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新华网流行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打哈哈】(惯)1指凑趣,逗笑。 2指对事情敷衍、应付。

【第2句】:电灯泡上蹭痒痒——摩登(磨灯)

【第3句】:这天的饭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满满的,边走边撒,差点烫伤了手。妈妈看见了急忙接过碗,没好气地说:“茶七饭八,盛满肯撒。”(河南·内乡)

【第4句】:【费唇舌】(惯)指费了许多话去解释、劝说或表白。 也作费口舌。 费唾沫。

【第5句】:【—百八十度大转弯】朝相反的方向转变,谓彻底转变,根 本性的转变。台湾琼瑶《窗外》:“江太太的态度忽然有一百 八十度的转变,她用温柔和母爱包围住江雁容。”

【第6句】:【现钟不打打铸钟】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第7句】:机关枪打炮弹——不对口径

【第8句】:【满饭好吃,满话难说】(谚)满话:说话过头,不留余地。指人说话要谦虚谨慎,留有余地。 也作“满饭好吃,满话说不得”。

【第9句】:【刽子手念经假】装慈悲。姚雪垠《李自成》:“他家佣户过 着牛马不如的日子,被他家庄头豪奴催租逼债,常常卖儿卖 女,可是他佯装不知,又是放赈救灾,又是修盖书院讲学,这 不是刽子手披着袈裟念经?”

【第10句】:【糖块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满。

【第11句】:【 朋友千个好,冤家一个多】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帮助, 得到支持;对头越少越好,可以减少麻烦,减少阻力。袁静 《淮上人家》:“朋友一千个不嫌多,仇人一个不嫌少,咱哥们 交往一场,你有困难,我哪能袖手旁观,不跟你互助呢?”

【第12句】:【红盖头】“红盖头”俗称“蒙头红”。旧时婚礼中的新娘,头上会蒙着一块方形大红绸缎,被称作“红盖头”,这种婚俗古已有之,那么新娘为什么要蒙红盖头呢?来源有三。一说史载最早的盖头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当时女子用它遮风挡雨,只盖在头顶。到了唐朝,这种盖头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后来唐明皇李隆基又下令在帷帽上盖一块薄纱作为装饰物,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头”。从后晋到元朝,这种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了新嫁娘的一种头部装饰。中国历来视红色为喜庆,因此新娘的盖头都是红色的。二说来自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朵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音一落,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会聚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三说这种习俗来自礼教。古代十二岁以上的姑娘不见任何男性外人,新婚洞房后才可以抛头露面。红盖头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新娘从娘家到婆家的路上不被外人看到。

【第13句】:【好话说上千千万,不如实事办一件】(谚)好听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实实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说不起作用,贵在拿出实际行动。 也作“好话千句,不及好事一桩”。

【第14句】:病好郎中到——晚了:迟了

【第15句】:【啃骨头】(惯)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难。2讥讽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点儿好处。 也作“啃硬骨头”。

【第16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饱】(谚)待人不可过好,喂狗不可太饱。指处人处事,贵在适度。

【第17句】:【有势休使尽,有话休说尽】凡事要留一手,适可而止。相 关的:有风不可驶尽。成语:留有余地。明代《金瓶梅》:“就 是六姐恼了你,还有没恼你的。有势休使尽,有话休说尽。 凡事看上顺下,留些儿防后才好。”

【第18句】:【儿不嫌母丑】(谚)孩儿不会嫌弃娘的长相丑陋。指孩儿对生身母亲的爱是最纯真的,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这种天赋的感情。 也作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 孩儿不嫌娘丑。

【第19句】:表哥偶尔考出一个好成绩,就会得意洋洋地在家人面前炫耀。妈妈说:“你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华佗面前论草药。也不买二两棉花纺一纺,家里的几个表兄妹,哪个不比你的成绩好?”(湖南·长沙)

【第20句】:墨斗鱼下酒——没刺儿可挑

【第21句】:【人不伤心不落泪】(谚)伤心:内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泪,是感情受到伤害的表现。

