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经典俗话-俗语大全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中暗箭】(惯)中:受到。比喻被别人暗中伤害。

【第2句】: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第3句】:【翅膀硬了】(惯)形容人长大或成熟,长本事了。多含贬义。 也作翅膀长硬了。 翅膀管儿硬了。

【第4句】:【净财】指来路正当,用于供养佛、法、僧这三宝的钱财。如修寺、建殿、造像、印经、斋僧等。举两个例子,唐·白居易《绣西方帧赞序》:“(弘农郡君)舍净财,绣西方阿弥陀佛像及本国土眷属一部,奉为故李氏长姊杨夫人灭宿殃,追冥祐也。”此系为造像而舍净财。又如清·龚自珍《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佛弟子仁和龚自珍同妻山阴何氏敬舍净财,助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成。”此系为印经而舍净财。佛教徒为供养三宝而施舍净财,是修习布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功德行”。然而,正信的佛教徒不可自恃功德而希冀“人天福报”,而应将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李明权)

【第5句】:【狗无廉耻,一棍打死;人无廉耻,无法可治】(谚)狗无耻处死即可,人无耻则难以处置。指人要是不顾羞耻就无药可救。

【第6句】:人即至哲,必不能掩己之短,以兼人之长

【第7句】:人不辞路,虎不辞山

【第8句】:【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 释义:不是你,就是他,不会是外人。 例句:咱看事情总得闹个水落石出,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咱村上会写字的人,掰着脚趾头数得清的,把笔迹拿来对对,不一下就明白了吗?

【第9句】:【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不要从年龄上、外表上看人。 金近迈《欧阳海之歌》:“你别小看人。人不在大小,马不在 高低,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能一担挑四十斤。”

【第10句】:【八月大,无果卖】 释义:阴历八月如果是大月(三十日),水果就要歉收。 例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八月大,无果卖。”这不,现今集市上水果少,价钱贵得吓人啊!

【第11句】:【大海不禁漏卮】见“沧海不能实漏卮”。

【第12句】:真理面前,谬误站不住脚

【第13句】:【钻死胡同】(惯)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形容人固执,认死理,不知变通。

【第14句】:【事忙先落账】(谚)落账:下笔记好账。指生意场中无论怎样忙,必须先把出入的账目记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头的紧要事作个了结。

【第15句】:最崇高的爱情是爱祖国。

【第16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第17句】:【两头摸不着缰】(惯)缰:缰绳。 指对两面的情况都不清楚。

【第18句】:【吃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谚)痢疾:一种腹痛、腹泻的传染病。伤寒:中医指多种发热的病,或由风寒而引起的病。指痢疾病患者不怕多吃,伤寒病患者不怕受饿。 也作“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

【第19句】:【凤凰无宝处不落】(谚)指凤凰落下的地方一定会有宝物。比喻有重大的利益,才能吸引人来。也比喻人不会做对自己没好处的事。 也作凤鸟不栖无宝地。 凤凰不落无宝地。

【第20句】:【握手】“握手”是一种礼节,表示亲近或友好。这种礼节已流行全世界,这么普及的礼节,是怎样形成的呢? 握手的产生可追溯到人类还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见陌生人,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出手掌,让对方抚摸手心,表示没有藏着什么武器。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并演变成在分别、会晤或有所嘱托时以表示亲近。 看来,握手与碰杯一样,都是从释疑到友好。

【第21句】:【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谚)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间总有差异,不会人人都一样,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个指头往外伸,长短大小不一样。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第22句】:诚破天下伪,实破天下虚

【第23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24句】:【吉祥如意】“吉祥”与“如意”的复合词,谓诸事吉利顺遂。吉祥,梵语Sri,音译作室利、师利,又称为吉羊。据说释尊成道时即坐于吉祥草上,系由吉祥童子刈割并敷陈于释尊的座位上(见《中阿含经》卷五十回、《华严经疏卷》十二等)。如意,为说法及法会之际,讲师手持之器具。此物原为印度古时之爪杖,巴利语为anuruddha(阿那律)系由骨、角、竹、木等所制,柄长三尺,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为如意(见《优婆塞戒经》卷五)。后一般多用作祝福之辞。北齐·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共养,吉祥如意”,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李君冈)

【第25句】:【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谚)无娘子:没有娘的孩子。 赔礼人:赔情道歉的人。指对不幸者要同情,对认错者要宽恕,不可粗暴对待。

