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丧葬礼仪来宾台词汇编7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白事礼仪主持词

丧葬礼仪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各位好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月23日时分,**---我的,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走完了她辛勤而又充实的一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岁。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为她老人家送行,寄托我们无尽的哀思。

首先,让老人家的儿孙及家人向今天来参加追悼宴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鞠躬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和我们一起,为老人家作最后的送别。

**患病多年,承蒙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老人家莫大的安慰!作为家属心存感念,作为亲人我们也心存感激。谢谢你们!

老人家的离世,带给我们深深的怀念。作为儿女,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她的一生,她的人生准则简单得只有十六个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恰恰是她一生的写照。她用行动和爱为儿女们做了表率,为人性的善良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正是有了老人家的影响,儿女们也用行动和关爱否定了一句俗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老人患病的几年里,他们嘘寒问暖,求医问药,尽量让老人高兴,以减轻病痛给老人家带来的痛苦。虽说今天她老人家以驾鹤西去,但我们相信她老人家走的欣慰,走的安然。因为她养育出了优秀的儿女,在儿女们的身上有她闪光的人性思想。让我们共同祈祷老人家一路走好!

最后,我代表我的和她的家人,再次向今天到来的各位领导、各位乡亲及所有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安葬礼仪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XXX同志遗体告别仪式。X老先生XXXX年X月X日因XXXXX,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上午X时X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XX岁。

前来祭悼并敬献花圈的有:

前来吊唁和参加告别仪式的有:

在此,我代表X老先生家属向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X老先生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的XXX村两委和父老乡亲,戚族亲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向X老先生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

下面,请大家肃静,X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现在开始:

向X老先生默哀三分钟。(奏哀乐)

默哀毕。

请XX同志宣读X老先生生平简介。

向X老先生三鞠躬。

白事礼仪台词

尊敬的亲朋友好友,尊敬的孝子孝女,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应的邀请,与大家一起,今晚在这里向老人举行告别仪式,表示我们的哀悼。下面,我们的哀悼仪式就要开始,请正在打牌的亲友们,以及正在帮忙中的兄弟叔伯嫂嫂们,都暂时停一下手中的事。我们全体肃立,乐队奏哀乐。

为了表达亲朋好友深切的哀悼,我们献上

冰霜高洁传幽德,风号鹤唳人何处?

圭壁清华表后贤(女)月落乌啼霜满天。

想见仪容空有影流水夕阳千古恨

欲闻教诲杳无声秋霜春露四时悲。

日月逝如流水,一朝永诀,

风云变幻不测,千古同哀。

大家的心情都很悲痛。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都难以报答。对于老人的离去,我们空余泪痕。今晚,孝子孝女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哀悼,也表达对鞠躬尽瘁、操劳一生的老人的敬意,特邀请我们--前来表演,借此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寄托我们的哀思。为了达到今晚的演出效果,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节目,希望大家不要过渡沉浸在悲伤之中。我们活着,也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这也是九泉之下的老人的心愿。希望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目光要往以后的日子看。在此,我们也恳请孝子孝女节哀顺便。也祝愿老人一路走好。好,下面,有请乐队演出。

现代白事礼仪

导语:礼仪知识多懂点,与人相处多欢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有关现代白事的礼仪介绍。

白事礼仪的诞生以来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送终介绍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民间白事礼仪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介绍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介绍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但在及周边地区,却是脚朝里头朝外。

守铺介绍

死者的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介绍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介绍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吊唁介绍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介绍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比较常用。还有的。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出殡介绍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

转棺介绍

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起行

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

两项礼仪

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介绍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三年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白事对联大全

导语:对联不一定是用在喜事上,许多丧礼上也会使用对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事对联大全,欢迎阅读。