【第22句】:无牛狗拉车——将就凑合

【第23句】:【就地起炉灶】(惯)比喻利用现有的条件办事。

【第24句】:土地庙钻出阎王爷——蹦出大神仙

【第25句】:【万夫不当之勇】(惯)万夫:万人,泛指众多的人。当:抵挡,阻挡。形容人武艺高强,极其勇猛。

【第26句】:老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第27句】:【无风不起浪】发生事情有原因,多指不好的事情。类似 的:无风难起尘。浩然《艳阳天》:“无风不起浪,要是没有一 点影子,社员们绝对不会这样议论你。”

【第28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释义:比喻敌人或困难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内部不团结,有人三心二意。例句:下午农会分大组召开的雇贫中农团结辟谣会上的热烈情绪,一直保持着:“嗨,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第29句】:【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争斗的双方都很强硬,互不相让。

【第30句】:【挤破了脑袋】(惯)形容争先恐后,非常拥挤。 也作“挤破了头”。

【第31句】:【说得出,做得到】(惯)指人信守诺言,敢作敢为。 也作说得出来,干得出来。 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

【第32句】:【一头放水,一头放火】两头使坏。明代《金瓶梅》:“当初只 因潘家那淫妇,一头放水,一头放火,架的舌,把一个好媳妇 儿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第33句】:【娇养不如历艰】(谚)历艰:经历艰难困苦。指对孩子娇生惯养,比不上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磨炼为好。

【第34句】:挤牙膏——点一点来

【第35句】:老师看了我打的作文草稿,眉头一皱说:“你这东一镢头,西一斧头的,文不对题,头不对身啊!”(云南·宣威)

【第36句】:一天,我想把一块面包吃掉,可妈妈却说是给弟弟留的,不让我吃。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妈妈说好话,可妈妈就是不同意。奶奶在一边插嘴说:“真是一嘴吃了个秤砣——铁心肠。”(河南·安阳)

【第37句】:【 锯锅找茬儿补锅先寻找缝隙】找茬儿,兼指挑毛病,找 借口,寻把柄。锅,也说:碗。歇后语形式为:锯锅的戴眼 镜,找茬儿。类似的:弯着腰找茬儿。成语:吹毛求疵。浩 然《山水情》:“大好的日子口,全都高高兴兴的,你锯锅找茬 儿干什么?”

【第38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贱骨头

【第39句】:眉毛上失火——红眼

【第40句】:【刀尖上过日子】释义:比喻在危险境况下生活,日子难熬。例句:杏花!现在咱们是刀尖上过日子啊!你想的多么便宜呀!

【第41句】:打针吃黄连——痛苦

【第42句】:【货卖识家】(谚)识家:识货的人。 指真正的好货,要卖给有眼力能识货的买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赏识。

【第43句】:爷爷退休了。一天,我看见爷爷戴着眼镜在看书,我就问爷爷怎么还看书,爷爷说:“我是九月的冬瓜,皮老心不老。”(河南·许昌)

【第44句】:【 吃一行,怨一行】吃,指以之为生。对于从事的职业,总 觉得不好,老是埋怨。台湾梁实秋《雅舍散文二集》:“造出 ‘吃一行,恨一行’这句话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劝勉大家安分 守己,但是这句话也道出了无数人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第45句】:干坝里的河沙——捏不到一块

【第46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迟早会暴露。类似的:雪里埋小 猪,总会露出蹄爪来。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有富受 了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说,以后也会说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第47句】:【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谚)指说一句假话,其他事都会让人怀疑是不真实的。

【第48句】:【有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谚)人只要愁烦不断,那就是陷入了苦海;只要健康无病,那就是过上了神仙生活。指人生最苦的是忧愁,最乐的是健康。

【第49句】:树倒猢狲散——跑的跑,溜的溜,彻底垮台

【第50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处于中间状态,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词;也指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中游思想。此语源自《后汉书·赵岐传》注引《三辅决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西汉时,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书法度严谨,仪态端庄,为人推崇。另外两位书法家赵袭和罗恽草书成就很高,然而却狂妄自负,遭到众人的鄙视。书法家张伯英在给朋友朱赐的信中称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此后,由专指书法推及生活诸事。

