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抓条岔道跑到底】(惯)比喻坚持走错误的道路而不悔改。
【第2句】:【从龙王嘴里夺食】 .释义:龙王:传说中掌管兴云降雨、统领水族的王。比喻同风雨灾害作斗争,夺取粮食丰收。 例句:满祥反驳说:“咱们办社净靠风调雨顺可不行,要从龙王嘴里夺食。”
【第3句】:哪吒哪吒是佛教神话中的人物,他的梵文名字是Nata,那,亦作“哪”。据说是毗沙门天王(又名多闻天王)的太子,三面八臂,足登风火轮,神通广大,通过通俗小说、戏曲而为民间所熟知。《宋高僧传·道宣》中说:唐朝道宣律师在长安西明寺夜间行道,失足跌倒在地,忽有一少年上来扶持他,道宣感到很惊奇,问他是什么人,为何夜间在此?那少年答道:“我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也。”书中还说哪吒曾向道宣律师奉献了一颗佛牙。道宣,俗姓钱,江苏丹徒人,唐朝高僧,后被尊为南山律宗祖师,著作甚多。中国禅宗的公案中,也有哪吒析肉的说法。《五灯会元·遂州圆禅师法嗣》说:“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其父毗沙门天王是寺院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们父子两人都是佛教的护法神,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4句】:【属螃蟹的——横行惯了】(歇)本指螃蟹习惯横着爬行,转指一贯蛮横不讲理。 也作“属螃蟹的——横着走”。
【第5句】:【要作好人,须寻好友】(谚)要想成为好人,先得找好人交朋友。指交友对做人十分重要。
【第6句】:【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 释义:指吃饭注意适量,睡觉被子不蒙头,不淫于色,就能长寿。 例句:“说实话:这么吃可不好!没听说么?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们都还年轻力壮,可也得注意点子,到老才不会受罪。”
【第7句】:大胆落墨,细心拾书。
【第8句】:【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谚)扶:扶持。就像土与土相扶持才能垒起高墙,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离不得众人的协助。 也作“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
【第9句】:【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惯)比喻身为农民,生活在农村。
【第10句】:【早起三朝当一工】(谚)三个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第11句】:【典田卖地——两家愿意】(歇)指所做的事情双方自愿。
【第12句】:【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歇)滚:本指西瓜滚动,转指人翻滚。爬:本指王八爬行,转指人乱爬。形容狼狈败退,抱头鼠窜的样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连滚带爬”。
【第13句】:【寺庙】谓佛寺。如《晋书·佛图澄传》说:“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竞相出家。”印度的佛寺原有两种:一种名僧伽蓝摩(sangharama),略称伽蓝,指出家人共修行的园林、道场。另一种名阿兰若(aranya)意为空闲处,系统一人或两三人隐居修处的简陋处。中国汉地建佛寺,始于汉末洛阳的白马寺。“寺”原为古代官舍、衙署之称。汉明帝时,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舍于鸿胪寺,后因以称第一座佛寺为“白马寺”。至于“庙”,原为宗庙,系祭祀先祖神位的场所,后亦用于称佛寺。如巴金《砂丁》:“前面远远地有一座高大的庙宇。”在宋代,大的称为“寺”,小的称为“院”。到近代,又分为两类:大的称为“十方丛林”,小的称为“子孙庙”、“小庙”。俗语中一般把“寺”和“庙”连称为“寺庙”,也称为“寺院”。如孙犁《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听一整夜的佛号,她们也跟着念。”(李明权)
【第14句】:【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灶王爷画像贴在腿肚子上,表示人 走家也随着搬迁,也指单身汉到处流动。《艾青诗选》:“说 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祖国的河山到处都 可爱,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乡。”
【第15句】:【报一箭之仇】(惯)指采取行动,报复曾经亏待或伤害过自己的人。
【第16句】:【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惯)陆贾、隋何:都是秦末汉初说客。 比喻能言善辩。含讽刺意。 也作“开口赛隋何,摇唇欺陆贾”。
【第17句】:【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谚)指饭前宜先喝汤水,有益于肠胃消化,避免生病吃药,保持健康。
