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搜狐网年度精选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红尘】人们常说看破“红尘”,就是说把人间的事看透了,看明白了。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人世间的世道。但早期的“红尘”并无此意,那红尘最初指的是什么呢?唐代杜牧《过华清官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红尘是指驿道、闹市街衢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徐陵《洛阳道》有“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之句,其中的红尘也是形容繁华热闹。到了近代,红尘则多指人世间,常为佛家所用。如《红楼梦》第一回在释题中说:“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人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意思是说,那块石头无才补天,便被大士真人带到世间。

【第2句】:【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释义:比喻全部被消灭或无法存活。“泼”又作“泡”。例句: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这棍子往池中一搅,就叫做‘滚汤泼老鼠,一窝儿都是死。’可怜!可怜!”

【第3句】:【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谚)横事:意料不到的灾祸。指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处事周到,防祸未然,丈夫自可过着无忧无虑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贤妻夫祸少”。

【第4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第5句】:一同学不爱学习,却喜欢做家务活。奶奶说他是“气死先生,喜死丈母娘”。(陕西·安通)

【第6句】:【亏众不亏一】(谚)指亏损的事,众人分担还好说,一人承担受不了。

【第7句】:【暴食无好味,暴走无久力】(谚)指吃得过猛,就品尝不出美食的滋味;走得太急,就不会有持久的耐力。泛指做事不可慌乱匆忙,必须稳妥从容。

【第8句】:【顾头不顾尾】(惯)比喻只考虑眼前,不作长远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或不能通盘安排。 也作顾前不顾后。 顾脑袋不顾屁股。

【第9句】:我放学后贪玩弄脏了裤子,爸爸让妈妈给我换条干净的。妈妈数落了我半天后说:“现在穿的裤子就这一条,没换的。”爸爸接着说:“怎么,老虎下山一张皮啊?明天给孩子再买一条吧!”(山西·洪洞)

【第10句】:【一头人情两面光】(惯)指做一件事情,使当事双方都很满意。

【第11句】:【高不成,低不就】(惯)多指在择偶或择业上,因愿望脱离现实而未能成功。 也作高不凑,低不就。 高门不达,低门不就。 高不攀,低不就。

【第12句】:【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谚)旧时的媳妇是在婆婆的严酷管束之下生活的。指媳妇成为婆婆,要付出大半辈子受苦受难的代价。也泛指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时间的代价。

【第13句】:【 一条藤上的瓜】比喻处境相同,关系密切j多指有血缘 关系或为同一社会阶层的人。成语:休戚与共、休戚相关。 刘绍棠《芳年》:“不要骂她,她跟我们都是一条藤上的瓜。”

【第14句】:【水漂的瓜菜,风落的梨子】释义:比喻失势,振作不起来。例句:素寒这才说:“他们既编造小集团,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员,可我不是为自己难过。我是水漂的瓜菜,风落的梨子,算个什么呢!可叹你南征北战多年,负伤回来,靠自己劳动生活,不要公家补助,一心为集体,一心斗地主,还落这种下场。”

【第15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谚)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可靠的伴当,只因为事情急迫,只好暂且相随。指事出无奈,只能作权宜之计,将就敷衍。 也作明知不是伴,无奈且相随。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从。

【第16句】:【太岁头上动土】释义:太岁,指木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某一年在某一地方,这一地方就不能动工搞建筑,否则就会遭受灾难。比喻触犯忌讳或某个有权势的人物。例句:“看着你不错,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滚!”

【第17句】:【收船好在顺风时】(谚)收船:收起船上的风帆。帆在顺风时容易收。比喻做事要见好就收,在顺境中收场是最明智的。

【第18句】:【无家鬼送不了家人】见“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第19句】:【篱牢犬不入】不让坏人有机可乘。或说:篱笆扎得紧,野 狗钻不进。明代《水浒》:“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 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第20句】:有的同学,平时做作业拖拖拉拉,到收作业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老师说:“你们现在慌了、忙了,手也摸不着墙了。以后可要抓紧时间哪!”(河南·济源)

【第21句】:【九国贩骆驼】(惯)原指到处兜揽生意。比喻到处钻营、图利。

【第22句】:【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据说只在梧桐树上栖息。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就招引不来人才。 也作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 家里没有梧桐树,也招不来彩凤凰。

【第23句】:【十里长亭】在戏曲、影视中常常见到“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但只见一亭,不见长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十里长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设一个亭子。秦汉时每隔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也常在此话别。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马匹给养、行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类似驿站。 “十里长亭”原意并非送别,后来表示送别,这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风险,一旦离家,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亲朋远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饯行,到有洗尘接风。特别是送行,必须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边临时设立帷帐,准备酒肴送别行人。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在古代诗词、戏文中有很多吟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别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长亭;中国名剧《梁祝》送别一场,也是在十里长亭,虽然没有筵席,却送了一程又一程,谓之“十八相送”,场景感人泪下。文人墨客多用“长亭”这一特定场景表达离情别绪,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别时都安排在十里长亭。

