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腾讯视频最吸引人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同学家的水龙头安在屋外,邻居有时就拧开洗手,洗菜,涮拖把。他妈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没想到月底一抄水表,交水费不少!他妈妈私下对我妈妈说:“这些人,真像是抱别人的孩子下油锅——不知心疼!”(安徽·宁国)

【第2句】:【大风刮不多时,大雨下不多时】(谚)指狂风暴雨来势猛烈,但不会持续多久。也借指特殊情况只是暂时的。

【第3句】:【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谚)烦闷苦恼并没有找上门来,都是人自寻自找的。指一切烦恼都是人自身行为造成的,不必推向客观。

【第4句】:【虎毒不食子】见“大虫恶杀不吃儿”。

【第5句】:【好汉怕赖汉,赖汉怕急汉】(谚)赖汉:死乞白赖、胡搅蛮缠的汉子。 急汉:生性急躁或被逼急了的汉子。指不要脸面的无赖、性急拼命的人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

【第6句】:【抗膀子】(惯)比喻对着干。

【第7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释义:姜太公:即吕尚,字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文王拜他为相,后助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齐。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第8句】:【推出午门斩首】在戏剧舞台上,朝廷断案或朝议时有大臣触犯龙颜,常听到皇上“推出午门斩首”的台词。那么,真的是在午门前处决人犯吗? “午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正门,是很庄严神圣的地方,许多重要的礼仪都在这是举行。明清两代处斩过不少将军、大臣、亲王等人,而历史记载,明代是“被斩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变”处斩辅政八大臣中的肃顺等人,“戊戌变法”处斩谭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执行的。在当时封建的观念下,杀人被认为是凶事,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让这种不吉利的杀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宫室的。所以,自古以来,处斩人的地方不仅不在皇宫大内的门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是错误的。那这戏词就一点根据也没有吗?不过,在明代,如果官员因奏事或进谏触犯了皇帝,往往会被拿出午门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当廷杖责。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据明史记载:“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总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门外,廷杖大臣达五百多人次,死者众多。这大概就是“推出午门斩首”说法的流言吧。戏剧有艺术夸张的成分,看戏需要分析,分清虚构或真实。

【第9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难的妻子。并非一传统相声中将“糟糠之妻”说成是如同糟糠一样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据载:“(光武帝)谓弘日:‘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与他的大臣宋弘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丈夫去世,刘秀希望她在满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适的丈夫,结束寡居生活。湖阳公主心仪宋弘,认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请刘秀代为牵线。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虽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骄逸。难怪湖阳公主看中这样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刘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说,就委婉地向宋弘试探“贵易交,富易妻”的反应。宋弘听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贫者常以此充饥。“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说贫贱时一起吃糠菜、共患难的妻子不可遗弃。从此,后世就将共患难的妻子直接称为“糟糠”了。

【第10句】:妈妈叫我去商店买味精,我说:“你怎么不叫姐姐去?我不去!”姐姐说:“明明是叫你去的,你攀我干啥?”妈妈无可奈何地说:“真是一个烧香,一个拜佛啊!”(江苏·盐城)

【第11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第12句】:【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惯)指某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也作“有他不多,短他不少”。

【第13句】:晚上,爸爸检查我的练习册,发现好几道题我马虎了,就说:“马虎也是病,治疗不及时没准会闹别的病(注:这句话套用的是一句广告词)。今后实行一个新招——发现立即拧。”(辽宁·岫岩)

【第14句】:乱锤打鼓——没有点

【第15句】:【没有严师,难出高徒】(谚)指没有高标准要求的师傅,就难以培养出技艺高超的徒弟。

【第16句】:【狼是铜头铁脚麻秆腰】释义:狼头像铜一样硬,脚像铁一样坚,腰却像麻秆儿一样软,容易断。例句:俗话说,狼是铜头铁脚麻秆腰。白脸狼脊背朝地重重地摔在土坎上,直挺挺躺在地上,死了过去。