【第18句】:实相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佛家还指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说人间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又如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后指真实情形,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满洲行政之实相也。”
【第19句】:能俭不能勤,到头等于零
【第20句】:【当归】“当归”是一味妇科良药。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那么,“当归”之名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从前有个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药,同妻子约定三年之内回来,媳妇信以为真。谁知这一走三年杳无音讯。他的媳妇忧郁悲伤,得了一种妇科病,月经紊乱,头晕心慌,生活十分凄凉,被逼改嫁他人。没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乡。他质问媳妇为何不等自己。媳妇哭诉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听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药送给媳妇,居然治好了她的妇科病。这事在乡里传开后,一些得了妇科病的人也找来这种草药服用,居然都痊愈了。从此,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妇科良药,给它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当归,告诫后人要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惨痛教训。后人出一谜语:丈夫外出三年整。谜底:当归。
【第21句】:伸手不见五指《续传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大致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正如禅家常说的:“了了见,无所见;无所见,了了见。”
【第22句】:【喜鹊落在树上——各占一个枝儿】(歇)比喻人各有各的意见和主张,或各有各的道理。
【第23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惯)形容名气很大,谁都知道。 也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第24句】:【压岁钱】春节拜年时,很多地方都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们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也有一种说法是,分压岁钱给孩子们,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古时候,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燕京岁时记》有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元铜元,寓“长命百岁”之意。纸币广泛使用后,大人们则喜爱选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以作春节礼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不断攀升,从几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的还把压岁钱拿出来支援灾区。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第25句】:【三十过,四十来,双手招郎郎弗来】(谚)弗:不。过了三十岁,就是四十岁,这时候即使不讲条件嫁出去也很困难。指女子一过适龄时期就很难找到如意丈夫。
【第26句】:【无遮大会】兼容并蓄而无阻止,谓之“无遮”。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谓古印度“五岁一设无遮大会。”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梁书·武帝本纪》载:梁武帝“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以泛指无所退制的公众集会。清·黄遵宪《感事》诗:‘红氍贴地灯耀壁,今夕大会来无遮。“(无名氏)
【第27句】:【偏方治大病】民间有些偏方治大病有特效。借指办法简 单,收效显著。姚雪垠《李自成》:“医生说:‘咱们军中眼下 没有别的药。这是我用五倍子熬的药膏,医治这类疮很有 效,是民间偏方。’闯王说:‘常言说,偏方治大病。”’
【第28句】: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第29句】:岁月经不起等待
【第30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 释义: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闹不起大乱子。 例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你们这些臭鱼烂蟹来破坏俺们铁打的江山,妄想!
