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播视网流行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褒弹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谚)褒:称赞。弹:弹嫌。指品评货物好坏的才是真买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帮闲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优点也指出缺点才是对人真正的关爱。 也作“褒贬是买主,叫好是闲人”。

【第2句】:【带着铃铛去做贼】(惯)形容人愚蠢,需要保密的事却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坏自己的事。

【第3句】:【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见“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第4句】:【路上行人口似飞】(谚)指凡人们关心的新鲜事,总是传得极快。

【第5句】:【大意失荆州】 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 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第6句】:【入乡随俗】(谚)到了什么地方,就要随从那里的风俗民情。指各地风俗民情不同,不随从当地的习俗,就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 也作入境问禁,入国问俗。 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入乡随俗,入家问忌。忌:忌讳。

【第7句】:【飞得高,跌得重】(谚)物体上升得越高,跌下来摔得就越重。比喻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脚,受打击受损失就越惨重。 也作“飞得高,摔得重”。

【第8句】:【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谚)舍:宅院。用千钱买邻居,用八百钱买宅院。指好邻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贯治家,万贯结邻。贯:旧时币制,干钱为一贯。 干金买屋,万金买邻。 干金置家,万金置邻。

【第9句】:【抬头老婆低头汉】(谚)老婆:已婚妇女的俗称。走路昂扬着头的妇女,性格往往强悍;走路低着头的汉子,处事往往多疑。指仰头女性和低头汉子大多是强悍有心计的人。 也作抬头的女人低头的汉。 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

【第10句】:【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谚)人活着求的是气顺,就像佛要的是人们给它上香、对它敬重一样。指人不能忍受的是对自己的无礼和压制。 也作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炉香。 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

【第11句】:【要星星不给月亮】(惯)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喻对所爱的人过分地娇宠。多指对孩子溺爱。 也作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要仨不能给俩。

【第12句】:【哪处田园不歇马】(谚)歇马:下马休歇。没有哪一处田园不可下马休歇的。指天下到处都可容人落脚安身,不必发愁无处去。

【第13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 释义:比喻各个地方都有称霸者把持。 例句:“这三河镇旧社会是啥样?”姚春心酸地说,“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汤五虎震山河,三河灾难多。”

【第14句】:【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惯)比喻自己找死。

【第15句】:【丑妇家中宝】(谚)貌丑的妻子多安分守己,不会惹是生非,招致麻烦。指娶妻应重在德行,不可一味追求美貌。 也作丑妻薄地家中宝。薄地:贫瘠的田地,薄地无人争,故称一宝。 丑是家中宝,可喜惹烦恼。 可喜:俊俏美貌,招人喜爱。

【第16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惯)指人虽有本领,却无处施展。

【第17句】:【开着眼做,合着眼受】见“睁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18句】:【胜败是兵家之常】见“兵家胜负,自古无常”。

【第19句】:【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进不来】见“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第20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21句】:【严婆不打笑面】(谚)严厉的婆婆不会打笑脸相迎的媳妇。指以和善的态度待人,能化解怨恨。

【第22句】:【东扯葫芦西扯瓢】(惯)比喻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闲聊。 也作东扯葫芦西拉瓢。 东拉葫芦西扯瓢。

【第23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费】(谚)小费:微小的开支。指要办成大事,就不能在小利上斤斤计较。

【第24句】:【放冷箭】(惯)冷箭:乘人无防备,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伤人。 也作“射冷箭”。

【第25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释义: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人们却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这是老子的话,《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现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 例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第26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27句】:【瞎子磨镰刀——快了】(歇)快:本指刀刃锋利,转指不要多长时间。指事情快有结果了。

【第28句】:【铁炼成钢,兵练成将】(谚)铁经过千锤百炼就能锻成好钢,士兵经过千锤百炼就能成为好将领。指艰苦锻炼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29句】:【照方吃炒肉】(惯)比喻按惯例行事。

【第30句】:【一张嘴不能言两宗事】(谚)旧多指说书艺人的一张嘴不能同时讲两件事情。 也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

【第31句】:【狡兔有三窟】 释义:窟:洞穴,窝。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灾祸。 例句:我的意见是,从王强夫妻的例子说明,“海豹”是个狡诈的敌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赃徐静芳,可不可以同时栽赃严汉?甚至栽赃更多的人呢?

