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去英国游学,所以要做自我介绍,用英文
英语不好,求原创
伦敦游览完之后要用英语说感想
求
可以去下载一个英语翻译软件,输中文进去直接帮你翻译了
游学计划怎么写
韩国游学活动 上周末,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踏上了赴韩国游学的旅途。
两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仁川机场。
美丽的韩国首都首尔到了。
我们在首尔参观了青瓦台、民俗博物馆和老虎山。
在那里,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新奇。
特别是参观韩国民俗博物馆,使我了解了韩国的民族习惯和历史文化。
第二天,我们从首尔坐飞机来到济州岛参观游览。
济州岛的环境十分优美。
我们爬上日出峰欣赏美丽的风景。
随后,我们又来到龙头岩。
那里的石头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有一个一个的小孔,非常独特。
风搅得大海巨浪拍岸,波涛汹涌,真是非常壮观。
第三天,我们飞到了釜山。
那是韩国第二大城市兼第一大贸易港口。
在釜山大学附属小学在酒店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我与上次来杭州住我家的韩国同学韩升旼又见面啦,我们感到很亲切很兴奋。
欢迎仪式后,我去了她的家。
她的妈妈和蔼好客,热情地接待了我。
她们家非常洁净,非常暖和,在室内都不用穿拖鞋,原来地板下也有暖气。
这与韩国人习惯直接坐在地板有关系吧。
晚上,我穿着她妈妈送我的睡衣睡在床上,感到很温暖很愉快。
次日,我和韩升旼一起上学。
她们的校园很漂亮。
学校很热情地接待我们,为我们举行了欢迎活动。
我们表演了合唱和画画,韩国同学为我们热烈鼓掌。
我还进班和他们一起上了一节手工课。
韩国同学做了许多漂亮的粘纸画,下课后送给我作为纪念。
课后,我们共同去游乐场一起玩耍。
晚上,韩升旼带我去了釜山著名的温泉。
那里的温泉十分有创意,把水池做成一个大茶杯,上面有个大茶壶,温泉水就从上面流下来。
泡温泉真是舒服极了…… 几天的游学活动结束了。
这次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体验了韩国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感受了韩国同学和家长的友谊,也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
我会记住这美好的经历。
追答:“春风踏歌”阜阳绿色实验学校第一次修学游 一:活动目的 春天是阳光明媚的季节,是学生接触自然的大好时光,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扩展学生的交往范围,增强交往能力,我校定于2011年4月24日修学游,现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活动意义 我校开展修学游活动,是我校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修学游活动,“游”“学”结合,以游促学,还教师、学生一个体验 、学习和发现的空间,通过理财、生存、感恩等教育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见证文化、梳理感觉;让学生吃苦尝酸、体察真知。
通过组织修学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弥补当前学校课程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课堂讲授、偏重被动接受的缺陷。
开展修学游活动,对培养中小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树立报效祖国远大理想;对于发展人类多元文化,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深远。
三:活动地点:阜阳文峰公园 四: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五:时间安排 2011年4月24日 (暂定) 六:活动总负责:小学部:张建甫 中学部:蔡永环 七:组织、安全、车辆安排 :钱又兵 1:医疗保障:郭谢平 (负责应急药品的准备、发放,突发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 2:安全保障:刘秀娟、徐亚男、李邦(负责队伍整理及纪律、乘车安全、园区内的安全巡视) 3:活动图片、活动检查评比:王静
【第4句】:景区活动主持:拔河比赛 张建甫、钱又兵、蔡永环、刘秀娟 八:后勤配给:马丽华(学生就餐、饮水的准备) 九:活动组织 为了切实搞好这次修学游活动,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这次活动的管理和安排。
以年级为管理单位,分四组,一年级各班有五位老师带队、三、四、五、六年级各班有二个老师带队、七、八年级有三位老师带队,每二个年级有一名中层干部负责协调。
各位老师遇到紧急情况应及时向本年级组负责人报告,由年级组负责人协调处理,所有带队老师应保持通讯畅通,出发前应将学校电话老及老师电话告知学生。
第一组 组长:钱又兵 一年级:带队老师--- 黄文秀、兰明梅、张敏、徐翠华、杨玉芳 六年级:祁建、钱又兵、宋书英、柏营 第二组 组长:胡永先 二年级带队老师-- --郭谢萍、唐玉梅、尚丽、朱丽 五年级 : 张艳华、胡永先、时永珍、马丽华 第三组 组长:张建甫 三年级:带队老师--- 闫迪、储慧华、李文芳、谭秀兰 四年级:带队老师 ---姚翠侠、谢小苏、杨艳、陶丽 1\\\/7 第四组 组长:蔡永环 七年级、八年级: 刘奇 蔡永环 邢秀琪 十、活动要求 为切实搞好这次外出活动,确保学生安全,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活动,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提出如下要求:
【第1句】: 修学游前各班召开一次班会(班级分组、安全教育、活动要求、活动意义等)。
修学游前各学科教师根据可 任教学科特点,结合春天大自然的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接受一些课外知识。
要求语文老师指导参加修 学游学生以“ ”为主题内容写一篇作文;美术老师指导学生一副文峰公园写生;班主任针对
【第2句】:
【第3句】:
【第4句】:
【第5句】: 环保、理财做专题教育。
除统一安排的活动外,各班事先可准备形式各样的节目,活动时要文明,相互关心。
学生统一校服,校牌,各班要打队旗。
遵守社会公德,服从参加单位的管理。
就餐、路队应按照学校日常标准正常行使。
八:安全措施 一:安全措施:
【第1句】: 活动前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召开教师会议,明确各自职责: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行走及游玩景点时 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可排队有组织的到每个景点后然后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集合。
【第2句】: 全班分成若干各小组,每组7-15人,责任老师一名,小组长1人,负责每一个地点人数清点,组织同学游玩、 游戏、。
小学生分工:清点垃圾、带塑料布、创可贴、晕车药、食品等物品的分发。
【第3句】: 排队上下车,上车后不准将头,手伸出车外,行车时不准离开座位在车厢走动,不准大声喧哗,不准在行车 时吃东西,学生上下车时不得拥挤,听从老师安排。
【第4句】: 往返前认真清点人数,行程时排好队伍,每班至少安排两位老师负责管理,每班把学生组织成若干个活动小 组,并有序地开展活动,活动时要文明,相互关心,注意安全,不搞安全隐患的活动。
【第5句】: 严格划分活动区域,对于有危险的活动区域,各组组长应预先设想防范措施,禁止学生在此区域内活动,若 活动时发生意外,应及时向小组负责人汇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互救措施,抑制事态扩大。
【第6句】: 审查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或患有疾病的学生,劝阻其不参加本次活动。
【第7句】: 严格检查学生所带的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第8句】: 注意景区内的场所安全,不安全得地方不去,不安全得活动不参加,不安全的食品不吃。
不带刀具,打火机 等危险物品。
【第9句】: 不得游船 九、环保教育
【第10句】: 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好绿化,严禁学生攀摘花草树木,乱丢垃圾。
注意景区环境卫生每队准备垃圾 袋负责清理产生的垃圾。
每组专人要负责本队的垃圾清理。
十、应急预案 为强化游学活动安全管理,增强带队老师、活动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好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过程中,应急措施必须落到实处,以利于及时应变。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第1句】: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第2句】:学生优先原则