【第26句】:【放鸽子】“放鸽子”比喻说话不算数、违约和欺诈行为。自古以来,鸽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义,鸽子还寓意诚信,飞鸽传书就是人们利用信鸽的准确和精准的特性来传递信息。可这代表诚信的鸽子怎么会被人们用“放鸽子”来比喻不遵守诺言,带有欺骗的含义呢?它源自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放鸽子”是诱拐名贵鸽子的行为。偷窃者训练出一种专用的“诱鸽”,混到别人放飞的鸽群中,诱骗鸽群迷失方向,把它们引回到偷窃者的鸽笼中。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两个人,他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约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个人要给另一人飞鸽传信,但到了约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却等来了一只没有携带信的鸽子。他就质问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鸽子不写信,不履行诺言,说话不算数呀!”“放鸽子”一词作为“爽约”的意思就这样流传下来。

【第27句】:【把送殡的埋在坟里】 释义:比喻受牵连。 例句:他已经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要处理的处理不了,还得“把送殡的埋在坟里”,还得给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净的病……

【第28句】:书无尽言,言无尽意

【第29句】:【王顾左右而言他】 释义:王:指梁惠王。顾:看。他:其他的,别的。指回避正面提问而扯其他的。 例句:罗汝明总是笑而不答,或者是来一个“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30句】:【小家碧玉】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不过,她们的出身不同,差别可谓三级跳。金枝玉叶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闺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从何说起呢? 小家碧玉源自晋朝孙绰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诗中的“碧玉”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她们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因从小家贫失学,又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会附庸风雅,但对一些家务女红往往比较精通。小家碧玉虽不及大家闺秀学问深,懂礼仪,但绝不比大家闺秀品行差,且更具心灵手巧的优势。

【第31句】:【水有源,病有根】 释义:比喻事情发生总有根源。 例句:吴为才也哭丧着脸说道:“都是你爹的罪过,可是水有源,病有根,你爹昧了良心也是日本人逼的呀!”

【第32句】:【骨头里榨油】(惯)比喻残酷地剥削或敲诈勒索。

【第33句】:【一个(姓)字分不开】 释义:说明一家人,分不开。 例句:“一个‘李’字分不开,兄弟毕竟是兄弟!”

【第34句】:后一般指表示良好的愿望。如巴金《永远向他学习》:“走出医院的时候,我们衷心祝愿郭老早日恢复健康。”

【第35句】:【好人没长寿,祸害一千年】好人易死,坏人却老也死不了。 这话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惋惜好人死去,痛恨坏人不 死。沈从文《长河》:“好人不长寿,恶汉活千年,天下事难 说!哪一天当真由你作主,那就好了。”

【第36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释义:不要求进取,只求保持现状。 例句:“岳父大人如此关怀这批苦力,中央军知道了一定感激不尽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了!”

【第37句】:【踢破了门槛】(惯)形容上门的人很多或某人来的次数很多。

【第38句】:【神怕敬,鬼怕送】(谚)旧指神怕对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灾;鬼怕对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对邪恶的人,消极的态度便是敬而远之。

【第39句】:【插杠子】(惯)比喻局外人插进来干扰。 也作插一杠子。 横插一杠子。

【第40句】:【富日子好过,穷家难当】(谚)指当家的有钱就容易把各方面的事情都安排好,穷人无钱,持家就很难。 也作富家好当,穷日子难撑。 穷日子难过,富家好当。

【第41句】:【糠箩里跳到米箩里】(惯)箩:盛粮食的器具。比喻生活环境一下由坏变好了。

【第42句】:天鹅爱的是湖泊,英雄爱的是祖国。

【第43句】:【拿着黄金当生铜,拿着珍珠当绿豆】(惯)形容人眼力差,不认识好东西。

【第44句】:知足称君子,贪婪是小人.

