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男人喜欢的歇后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

【第2句】:挑水的娶了个卖茶的——人对桶也对;正相配;志同道合

【第3句】:米筛挡房门——心眼多;心眼不少

【第4句】:大船开到小河沟——搁浅

【第5句】:鄱阳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第6句】:水獭上山——装熊(雄)

【第7句】:【矮子看戏——见人道好,他也道好】.(歇)矮子挤在人群里看戏,并未看见,只好随人说长道短。多指自己没有主见,附和他人意见。

【第8句】:肚里吞金——有内才(财)

【第9句】:吃着梅子问酸甜——明知故问

【第10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第11句】:耗子啃茶壶——满口是瓷(词、刺)

【第12句】:【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就是稳】(歇)檀木:青檀的木材,质地坚硬。灵:本指灵验,转指机灵。指人虽不机灵,但办事稳当可靠。

【第13句】:【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歇)开心:本指打开心房,转指高兴。形容非常高兴。

【第14句】:梨树底下摸帽子——惹人怀疑

【第15句】:草鞋上拴珍珠——不值得

【第16句】:喷壶不叫喷壶——碎嘴子(比喻说话哕唆)

【第17句】:连天的阴雨——少睛(情)

【第18句】:冷炉打铁——不成

【第19句】:乌龟进沙锅——丢盔卸甲

【第20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21句】:按路标走——没错

【第22句】:【丫环拿钥匙——当家不主事】(歇)丫环:旧时婢女,也叫丫环女。指虽掌管家务事,但得听从别人,自己不能做主。也作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丫环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

【第23句】:吃油条蘸大油——腻透了

【第24句】:老公鸡叼骨头——惹狗生气

【第25句】:山谷里敲锣——处处有回音

【第26句】:太阳底下竖竹子竿——立竿见影

【第27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第28句】:吃了一团烂麻——心里乱糟糟

【第29句】:【年三十看皇历——好日子过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转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第30句】: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第31句】:蜜罐子嘴——说得甜

【第32句】:大炮上刺刀——远近全能对付;蛮干

【第33句】:锅盖做风箱——受了热气受冷气

【第34句】:茅厕里吃油饼——亏你张得开嘴

【第35句】:【跳槽】“跳槽”一词已成现在流行语了,是个热门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不少人认为它是个新词,其实古已有之。跳槽原指牛马发情时烦躁不安,不好好在自己的槽里吃草料,而到别的槽里去吃。转义指男女间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圹上行》日:“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驰,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这里说得明白,“跳槽”一词始于元代,且仅指男女间喜新厌旧。到明代,市井文学勃兴,旧语翻新,“跳槽”一词畸变为“妓女隐语”或“妓寨背语”。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之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很明白,是说妓女或嫖客另投他人。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桂枝儿》里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不难看到跳槽的用例,其词义已向非劣性方面转化,与时下流行义基本相同。“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了。

【第36句】:【黄花鱼——溜边儿】见“属黄花鱼的——溜边”。

【第37句】: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第38句】:老鸹插雉翎——装凤凰

【第39句】:四两棉条子——纺一纺(访一访)

【第40句】:【小报告】人们把告黑状等目的不纯的报告称为“小报告”。这种“小报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见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奏折参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唐代时规定,由“下之所以达上的”官文书有“表、状、笺、启、辞、牒”等六种形式。到明代时,朱元璋通过改革,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许大臣之间写秘密奏折,报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内容一定属于机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晓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议之外的一种非正式文书,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强、无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参与等特点,类似于现在的小报告。从洪武时期实行密奏形式,永乐之后逐渐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围更加广泛。密疏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报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条控制官员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为心术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机会和条件。被人暗算了,还不知道是谁。

【第41句】: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第42句】:【三齿钩挠痒——硬手】(歇)硬:本指坚硬,转指过硬、强硬。手:本指形状像手的物品,转指人(多指有某种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过硬本领的人。也指态度或手段强硬的人。

【第43句】:神堂里的鸡子儿——宝贝蛋

【第44句】: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是个狐狸精

【第45句】:玻璃球上拴麻线——难缠

【第46句】:铁轨上的火车——走得正行得直

【第47句】:人皮包臭肉——心里脏

【第48句】:玻璃上跑车——没辙

【第49句】:【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指办事求稳。

【第50句】:出了澡堂进茶馆——里外涮(骗局)

【第51句】:蚕宝宝的肚皮——净是丝(私)

【第52句】:【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见“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

【第53句】:绵羊进狼窝——自投罗网

【第54句】: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55句】:鼓脓的疖子——该出头了

【第56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第57句】:【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歇)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树名,果实圆形,内多种子,立秋前后成熟。点子:本指石榴的种子,转指主意、办法。指主意、办法多。

