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谚语俗语-谚语大全-谚语俗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喝洋墨水】(惯)比喻上过大学或出国留过学。

【第2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惯)指人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为了脸面而宁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3句】:【树高干丈,叶落归根】 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 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第4句】:【手忙脚乱】《五灯会元·三圣然禅师法嗣·镇州大悲和尚》中,大悲和尚有这样一段禅语对话。问:“如何是大悲境?”答:“千眼都来一只手。”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手忙脚乱。”后用以形容遇事慌张,不知所措。宋·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秘书不可不早为婺州地,临期不知所委,徒自手忙脚乱耳。”《水浒传》第二十五回中,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了武大以后,正在寻欢作乐,“听得武松归了,吓得手忙脚乱”。(李君冈)

【第5句】: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

【第6句】:【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释义:佐:助。好鸟看好树木栖身,贤能的臣子选择明君效劳。 例句: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闻说唐君德胜尧舜,钦文敬武,天下纷纷以有德而伐无德,以有仁而伐无仁。如今望二位大人注意也。

【第7句】: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

【第8句】:【百拙无一能】(惯)拙:笨。指一点本领、能耐都没有。

【第9句】:【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时也有黄金】(谚)秕(bi):空的或不饱满的颗粒。谷米中免不了夹杂着秕糠,沙子里也常会夹杂着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纯净。也比喻对人不可一概而论。

【第10句】: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第11句】:【观于海者难为水】(谚)比喻见过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会在意。 也作“久经大海难为水”。

【第12句】:【路路通】(惯)哪一条路都畅通。 比喻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第13句】:【裤兜子里的跳蚤,乱咬】 释义:比喻不顾事实,毫无根据地随便供认别人干了坏事或说了坏话。 例句:高百尺反驳说:“得!工农干部就这样——裤兜子里的跳蚤,乱皎……像你们知识分子,一套一套的?”

【第14句】:【砍柴上山,捉鸟上树】(谚)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鸟,你就得上树。指有了确定的目标,还必须找对门路,盲目乱干不会有结果。

【第15句】:【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谚)姜桂:生姜和肉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借指老年人阅历广,经验丰富,待人处世越发精明老练。 也作“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第16句】:【面善心不善】(惯)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内心却狠毒。

【第17句】:【大和尚】也写作“大和上”,通常用于敬称年高德劭的僧人。如日本人称鉴真为“唐大和上”。一般也用以称寺庙中的方丈、住持。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四谓:“沙门住方丈领众者,俗尊之曰大和尚。”中国第一个使用“大和尚”称号的,是晋代高僧佛图澄。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第六则说:“考得大和尚三字,乃是晋朝石勒的时节,有个佛图澄,自已称道。其实他是个圣僧,看那石勒皇帝,就如海上鸥鸟一般。神通广大,能知过去未来,俨然一尊燃灯古佛,自然动人钦敬。”据《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及《神僧传》卷一等记载:佛图澄原是天竺人,少学道术。来洛阳时,自称已有一百多岁。关于他,有种种神异的传说。后赵主石勒询以军国大事,屡有应验,因尊称佛图澄为大和尚。(李明权)

【第18句】: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不退道心,属于大菩萨的境界。如《观无量寿经》谓:“豁然大悟,逮无生忍。”清代有位著名的禅师,是临济宗三十六世,即以“彻悟”为号。晚年他主张禅净双修,大弘净土宗。“大彻大悟”与通常所说的“开悟”程度不同。“开悟”是觉悟之始,而“彻悟”是觉悟之成。按天台宗“六即”之说,“开悟”为“名字即”,见道而已,仍是凡夫;而“彻悟”为“分证即”,已经证道,属于圣贤。陈、隋间的高僧智顗在二十多岁时从慧思修行“法华三昧”而彻悟,后来成为天台宗的创始人。后用以泛指彻底了解,完全明白。亦作“大澈大悟”。如《老残游记续集》:“你紧记在心,将来自有个大澈大悟的日子,你就知道不是寻常的套话了。”

【第19句】:【当来】指将来、未来,区别于过去、现在。当来之世,犹言应来之世,通指佛涅槃后。《金刚经》:“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是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后沿用者,如唐·拾得诗:“不忧当来果,惟知造恶因。”此以因果对明,具见当来之义。(禹振声)