【第17句】:【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第18句】:【柳树上开花,没结果】释义:柳树的种子外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很像一团团白花,叫柳絮,种子非常小,不显眼,人们错以为柳树不结果。比喻事情没有个结果。例句:唉,他说命太苦,头一回说亲说了个你,闹了一回子,谁知道柳树上开花,没结果。

【第19句】:【 一窝狐狸不嫌骚】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语:臭 味相投。赵树理《卖烟叶》:“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 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第20句】:十个指头生疮——没有一个好的

【第21句】:【鸡多不下蛋,人多吃闲饭】(谚)指人多反而效率差。

【第22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释义:徐庶:三国时谋士,曹操把他骗到曹营,但他下决心不给曹操出谋划策,不发表意见。例句:全队上下一百好几十双眼珠转都不转地盯着他,眼巴巴地等他开口。他倒好,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第23句】:【说风就是雨】(惯)比喻说到什么,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说起风就来雨”。

【第24句】:愚公之家——开门见山

【第25句】:【摆长蛇阵】(惯)长蛇阵:古时作战常用的一种阵法,队伍按一字长条形排列。比喻排长队。

【第26句】: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第27句】:驴头马面——路货色

【第28句】:【不受磨难不成佛】不经过磨练,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 类似的:不受烟熏不成佛。冯志《敌后武工队》:“不受磨练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刘队长的那次教训,这些日子还不知得 闯了多少祸!”

【第29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惯)比喻冒再大的风险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第30句】:中午,妈妈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叫正在看电视的哥哥去翻翻房顶晒着的麦子。哥哥正看在兴头上,不耐烦地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妈,吃了饭再说吧!”妈妈听了生气地说:“你这孩子,饿了喘,饱了懒,不饱不饿又不想动弹,快去!”(河南·社旗)

【第31句】:老鼠上锅台——熟路

【第32句】:【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释义:黄梅:指黄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间,黄梅成熟时的降雨,亦称黄梅天。处暑时节雷声响,依旧返回黄梅天,多雨。例句:按长元吴志皆载“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之谚。但考芒种距离处暑凡七十五日。

【第33句】:出须的萝卜——肚子空

【第34句】:【人勤地不懒】(谚)指在农业生产上,人越是勤苦,地越能丰收。 也作人勤地不懒,粮多望客来。 人勤地有恩,黄土变成金。

【第35句】:两位阿姨来我家串门儿,妈妈刚想介绍,没想到她们已经搭上话了。妈妈惊奇地问:“你俩认识?”其中一位阿姨说:“我们俩呀,是炒面捏的面人儿——早就熟透了。”(陕西·横山)

【第36句】:属蝙蝠的——夜里欢

【第37句】:吃了包子开面钱——混账

【第38句】:【狗无廉耻,一棍打死;人无廉耻,无法可治】(谚)狗无耻处死即可,人无耻则难以处置。指人要是不顾羞耻就无药可救。

【第39句】:【弓弦拉得太紧】事情做到极限,或做得过了头,适得其 反。类似的:力大使翻了船。罗广斌等《红岩》:“我不喜欢 你这种怪脾气,老是无休止地干,弓弦拉得太紧,也会断 的。”

【第40句】:【财帛动入心】(谚)财帛:钱财(古时以布帛为货币)。谓钱财能打动人的心。

【第41句】:眼睛盯着鼻尖——只看一寸远:目光短浅

【第42句】:【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举考试头名状元。这个俗语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此作了说明:“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原来,我国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銮殿前,靠近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块雕刻着飞龙(天之骄子)和巨鳌(长寿神龟)的大石板,叫“龙鳌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时,就从这块“龙鳌石”的两旁经过。封建王朝有个规定,凡逢大试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进士,均须站在“龙鳌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状元站在“龙鳌石”上,带领着向皇帝行礼谢恩。据此,后来遂用“鳌头”或“独占(站)鳌头”,指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人。如唐诗:“鸳鹭簪裙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独占鳌头”这一俗语至今还在使用。