【第24句】:【根深不怕风摇动】(谚)指树大根深,就不怕大风摇动。比喻人做事只要根基稳固,就不怕外力干扰。 也比喻自身行为端直,就不怕闲言碎语。 也作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根正不怕黄风摆。

【第25句】:【咬人狗儿不露齿】释义:比喻内心凶狠的人,表面上不露形迹。例句:那厮却有一二,咱家无三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第26句】:肚子里吞擀面杖——直肠子

【第27句】:【毛裢口袋倒西瓜——一会儿就倒完】(歇)毛裢口袋:用毛蓝色厚布或麻布制成的口袋,长方形,农家常用来装麦子等粮食。倒:本指倾倒,转指倾诉。形容人说话痛快,一口气全说出来。 也作“毛蓝口袋倒西瓜——一口气倒个干净”。毛蓝:比蓝色略浅的颜色。

【第28句】:【伸手三分利,不给也够本】(谚)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没有失去什么。也指战争中处于劣势,奋力一争,即使不胜,也比束手待毙强。

【第29句】:【一肚子苦水】(惯)指心中有说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第30句】:爸爸贷款办起了加工厂,妈妈在一旁唠叨:“八字没一撇,九字没一钩,款可没少贷。”“只有舍得银弹子,才能打下金凤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说,“银弹子不在手,凤凰飞来你瞪眼瞅。我这也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南·新野)

【第31句】:镜花水月——虚像

【第32句】:【人黄有病,天黄有风】(谚)指人的面色发黄,是有病的症状;天色发黄,是起风的预兆。

【第33句】:妈妈让我练字,可我不想练。妈妈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啊!”听了妈妈的话,我坐到写字台前,打开本,拿起笔,认真地练起字来。(山西·阳泉)

【第34句】:【蜜月不空房】(谚)蜜月:结婚一个月当中。民间习俗,在蜜月里,夫妻须每夜都团聚,不许让洞房空着。指蜜月中的新婚夫妇不能分离。

【第35句】:【百姓】“百姓”现在指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民群众。但在古代百姓的含义正好和现在相反,是指上层社会的官宦。源自《尚书》。据载,在远古时代,各氏族部落经常发生冲突,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部的夷族部落一起,打败了由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蛮族。因为炎、黄、夷部落联盟约有一百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一个表示区别的姓,这个代表氏族的“姓”当然是头领。所以黄、炎、夷部落联盟的氏族就称作“百姓”。他们在打败了九黎蛮族后,“百姓”强大起来,就成为贵族、奴隶主了。到商初,“百姓”的主体仍是奴隶主贵族。以后,各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人变成了穷人,成为“庶民”,即自由民。战国时,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百姓”的特权丧失了,而原来处于奴隶主地位的“百姓”成为平民的同义语。 “百姓”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郑玄注:“百姓,谓百官族姓;万邦,谓天下公民……百姓者,群臣之弟子是也。”郑玄的注解明白无误,百姓为官。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也提到“禹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由此可见,尧舜禹时代,“百姓”是指地位很高的人。清代学者俞正燮,他在《癸巳类稿》一书中,直截了当地阐明了“百姓”一词的真正含义,其云:“百姓,专以仕宦言之。” 可见,“百姓”最早并非指普通平民,只是到了战国以后,伴随着封建制彻底取代了奴隶制,“百姓”才逐渐演变为平民的通称。平民百姓,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才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第36句】:【 能舍钱一千,不教一招鲜】一招鲜,能够盈利的独有的技 术。谓一招鲜不能传授给别人。李准《黄河东流去》:“原来 陈柱子有个规矩,就是能舍钱一千,不教一招鲜。”

【第37句】:【 一肚子花花肠子】坏主意多。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巧姑这娘们儿,一肚子花花肠子。今天这事儿,硬是 让她给搅了!”