【第20句】:【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谚)指人能因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会深感自己的技艺不高,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练。

【第21句】:【凿四方眼儿】(惯)形容为人死板,不知变通。

【第22句】:【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 释义:人越干活、越锻炼,越有劲。 例句:石山说:“我一点也没感到苦。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下乡来,顺便挑点东西算什么。”

【第23句】:万劫不复劫,梵语音译“劫波”之略,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称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用此语,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万劫不复”用来形容人身难得,意思是经过一万劫,都无法重新获得人身。鸠摩罗什译《梵网经》(菩萨戒序)日:“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道教亦沿用此语,如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四:“一失此身,万劫不复,子其宝焉。”后世指永远不能恢复,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第24句】:引火烧身佛教指菩萨、罗汉人定圆寂时,往往现“十八变”,其中有“火光三昧”,在身中不同部位出火,乃至烧身灭度(参见“十八变”)。《大智度论》卷第二:“身放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现种种神变。自心出火烧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借洋兵是引火烧身的事,最好请他慎重一点。”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五章:“再说,他只要捉不着梁永生,也是不敢轻易引火烧身的。”现在也用以比喻主动批评自己的错误,争取他人帮助。

【第25句】:【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谚)国卿:朝廷高级官员。男子辛勤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女子尽力蚕桑,不如嫁个大官员。旧指辛勤劳动,不如巧遇机会。 也作力田不如逢丰年,力耕不如见公卿。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高级官员。 力田不如逢年,采桑不如见郎。

【第26句】:【单刀直入】禅宗高僧启发学者须直截痛快,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景德传灯录》:“灵佑曰:‘单刀直入,则凡圣尽露真谛。’旻德曰:‘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如何。’”以后常用来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兜圈子。如茅盾《腐蚀》:“事情是已经十分明白了,我也没有多大功夫和她再兜圈子,单刀直入,我就用话冒她一冒。”(无名氏)

【第27句】:【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谚)临场交手比武,不管对手是谁都绝不能相让,下手也绝不能留情。指交手比武争高下,是只认输赢不认人的。 也作当场不让故,举手不留情。 故:故旧,老朋友。 当场不认父,举手不留情。

【第28句】:用蜜引你不是好友,用言谏你的才是真朋

【第29句】:【放下一星火,能烧万仞山】(谚)仞:一仞为八尺。投放一点火星,就能烧毁万丈山林。比喻小小的失误,会酿成无法估量的大祸。 也作“放着一星火,能烧万顷山”。 顷:百亩为一顷。万顷山:形容极宽阔的山林。

【第30句】:【亲故亲故,十亲九顾】(谚)亲故:亲戚与朋友。指亲戚故旧之间,遇事总会互相照顾。

【第31句】:【婆媳亲,全家和】(谚)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处得亲切,全家人自然就会和睦相处。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决,其他关系也就平和了。

【第32句】:【灯谜】灯谜来自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时叫“瘐辞”,也就是隐语的意思,民间俗称“谜”。那么,猜谜怎么和灯谜联系上了呢? 据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对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恨之入骨。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的人叫李才,后边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客人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 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心生一计,要斗斗这个“笑面虎”。转眼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做了一个。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挑着自己的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着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情,也挤到花灯前,花灯上题着四句诗,他命身后的财房先生念给他听:尖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要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道:“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个‘针’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气得干瞪眼,没啥可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 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剑现在。

