竟陵八友”行列。萧衍极其喜好乐府诗,其大部分诗作便是这种体裁。著名的有《芳树》、《有所思》、《临高台》,其中有许多都脍炙人口。如《襄阳蹋铜蹄歌》中,“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写的缠绵悱恻,迤俪动人。郑振铎老人家就说,萧衍的乐府诗最为娇俏可爱。

能在如此多的方面集大成者,萧衍不可谓不出类拔萃。可惜,才子皇帝永远摆脱不了的规律就是得此失彼。他一生可谓极尽仁慈,身边的大臣即使造反,他也舍不得杀,还流着泪去感化他。不过,不要忘了他的谥号“武”,外人谁要得罪了他,萧同志一定灭了他九族。后来因为他越来越耽于佛事,大权旁落,落了个被困饿死的下场。不过他也算值了,活了86岁,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是仅次于乾隆的。

NO.7南朝梁元帝萧绎

妖童媛女,荡舟心语;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采莲赋》

天才!真天才!鄙人把他列为第六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首《采莲赋》。能写出这样的靡靡之音来,不亡国才怪!所以同志们啦,鱼与熊掌真的是不能兼得的啊!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处处开鲜花,行行做状元。李白自诩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依我看来,其政治才能不过尔尔,连在一个藩王手下都不能自保,如何能驾驭整个国家?看看萧绎同志,当皇帝不过三年,就被西魏陷了江陵,落了个遇俘被杀的下场。

萧绎同志不是没有奋斗过,他老爹萧衍作了一辈子秀,到头来活活饿死,眼看家败国亡,我们的萧绎同志奋力拼杀,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了。可惜他积蓄了力量不是想着先复国,而是把可能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几个哥哥弟弟杀了个干净。火并后,被北方的西魏来了个“渔翁得利”,不知道萧绎死的时候有没有醒悟一点?一个篱笆还有三个桩呢,单枪匹马,岂不自寻死路?哥哥不是不可以杀,弟弟也不是不可以杀,但杀要分个时机嘛,放龙椅的地儿都没有,就想着做上龙椅后的事儿了,不失败才怪。

萧绎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萧绎在当时文化圈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余秋雨啊,金庸啊,总的来说,他当皇帝之前,是个好诗人,好画家,当了皇帝后呢,既不是诗人了,也不是画家了,连皇位都丢了。除了采莲赋,流传至今的还有一幅宋朝摹本《职贡图》。价值很高。因为内容是二十五个外国使臣的形象。同志们想啊,仅仅一个南朝小国,就有二十五个附属国家,可见,咱们中国当时确实不是一般的强。

鉴于萧绎同志在言情诗方面的出色造诣,以及对我国古代史研究的卓越贡献,特将其排在第七位。

NO.8隋炀帝杨广

历史上死后谥号“炀”的有两位皇帝,但给别人谥号炀,但死后也被别人谥号炀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隋炀帝,而被他称为炀帝的陈后主陈叔宝同志却很少被人称为陈炀帝。

隋炀帝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原因很多:

其一,他老爹又是篡权又是夺位,北向突厥称臣,南派大军灭了陈国,忙活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建立一个横跨万里,威震天下的大隋朝,却在杨广同志的带领下,不下二十年,便走向了灭亡。

其二,杨广同志好大喜功,南征北战,三伐高丽,建东都,开运河,把人力用到了极至,恐怕连秦始皇再世也弗叹不如。

其三,杨广同志又是个小有才情的知识分子。他的名篇《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后人认为“颇有魏武之风”。

从他的这首诗看来,那时的隋炀帝可谓英姿飒爽,雄心勃勃。鄙人之所以把他抬上才情榜,不仅仅是因为他这首诗,而是敬佩他的远见,无论是东都的营造,还是运河的开通,包括征高丽,无一不是流芳千古的伟业。只不过,他操之过急,民力用到了极限,于是物极必反,树种多了没看好,失火烧了自个儿屁股。雄才大略和野心勃勃其实只有一线之隔,刘彻灭了匈奴,虽然落了个国库空虚,可后人看了解气,谓之雄才大略。而隋朝毕竟刚刚经营了两代,哪有什么家底供他折腾?可是他老兄心却比刘彻还大,于是落了个败家子的名声。除此之外看两个人的性格,政治手段,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或许能力上不能绝对比较,但有一点,他的运气绝对是不如刘彻的。

本来他可以排名更靠前点的,但有两个原因,让他只能排第七名:

一是太狂了,自己诗写得好也就算了,但只要碰到诗比他写得还好的大臣,一定要找借口杀掉。乖乖,要是鄙人不幸做了你的臣子,凭俺这才情,岂不早与阎王对戏去了?