【第51句】:【雨不大,淋湿衣裳;事儿不大,恼断心肠】(谚)指某些小事处理不妥,同样让人倍感烦恼。

【第52句】:【玉波去四点,依旧是王皮】(谚)玉字去一点,还是王字;波字去三点,还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变化,但本质上还是不变。

【第53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见“佛在心头坐,酒肉穿肠过”。

【第54句】:【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55句】:【阎王也怕拼命鬼】(谚)比喻世间的强人恶人,也都害怕不要命的人。

【第56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惯)指说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第57句】:【船烂还有三千钉】释义:比喻有钱人家即使败落了,也还有些家底。有时也比喻有威信的领导人即使离开了岗位,也还受到人们的敬重。例句:“‘船烂还有三干钉’,毕竟是尚书府里阔哥儿。逃难下业,仍捧得出三百两银子。”

【第58句】:【五更】中国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饺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来的呢?我国古代把夜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或梆子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在秋分时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晓时分,正所谓“鸡鸣五更”。

【第59句】:卖鸡蛋的摔跟斗——没有一个好的

【第60句】:【贩古董的——识货】(歇)指有识别真假好坏的眼力。

【第61句】:【一日三,三日九】九、久谐音,谓经过较长时间。明代《古 今小说》:“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 出来,举家大惊。”

【第62句】:【名、字、号】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可在古代,人们不仅有“名”,而且还有“字”,有的人还有“别号”。如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名”的起源当在上古时期,与姓、氏起源相当。这是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姓、氏”区分集体,“名”区分个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古代贵族取名,都有一定的礼仪,要符合规矩。而底层的百姓起名一般都很随意,如阿狗、阿猫等。据说这样孩子好长大。后来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人名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被重视。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古人的字多与名含意相近或相辅。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孔明”的义相近;岳飞,字鹏举,鹏举就是起飞。一般说来,“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不过这是指上层阶级,下层人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号”,是指称号,即人的别称。别号则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并不受家族、行辈的制约,可以自由地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一般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王安石号半山等。号有自号,也有为他人所取。他人所取的号往往表示对此人的评价,如宋江号及时雨,吴用号智多星等都属此类。现实生活中有起外号的陋习,往往抓住某人的缺陷冠以外号,有辱人格之嫌。名、字、号其实都是人的名称,但在用法上很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上对下、长对少一般直呼其名。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上流社会在交际应酬中爱以别号相称以表示尊重,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第63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第64句】:爸爸领了稿费,买了一口新样式的饭锅。妈妈看了看很高兴,笑容满面地说:“当家人置当家货,浪荡人讲的是吃喝。”(河南·新蔡)

【第65句】: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第66句】:吃完晚饭,我想出去玩,妈妈不让。她说:“天黑了,妈妈找不到你,心里会像着火一样。”(山东·鲁南)

【第67句】:【逢人减寿,见衣加钱】(谚)见了人,要把人家的岁数说得小点;见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价抬得高点。旧指与人交往要善于取悦对方。 也作“逢人减岁,遇货加钱”。

【第68句】:【肚饥吃好饭】(谚)指人在饥饿时食欲最盛,吃什么饭都香。

【第69句】:【泰山压顶不弯腰】释义:比喻在极大困难面前顶得住。例句: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严峻地考验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人民公社社员!

【第70句】:骆驼死了变毛驴——没驮够

【第71句】:沙土岗子发洪水——泥沙俱下

【第72句】:【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曹操:东汉末期魏王,善于权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足智多谋。指曹操和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聪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73句】:【锣鼓长了无好戏】(谚)锣鼓:锣和鼓,两种打击乐器,常在正戏开演之前敲打一阵。指锣鼓敲打的时间长了,是为正戏的演出拖延时间,正戏准定不会好。比喻时间拖得长了,事情就办不好。

【第74句】:半空云里伸出个巴掌——高手

【第75句】:【破家县令,灭门刺史】(谚)县令:一县之长。刺史:一州之长。 一县之长滥使权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长滥使权力能使人家族毁灭。指旧时地方官的权力是极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灭门刺史,破家县令”。

