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第一视频经典摘录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只有包做媒人,没有包养儿子】(谚)指媒人只管婚前介绍,不管结婚后的事。

【第2句】:【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谚)兵:指军队。军队可以长期不打仗,但一天也不能放松备战。

【第3句】:【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见“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第4句】:【斩草除根,萌芽不发】见“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第5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惯)指没犯大错误,但小错常犯。

【第6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那么,“戴高帽”从何而来呢?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 老师生气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告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第7句】:【猪鼻子插葱,装象】猪身似象而小,葱如象牙。相、象谐 音,借指假装正经。成语:装模作样。韩志君等《篱笆·女人 和狗》:“我这个人,知道自己的轻重,有五分气力,决不去硬 干十分的活儿。不像有的人鼻眼儿里插大葱——硬装象!”

【第8句】:骆驼撒欢——没个正经样儿

【第9句】:【一把屎一把尿】(惯)形容抚养孩子十分辛劳。 也作一把尿一把屎。 屎一把,尿一把。

【第10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惯)形容事情非常机密,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

【第11句】:【冷手抓热馒头】(惯)比喻不熟悉情况的人去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比喻没费劲儿就得到好处。

【第12句】:【天狗吃不了日头】释义:迷信认为,日、月之蚀是天狗吃了太阳和月亮。比喻事情不会变坏,不用担心。例句:天狗吃不了日头,你就把心放在肚里吧!

【第13句】:船老大带徒弟——从何(河)说起

【第14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绳】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间。典出《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明朝成化年间,苏州有个名叫文若虚的人,做生意总是赔,人家叫他“倒运汉”。这年他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着别人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红”,随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风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国,商人们都上岸做贸易去了,文若虚猛地想起自己带着吃的那一篓橘子烂了没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风。岸上走的人看见了,问是什么东西。文若虚拿起一个掐破就吃。围观的人看这东西又好看又能吃,问他多少钱一个。文若虚听不懂,便竖起一个手指。有人拿出一个银钱来买了一个,闻了闻扑鼻香,尝一尝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几个银钱来,说:“我买十个进奉皇帝。”旁边的人看了,你买俩,他买仨。文若虚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刚要涨价,那第一个买橘子的人飞马赶来,大声喝道:“不要卖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虚把钱一数,共一千多,约合百两银子,竟是一本百利了。众商人回来,听说这事,都惊喜道:“人都道他倒运,而今是转运了。” 便劝他得此钱买了货带回去再生利钱。文若虚道:“我是倒运的,将本求财,没有一次不蚀本的,如何这要生利钱。妄想什么?万一和从前一样,再做亏了,哪里再有洞庭红来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量了,我还是带这些钱回去吧!”

【第15句】:【城楼上雀儿——好耐惊耐怕的虫蚁儿】(歇)城楼:修建在城门洞上的楼,用来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虫蚁儿:方言,称麻雀一类的小鸟。比喻见过世面,经得起惊吓的人。

【第16句】:【槽里无食猪拱猪】(谚)喂猪的食槽里要是没了食物,猪就会用嘴互相拱咬。比喻经济拮据之时,容易彼此抱怨或争吵。

【第17句】: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第18句】:棋逢对手——不相上下

【第19句】:【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事情逐步进行,不可急躁。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老人家别着急,咱们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锄头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 啊?这可是瘸子担水,得一步一步来么!”

【第20句】:【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谚)人能预知未来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机遇,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指预知未来最是难能可贵。

【第21句】:【锅里无米白添柴】(谚)比喻缺乏关键的条件,一切都是徒劳。

【第22句】:二叔是个讲义气的人,他的兄弟们有了难,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锅,他都会竭尽全力帮忙。爷爷不放心地劝他说:“理是理,情是情,黑白是非要分明。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干!”(广东·龙门)

【第23句】:【茶不思,饭不想】(惯)不想喝茶,也不想吃饭。形容十分忧虑、思念或悲伤。

【第24句】:海上不吹风——波平浪静

【第25句】:玻璃镜上的人儿——有影无踪

【第26句】:爸爸要到重庆去,我也嚷着要去。爸爸说:“你睡在扁担上——想(得)宽,还是学习去吧!”(四川·渠县)