【第45句】:飞针走线禅门语,比喻机锋迅捷。《祖堂集》(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编著)卷九:“问:‘孤灯不自照,室内事如何?’师云:‘飞针走线时人会,两边透过却还希。”’后形容快速地做针线活儿。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人姓侯名健,祖居洪都人氏。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更兼惯习枪棒,曾拜薛永为师。人见他黑瘦轻捷,因此唤他做‘通臂猿’。”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到十二岁,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此乃天生令俐,非教习之所能也。”吕剧《李二嫂改嫁》:“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上一双新鞋儿好给他穿。”

【第46句】:【行者】梵语(yogin)的意译。乃指观行者,或泛指一般佛法之修行者。又称行人,修行人。也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如《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今详,若此方行者也。”《观无量寿经》:“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欲指出行的人。如清·阎尔梅《渔父辞》:“峒山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马。”(文贤)

【第47句】:【大肚罗汉瞧观音——睁只眼,闭只眼】(歇)罗汉:阿罗汉的简称,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的僧人。观音:即观世音菩萨。 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指敷衍了事,不认真去管。

【第48句】:【主题】“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主题”是个外来词,它源自德国,来自日本。 在德国,主题最早只是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最具有特征的、并处于优越地位的旋律,也就是主题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整个乐曲的核心。音乐中的这个术语后来被移植到文章写作及文艺创作中,把文章与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称作“主题”。 我国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口语引进的,日语从德语中翻译过来。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义、理、旨、主意、主旨、主脑等,实际上都是“主题”的意思。

【第49句】:【关起门当皇上】(惯)比喻在一个小范围内称雄或在家里摆谱儿。 也作关着大门做皇帝。 关起门来称帝。

【第50句】:【藏了和尚藏不了寺】(谚)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指和尚能躲藏起来,寺院却无法躲藏。常比喻躲避不是个办法,事情终得要解决。 也作“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

【第51句】:【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谚)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声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虽少,但实惠;死后扬名千古,无意义。

【第52句】: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如《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巾一道青炯,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

【第53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个俗语形容不受欢迎的多管闲事的人。捉老鼠是猫的职责,狗的职责是看门。可在古代,却有狗捉老鼠的记载。 在四川三台县郊江镇金钟山一区一号汉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画像,图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竖、嘴长、牙尖,四肢肌肉发达,双眼炯炯有神,口中还叼着一只长尾巴老鼠。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一则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内容是:“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记载曹操手下典军校尉丁斐贪财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发被捕,可曹操念他们的同乡之谊不想处罚他,就对人说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又西晋时,东海王司马越还洛,有童谣日:“洛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来魏晋时狗鼠还是两个死对头。 由此可见,狗拿耗子在魏晋以前并不算多管闲事,从此以后,猫和狗的分工逐渐清楚了,分工更细了,各司其职,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闲事之嫌了。

【第54句】:【千滚豆腐万滚鱼】(谚)指豆腐和鱼多煮些时间才能入味。

【第55句】:【庙里撞钟——惊神】(歇)惊:谐”精”。形容人有生气,有活力。

【第56句】: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第57句】:【无可无不可】(惯)1指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2指对事情没有主见或拿不定主意。3指不固执己见,怎么都行。 4形容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也作“无可不可”。

【第58句】:劳动是食欲的父亲,是消化的祖父,是健康的曾祖。

【第59句】:舍身佛教认为,身体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的,无常、不净,是众苦之本。佛教徒为了行菩萨道,舍己为人、普度众生,不惜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舍身是释迦牟尼“本生”故事之一。过去世中,释迦牟尼曾是萨陲王子。一日,王子入山,见一母虎生下七子,饥饿将死。王子生大悲心,走进竹林,脱衣卧地,饿虎惊呆不动。王子再从高山跳下,以竹尖刺颈出血。饿虎见状,遂舐血啖肉。当时,诸天雨花,大地震动。(见《金光明经·舍身品》等。)禅宗也有为法舍身的传说:《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了向达摩祖师求法,彻夜立于雪地之中,斩断左臂,表示义无反顾。入寺院服劳役、作苦行,也称为舍身。

【第60句】:【 有人养,没人管】指小孩子顽皮,家长没有约束。陈登科 《风雷》:“你这些兔崽子,有人养没人管了。”

【第61句】:红花还得绿叶扶

【第62句】:七七民间有“七七”之俗。人死之后,亲属每隔七天营斋治丧,或延僧追荐。依次为头七、二七直至七七(断七),共四十九天。“七七”之俗起源很早。《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魏孝明帝在“七七”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僧七人。“七七”之俗出于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佛教认为,除大善、大恶者因业力牵引极大而直接投生转世外,一般人在死后生前都有一种过渡状态的“中阴身”。据说“中阴身”脱离了粗浊的躯壳,由意念凝聚微细的物质而成,常人无法感知其存在。“中阴身”如小儿大小,感觉敏锐,行动迅捷。“中阴身”逢到转世机缘,即生“倒心”,因来世父母交会而投入胎中。这种转世机缘以七日为一期,最多四十九天内,必然投生,进入下一次轮回。这便是“七七”荐亡的教义上的依据(可参阅《瑜伽师地论》卷一)。在“七七”期间,以“善愿功德力”(如营斋、修福、念佛、诵经)追荐亡人,可使他不堕落到地狱等“恶道”,而可望超生到“人天”等“善趣”中,甚至可能往生“净土”,这就是所谓“超度”。