【第76句】:背媳妇走独木桥——又喜又忧

【第77句】:床头鸡叫——啼(提)醒

【第78句】:【百货店】现在的百货公司、百货商场货架上摆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之多,数以万计。那么,为什么非叫“百货店”呢?相传,清朝年间南方有一家杂货铺,生意兴隆,铺里的货物样样都有,掌柜的便为自家的店铺起了个“万货全”的字号。一日乾隆帝南下私访,一见“万货全”的牌子,就想,这口气也太大了。当下,乾隆把伙计叫来,开口说道:“我买把粪钗子。”小伙计赶紧递过来几把。乾隆一看说:“我不要铁的,要金的。”小伙计一看来头不对,急忙把掌柜找过来。掌柜说:“小店确实没有金粪钗子。”乾隆说:“你这里不是万货全吗?”掌柜为了求得太平,忍住气,叫伙计把招牌摘下来,然后说:“小店备货有限,今后不敢吹‘万货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请给起个字号吧。”乾隆随口说道:“就叫‘百货全’吧。”后来,店主听说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胜,赶紧把“万货全”改成“百货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兴隆了,发了大财。这事传开后,其他店铺纷纷效仿。从那时起,“百货店”的名称被正式固定下来了。可叹,当下这“百货店”老字号牌子被“购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见到“百货店”、“百货公司”的牌匾了。

【第79句】:【指桑树骂槐树】(惯)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第80句】:【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吵架双方都有责任。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这种事,你 能赖人家一个人吗?”

【第81句】:【输钱只为赢钱起】(谚)指在赌博场上输了钱的,往往都是开头赢了钱被诱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计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计别人引发的。

【第82句】:【晓行夜住,饥餐渴饮】见“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第83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出现罕见的事情。蒋子龙《赤橙黄 绿青蓝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有各式各样的新奇事, 还算是一个纷纭复杂的世界吗?”

【第84句】:【会家不忙,忙家不会】(谚)会家:会做的人,懂行的人。指从容应对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脚的必是外行。 也作会者不忙,忙者不会。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第85句】:【地在人种,戏在人唱】释义:说明做事要靠主观努力。例句:“收罢麦你先上这一茬粪,秋天收罢秋你再狠狠上它一茬,要不了三年,就喂过来了。常言说:‘地没坏地,戏没坏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

【第86句】:我拿着单元测验的成绩单,请爸爸签字。爸爸看了看我的成绩,第一单元100分,第二单元94分,第三单元89分……他不由得皱起眉头,不满意地说:“你这成绩,就好像股市行情一样,高开低走。”(四川·自贡)

【第87句】:草鞋里面长青草——慌(荒)了手脚

【第88句】:【男人要俏一锭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谚)一锭墨:像墨锭一样通身黑衣。三分白:艳色装束夹带几分白色。指在服装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带几分白色。

【第89句】:海豹的眼睛——又明又亮

【第90句】:【肥猪拱庙门送来的好事】意外的收获。张恨水《八十一 梦》:“许多人想走赖夫人这条路子,花钱受气,总走不通,你 瞧,我这里可是肥猪拱庙门,她自来。”

【第91句】:【天子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第92句】:【一槌敲响了闷鼓】(惯)比喻一句话使人顿时明白。

【第93句】:妈妈对她们单位那个好逢迎领导、溜须拍马的人非常讨厌,说:“这个人,领导说砂锅能捣蒜,他说捣不烂;领导说公鸡能下蛋,他说亲眼见。”(甘肃·张掖)

【第94句】:【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第95句】:【前车有辙,后车有道】(谚)指车前行要遵循辙道,不可乱行。比喻做事要遵从以前的规程,不得随意。

【第96句】:独木盖不成房屋,一个人成不了社会。

【第97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释义:犯了严重错误,终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轻时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误,却没想到竟会改变自己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运……

【第98句】:吃饭舔碗边——穷相毕露;吝啬鬼

【第99句】:【 卖花人说花香,卖菜人说菜芳】为了推销、推荐,宣传自己 的优点。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卖瓜的,谁不说瓜 甜?卖鱼的谁不说鱼鲜?卖花儿的,谁不说花香?卖菜的, 谁不说菜嫩?吹呗!”

1779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