【第31句】:【瓜籽不饱是人心】(谚)瓜子虽然不起眼,却能表达人的心意。泛指礼物纵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谊。 也作瓜子不饱暖人心。 瓜子敬客一片心。
【第32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谚)两只猛虎相互咬斗,其中必有一只要受到损伤。比喻两强相斗,必有一方受害。 也作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第33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见“火车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34句】:【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见“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第35句】:【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第36句】:【热练三伏,冷练三九】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第37句】:【春联】过年贴春联,这春联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呢!据说上古时候,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蟠屈千里,桃树北边是鬼门关,阴间鬼魂都从这里出入。玉帝派神荼、郁垒两兄弟守候门前,他们身穿甲胄,一手持长矛,一手拿芦苇绳,立在桃树下审查百鬼,抓坏鬼出来喂虎,不让转世骚扰民间。 这是桃木能辟邪的来历,人们据此每逢过年过节就用桃木板刻成两尊神像,或刻上神荼、郁垒两神的名字,挂在大门的两边以求平安。这就是民间最初的春联,也叫“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第38句】:【家是避风港】家是安身之处。贾平凹《废都》:“常言说, 家是避风港,可我这破船烂舟回到港来,却又是风吹浪打。”
【第39句】:【程咬金的斧子——就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将,古代小说《隋唐演义》、《说唐》中的人物.传说惯使两把很重的板斧,头三下很厉害,后来就差劲儿了。比喻本领不怎么样,就开头几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来表示自谦。
【第40句】:【见闻】指人的感觉作用和认识能力。佛教认为,人有“六识”。“见”是眼识的作用,“闻”是耳识的作用,“觉”是鼻识、舌识和身识的作用,“知”是意识的作用。见《大智度论》卷四十。又如《佛报恩经讲经文》:“防恶人,看险路,见闻觉知必嫉妒。”至于“见闻”一词,更为习见。通常指见到和听到的,犹言耳闻目睹。如清·方朝《藐姑山》诗:“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亦指知识与经验。如《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从小读诗,题目里就有《箜篌引》,却不知道是这个样子,请先生弹两声,以广见闻,如何?”在佛经上,“见闻”一般专指见佛闻法,如《法华经·序品》有“见闻若斯”之语。(李明权)
【第41句】:善易消,恶难除
【第42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 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 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第43句】:【冒天下之大不韪】(惯)不韪:不是,过失。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做罪大恶极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第44句】:纯真的金子,光泽永远不变
【第45句】:【还俗】在家谓之“俗”,出家修行谓之“僧尼”。佛制:听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团。以上两种情况,均称为还俗。另有一说,还俗仅指僧尼犯戒还家。自愿离开僧团,谓之“归俗”。《宝积经》卷八八载:“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守戒、精进,宁可还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载:罽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岁时出家,精通藏经。后来国王驾崩,无人继位。众人议请跋摩“还俗,以绍国位”。跋摩不从,隐居山林,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来到中国的建业(今南京),译经数十部。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载:“(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可见思聪是个心未出家、热衷名利的人。(李明权)
【第46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第47句】:又《大日经疏》卷一:“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指众生由虔诚祈念佛菩萨而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俗语中泛指神明对人事的反响。如明代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亦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第48句】:【白昼老鼠,不敢见人】 释义:比喻胆小怕人。 例句:金枝嘲弄地说:“当乡长那阵子倒顶威风,胆子也大,如今却成了白昼老鼠,不敢见人,连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49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第50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51句】: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第52句】:【骑虎者,势不得下】(谚)比喻做事一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欲罢不能,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也作骑虎之势,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骑虎不能下背。
【第53句】:无风起浪原为禅语。唐代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又如《景德传灯录·前金陵报恩院法安禅师法嗣》:“问:如何是祖师(指达摩)西来意?师日:扬澜左里,无风浪起。”意谓无端生出是非来,本是禅宗的反语、机锋语。
【第54句】:【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 释义:鸟儿关在笼子里,有翅膀也飞不出去。比喻人处于困境,有本领也无法施展。 例句:咱们现在是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啊!待过了这种年月,咱们再设法报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赵六算账的!
【第55句】:【一心不乱】“一心”这个词,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经有了。如《尚书·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庄子·天道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在佛教中:“一心”或为真如实相的异称;或谓心无杂念,更不他缘,犹言专心。这里仅取后面一种意义。“一心不乱”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思是收摄众念归于一念,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妄尽真显,就能同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而往生西方净土,其语本于《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般若三昧经·行品》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其他佛经中,也可以找到依据,如《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华严经·离世间品一》说十种菩萨行时,提到“一心不乱,修三昧行”。“一心不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们平时所说“一心不乱”,意思是专心致志,不去胡思乱想,如:练气功时,关键是“调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乱”,才能渐入佳境。(李明权)
【第56句】:【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歇)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树名,果实圆形,内多种子,立秋前后成熟。点子:本指石榴的种子,转指主意、办法。指主意、办法多。
【第57句】:【吃错了药】(惯)讥讽人脑子出问题,做错了事。
【第58句】:【拔出萝卜带出泥】 释义:比喻事情办得不利落,不圆满,或引起了别的麻烦。 例句:“你快点去看看吧。”老七伯大喊,“可不能把这事办砸了,不能离谱,咱们和他们的事。得论个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呵!”