【第43句】:【春雨落地,草苗一块儿长】释义:比喻各种力量同时兴起。例句:人们全笑了,说:“不要紧。这叫春雨落地,草苗一块儿长,广大人民的抗日要求是很高的。明天高部长到那里去,整理整理就好了。”

【第44句】:【栽葫芦傍墙,养女儿似娘】(谚)葫芦藤爬着墙生长;女儿伴着娘成长,意趣、性格、生活方式都与娘相似。指女儿的品行受着母亲的直接影响。

【第45句】:【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歇)指陷入绝境,走投无路。 也作“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

【第46句】:妈妈和爸爸两人相处得很好,从来不当着我的面吵架。有一天爸爸把菜烧焦了,妈妈很着急,当着我的面又不好意思吵爸爸,就瞪大两只眼睛看着爸爸。爸爸也不着急,笑着对我说:“看,你妈妈又想让我吃两个大鸡蛋了。”爸爸这么一说,把妈妈逗乐了。(河南·安阳)

【第47句】:【打拦头雷】(惯)比喻竭力阻止。

【第48句】:我和母亲挖地回来,我怕踩坏自家的庄稼苗儿,就走在别人家的地里。母亲生气地说:“东西地,南北馆儿,人人都有个偏心眼儿。我可不喜欢你这样,快出来!”(河南·西平)

【第49句】:【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50句】:【 合穿一条裤子】意即同步走,采取同一立场,行动一致。 多指做坏事。成语:狼狈为奸。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 “某某律师,和移民局的承办官员,是同穿一条裤子的朋友, 宁可多花钱,早点拿到绿卡。”

【第51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惯)1形容陷入困境,毫无办法。2形容地势险要,无路可走。3形容无法逃脱。 也作上天没路,入地无门。 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 入地无门,升天无路。

【第52句】:【烧酒(白酒)】中国的酒文化可谓历史悠久。相传,杜康造酒,其子造醋。那时的酒与现在的酒一样吗?比比饮酒的器皿和饮量就知道了。古时饮酒用爵(有三条腿)、樽或碗,都比现在的盅大,古人酒量大得惊人,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连喝十八碗。显然,那时的酒与现在的烧酒不同。那么,烧酒源自何时呢?有唐说,有宋说,有元说。目前,学术界认为“蒙元”说比较可信。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酿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这些叙述已颇准确可靠。同时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烧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遗迹发现,炉灶、晾堂以及蒸馏设施一应俱全。可见,这一时期有烧酒生产确凿无疑。其实,一种东西的传播不见得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武断否定经过蒸馏的烧酒在唐代就确实没有,因为很可能这时烧酒只是初期,还没有获得人们适应和较大规模生产。即使到了宋、元时期,有了这种酿造技术,但也是逐步推广的,完全可以米酒和白酒同时发展。就是今天,米酒也没有完全消失,米酒在陕西、浙江等许多地方照旧流行着。

【第53句】:【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谓找上门来就有麻烦事。香港金庸 《射雕英雄传》:“咱们一对一地跟他动手,谁也抵挡不住。 他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第54句】:【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第55句】:期中考试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爷爷提醒她说:“走路怕脚软,学习怕骄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济源)

【第56句】:【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人们害怕蛮横的人。《天 怒》:“当然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这是顺口溜,我 还不知道!”