上联:泪雨涤尘洗天路

下联:悲声惊世动人间


上联:人间府第失慈爱

下联:天宫仙班多善仁


上联:前世典范

下联:后人楷模


上联:名留后世

下联:德及乡梓


上联:一生行好事

下联:千古留芳名


上联:高风传乡里

下联:亮节昭后人


上联:悲声难挽流云住

下联:哭音相随野鹤飞


上联:鹤驾已随云影杳

下联:鹃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朗月清风怀旧宇

下联:残山剩水读遗诗


上联:等闲暂别犹惊梦

下联:此后何缘在晤言


上联:天上陨颗明星

下联:人间少名俊杰


上联:瑶池来位贵客

下联:佛国添座金刚


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遗爱千秋


上联:音容宛在

下联:浩气常存


上联:陇上犹留芳迹

下联:堂前共仰遗容


上联:桃花流水杳然去

下联:明月清风几处游


上联:美德堪称典范

下联:遗训长昭泣人


上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下联:半世勤劳传嘉风


上联:慈竹当风空有影

下联:晚萱经雨似留芳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凄风苦雨百年愁


上联:席上漫谈养育恩

下联:厨中举办思亲菜


上联:金童接听黄金殿

下联:玉女迎归白玉楼


上联:恨我独行独木桥

下联:悲君永别同林鸟


上联:一病辞尘离故土

下联:全家落泪哭亲人


上联:满地秋霜伴灵台

下联:两行热泪悼慈父


上联:训犹在耳时时律

下联:范己铭心代代传


上联:倚门人去三更月

下联:泣杖儿悲五更寒


上联:想见音容云万里

下联:思听教训月五更


上联:悲兴嫩桂百年愁

下联:痛失严椿千古恨


上联:无私慷慨身殉国

下联:含笑牺牲志凌空


上联:一代国粹垂青史

下联:千秋美名化金星


上联:丹心卫祖国

下联:翠柏伴英魂


上联:情操白如银

上联:慈心红盛火


上联:花落胭脂春去早

下联:魂销锦帐梦来惊


上联:忠诚儿女忠诚志

下联:英雄人


上联:洁净晶莹光如雪

下联:鲜明炽烈映红梅


上联:西地驾已归

下联:南国辉空仰婺星


上联:宝婺光沉天上宿

下联:莲花香观佛前身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

下联:鹤鸣犹作步虚声


白事优美散文

白事也叫丧事。但白事不一定是坏事。老百姓常说红白喜事,就是说不论红事白事,都叫喜事。在农村,一位老人去世,子女们给老人穿上寿衣,装入棺材,送到坟上,埋入墓中,让老人入土为安,就象子女婚嫁,也算完成了人生的一项任务,所以也就叫喜事。老人善始善终,安享天年,如蚕老入茧,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星移斗转,不可抗拒,要理性对待。然而,失去亲人,悲伤痛哭,也是情感所系,人之常情,完全理解。

五十年代,农村办一件白事,可不简单。老人上了年纪,就得提前准备寿衣寿木,有的还提前建墓。干这些活,都选择在农历闰月年。老人临断气时,子女和亲人最好都在跟前,给老人穿上寿衣,并点燃纸马,随便起个牵马的名子,比如叫马童,然后叮嘱老人,你骑上马,让马童牵着,放心走吧,接着把干草铺到地下,将老人抬到草铺上,同时贴到大门上白纸,说明家里有人亡故了。邻居们得知后,就会陆续来吊丧,以示哀思。

老人亡故后,一是马上请来本家长辈,商量如何办理丧事。二是当即去舅舅家报丧,叫请后家。这边,长辈会选一个主事人,叫主丧的,让他来安排整个丧事;孝子到舅舅家门口后,不能进家,不能叫门,只能跪在门前等待。舅舅家有人得知后,会叫外甥进来。外甥见了舅舅、舅母,先磕头,再说事。舅舅会领着外甥,通知本族。外甥见了舅家长辈,都要磕头。在整个丧事中,舅家说了算,是得罪不得的。其他亲戚,只要捎到信儿就行。

这时,主丧的已把各路人马安排好了。打墓的、做饭的、买菜的、请响子的、背柴的、烧火的、找桌椅板凳的,各司其职。孝子们披麻戴孝,专心守灵。打墓人在打墓前,首先让孝子烧香磕头,然后象征性地挖一下土,打墓人才动手。由于打墓是个掏力活,半晌还得吃干粮,白馍、烙饼都行。家人还会挎着鏊子,带上面糊,到墓道里摊煎饼,名曰暖房。在老人去世的第二天晚上,后家们前来吊孝。主丧的亲自接待,向后家诉说老人死因,汇报丧事的安排情况,并让站役(做饭的)做饭,盛情招待。后家们个个黑绷攒脸,乱挑毛病,不是说寿衣玄了,棺材薄了,就是讲铺排小了,太简单了,又数说子女们不孝顺了,把老人折搁死了。孝子们就连忙向后家赔礼道歉,磕头认罪。主丧的也在一旁说好话,后家才不吭声了。

入殓是一件大事,也有一定讲究。棺材的最底下得铺灰,灰上面是七张白绵纸,分别用七个小铜钱压住。两边放七根麻,四角放陈曲,然后放铺底,把老人安放在棺材里后,再用盖底盖住身子,脚底下还得放一双鞋,身边放一些老人生前喜爱的东西。最后是净面,取七朵籽棉花,端一点清水,棉花在清水里蘸一蘸,去老人脸上的两腮,眉头、鼻子、下巴分别擦一下,把剩下的清水让孝子喝了,再盖上棺盖,就算完成了入殓一事。