其二,这哥们当年能在塞外带兵巡逻,后来天下大乱了,干脆躲在深宫不出了,还自暴自弃地摆弄他那个脑袋对萧皇后等一干妃子说,“多好的脑袋啊,不知道被谁拿了去!”听听,幸亏不是我儿子,否则铁定被他气死。

隋炀帝留下来的诗作不多,这和他亡国之君的下场有关,即便有佳作留下,但后来统治者为了诬蔑他,也多不承认是他之作。

NO.9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

我这个排行榜只有十个人,他爷孙俩就占了两位,幸好二老都作古了,否则肯定又被牛钰,马钰什么的大骂“潜规则”了。清朝一脉皇帝,大多比较勤学向上,特别是入关后的几位皇帝,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比一浪“风骚”。一般说来,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清朝的文化集大成时期就发生在康、雍、乾三朝。而这三朝的皇帝,却也对得起那个时代,虽不至于吟诗作画处处“老子天下第一”,但和前朝相比,他们爷三的皇帝确实做得有声有色。

康熙皇帝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从年幼登基,到少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粉碎准噶儿的分裂企图,止住了沙俄的东进野心。把中国地图打开,可以说康熙爷是从鸡爪子打到鸡屁股,又从鸡屁股打到鸡脑袋,等于把中国重新翻了个个儿。光说这不行,今天讨论的不是治国的本事,而是皇帝们的情商。康熙皇帝的书法绝对在他孙子之上,其笔法刚劲有力,笔触之下,入木三分。康熙皇帝的勤奋也是古今皇帝之少有,从五岁入书房读书,每读必诵,从不自欺欺人,甚至到了过劳咯血的地步。遗憾的是,康熙似乎也没给后人留下什么脍炙人口的佳作来,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才情名词,因为他读书不是为了写诗的,而是“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如果他每天也用大量的时间在御花园里瞎琢磨,恐怕他给我们留下的就不是那个雄鸡的版图了。

此外,康熙之所以上榜的理由还有二。一,他是中国皇帝中第一个学外语的。还有一个是末代皇帝溥仪。二,他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个懂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

综上所述,康熙皇帝的才情指数绝对不会低。大家想啊,老爷子文能吟诗作画,武能打架斗殴(注:据他老人家自己说,一辈子打死了N头熊,N头虎,N头狼,可见其打架功夫也绝对是一流的),而且学贯东西,兼通中外,英语过八级,哪个少女同志不以他为偶像,我非代表组织上狠狠批评她不可。

NO.10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犹豫再三,终于把乾隆拉上了榜单。这个自称“十全老人”,一辈子笔墨风流,胜迹无数,文治武功皆可圈可点的皇帝在天有知的话,肯定会灭了我九族。康乾盛世那会儿如果流行排行榜什么的,乾隆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死死的盯着“大清第一才子”的宝座。

众所周知乾隆爱写诗,但写得确实不怎么样,问题是人家老人家还相当的自负,把几个典故平仄对仗,堆砌起来就成了无数首律诗。中国上下五千年,当过皇帝的哥们成百上千,其中除了几个还没学会走路就玩完的儿皇帝外,恐怕没几个文盲吧?可人家乾隆爷就是个性,非要作出万把首诗来,来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向天下宣示他老爷子真的是个知识分子。鄙人以为,乾隆诗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他以皇帝身份所写的一些诗有着非常重要历史研究价值,是对那个时代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毕竟在那几十年里,只有他一个皇帝嘛!