【第32句】:【买卖搅庄户,日子必定富】(谚)搅:搅和。庄户:务农种田的人家。指种地兼做生意,是发财致富最有效的门路。

【第33句】:【糊涂虫】“糊涂虫”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对事情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人。 它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县官,审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虫,并且作了打油诗来讽到他。县官不知道这是讽刺自己,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虫,而且下令务必在三日之内捉到三个糊涂虫,少一个也不行。公差们发现一个头顶包袱、骑在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马身上?”那人回答说:“我担心马驮得太重,顶在我头上,可以节省马力。”公差一听这话,就说:“这个人可以算一个糊涂虫了,带他去见官!”公差们走到城门口,见一个手拿竹竿的人想进城,竖着拿城门太低,横着拿诚门太窄,就是进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们两个去交差。县官听了公差的报告,对拿竹竿的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城来?”公差们一听,说:“报告老爷,第三个糊涂虫查到了。”县官忙问:“是谁,快给我拿来!”公差们说:“等下一任县太爷来了,我们就把他抓起来。” “糊涂虫”县官能当下去,清醒的郑板桥却当不下去,难怪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第34句】:【人不出门,不长见识】(谚)指人要想见识广,必须走出家门。

【第35句】:【半斤对八两】(惯)旧制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八两。形容双方一样,不分上下。 也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第36句】:【无事不登三宝殿】(谚)三宝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访的人家。指专程来访,总有紧要的事情。

【第37句】:【有其师必有其徒】(谚)指有什么样的师傅,就会教导出什么样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师傅,有什么徒弟”。

【第38句】:【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识浅薄,对某种知识、某种技艺一知半解,却又喜欢自己吹嘘的人。 这句俗语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还有句类似的俗语叫做“整盆子不响,半盆子晃荡”,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样,指那些不求上进,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让人厌恶。

【第39句】:【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40句】:【孤树不成林,独木不成桥】见“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

【第41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当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对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 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第42句】:【过了清明节,插秧不停歇】 释义: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5日前后。清明一过,就是插秧的大忙季节了。 例句:“过了清明节,插秧不停歇”。清明节就在眼前,刚围起来的海田,今年到底能不能插秧,这不仅关系着全师全盘的工作安排,更重要的将影响着全军生产计划的完成啊!

【第43句】:【圣诞树】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教徒,过圣诞节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添节日气氛。西风东渐,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圣诞树也开始流行起来。 据说是阿尔萨斯地区最先把冷杉树枝或冷杉树做成的圣诞树竖在屋内,树上点缀着许多糕果和苹果。到了十八世纪,圣诞树已经很流行,而且圣诞树上已经有了插蜡烛的习俗。而人们在圣诞树上饰以花卉,则是因为在民间传说或《圣经》故事里面都描述过天堂乐园里果树开花的盛况,因而从一开始人们就喜欢用苹果来装饰圣诞树。现在,圣诞树上的饰物更多了,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还挂上各种圣诞礼物,电源一通,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第44句】:【宁扶旗杆,不扶井绳】(谚)旗杆是直的,可以扶起;井绳是软的,不能扶直。比喻帮人要帮有自强意识的人,不帮那些不能自立的人。

【第45句】:【朝三暮四】“朝三暮四”形容做事情反复无常,颠三倒四。为什么早上是三,晚上是四,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呢?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子的人,他养了一大群猴子。在和猴子的长期相处中,渐渐有了感情,他能猜出猴子们的各种要求,猴子也似乎很能懂得他的心思。养猴人的日子并不宽裕,他宁可减少家人的食物,也尽量去满足猴子的要求,给它们充足的食物。可是养猴人渐渐人不敷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决定减少猴子的食物供应。 这些猴子非常喜欢吃橡实,养猴人打算减少橡实供应。他能猜透猴子们的心思,生怕猴子们不同意,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猴子们说:“从今以后,就要减少橡实的供给了,你们不得不少吃橡实了。早上可以吃三个橡实,晚上吃四个,这样可以吗?”猴子一听不高兴了,怎么才这么点儿,它们纷纷跳起来表示反对。这在养猴人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又说:“那么这样吧,给你们的橡实改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都乐呵呵地趴在地上,同意了养猴人的安排。 橡实的总数还是一样的,可是猴子却有不同的态度,看起来再聪明的猴子也不能和人相比啊。后来,人们就以此来形容善变了。