老人在家停留的时间,三至七天不等,视天气和各种情况而定。办丧事那天,人们先把棺材移放到宽阔的地方,支起灵棚,棺材前面放两块大荆笆,用板凳支起来,准备放供品。荆笆前的空地上,铺几张芦席,供人们吊唁用。孝子们分男左女右,跪在棺材两边。灵棚的前一侧是响子,另一侧是礼账席。在举行丧礼之前,孝子还要去坟上跑一圈儿,写几个位牌,把先祖们都请回来,享受香烟供果,观看热闹场面。其实都是活人乱摆弄,走走形式,挡人耳目罢了。

到半前晌左右,前来吊唁的亲戚们就都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有的用大篮子盛着白馍,有的拿着烧饼,还有的装着钱,先到礼账席登记交礼。礼物的轻重按亲戚的远近区分。老人的亲闺女拿的礼物最重,是十五个象大海碗那么大的白馍,起码得用一斗多面。其次是儿女亲家和干儿干闺女的礼物,比亲闺女的礼物稍微小一点。舅舅家的礼物也不会比亲家的礼物小。其他亲戚的礼物就不太大了,有的象常用的碗那么大,有的象小孩用的木碗那么小。拿烧饼的都是从饭铺买来的,大小一样。上钱的大部分是远亲,上个三毛五毛,上一块的很少。记账人登记后,就把礼物摆到荆笆上,五个馍为一小供,十五个馍为一大供。舅舅家的、亲闺女的、儿女亲家的要摆放在前面。供馍摆好后,记账人再把各位亲戚的名子写到纸条上,然后压到各自拿的供馍上。供人们观赏品评。从供馍上不但看出亲戚的远近,还能看出厨艺的高低。有的厨艺高,蒸出的馍又白又暄,蓬松柔软;有的厨艺低,蒸出的馍又黄又磁,枯蔫憋缩。从厨艺上又能看出人的形象来。厨艺好的,人一定干净利亮;厨艺差的,人保证腌臜窝囊。在整个丧事中,舅舅家始终占特殊地位。舅家来人,孝子们要带着响子前去迎接,写礼账时,舅家的名子要写在最前面。

写罢礼账,亲戚们要吊唁。有单独吊唁的,也有两三个人一块吊唁的。吊唁时,主丧人首先喊道:“孝子举哀!”孝子们就爬在灵前哭。等吊唁人上过香,点过纸,主丧人又喊:“举哀!”亲戚就爬在棺材正前方铺的芦席上哭。哭个三声五声,主丧人就会喊:“哀止。”亲戚便停止哀哭,向死者磕头。磕头也有讲究,神三鬼四,磕四下,不能多,也不能少。亲戚磕罢头,主丧人接着喊道:“孝子出灵还理啦!”孝子们就手执哀杖,低头哭着缓缓向前走来。主丧人喊:“往上跪,此灵叩拜。”孝子们就向亡灵叩头。主丧人又喊:“往下跪,回头谢客。”孝子们就扭回头朝前来吊唁的亲戚磕头,以示谢意。主丧人最后喊:“孝子回灵。”孝子就重回原地。对于辈份低和一般的'亲戚,只要主丧人一开始喊:“孝子出灵还礼啦!”他们马上就回道:“可不劳了。”主丧人随即喊:“孝子免礼。”孝子就不出来谢客了。但有的亲戚即使说可不劳了,孝子们也得出来谢客。比如长辈、亲家,特别是舅家的亲戚们,那可怠慢不得,照样得出灵磕头,郑重谢客。如果亲戚是女客,她们在灵前上过香,烧过纸后,会到孝女的位置边坐下哭上一番,然后由女主丧人劝止搀起。干儿干闺女和亲儿女一样,同样披麻戴孝,跪地守灵。戴孝也有讲究,亲儿女和干儿女都是重孝,头戴孝帽,身穿孝衣,腰系麻绳,鞋上也得绷上白布。其他人是一般孝,只戴个孝帽就行。孙子戴白帽,重孙戴黄帽,玄孙戴的则是红孝帽。死者都有玄孙了,能说不是喜事么?

白事上的饭和红事上的饭一样,都是大锅饭。通常为干饭汤。干饭是玉茭糁或小米,很少有大米的。菜是红白萝卜条,家境好一点的,放些粉条,或扞些面条,极少有放肉的。后家的地位虽特殊,吃的也是大锅饭。不同的是,其他亲戚都是亲自上锅盛饭,后家的饭则是用人端来的。其他亲戚随便坐,后家则是在上房坐。就在后家吃饭时,孝子孝女们要来向后家男女磕头请罪。他们跪在后家面前,说我们不孝,没伺候好老人,致使老人去世。我们有罪,乞求宽谅。后家们会根据孝子平时对老人的表现程度区别对待。对孝顺子女,就马上搀起,说你们已尽到力了,怪老人没福气,寿命短。以抚慰为主。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后家就让他们一直跪在那里,不许他们起来,以示惩罚。并严厉训斥他们,数说他们的种种不孝之事,为死者出气。再往前几十年,对极个别忤逆老人的不孝儿孙,后家还会让其跪铡钉,严重惩治。这一项传统规矩,是在教育人们要孝敬老人,不能当忤逆虫。