【第63句】:协力山成玉,同心土变金

【第64句】:【被窝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 释义:比喻人少,力量小,起不了什么作用。 例句:说啦,家属委员会净搞名堂,出风头,几个臭娘们儿,什么巡逻查夜,顶啥用?被窝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还有更脏的话。

【第65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惯)比喻以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也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第66句】:【门外汉】“门外汉”即外行人,不论男女。“门外汉”的直接出处来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写的《坛经·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阐释佛教道理的诗句),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门外汉”一词。苏东坡仕途坎坷,遂笃信佛教,多与僧人交友。 有僧人对他加以评论。《五登会元》卷六:证悟法师与庵元禅师二人评论苏被的佛学修养。证悟认为苏东坡很有修养,庵元的评价却是“尚未见路.……是门外汉耳。”由此可见,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门外汉”。 后来,“门外汉”泛指外行和对某种业务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第67句】: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第68句】:【臭寡妇不如香嫁人】(谚)指丈夫死后,与其和外边的男人鬼混,还不如名正言顺地另嫁为好。

【第69句】: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 贪房贪睡, 添病减岁。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

【第70句】: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第71句】: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第72句】:【吃黑枣】(惯)黑枣:指子弹。比喻被枪毙。

【第73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第74句】: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第75句】:【靠人不如靠己】(谚)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奋斗。泛指人必须丢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争气”。

【第76句】:【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今谓之“螺蛳壳里做道场”。道场是梵语mandala(曼荼罗)的意译,或译为“坛”,指供奉佛菩萨像,依据一定的要求布置并举行法会的宗教场所。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二说:“延请僧道作法事曰作道场”。佛教中有名的法会道场有水陆道场、慈悲道场等。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称为菩提道场,在中印度摩揭陀国尼连禅河侧的菩提树下。(参见《大唐西域记》卷八)道场亦泛指修行佛法的场所乃至喻指所修的佛法,如《维摩诘经·菩萨品》:“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此外,在隋炀帝时,曾诏改佛寺之名,亦称道场。在古例中如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李明权)

【第77句】:【折服】意制伏,谓使之屈伏。佛教的降魔,就是制伏魔军,使其不能为害。《楞严经》卷一中阿难被摩登伽女的娑毗迦罗咒迷惑,几乎毁坏戒体的故事,就是因为阿难不能折伏摩登伽女。佛教讲折伏,无非是两种办法:一是显神通(包括定力)来制伏对方。但佛陀告诫弟子们非不得已,不要轻易显神通。二是通过辩论来制伏对方。在佛教史上,这是常用的形式。古代印度,许多论师如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等,都是通过学术辩论制伏对方,为佛教赢得社会地位的。我国唐代伟大的翻译家玄奘在印度留学时,亦以辩才驰名,在公开场合与当时各学派的著名论师辩论,制伏了所有对手,荣获“大乘天”的称号。我国藏语系佛教学者,更是以辩论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他们称之为“辨经”,即就佛经中的道理进行辩论。佛教除讲“折伏”外,还讲“摄受”。《胜鬘经》说:“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这里不仅说明了度生的两种方法,而且说明了两种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令法久住。所以折伏并非将对方一棒打死,而是令其“回头是岸”“止恶向善”;摄受则更是“不舍众生”的慈悲行为。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盖无赖之民,不畏杖责,故设此事以折伏之。”(无名氏)

【第78句】:如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第79句】:【世博会】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创下了世博会参展国家最多、参观人数最多等多项第一,七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中国人民百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世博会是怎么起源的呢? 世博会的起源,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也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即正式举办的开端。 世博会的功能在于交流。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住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开展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 到了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全世界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展期是1851年5月旧至10月1旧,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博览会,英国也展现了工业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自此,世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举办。先后在纽约、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几十个国家的城市举办,主要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轮流举办。一百年后,中国终于申办成功,这也是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受到世人瞩目。

【第80句】:【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 释义:比喻到处都有含冤而死的人。 例句:“赶上了这个天狗吃日头的年月,小人得势,奸臣当道,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包龙图进了牛棚,你到哪个衙门递状纸?”