【第3句】:就地抢救原则
【第4句】:报警、求援原则
【第5句】: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二)、应急反应措施:
【第1句】:班主任、育导老师随班
【第2句】:所有教师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第3句】:进入参观点后,由领队教师在出入口执守,观察学生情况。
(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与小组负责人联系,视轻重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四)学生走失处理:
【第1句】:严禁学生自由活动,时刻与本班老师保持联系。
班主任应半小时点一次名。
【第2句】:确保每个学生知晓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7 3 .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小组负责人及其他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五)、交通事故处理:
【第1句】: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
【第20句】:110追答: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追答:好辛苦的理,求采纳
请谈谈你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理解
【第1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第2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第3句】: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第4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第5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第6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第7句】: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第8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第9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第10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第11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第12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第13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第14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第15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第16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第17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第18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第19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文以及赏析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享年99岁,长乐人,原名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
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
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谢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
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
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
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
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伍尔夫进行了交谈,她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
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
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
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
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
从此定居北京。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
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
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尼亚、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
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
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
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
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
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
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
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
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
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 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
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
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
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
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
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
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
1995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赵朴初、雷洁琼、费孝通、韩素音、王蒙、萧乾、谢冕等出版座谈会并发言,高度评价冰心巨大的文学成就与博大的爱心精神。
为了宣传冰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精神,由冰心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提议,经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联的直接领导下,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立冰心文学馆。
内设大型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冰心研究中心,会议厅,会客厅等,占地面积13亩,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开馆。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祝福语怎么写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