【第27句】:【有珠不露,谁知是宝】(谚)比喻是人才而不显露出来,就不易被人发现。

【第28句】:王迁家死了一只狗,他的母亲很伤心。来串门儿的邻居劝她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河北·廊坊)

【第29句】:妈妈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说是“靠山也不能枉烧柴”。(河南·信阳)

【第30句】:【大气儿不敢出】形容人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成语:噤若 寒蝉。老舍《正红旗下》:“大姐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她连叹 气的权利也没有。”

【第31句】:【钻到钱眼里】封建时代用铜钱,中间有孔。指对金钱斤 斤计较。汪幸福《浪迹台湾岛》:“他后来找的老婆与他一 样,钻到钱眼里去了。”

【第32句】: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第33句】:【豆腐嘴,刀子心】(惯)指嘴上说得绵软动听,内心却十分狠毒。

【第34句】:【狂风不竟日,暴雨不终朝】(谚)竟日:整整一天。终朝(zha。):从早到晚。狂风暴雨虽然猛烈,但不会持续一整天。比喻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第35句】:老叔办事想得多做得少,干起来常常是有头无尾,奶奶数叨他做事是“有心下蛋,无心抱窝”。(河北·承德)

【第36句】:【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惯)寅、卯:地支顺序第三、第四位,农历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租儿:地租,即靠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取、挪用。 也作寅吃卯粮。 寅年用了卯年的。

【第37句】:【两股道上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类人。

【第38句】:【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谚)过日子,宁可先受贫困,后来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来贫困。指先贫后富可以激励进取,先富后贫难以委屈安生。

【第39句】:【掰开指头算一算】仔细算算。掰,也说:扳,以动作显示 计算。老舍《四世同堂》:“你掰开手指头算算,吃过我多少 顿饭,喝过我多少酒、咖啡,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要把那些东 西喂了狗,它见我都得摇摇尾巴!”

【第40句】:重锤打在钢板上——落地有声

【第41句】:吃完了分给我的一份儿点心,我又要去拿弟弟的,妈妈拍了一下我的手说:“一脸子驴毛,还想混着吃马料,一边去!”(河南·桐柏)

【第42句】:【瓜无滚圆,人无十全】见“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

【第43句】:【筷子】“筷子”是中国的特产,是古人的发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筷子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餐具领域独领风骚,筷子使用的灵活性和效果,令老外们感到神奇。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有使用筷子的习惯了。筷子,原称“箸”,它的异体字是“筋”。今天还有这种称呼,如民谚里的“人厨需洗手,举箸勿多言”。为什么“箸”后来又改称“筷子”呢?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说,“筷子”这一称呼起源于江苏一带。那里是江南水乡,人们以船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讳很多,如坐船不能说“翻”字。也忌讳“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谐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时不吉利之语,于是就改“箸”为“筷”,用于隐喻船走得快。

【第44句】: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

【第45句】:李明出外找事做,事情没找到,还赔了盘缠。他妈叹气道:“真是狗没套到,却把狗绳给弄丢了。”(安徽·枞阳)

【第46句】:学戏先学声,打铁先打钉。

【第47句】:【八十妈妈休误上门生意】(惯)比喻切不可放过送上门来的好事或机会。

【第48句】:【早知今日,悔莫当初】(惯)早知是今天这个结果,当初真不该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49句】:【三明治】“三明治”是“进口”货,它来自英国,意思是“夹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来是大不列颠王国侯爵的封号,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约翰·蒙泰古是一个喜爱玩纸牌的贵族老爷,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纸牌之中,玩得废寝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饭时间,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肠和面包片拿来,随手将肉和香肠夹在两片面包之间,一边吃一边玩纸牌。以后,这种用两片面包夹肉或香肠的吃法就流传开了,并以这位爵爷的封号来命名它。

【第50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三岁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岁可对 一生作出判断。相关的:三岁定八十。台湾梁实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悲观的人就认为 这孩子没有出息,长大了之后大概是败家子或社会上的蠹 虫。”

【第51句】:【不施万丈深潭计,怎得鳌鱼上钓钩】(谚)鳌:海里的大龟。指不施展奇特的计谋,就不能钓来大海底层的鳌鱼。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52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广】(谚)川:四川。广:广东。旧指老年人不可进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岖;青年人不可进广东,广东有麻风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第53句】:【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谚)田奴:耕田的男奴。织婢:织绢的婢女。指要学耕田,就向田奴请教;要学织绢,就向织婢请教。泛指做事必须虚心向内行学习。 也作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耕问奴,织问婢。 耕问仆,织问婢。

【第54句】:【不瞎不聋,做不得阿翁】释义:做事要睁只眼闭只眼,不可太认真。例句:“……常言说得好:‘不瞎不聋,做不得阿翁。’这件事,皇儿你的度量和明智,真还不及皇贵妃哟!”