乾隆还有一大嗜好,就是喜好题字。树长的奇怪了他要题,房子建好了他要题,哪个重要人物死了,或者娶媳妇了他还要题,逢年遇到什么天降祥瑞了,乖乖,他更要先吟后题。这也罢了,他还要在古人的诗画遗作上露一把脸,故宫收藏的无数历代遗传下来的诗作,几乎就没他没有题字的。更要命的是乾隆老爷子的艺术鉴赏力确实不滴,他题字的那些字画无一不是收藏价值最高的。就说展子虔的那副《游春图》吧,本来酣畅淋漓,自然潇洒的一副画,他老爷子非要在远山之后标上自个儿的大名,让今人看了简直哭笑不得。

综上所述,乾隆确实是个有才情的皇帝,否则,他不可能专拣精华来糟蹋。故,排名第十。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十大名相

导语: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当此职位的必属能人,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吧!

NO.1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

曾国藩,清代名相,也是个清官。他步入仕途后,曾十年七迁,37岁当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着述、家书、日记,广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

曾国藩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他皆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他成了.惟独佩服的人物,成了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

NO.2帝王之师救时宰相——明王朝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明朝名相。他机巧善谋,治世有方:创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黄整淮,修整边防,功在社稷,垂名后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时宰相”之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不在王安石之下,他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

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身为帝王之师,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师德,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他尸骨未寒之时,朝野狼烟四起,一邦小人便开始秋后算帐,张被罢了官位,抄了全家!

NO.3辅佐天骄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辽国皇族之后,元代开国大臣、名相。成吉思汗时,被召用,随后双扈主西征,观天象,卜吉凶,力劝成吉思汗不要妄杀无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宠至极。耶律楚材,上谏针贬时弊,保江山稳定,改革税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统法者收到极盛之效。

NO.4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准

寇准,北宋宰相。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称相。时值辽兵来攻,寇准力排众议,坚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

NO.5熙宁变法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名相。这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领导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从此这位勇士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大骂其为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来的宋徽宗对王安石推崇备至,而到了宋钦宗那里,竟成了北宋灭亡的魁首。作为文人的`王石安,中国人妇孺皆知,而作为宰相,却争议不休,原因何在?

NO.6瓦岗军师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魏征,大唐名相,以直谏扬名天下。隋末,投瓦岗,兵败归唐,佐太子,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唐太宗时,进为宰相,成为大唐王朝决策主要人物之一。

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曾向太宗面谏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谏诤多至“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魏征一人。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概“魏征殁,朕亡一镜”!

NO.7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大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位最长的宰相。他为人多智,有奇谋,人称“房谋”。隋时,人皆言隋祚长久,唯房玄龄慨然而忧,一语道破天下事:“今虽清平,其亡跷足可待。”云破日出,便走马投身秦王李世民,成为幕府谋主,助李世民扫平群雄,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事变,他是主谋,翦除太子,助李世民得了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

作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贞观元年,图治安民,不遗余力,得太宗殊遇,被誉为“汉之萧何”,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王妃,如此功绩,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NO.8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陈平,秦不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陈平之人多奇事: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为当时笑谈。六出奇计佐汉,助高祖解白登围,又平定叛乱,使大汉江山天牢地固。陈平之人善谋身:高祖欲杀“连襟”樊哙,一边真命天子,一边是皇亲国戚,陈平夹在中间受难,便对灵哭奏,解吕后构陷之心,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于翦灭吕后势力,得了善终。

NO.9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萧何,江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反了沛县。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太史公受之无愧!

NO.10才高齐天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功过昭着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研学帝王术初投秦相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翦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秦王嬴政信赖,驰骋于秦都。他以《谏逐客书》,说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了万千卿客,成就了大秦伟业。批驳分封,倡郡县制,一统货币,度量衡。着《仓颉》篇,创“小篆”,统一文字,有万世不灭之功。然而李斯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功高亦李斯,过高亦李斯。

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十大名相

导语:小编带大家认识我国古代四大名相~

  NO.1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

曾国藩,清代名相,也是个清官。他步入仕途后,曾十年七迁,37岁当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着述、家书、日记,广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谓。

曾国藩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他皆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他成了.惟独佩服的人物,成了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

  NO.2帝王之师救时宰相——明王朝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明朝名相。他机巧善谋,治世有方:创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黄整淮,修整边防,功在社稷,垂名后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时宰相”之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不在王安石之下,他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

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身为帝王之师,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师德,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他尸骨未寒之时,朝野狼烟四起,一邦小人便开始秋后算帐,张被罢了官位,抄了全家!