【第33句】: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第34句】:【四菜一汤】“四菜一汤”当前是指全民或集体企、事业单位用公款招待宾客的菜肴规格,以防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产生腐败现象。实际上,“四菜一汤”并非现在的创造,古已有之,且出发点和举措也是防止官员腐败,它源出朱元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八年(即公元1368年)当上明朝第一位皇帝后,全国范围内遇上天灾,粮食歉收,加上战争带来的创伤,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却终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百姓极为不满。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他下决心要整治一下这种腐败现象。 一天,适逢马皇后生日,朱元璋趁众大臣朝贺之机,设宴答谢文武百官,当十桌客人的席位坐齐后,传令侍女上菜。第一道菜为红烧萝卜,朱元璋对群臣说:“萝卜百药之本,民谚就有‘萝卜进了城,药店都得停’之说,请众卿品尝。”第二道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说:“韭菜剪而复生,有蓬勃的生命力,四季常青,象征着长治久安。”然后是两道青菜,朱元璋提醒众臣道:“为官要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寓意明白。紧接着朱元璋指着最后一道葱花豆腐汤说:“只有清廉,大明江山才能传万代。”宴后,朱元璋问侄子朱涛,“这次你的贺礼是什么?”朱涛说:“……翠珠两串,玉镯一双,金佛八座……”朱元璋又问:“你年奉多少?此物何来?”朱涛不语,太祖喝令:“拿下!”众大臣见皇上先拿自己的亲侄子开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敛声屏气。此时,朱元璋当众宣布:“各位所送来贺礼一律用于赈济灾民,各位大臣从政务须洁身自律,多为百姓着想,凡今后祝寿待客,只能是四菜一汤,谁若违犯,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形成了规定,并由宫内传到宫外,从官方传到民间,从古传到今。

【第35句】:【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谚)白头:指年老。盖:古时车盖,形如伞。倾盖:指路上相遇,停车交谈。 故:故旧,老朋友。有的朋友交往了一辈子,直到白头,还如同新交往的一样彼此不了解;有的人在路上相逢,交谈不多,但志趣相投,就像老相识一样。指交友贵在知心,不在时间长短。

【第36句】:【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歇)裹脚:指裹脚布,旧时妇女用来裹脚的长布条。本指懒婆娘的裹脚布既长又臭,转讥人文章或讲话等很长却又空洞无物,令人厌恶。 也作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布——又臭又长。

【第37句】:【拉偏架】(惯)指劝架或解决闹矛盾时偏袒一方。

【第38句】:【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谚)卖油的娘子有的是油,梳头时却只用水而不用油。指穷人为了生计极度节省。也指放下自家的物质优势,却求助于别人的微小援助。 也作卖盐的喝淡汤。 卖鞋的赤脚跑。 卖油娘子水梳头,卖肉儿郎啃骨头。

【第39句】:【啃骨头】(惯)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难。2讥讽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点儿好处。 也作“啃硬骨头”。

【第40句】:【棉花卷儿打锣——没音】(歇)棉花性软,卷成卷儿,打锣不会发出声音。本指没有声音,转指没有反响或回音。

【第41句】:【口惠而实不至】(惯)指口头上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

【第42句】:忍辱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第43句】:【叫化子唱戏——穷开心】(歇)指人陷入穷困境地,却故作欢乐,自寻开心。常含讥讽意味,有时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戏——穷快活“。

【第44句】: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第45句】:爱笑者心不衰,善保养身不老

【第46句】: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

【第47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第48句】:【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 释义:讽人想得太高太美,实现不了。 例句:丁万红越听越失望,暗自骂道:“见鬼!尽他那套富农思想……我算对牛弹琴!难怪马村长发脾气的,原来他——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呀。”

【第49句】: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

【第50句】:【宝马须戴金鞍鞯,良弓要配玉箭囊】 释义:双方地位要相等,要匹配。 例句:她想:俗话说“宝马须戴金鞍鞯,良弓要配玉箭囊”,我怎么就忘了。 于先生人再好,但怎能看得上我。人家是贵公子,名门之后,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自己大不得了是个唱大鼓书的,就好比大观园里的小戏子芳官、玉官一样,要想靠他这样的贵公子,还差着八丈远呢!

【第51句】:雁塔题名雁塔,指大雁塔,在今西安慈恩寺,是唐永徽三年(652)由玄奘法师所建。据《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说,当年慈恩寺僧众修习小乘法,喜食三种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我而杀),时有比丘见天空双雁飞呜,遂思得此雁充饥忽有一雁堕地下自殒。众日:“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遂于此瘗雁为塔。长安(今西安)为唐代首都,自神龙元年(705)以来,凡进士及第,皆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雁塔题名”,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i:“进士题名,白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南部新书》说:“韦肇,初及第,偶于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后来苏轼、苏辙等登科第者皆曾题名于塔上。唐代进士于曲江宴赏之暇.也有题诗于塔上的,如杨载《送完者都知同》“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林光新《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