【第59句】: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不少;
【第60句】:防意如城《法句譬喻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便欲啖龟。龟乃缩其头尾及与四足,藏于甲中,遂不能啖。于是道人问沙门日:“此龟有护命之铠,水狗不能加害。”沙门答云:“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即说颂曰:“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意思是:世人修行之时,也要像这只乌龟那样,把眼、耳、鼻、舌、身、意收藏起来,不受外物诱惑,如同关闭城门一样封闭心扉,要严格防范各种魔的诱惑,运用大智慧能战胜诸魔,就能获得解脱。“防意如城”与守口如瓶类似,指的是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一般。宋代朱熹《敬斋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守口如瓶》:“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第61句】:【五更】中国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饺子拜年。 那么,“五更”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古代把夜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或梆子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在秋分时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晓时分,正所谓“鸡鸣五更”。
【第62句】:【往伤口上撒盐】(惯)比喻对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恶意伤害,使其更加痛苦。
【第63句】:【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惯)乘兴:趁着一时高兴。败兴: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情绪低落。指高高兴兴地来,扫兴地回去。
【第64句】:【吃豆腐】“豆腐”人人爱吃,可这里所说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边,绕开它,躲着走。 这里所说的“吃豆腐”,与吃不沾边,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时候甚至可以视为“性骚扰”的含蓄说法。虽说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关联。 有人认为“吃豆腐”的说法与民间常有“豆腐西施”的戏称有关: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细皮嫩肉,为招徕顾客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便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第65句】:鸡蛋不裂缝,苍蝇不下蛆
【第66句】:【泼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第67句】:【色胆大如天】(谚)指迷恋女色的人,胆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顾。 也作“色胆天来大”。
【第68句】:【一货有一主,赖货等行时】(谚)行时:也说兴时,流行于当时。有什么样的货,就会有什么样的买主,赖货也会有兴时的时候。指货物不愁卖不出去,要有耐心等待。
【第69句】:【没病揽伤寒】(惯)揽:拉到自己身上来。伤寒: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指没病找病。比喻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第70句】:【伸手不见五指】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大致是:悟道的人见一切实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正如禅家常说的:“了了见,无所见;无所见,了了见。”此俗语形容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漆黑一片的天色。如丁玲《粮秣主任》:“有一天夜里,天很冷,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李明权)
【第71句】:【泥多佛大】原为禅宗之语,见《景德传灯录·昙华禅师》:“水涨船高,泥多佛大。”俗语用泥多佛大比喻用力多、附益众,则造就也大。如宋·王安石《重游草堂次韵》诗云:“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宋代李璧注:“泥多佛大,俚语。”(李明权)
【第72句】: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第73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74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谚)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后泛指读书人。旧指读书人闭门苦读,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第75句】:【以心度心,间不容针】(谚)间不容针: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针。指以自己的心理来推测他人的心理,将心比心,就不会有多大的偏差。
【第76句】:【奶妈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属于别人,不属于自己。
【第77句】: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第78句】:【大水漫不过船桅去】(谚)桅:桅杆,木船上挂帆的长杆。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杆。比喻辈分、地位或等级低的,无论怎样也超越不过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过船去”。
【第79句】:明代梅鼎祚《玉合记·焚修》中有“好两个佛口舌心”一语。亦作“蛇心佛口”。如明代王玉峰《焚香记·构祸》:“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
【第80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
【第81句】:【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谚)缓缓地散步,权当是坐车一样舒适;饥饿时吃饭,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节奏放缓,悠闲自如,自是一种享受。