【第46句】:【山再高也高不过两只脚】(谚)山岭再高,攀登者都会把它踩在脚下。指任何险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艰难险阻,人都能战胜它。 也作山再高还在脚底板下。 山高高不过脚底板子。

【第47句】:【七块头,八疙瘩】(惯)形容衣服破烂,到处都是补丁摞补丁。

【第48句】:【背着牛头不认赃】(惯)偷来的牛头就背在身上,却不承认。比喻干了坏事就是不认账。

【第49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个医】(谚)郎中:中医医生。指医生的妻子经常见识医生治病用药,自然就懂得些药性和医理。也泛指长期经见事物,就会熟悉懂行。

【第50句】:【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 释义:就事论事,不要转移目标(yipinjuzi.com)。 例句:“咱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别离题。咱俩现在谈的是窗户玻璃问题。”

【第51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旧时穷苦人。指日子越来越艰难或境况越来越糟。

【第52句】:【肚里有墨水儿】(惯)比喻人有知识,有文化。

【第53句】:【缚虎容易放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第54句】:【脱了裤子打老虎】(惯)形容人既无耻,又胆大包天。

【第55句】:【泡在蜜罐里】见“落在蜜缸里”。

【第56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第57句】:【一日两,两日三】(惯)指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指日积月累。

【第58句】:【脑瓜子有转轴】(惯)比喻人见风转舵,善于跟着情势转变立场、态度。

【第59句】:【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谚)旧指凡事以少管为好,沾手就不免要惹麻烦。 也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

【第60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惯)比喻做事时断时续,不能持久。 也作“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第61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第62句】:【鸡吃叫,鱼吃跳】 释义:吃鸡吃鱼都要吃活的。 例句:他算真正品尝到了活学活用、活鸡活鱼的甜头。俗话讲,“鸡吃叫,鱼吃跳”呢。

【第63句】:【吃黑枣】(惯)黑枣:指子弹。比喻被枪毙。

【第64句】:【有甚,不要有病;没甚,不要没钱】(谚)甚:什么。有什么都可以,不可有病;没什么都可以,不可没钱。指健康和钱财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65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 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 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第66句】:【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释义:猩猩:猿类,形似人。能言:指经过训练,可发几个简单的音节。猩猩纵然能说话,也还是禽兽本性。 例句:鹦鹉能言,不禽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第67句】:【重阳节】“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老人节。它源自南北朝时期。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之说,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归一等,好像与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称为“九五”之尊。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中又是最大的,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正因为此,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第68句】:【马拉松】“马拉松”一词现在多用来形容漫长无休止的事情。比如,中国加入WT。问题,一谈就是十三年,断断续续,可谓马拉松式谈判。那么,马拉松的起源是怎样的呢? “马拉松”是世界公认的一个长跑比赛项目,是个音译外来词,同其他长跑、短跑项目不同,是专用名词,特定比赛项目。那么,它有什么特殊呢? 它是奥运会最早规定的项目之一,“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历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马拉松长跑的距离是【第42句】:194公里,这可说是所有径赛项目的长度之最。 “马拉松”源自希腊和波斯帝国在马拉松的一场战争。马拉松是希腊首都雅典郊外的一平原地名,马拉松平原距离首都雅典四十多公里。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出动十万军队进攻雅典。当时希腊军队只有一万多人,但人民保卫祖国的战斗意志十分坚强,双方在马拉松平原展开激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希腊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波斯军队。 一个外号飞毛腿的战士菲德尔迪斯身受多处战伤,但激动地要把这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立即告诉首都人民。他一口气跑到雅典中心广场喊道:“欢庆吧!我们胜利啦!”喊完就死了。 为了纪念他,奥运会将他跑步的里程,以起点马拉松命名,作为竞技项目了。

【第69句】:【青眼】“青眼”是对人喜爱或重视的一种表情,跟“白眼”相对。此典源于《晋书·阮籍传》。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大才子,他博览群书,尤爱《老》、《庄》,是魏晋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荡不羁,不遵守礼法,与人相处,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对讲究礼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视以白眼珠相待)。他母亲去世时,嵇喜按照虚伪的礼俗前来吊丧,阮籍讨厌,于是白眼相视,弄得嵇喜悻悻而归。 嵇喜的弟弟嵇康(与阮籍知名度同样的大才子)闻听此事后,便抱着琴去拜见阮籍,阮籍非常高兴,以青眼正视。一来文人喜欢琴棋书画,二来阮籍不拘礼法,白事喜办,悲中找乐,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兴。自此,人们用“青眼”(也有用青睐、垂青)表示对人的喜爱或器重。