【第58句】:草帽当钹打——没有音

【第59句】:提着醋瓶要饭——穷酸

【第60句】:八哥儿的嘴——跟着人说话

【第61句】:两手托刺猬——棘手;扔出去舍不得,托着刺得疼

【第62句】:【属爆竹的——点火就响】(歇)人像是有爆竹的属性,一点火就爆炸。形容人性子急躁,遇事容易发火。也作“属炮仗的——一点就响”。

【第63句】:传送密件——不可开交

【第64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第65句】:【冻豆腐——难拌】(歇)拌:搅拌,谐“办”。指事情很难办,或问题不好处理。也作“冻豆腐——拌不成”。

【第66句】:麦秸装枕头——草包

【第67句】:老鼠啃石柱——吃不消

【第68句】:老牛掉进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69句】:【寿星佬放屁——神气透顶】(歇)寿星佬:民间称寿星,也叫老人星。指人自以为了不起,摆出一副洋洋得意或盛气凌人的样子。含讥讽意味。

【第70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第71句】:孤树上的知了——自鸣得意

【第72句】:穿了短裤套袜子——差一大截

【第73句】:节节草——虚心

【第74句】:杀鸡割破胆——自找苦吃

【第75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第76句】:属包脚布的——反正都是里(理)

【第77句】:【祖先牌位供得高】谓托祖先的福,幸运。《艾芜短篇小说选》:“这个老家伙呢,其实也算他祖先牌位供得高,不生病的话,你看——哼!”

【第78句】:肚里藏镰刀——割心肠

【第79句】:笙笛合奏——连吹带捧

【第80句】:——日本玉不琢,不成器。

【第81句】: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第82句】:【韭菜包点心——好长馅】(歇)整根韭菜做点心馅,馅太长了。馅:谐“限”。指限定的范围很大。

【第83句】:土地爷掏耳朵——崴泥

【第84句】:【狐狸精转世的——心眼稠】(歇)转世:迷信指投生。稠:多。指坏心眼太多。常含讥讽意味。

【第85句】:【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几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在、}: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篡夺刘氏江山。此事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他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除去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另外,还有一则传说与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有关。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一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赶忙上前搭救,并问明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进宫后再也无缘和亲人见面,也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因思念家人,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对她深感同情,答应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之后,东方朔在长安城中摆了卦摊,求卦的人们所求的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人们向他求破解之法。他说,只有当今天子能解救你们,我给你们写个偈语。老百姓拿着偈语,赶紧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消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城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还要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后,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里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第86句】:看戏有哭有笑——动了心

【第87句】:【湿手捏了干面粉——黏缠极了】(歇)本指干面粉黏附在湿手上,去不掉;转以形容非常麻烦,缠人极了

【第88句】:【脚后跟拴绳子——拉倒】(歇)本指一拉就摔倒,转指算了、作罢。

【第89句】:【抢风扬谷——秕者先行】(歇)抢风:迎风,顶风。秕:子粒不饱满。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倒占了先。

【第90句】:两个泥菩萨过河——谁也救不了谁

【第91句】:【陛下.殿下、阁下】这三个词都是敬辞,“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阁下”一般指宰相。这三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说法。颜师古注引汉应劭的话:“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古人的尊称有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敢正视对方,因为对方地位太高。陛下。见到皇帝,不能正视,只能站到台阶之下,更不能直接与皇帝说话,宝座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对皇帝的尊称。殿下。见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视他们,只看他们的宫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对他们的尊重。阁下。见到宰相,也不敢正视,只能看到他的楼阁之下,于是称之为“阁下”。“阁下”可解释为在你的阁楼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内阁。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才成为权力的中枢,内阁成员称为阁老。在这时,阁下又增加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内阁大臣的尊称。现在“阁下”多用于外交场合,如:首相阁下、大使阁下。陛下、殿下、阁下是对他人的敬称,以自称的“在下”地位来衬托出他们的高贵地位。

【第92句】:弯刀割麦——拉就倒

【第93句】:【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第94句】:槽头上没马拿驴顶——没法子的事

【第95句】:床底下举斧头——有力用不上

【第96句】:背后挂镜子——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第97句】:乱麻一团——解不开

【第98句】:高梁秆当顶门杠——经不起推敲

【第99句】:【芝麻开花——节节高】(歇)芝麻:油料作物,花白色,茎直立,每开一层花,就往上长一节。比喻日子越过越好,或事物不断发展、提高,情况越来越好。

18086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