【第57句】:【出洋相】(惯)1指在人前出丑,闹笑话。2指故意做出丑态,引人发笑。

【第58句】:妈妈把包忘在了办公室,让我去给她拿回来。我说:“妈妈,你长得比我高,腿比我长,迈的步子比我大。还是您自己去拿吧。”妈妈瞅了我一眼说:“真是使唤嘴不如使唤腿。”说罢自己拿包去了。(山西·长治)

【第59句】:【要吃要着嫁老公】(谚)旧指妇女想有吃穿就要嫁人。

【第60句】:猴儿脸——说变就变

【第61句】:【好马须得配好鞍】(谚)指有了好马,还得有好鞍搭配。泛指事物的主体好了,还得有好的陪衬才显得谐调。 也作“马好还得鞍子配”。

【第62句】:【生意不怕折,只怕歇】(谚)折(she):折本,亏本。指做生意不怕折本,怕的是折本后停业,那就没有机会扭亏为盈了。

【第63句】:我做作业时,总是粗心做错题。妈妈提醒我好多次,就是改不掉。妈妈批评我说:“牛教三次都知道打转。”(四川·达川)

【第64句】:【动肝火】(惯)指发脾气。

【第65句】:水桶当喇叭——大吹

【第66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 做成。或说:铁打房梁磨绣针/铁杵磨成绣花针。台湾电视 剧《含羞草》:“没关系,我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 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第67句】:【剪牡丹喂牛】(惯)比喻糟蹋、浪费贵重的东西。

【第68句】:邻居家的孩子又聪明又懂事,干什么事都像模像样,根本不需要老师和家长费心。妈妈看着调皮的我说:“人家烧了哪门子高香,得了这么好的娃儿!真是成材料的树不用修,发权树苗多费劲。”(河南·内乡)

【第69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惯)比喻双方都是高手,势均力敌,才智相当。 也作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棋逢对手,将遇作家。作家:行家。

【第70句】:【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第71句】:【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释义:比喻做事情干脆利落。例句: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说句外话,叫做:“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第72句】:【 更上一层楼】原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借指提高一 步。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本身仍然是个成功的榜样, 而且你会更好,我有信心你会更上一层楼。” 后长的胡子比先长的眉毛长新的超过旧的。类似的:后 长的犄长比先长的耳朵长。郭澄清《大刀记》:“有智不在年 高。后生的胡子比先长的眉毛长,年轻的就准不如年老 的?”

【第73句】:【嘴上贴封条】指不准说话,或保持沉默。海外陈若曦《二 胡》:“爸爸自从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贴了封条,见人先矮 三分。”

【第74句】:【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75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处可去,绝望。成语:走投无路。 明代《西游记》:“不须罗噪,但依我分摆:孙大圣和太子同领 着兵将下去,我们三人在口上把守,做个里应外合,叫他上 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显些手段。”

【第76句】:【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谚)指母子心连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惩处,主子心中不安。

【第77句】:淹死鬼拉人下水——阴魂不散

【第78句】:【 猪羊奔入屠宰家】谓送死,找死。或说:肥猪往屠夫家 跑。明代《警世通言》:“这妇人不去则罢,这一去,好似猪羊 奔屠宰之家,一步步来寻死路。” 撞在抢口上遇到危险。类似的:碰到刀头上。图书: “赵某这次来局里,其实是来探探虚实,没想到正撞在抢口 上。”

【第79句】:【属周瑜的,小壶易热气量窄】释义:周瑜:三国时吴国主将。心匈狭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狭窄,没有度量。例句:雪娟说:“我是属周瑜的,小壶易热气量窄,可一半天咱们就回省城啦,一大摊子事昨整法?”

【第80句】:【混账】“混账“是句训人或骂人的话,是对无理、无耻一类言行的指责或训斥。说起这个词的来历,既可笑又有意思。以前,我国北方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蒙古包群落就像游动着的小村庄,经常搬迁。为了寻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牧民们不得四处游荡。一旦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把蒙古包支起来暂时定居。白天,男人们外出放牧,留下老人和妇女儿童看守帐篷。于是,一些年轻小伙子趁此机会,为了找姑娘们谈情说爱,就混进姑娘家的帐篷里去。一些老年人看不惯,便会严厉地训斥道:“你又来混账了”;“你这混账东西又来了。”小伙子碰了钉子,自知没趣,就急忙退出帐篷。爱情的力量使他下次混账更隐蔽了,或许能够收获爱情。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混账”变成了训斥或骂人的词了。