【第82句】: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天,梵语Deva,包括三界的诸天(可参见“诸天”条)。中国古代把“龙”列为“四灵”之一,印度人称“龙”为Naga(那伽),形态与中国土生的“龙”略有区别,似是摩竭鱼(鲸鱼)与中国龙的混合物,佛经上称“龙力不可思议”,并有不少龙王护法的故事。如释迦太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为他灌顶。其他六部众为: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乾闼婆,意为“寻香”,吸香气为食,从属于帝释天,能凌空作乐。阿修罗,意译为“非天”,身大好斗。迦楼罗,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摩喉罗伽,大蟒神,人身蛇首,乐神。《卢至长者因缘经》谓:“尔时世尊,天龙八部,四众围绕,王及大众,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几乎每部经都有类似的场面,亦写作“天龙神王”、“八部天龙”。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王敛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诸国王、天龙神王,各得少许。”又如龚白珍《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第83句】: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原为禅语,出于《五灯会元·黄龙清禅师法嗣》:“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日:绝毫绝厘。日:出世后如何?师日:填沟塞壑。
【第84句】:【丰干饶舌】为佛教典故。据《宋高僧传》卷十九载:唐·丰干禅师原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舂米供僧。先天(公元712-713)中,他去京兆化缘,闾丘胤将去台州作太守,问丰干说:“台州有何贤达?”丰干说:“到任记谒文殊。”闾丘胤上任后到国清寺,在僧厨中见到了寒山、拾得二个僧人(传说为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于是礼拜。两个僧人笑着说“丰干饶舌”,便扬长而去。后用以比喻多嘴、唠叨。(常正)
【第85句】:【招猫递狗儿】(惯)比喻不务正业,招惹是非。
【第86句】:【砍头不过碗大个疤】死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怕死。成语: 视死如归。姚雪垠《李自成》:“小弟今晚来攻城救大哥,早 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砍头不过是碗大疤瘌,凌迟也只挨三 千六百刀。”
【第87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苦作一堆】(歇)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形,有苦味。指受苦人与受苦人聚在一起。
【第88句】:【鸡屁股拴线——扯蛋】(歇)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 蛋:谐“淡”。指没有根据地瞎说,或漫无边际地闲聊。
【第89句】:如《心地观经·序品》谓:“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八苦,指众生八种基本的苦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和五阴盛苦。白居易《赠昙禅师》诗:“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即用此佛教典故。火宅亦特指烦恼牵缠的俗世家室。如明代妙叶《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万煎。”民间亦贬称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为火宅僧。诗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乱世。如清代魏源《北岳五台看雪行》诗:“各号清凉奠震旦,欲易火宅为宁坤。”
【第90句】:【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 释义:吃葱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 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劲儿,听见两个姐姐在外面议论,她是一句不让,对着门外说道:“葱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头根。这辣子,真好吃!”
【第91句】:【高山上倒马桶——臭气冲天】(歇)比喻坏名声人人皆知。
【第92句】:【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时也有黄金】(谚)秕(bi):空的或不饱满的颗粒。谷米中免不了夹杂着秕糠,沙子里也常会夹杂着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纯净。也比喻对人不可一概而论。
【第93句】: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第94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 释义:斫:刀砍。寒露:节气名,在阳历十月初八或初九。谓白露时节砍下的高梁,寒露时节要打完。 例句:“老嫂子,俗话说:‘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跟大伙说一声,把场打完?”
【第95句】:【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 释义: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县境内,溪心有两巨石相对,水流湍急,船只经常遇险沉没。船过得大悲口,船上装的盐才算是货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险恶,航行艰难。 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两巨石相对峙,上广下狭,故名,行人乞灵之祠也。谚云:“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
【第96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第97句】:【一箭就上垛】(惯)垛:箭垛,即箭靶。一箭就射中了靶子。比喻一次成功,一拍即合。
【第98句】: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第99句】:【有钱买马,没钱置鞍】见“买起马备不起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