吃过午饭,乡亲们都来看热闹。有的来看供馍,看谁家蒸的白馍个大,漂亮;有的来听响子吹;有的来找熟人或亲戚,请他们去自己家里喝汤。这时,正是响子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敲起锣鼓,吹起唢呐,捧起竹笙,打起梆子,奏起了激越高亢,悦耳动听的音乐。一曲《大祭桩》,吹奏得凄惨悲切,令人心酸;又一曲《秦雪梅》,表演得如诉如泣,哀惋痛惜。人们听得入神入迷,如痴如呆。但响子是有规定的,上午四场,下午四场,吹够八场就不吹了。要想再听,就得加钱。于是,有好事者便向闺女和女婿要钱,女婿不出,他们就上去硬掏,人们就起哄乱叫,闹哈哈笑。好事者要来钱,就给响子。响子就接着吹。给的钱多,就多吹一会儿;给的钱少,就少吹一会儿。大女婿出了钱,再找二女婿要。叔伯关系的女婿、干闺女女婿、老闺女女婿,都是出钱的对象。趁这个机会不耍耍老少女婿,不让他们出点血,还等何时?这种凑热闹,闹笑摊的情景,白事上常见。

下午三点多钟,主丧人宣布吊孝开始。上午亲戚们来吊唁只是先报个到,寄托哀思。下午吊孝是向遗体告别。程序和上午一样,只是围观的人多了,显得更紧凑更集中了。吊孝要按顺序来,姥姥舅舅家,接着是儿女亲家,然后是闺女女婿、干儿干女、七姑八姨、表兄表弟。这时的场景,热闹复杂,激动奇特,观众在听看,孝子在痛哭,亲戚在吊孝,响子在吹打,还有人在打闹说笑。真是轰乱繁杂,声嘈音喧,就象一曲极不协调的大合唱,热闹极了!

吊过孝后,接着就是引街。引街就是去村里主要街道上转一圈。其用意大概是告诉人们,谁谁已不在人世了,同时也显示一下这次白事的规模。引街队伍的前面是纸扎队,人们抬着纸扎的门楼、牲畜、金童、玉女,缓缓行进,接着是边走边吹的响子,后面是孝子。他们打着引魂幡,捧着死者遗像,手执哀杖,低眉垂头,哀哀痛哭。也有不哭的。这时,有人会在街中放一个椅子,拦住引街队伍,要吊唁死者。也有的往街中横一条长凳,放上一合烟或几毛钱,让响子吹一会儿。白事上有的用两班响子。为了比高低,他们就要使劲吹,都想压倒对方。所以,就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和看就本领,拼命表演。你吹黑脸,我吹红脸。你吹《秦香莲》,我吹《桃花庵》。你用鼻子吹唢呐,我就扯嗓唱戏段。你嘴里会吐纸条,我耳朵会冒青烟。双方对得紧张激烈,胜负难分。最后看哪班响子周围观众多,就说明那班赢了。

引街回来后,抬材的人就钉棺钉,拉老绳,抬老杆,绑棺材。当人们把棺材抬起来后,孝子把老盆一摔,送葬队伍就出发了。摔老盆也有讲究,摔者必须是死者的嫡亲长子。无长子用长孙。然后才是次子。由大到小,不能乱来。村子边,主丧的早安排人卷席烧席。一般孝女到这里就不走了。在送葬的路上,如遇上坡拐弯,崎岖难走的地方,孝子们就要给抬材的跪下磕头,以保安全。到坟上往墓里放棺材时,相互不能提名唤姓。棺材下到墓里后,孝子把胸前挎的衣食罐放在棺材头上,点着灯,烧上香,将插在衣食罐上的两个供馍掰成若干块往上扔,让抬材的人打牙祭。孝子从墓道里上来后,往怀里弄些土,随即将土抛入墓里,人们就开始填土了。把死者安葬完毕,抬材的人就回来吃饭。饭还是大锅饭,和亲戚们中午吃的一样。吃饭时,孝子们向抬材的人磕头,以表谢意。

第二天傍晚,孝子会到坟上把引魂幡请回来,插到家中椅子上,叫请灵。笫三天下午,孝子又把引魂幡送到坟上,叫送灵。至此,这桩白事才算圆满结束,子女们也完成了自己迟早应该做的一件大事。

12346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