【第52句】:【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脸疤】(惯)讥讽人看别人都是毛病,认为自己什么都好。

【第53句】:【玩把戏】(惯)本指表演杂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戏”。

【第54句】:【绿豆皮儿——青退】(歇)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退:本指脱去(皮),转指退还。指请求退还。

【第55句】:羊群走路靠头羊。

【第56句】:【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谚)家常便饭:普通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饭。吃饭最好是家常便饭,穿衣最好是粗布衣裳。指过普通人的生活,最能长久。

【第57句】:廉者不要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之泉

【第58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59句】: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谓在烧香、拜佛等佛事活动中相逢的人,都是有缘分的。也泛指相会的人都有缘分。

【第60句】:【悲伤忧愁,不如握紧拳头】(谚)悲观愁苦无济于事,不如坚决奋斗,谋求出路。指消极忍受,不如积极拼搏。

【第61句】:【毛裢口袋倒西瓜——一会儿就倒完】(歇)毛裢口袋:用毛蓝色厚布或麻布制成的口袋,长方形,农家常用来装麦子等粮食。倒:本指倾倒,转指倾诉。形容人说话痛快,一口气全说出来。 也作“毛蓝口袋倒西瓜——一口气倒个干净”。毛蓝:比蓝色略浅的颜色。

【第62句】:【从小离娘,到大话长】(谚)指从小就离了娘亲,长大以后就有说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经过的事多而且杂,不是一时说得完的。 也作从小没娘,说来话长。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第63句】:【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释义:禁压:管教。结煞:结果。小时不严加管教,到老就没好结局。 例句:“你这小贱人,做了个姐姐,不晓得教训弟弟,到来我面前放肆!小时不禁压,到老没结煞。”

【第64句】:【眼不见为净】(谚)指食物不管干不干净,只要没看见操作过程,就当作干净的吃。也指烦心的事只要没看见,也就可以心不烦。往往作为自寻宽心的常语。

【第65句】:【打落十八层阿鼻地狱】(惯)阿鼻地狱:佛教指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比喻给以最严厉的惩罚,使之深陷苦难,永无出头之日。 也作“打下十八层地狱”。

【第66句】:【菩萨】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众生的圣者。在“三乘”中,菩萨高于罗汉而次于佛。菩萨标榜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征。北周·庾信《五张寺经藏碑》:“如来说法,万万恒沙;菩萨转轮,生生世界。”菩萨,乃是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省音,意译为“觉有情”、“道众生”等。我国民间熟悉的菩萨有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菩萨普渡众生,往往变现各种“化身”,如观世音菩萨就有“三十三身”。《法华经·五百弟子品》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声闻,即罗汉。唐·白居易《送守实上人游江南》诗:“无妨菩萨是船师。”船师,是“凡夫”身。此外,“萨埵(Sattva)除译为“有情”、“众生”外,亦译作“勇猛”。因此,“菩萨”亦可释谓勇猛求取佛道的圣者。(李明权)

【第67句】:强中更有强中手强者中还有更强的,比喻技艺或谋略等学无止境。元代王晔《桃花女》第二折:“我想有这桃花女,怎显我的阴阳,只等问成了亲事时,不怕不断送在我手里。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被恶人磨。”《警世通言‘王安石_二难苏学士》:“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梁斌《播火记》第一部十:“皇上家银子还碰上绿林英雄呢!强巾更有强中手。”亦作“强巾自有强中手”。《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正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语本《禅宗颂古联珠集》卷十“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弟子)”:“鸳鸯绣出世无双,好手原来更有强。”

【第68句】:《释氏要览》载,比丘在布道时,众人不按时集会,佛说打犍椎或打鼓等而召集。晨昏撞钟击鼓已成为中国佛寺的一种传统。《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以为悬挂钟鼓之用。

【第69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第70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

【第71句】:【放鱼入海,纵虎归山】 释义: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鱼”又作“龙”。 例句:曹操下令军中日:“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可努力向前。”