  NO.3辅佐天骄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辽国皇族之后,元代开国大臣、名相。成吉思汗时,被召用,随后双扈主西征,观天象,卜吉凶,力劝成吉思汗不要妄杀无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宠至极。耶律楚材,上谏针贬时弊,保江山稳定,改革税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统法者收到极盛之效。

  NO.4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准

寇准,北宋宰相。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称相。时值辽兵来攻,寇准力排众议,坚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

  NO.5熙宁变法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名相。这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领导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从此这位勇士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大骂其为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来的宋徽宗对王安石推崇备至,而到了宋钦宗那里,竟成了北宋灭亡的魁首。作为文人的王石安,中国人妇孺皆知,而作为宰相,却争议不休,原因何在?

  NO.6瓦岗军师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魏征,大唐名相,以直谏扬名天下。隋末,投瓦岗,兵败归唐,佐太子,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唐太宗时,进为宰相,成为大唐王朝决策主要人物之一。

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曾向太宗面谏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谏诤多至“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魏征一人。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概“魏征殁,朕亡一镜”!

  NO.7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大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位最长的宰相。他为人多智,有奇谋,人称“房谋”。隋时,人皆言隋祚长久,唯房玄龄慨然而忧,一语道破天下事:“今虽清平,其亡跷足可待。”云破日出,便走马投身秦王李世民,成为幕府谋主,助李世民扫平群雄,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事变,他是主谋,翦除太子,助李世民得了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

作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贞观元年,图治安民,不遗余力,得太宗殊遇,被誉为“汉之萧何”,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王妃,如此功绩,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NO.8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陈平,秦不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陈平之人多奇事: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为当时笑谈。六出奇计佐汉,助高祖解白登围,又平定叛乱,使大汉江山天牢地固。陈平之人善谋身:高祖欲杀“连襟”樊哙,一边真命天子,一边是皇亲国戚,陈平夹在中间受难,便对灵哭奏,解吕后构陷之心,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于翦灭吕后势力,得了善终。

  NO.9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萧何,江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反了沛县。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太史公受之无愧!

  NO.10才高齐天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功过昭着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研学帝王术初投秦相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翦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秦王嬴政信赖,驰骋于秦都。他以《谏逐客书》,说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了万千卿客,成就了大秦伟业。批驳分封,倡郡县制,一统货币,度量衡。着《仓颉》篇,创“小篆”,统一文字,有万世不灭之功。然而李斯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功高亦李斯,过高亦李斯。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赶快收藏吧。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传说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第1句】:儒家经典:

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第2句】: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第3句】: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论语》为文案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文案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诗歌

(1)【《诗经》】本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2)屈原——《楚辞》——“楚辞”

  二两汉文学

【第1句】:两汉散文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

【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爵封为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战国策》】共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个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汉赋】中国古代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此外国别体史书还有《战国策》和《三国志》。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有两部: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为断代史。

【第2句】:两汉诗歌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1句】:魏晋文学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瑒、刘桢。“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近百年间的历史。三国在百年间的史事头绪纷繁,陈寿虽分别编为《魏书》、《蜀书》、《吴书》,却能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处理,显示出他特异的史才。后人因推崇陈寿的史学和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第1句】:多为志怪故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郦道元】字善友,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三峡》出于此。

【第2句】:南北朝时期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加上从晋到明共二十个朝代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合称为“二十四史”。

【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论专著《诗品》。品评自汉至梁一百二十多个诗人。

【谢灵运】谢灵运,南朝诗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与陶渊明合称陶谢。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小名客儿,年长后袭封为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

  四唐代文学

(一)唐代诗歌

【第1句】:初唐(618—712)唐建立至唐玄宗即位,近100年。诗歌成就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律县)人,初唐文学家。陈子昂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传诵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2句】:盛唐(712——762)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⑴.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

【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⑵.以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⑶.大李杜:李白、杜甫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有《李太白集》。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还有“史诗”之称。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425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