【第55句】:【圣诞树】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教徒,过圣诞节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添节日气氛。西风东渐,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圣诞树也开始流行起来。据说是阿尔萨斯地区最先把冷杉树枝或冷杉树做成的圣诞树竖在屋内,树上点缀着许多糕果和苹果。到了十八世纪,圣诞树已经很流行,而且圣诞树上已经有了插蜡烛的习俗。而人们在圣诞树上饰以花卉,则是因为在民间传说或《圣经》故事里面都描述过天堂乐园里果树开花的盛况,因而从一开始人们就喜欢用苹果来装饰圣诞树。现在,圣诞树上的饰物更多了,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还挂上各种圣诞礼物,电源一通,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第56句】:【七窍里冒火,五脏里生烟】着急万分。成语:心急如焚、五 内俱焚。清代《老残游记》续集:“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 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信呢?俗话说得好,真是七窍 里冒火,五脏里生烟。”

【第57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第58句】:【 有说咸的,有说淡的各种说法都有。】咸、闲谐音,多指说 闲话。成语:众说纷纭。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当 初,你跟铜锁离,村子里就有人说咸,有人说淡。这回,你再 跟小庚离,唾沫淹不死你,舌头也杀了你!”

【第59句】:【拍拍脑袋算一个对】人的条件要求极低。老舍《女店 员》:“我们也不拍拍脑袋算一个,我们不喜欢看不起自己的 售货员!”

【第60句】:【高山藏虎豹,深泽掩蛟龙】释义:比喻偏僻的地方或群众之中隐藏着人才。例句:古云: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盐车困良骥,田野埋麒麟:高山藏虎豹,深泽掩蛟龙。余仲雄一介寒儒,得中文武进士之职。

【第61句】:【 做一辈子狐狸,给公鸡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偶然失利。 罗旋《南国烽烟》:“只怪我粗心大意,做一辈子狐狸,给鸡啄 了眼睛。”

【第62句】:【叫他打狗,不敢骂鸡】绝对听从,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语:惟命是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大哥你让我往 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偷狗,我绝不抓鸡!为了你两肋插 刀,哗哗淌血,咱哥儿们绝对!”

【第63句】: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第64句】:【把心掏出来】竭诚相见,说知心话。成语:披肝沥胆。古 华《姐姐寨》:“我把心都挖给你了,你还不相信?当着龙老 师的面,我再给你起一次誓!”

【第65句】:【身子掉下井,耳朵挂不住】谓无法挽救。或说:身子掉下 井,鼻子钩不住。成语:无济于事。张贤亮《习惯死亡》:“我 身子掉到井里了,靠耳朵也挂不住,人死了要双好手有什么 用?”

【第66句】:我在学习上爱偷懒,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常常是三天两头完不成。妈妈批评我:“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四天不练,只能瞪眼看。在学习上,光凭脑瓜子聪明,可不行啊!”(河北·行唐)

【第67句】:【不是冤家不聚头】释义:冤家:仇人;也用于对亲人的昵称。在一起生活,矛盾不可避免,所以有矛盾的人总要聚在一起。例句: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天不叫我操心!真正是俗话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第68句】:【脸丑怪不着镜子】指自己不好,不能埋怨别人。袁静孔 厥《新儿女英雄传》:“得了,你别胡说吧。脸丑怪不着镜子。 牛大水不是那样的人。”

【第69句】:【老的别惹,小的别逗】(谚)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恼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变得倔强,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无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第70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第71句】: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河沿上栽树。傍晚,望着栽好的一排排杨树,爸爸深情地说:“一堵防风墙,十年丰收粮啊!”(江苏·新沂)