【第81句】:【鸭子过河——不沾水】(歇)鸭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质物,游小时沾不上水。比喻经历风险,不受伤害。

【第82句】:游方古印度有些僧人没有固定的住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沿门乞食。

【第83句】:海阔天空宋代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谓: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这句诗表达出禅僧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后改变为“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动,或无拘无束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记》第八四回:”老菩萨,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九:“啊!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谁还愿意待在一个村子里呢!”亦缩为“海阔天空”。如清代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共记滕王阁下时,海阔天空任所之。”今亦比喻话说得漫无边际。如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过一会儿姓林的走过来,话又会讲不完啦,海阔天空的。”

【第84句】:【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谚)骊龙:黑色的龙。打点:准备。想要得到骊龙的项珠,先得备好降龙的人才。比喻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找准这方面的人才。

【第85句】:泥多佛大原为禅宗之语,见《景德传灯录,昙华禅师》:“水涨船高,泥多佛大。”俗语用泥多佛大比喻用力多、附益众,则造就也大。如宋王安石《重游草堂次韵》诗云:“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宋代李壁注:“泥多佛大,俚语。”

【第86句】:【放松一步,倒退千里】(谚)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纤夫要是松了手,船就会倒退上千里。借指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松懈,就会迅速倒退。

【第87句】:【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谚)指母子心连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惩处,主子心中不安。

【第88句】:【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歇)馒首:馒头。本指狗咬走馒头再不回头,转指人一走再不回来,或回不来(多指死去)。也指东西拿出去再也收不回来。 也作肉馒头打狗——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第89句】:【姓氏】“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后来专指姓。然而在远古时代,“姓”与“氏”却有着严格的区分。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应运而生。它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起着“明血统”的作用。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所以规定同姓不可通婚,实行氏族外婚制,所以,“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 “氏”则起源于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多,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这样同姓便衍生了许多分支就称为“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和氏则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故有“氏以别贵贱”的说法。 到春秋战国时,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了混乱,姓与氏逐渐混同。秦朝时,姓氏合一,通称为姓。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

【第90句】:【孔夫子面前背书文】(惯)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

【第91句】:【瓜田不纳履,李不下整冠】 释义:纳履:提鞋。冠:帽子。在瓜田中不提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意思是不做让人怀疑的事。 例句:论她的能力,干一点重要的政治工作还是可以的,但我再三考虑,还是搞技术为好,免得别人背地里说些闲话。古人说过,“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啊!

【第92句】:【关门打鼓,鼓声在外】(谚)关住门打鼓,鼓声也会远播到外面。比喻内部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丑事,总是难以掩盖,很快就会传播出去。

【第93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惯)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 也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第94句】:法师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比如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三藏法师。就广义讲,佛在世时,许多外道分别论师都在宣讲他们的教义,也被称为法师。佛“十号”中有天人师一号,也就是说,佛是为天人等说法的大法师。佛教经论中,对于法师的资格有其特定的含义,其运用也非常广泛。如《法华经·法师品》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共五种法师。《辩巾边论》说十种法师。法师又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说:法师(说法者)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般对出家僧人尊称为法师。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道上善于符篆祈禳诸法术者,亦称为法师,如《唐六典》:“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日法师,其二日威仪师,其三日律师。”

【第95句】:满眼荣华何足贵,一家和睦胜千金

【第96句】:【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释义:初三晚上月亮下有云带,初四白天就有倾盆大雨。 例句:新月下,有黑云横截,主来日雨。谚云:“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第97句】:【猫奸狗忠】(谚)猫是谁家有吃就往谁家跑,狗无论主人多么穷苦,绝不离开。指猫性奸猾,狗性忠诚。 也作“狗是忠臣,猫是奸臣”。

【第98句】:【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 释义:鬼拍手:指杨树。迷信认为,房前栽桑树,房后栽柳树,门口栽杨树,不吉利。 例句:这村子里有家地主叫海南亭,他讨厌这两棵大杨树。因为过去有个J日说法:“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

【第99句】:【富贵无三辈】(谚)富贵人家,没有延续三代的。指富贵人家不免骄奢淫逸,势不能长富久贵。 也作富无三代享。 富不过三代。

17678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