【第72句】:【大年初一捉个兔子——有它也要过年,没它也要过年】(歇)比喻有没有某人或某物都不会影响事情的进展。

【第73句】:盛满易为实,谦冲恒受福

【第74句】:【毛笔】毛笔是文房四宝之第一宝。相传,蒙恬是毛笔的始祖。 《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史书言之凿凿,称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 其实,在蒙恬之前就已出现了毛笔。从出土的秦之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战国笔,这些实物都比蒙恬早。可见,史书因局限性也偶有疏忽。

【第75句】:【压不住定盘星】(惯)定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为秤锤和秤盘成平衡状态时的悬点。比喻镇不住人。

【第76句】:【树要直,人要实】(谚)树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为人要诚实,诚实才能立足社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指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第77句】:【起了风,少不得要下点雨】(谚)风是雨头,既然风起了,跟着或大或小总要下点雨。借指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条件,总得多少有点表示。

【第78句】:画鬼容易画人难。

【第79句】:【磨了半截舌头】(惯)比喻费了许

【第80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第81句】:【偏方治大病】民间有些偏方治大病有特效。借指办法简 单,收效显著。姚雪垠《李自成》:“医生说:‘咱们军中眼下 没有别的药。这是我用五倍子熬的药膏,医治这类疮很有 效,是民间偏方。’闯王说:‘常言说,偏方治大病。”’

【第82句】:【吊死鬼搽胭脂——死要脸】(歇)吊死鬼:自缢身亡的人。责骂人不知羞耻。

【第83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第84句】:【冷练三九,热练三伏】(谚)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第85句】:【夹雨夹雪,无休无歇】(谚)雨点中夹杂着雪花,会下得没完没了。 指雨夹雪往往会久雨难晴。

【第86句】:忠诚是友谊的桥梁,欺骗是友谊的敌人

【第87句】:【不吃一堑,不长一智】(谚)堑:堑壕,隔断交通的沟。不受阻碍,就不能增长见识。指人经受一番挫折,就能多一番智慧与经验。 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吃亏,不长智。

【第88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

【第89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惯)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眼界开阔,听觉灵敏。形容人机警灵敏,信息灵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应。

【第90句】:【面软的受穷】(谚)面软:重情面,该采取强硬态度时拉不下脸面。指面对过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对方说“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穷困。

【第91句】:【挨着大树不长苗】(谚)植物的幼苗在大树之下,上缺阳光,下缺水分,自然难以生长。比喻在强大势力的压制之下,弱势的人难以生存与发展。

【第92句】:【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惯)金乌:太阳。玉兔:月亮。指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夜色降临。 也作“金乌早坠,玉兔飞升”。

【第93句】:【只有糊涂官,没有糊涂案】(谚)只有判错案情的糊涂官,没有毫无线索、不明不白的案件。指案件本身是既成的事实,只在于判案官员的能力高低。

【第94句】:【强龙不压地头蛇】(谚)地头蛇:地方上有权势、有影响的团伙。指外来势力再大,也难敌地方上有影响的团伙。也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是难惹的。 也作强龙难敌地头蛇。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第95句】:【挽歌】现在,人死后在追悼会上放哀乐,古人怎么表达哀悼之情呢?当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汉初齐王田横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丧歌,这便是挽歌的源头。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 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到汉武帝时,在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调,其歌词分别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 《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从此以后,《薤露》歌就适用于王公贵族,《蒿里》歌就适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着歌之,亦呼为挽歌”。 但据研究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们唱挽歌的记录。比如《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吴国伐齐国“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注:“《虞殡》,送葬歌曲也。公孙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颖达疏说:“盖以启殡将虞之歌谓之‘虞殡’。歌者,乐也;丧者,哀也。旧说,挽歌汉初田横之臣为之,据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见,杜预认为《虞殡》是送葬歌曲,博学的孔颖达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横之死。只不过到了汉代,国家正式规定挽歌成为丧礼内容,汉武帝时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纪念田横的《薤露》、《蒿里》。 尽管后世挽歌的内容在不断变换,但挽歌这种形式却流传至今。

【第96句】:【六耳不通谋】(谚)六耳:三个人六只耳。指商量机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参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谋,三人口一尺。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第97句】: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第98句】:【阴一套阳一套】(惯)指人耍两面派,当面和背后不一样。

【第99句】: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

17600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