【第72句】:阎王给小鬼拜年——弄颠倒了;颠倒着做

【第73句】:【兔儿不吃窝边草】(谚)兔子为了掩护自己,不吃窝旁的草。比喻恶人作案,不犯自己附近的人家,以便于自我保护。 也作兔子弗吃窠边草。窠(ke):巢穴。 兔子不吃家边草。 兔子不食窝旁草。

【第74句】:鬼子扫荡大拉网——十室九空

【第75句】:【耳不听,心不烦】释义:不愿听的话最好不听,以免心烦。例句:我被她讲得一颗心又提到嗓子门口,我怨我还是把心牵挂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听,心不烦,但不知怎么回事,却一个劲地想听听这桩事的结果。

【第76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妈妈说西院的刘奶奶一天打麻将能赢七八十元。奶奶说:“只见赌博卖庄卖地,不见赌博买房娶妻。人老几辈子,没见过赌博成大事、立大业的,倒是听说为赌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不少。”(河南·郏县)

【第77句】:一次小测验,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张老师对我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筐。你可不能骄傲啊!”(河南·许昌)

【第78句】:【裤兜子钻蝎子——爱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谐“着”。指任凭事态发展,结果是怎样就怎样。

【第79句】:最近,弟弟因迷恋上玩游戏机,学习成绩像坐滑梯似的急速下降。妈妈严厉批评他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勤奋,谁的瓜儿就结得大如盆;谁偷懒,谁的瓜儿就结得像小碗。你现在这样,怪谁呀!”(甘肃·兰州)

【第80句】:【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谚)靠着山区居住,就要凭山区的资源养活自家;靠山区资源养活,就必须爱护与建设山区。指在什么环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须在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

【第81句】: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第82句】:【缸里点灯里头亮】里面的情况,不为外人所知。或说:缸 里点灯外边黑。浩然《艳阳天》:“人家主人专意要这样。人 家不图驴粪球子外面光,图的是缸里点灯里头亮。荞麦面 的肉包子,别看皮黑,一兜肉!”

【第83句】:【四两换半斤】(惯)指占了点儿小便宜。

【第84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85句】:床底下举斧头——有力用不上

【第86句】:父母难保子孙贤。

【第87句】:【不费吹灰之力】(惯)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不费一点儿气力。

【第88句】:吃黄瓜蘸雪——乏味

【第89句】:【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歇)用纸糊成的灯笼经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种势力十分虚弱,不堪一击。 也作“纸扎的灯笼——一戳就破”。

【第90句】:玻璃瓶里装王八——原(圆)形毕露

【第91句】:【手大遮不过天】(谚)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第92句】:【金戒指】“金戒指”原来并非定情之物,锁定姻缘,一定终身。“金戒指”原为“经戒指”,意即妇女经期应该戒止性生活,因“经”、“金”谐音而改名。早在汉代,宫廷已经盛行戴金戒指了,开始时,只限皇后和嫔妃戴,每逢皇后或嫔妃月经来潮时戴用,示意在此期间,帝王不可与之同房。因为月经一词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讳的“秽语”,不能直接说出,而当她的手戴“经戒指”时,帝王见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来,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属相继效法,成为古代文明礼节与卫生的习惯,并逐渐风靡民间,演变为现在的金戒指,词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93句】:【屎憋到屁股门边才解裤带】(惯)比喻事情逼到头上才想办法解决。 也作“屎到了门口才来挖毛厕”。

【第94句】:【棒打鸳鸯两分离】释义:比喻夫妻或情人被拆散。“离”又作“开”。例句:严志和喑喜,说:“许着,咱得给他们帮点劲,别学了运涛和春兰那个,棒打鸳鸯两分离!”

【第95句】:一天,我正在做作业,爸爸在看电视,我说:“把电视关了吧。”爸爸说:“不行。”这话被正在做饭的妈妈听到了,她说:“做大不正,教坏子孙。”(江西·上饶)

【第96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第97句】:针当棍子一针(真)棒

【第98句】:爷爷批评那些做官当老爷的村干部:“你们吃湿的,拿干的,嘴里还衔着冒烟的,就是不为群众办事!”(宁夏·中宁)

【第99句】:人造牛黄——冒牌货

17905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