【第70句】:【脸皮厚】(惯)指人不知羞耻。 也作脸皮三寸厚。 脸皮铜钱厚。

【第71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语是指忧患使人勤奋、警觉,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于民于国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时期的孟子经常到各国游说,用事实劝谏那些国君:传说中的虞舜曾当过农民。春秋时的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隐居海滨,有的靠放牛度日。经过这些磨炼,他们后来都担当了重要职务并成为很有成就的人。 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处在安乐之中,在外没有敌人来犯的忧虑,国法又不严,那么这个国家往往很快就会灭亡。 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孟子的论断是正确的。

【第72句】:【古庙前的旗杆——独一根】(歇)指只有一根。

【第73句】:【好事不在忙】(谚)指好的事情做起来不必急躁忙乱。

【第74句】:【灯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谚)指油灯不亮,需要人剔去灯花;人一时糊涂,需要别人从旁提醒。

【第75句】:【钱为人之胆】见“财是富之苗,钱是人之胆”。

【第76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谚)比喻人应该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别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

【第77句】:【薄饼从上揭】(谚)薄薄的面饼,要一层层从上到下揭取。比喻做事不能乱来,必须按照顺序,依次而行。

【第78句】:【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 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第79句】:【好汉识好汉,英雄识英雄】(谚)英雄好汉独具慧眼,他们最能认准谁是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能鉴别人才。

【第80句】:【算总帐】(惯)指把过去所有的错误、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第81句】:【扁担是条龙,一生吃不穷】(谚)指扁担是个宝,靠它能维持一生生计。

【第82句】:【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谚)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名声;什么样的树,就有什么样的阴影。指人的品行决定着人的名声,品行好名声就好,品行坏名声就坏。 也作人的名,树的影。 人有名,树有影。

【第83句】:【围棋盘里下象棋——不对路数】(歇)路数: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转指着数、武术的动作。指动作不合要求或规定。

【第84句】:【马老卸鞍,虎老归山】(谚)马老了,就应卸下鞍鞯,不再征战;虎老了,就应归卧深山,不再腾跃。比喻人到老年,就应辞去职务,颐养天年。

【第85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换破锅】(谚)破锅:比喻困于生计,开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指要节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86句】:【戳壁脚】(惯)指在背后说坏话挑唆。

【第87句】:【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释义:漉漉:水渐渐渗下的样子。穰草:田禾秸秆。谓重阳这天雨淋淋,一束秸秆值干钱。谓遭灾年柴草昂贵。 例句: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则皆雨,又主灶荒。……“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第88句】:【太公钓渭水——走老运】(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姜子牙八十岁时在渭河边钓鱼,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辅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运。

【第89句】:【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 释义:比喻人品虽然不好,但总有人欣赏。 例句:赵雄上任侦缉处长那天,竟然亲自“登门求贤”,请金鳄出来当大队长,这正如俗语说的:“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

【第90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惯)形容人安分守己。

【第91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惯)指心里很想做,但能力达不到。

【第92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惯)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单纯。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第93句】:【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称。这一称呼怎样来的呢? “三只手”是个外来词。古罗马有位剧作家叫普图斯,据说它写过一百多部喜剧,如《一坛金子》、《孪生兄弟》等。这些作品曾在罗马舞台上风行一时,风格幽默,情节生动。“三只手”便和《一坛金子》有关。 剧中的老爸吝啬鬼尤克里奥丢了一坛金子,他怀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来给他看有没有拿黄金。看了一只,没有,又看一只,还是没有,最后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从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称。

【第94句】:【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 释义:比喻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 例句:俗谚有云:“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人类欲望之无穷,大抵然矣。

【第95句】:【再好的摔跤手,也敌不过人多】(谚)指再精明能干的人,也对付不了多数人的力量。

【第96句】: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

【第97句】:保持一生壮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长青春的心。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第98句】:【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谚)烈士:壮士,侠义、豪壮的人。 佳人:美女。有宝剑就赠给侠义的壮士,有红粉就赠给美貌的佳人。 指宝物应该送给最需要、最合适的人。 也作“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

【第99句】:【一头放火,一头放水】(惯)比喻两边挑拨,从中破坏。

17721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