【第81句】:【老板】“老板”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私营企业主的代称,“大老板”就是资本家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告”,实现了公有制,自然也就失去了老板存在的土壤。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有了大发展,出现了“老板”遍地都是的现象,具有亿万资产大买卖的富豪称“老板”,小吃店的店主、摆地摊的摊主也称老板,反正见怪不怪,人们也都习惯了。那么,“老板”是怎么来的呢? “老板”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这里只选择一种,“老板”源于“拍板”。“老板”最早是用于称戏班班主的。如梅兰芳在旧时称梅老板。清代张涛《津门杂记》云:“优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讹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向居候家后,其寓所日‘下处’,主人日‘老板’;多半亦梨园子弟出身,积有资金,遂畜雏伶,自立堂门。”这里再明白不过地说明,戏班班主称为“老板”,他们多是梨园子弟出身。戏班班主被称为“老板”,是从唱曲中的“拍板”来的。要节奏鲜明,就得有指挥棒,指挥戏曲演唱的指挥棒,就是“拍板”,即打拍子的长条板子。明代曲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说的“盖凡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明代魏良辅的《曲律》中曾说:“惟腔与板两工者,乃为上乘。”这就是说,演唱者要唱得腔纯板正,才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老板”之“板”是源于“拍板”之“板”的端倪来。正因为曲坛领袖或戏班班主多是“腔纯板正”的梨园杰出人物,正因为他们老于板眼纯正而歌,所以把他们称为“老板”是再形象不过了。

【第82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第83句】:【一杆秤,又打得起多重】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干不成大事。例句:你查账,没有一个人跟你,你一杆秤,又打得起多重?

【第84句】:【话不投机半句多】谓没有共同语言,谈不到一块儿去。 海外於梨华《三人行》:“可是小傅这时真有话不投机半句多 的感觉,说着就要走。”

【第85句】:老母猪进玉米地——寻着棒子吃;自找挨打

【第86句】:【无故殷勤,必有一想】(谚)指平白无故向人献殷勤讨好的人,必定是另有图谋与打算的。

【第87句】:【三眼铳打兔子——没准】(歇)三眼铳:一种有三个枪眼的旧式火器,用于出殡时放礼炮。本指射击没有准确性,转指说话、办事没有目标,没个准头。 也作“三眼铳打兔子——没准头”。

【第88句】: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第89句】:黄鼠狼生耗子———辈不如一辈

【第90句】:【娶媳妇儿打幡——瞎凑热闹】(歇)指瞎胡闹。也指跟别人一起闹着玩儿。常含讥讽或责骂意。 也作“娶媳妇打幡——跟着凑热闹”。

【第91句】:【地上跑的数狗,天上飞的数斑鸠】(谚)斑鸠:鸟名,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色或黄色斑点,故名。指狗肉和斑鸠肉最细嫩美味。

【第92句】: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第93句】:张三家的孩子结婚,一份人情都没收到,张三感到很奇怪。李四说:“刮了秋风才下秋雨呢,你一向不和人家往来,还想收人情钱,那怎么可能呢?”(山东·东营)

【第94句】:七十多岁的张爷爷和李奶奶要结婚了。张爷爷对儿女们打趣道:“好儿好闺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们年轻人结婚是金花配银花,俺这把年纪结婚可是西葫芦配南瓜哟!”婚后老两口恩恩爱爱,形影不离。村里人笑说他俩是“老头不离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安徽·萧县)

【第95句】:【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惯)形容非常胆小怕事。 也作落个树叶怕把脑袋砸碎。 掉片树叶子都怕打破头。

【第96句】: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野种

【第97句】:【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第98句】:【 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力量孤单,处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刘家夫妻两口,染了 疫症,一卧不起,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第99句】:【露风声】(惯)指透露某种信息或散布某种消息。也指泄露秘密。 也作漏风信。 走漏风声。

17368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