【第38句】:【鸡儿不吃无工之食】(谚)鸡不白吃食。公鸡吃食会报晓,母鸡吃食会下蛋。借指人不应白得人家的好处,要注意回报人家。

【第39句】:狐狸嫁给黄鼠狼——对骚货

【第40句】:邻居张大妈给儿子办完婚事,小两口就闹着分了家,对大妈的生活不管不问。一天,张大妈到儿子的肉架子前割了几斤肉,儿子张口就要钱。大妈提着肉说:“这钱嘛,等到柏叶落,柳叶圆,老公鸡下蛋再给你吧!”(河南·南阳)

【第41句】:“你看,三斤半!”“那是三斤半吗?秤锤都快砸着脚了。”商贩与买主在争执着。(注:买主的意思是秤杆压得太低,秤锤要滑掉了,当然是说没给够分量了。)(河南·洛阳)

【第42句】:【 一人传虚,十人传实】以讹传讹,传的人多了,会使人信以 为真。十,也说:万。成语:三人成虎。龚昌盛《沉浮》:“传 说的人添枝加叶大肆渲染,简直把王老水子描绘成剑侠一 类人物。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假的也就变成真的了。”

【第43句】:【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释义:瓜儿甜,但瓜蒂却是苦的,可见天下事物难以十全十美。例句: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说人——言过而行不及。

【第44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第45句】:包公的上方剑——先斩后奏

【第46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第47句】:扭着脖子想问题——尽是歪道理

【第48句】:有人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奶奶劝她:“一川石头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发,只剩石头不见沙。天长日久了,谁好谁坏,大家会看清楚的。”(甘肃·武威)

【第49句】:【爹有娘有,不如自个有】(谚)爹娘再有钱,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钱。指人要靠自己,贵在自立。

【第50句】:邻居王叔叔见到虎子妈,告了虎子一状:“你家虎子今天骂我了。”虎子妈开玩笑说:“活该。做大不正,做小不尊。谁叫你常和他闹着玩呢?”(江苏·兴化)

【第51句】:【身在曹营心在汉】释义:蜀将关羽被曹操拘禁,曹操为使关羽投降,给了关羽优厚的待遇,但是关羽照样想念刘备。比喻人在这一方,心却想念另一方。例句:有人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着马找马的坏风气。

【第52句】:【势败奴欺主,时衰鬼弄人】释义:形容权势败落、时运衰退的可悲情景。例句:又想了一回道:“不妨事,大头在我手里。且待我将息棒疮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还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风声,等他先做了整备。”正是:势败奴欺主,时衰鬼弄人。

【第53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释义;比喻虚心好学,多向人请教,学到的知识就多。例句: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人们学习,多认些老师。

【第54句】:【家穷有口锅,人穷不离窝】(谚)家里穷到只有一口做饭的锅,也还是不肯离开自己的家。指人总是留恋故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肯远走他乡。

【第55句】:【足球】“足球”,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功项目中观众最多、影响最大,足球球星的荣誉和知名度最高。可惜,中国足球的水平却让国人失望。然而,足球原来起源于中国。 1958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当时蹴鞠活功水平世界领先,高俅就是当时的“国脚”,在与高句丽的比赛中,一人连进三球,转败为胜,受到宋徽宗的称赞,高俅因此“踢而优则仕”,可惜是个奸臣。那么,现代足球何时诞生的呢?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现代足球传人我国,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最初是由英国人带人香港,190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个组织——南华足球队。1910~1948年,旧中国举行的七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均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01913~1934年间,我国共参加过十届远东运动会,获得八次足球比赛的冠军。看来,不是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因素,思想问题不解决,足球水平不可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过,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赶超世界水平是大有可能的。

【第56句】:【炒冷饭】释义:比喻办事、说话重复过去的老一套,没有新内容。例句:苦已经吃过了,现在生活蛮好了。讲良心话,阿英生活好,现在我的生活也不错,诉过去的苦派啥用场呢?还不是炒冷饭。

【第57句】:肚里长瘤子——心腹之患

【第58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释义:骆驼背有驼峰,仰卧桥板上,头和尾没有着落处。比喻两方面都无着落,处境困难。例句:陶子尧一听这话,脸上一红,知道各事瞒他不过,不妨同他实说,或者有个商量。便说:“我现在好比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你总得替我想个方法才好。”

【第59句】:【好钢使在刀刃上】(谚)指好钢使在刀刃上,才能发挥斩切的作用。 比喻人力、财力和物力,必须用在最需要、最紧急的地方,才能产生巨大功力。 也作好钢使在刀口上。 钢要用在刀刃上。

【第60句】:老鳖找螃蟹——各有所爱

【第61句】:【打着灯笼没处找】释义:说明难得,少有。例句:“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

【第62句】:一分钱买十一个杏子——分文不值

【第63句】:【会让路的不是痴汉】(谚)走路时,能主动给人让路的,绝不是痴呆的表现。比喻见机行事的人,聪明机灵。

【第64句】:我看到一篇文章这样开头:“我的妈妈比别人的妈妈都漂亮。”于是我就自言自语地说:“难道他的妈妈比我的妈妈还漂亮吗?”这时候,听到爸爸说:“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安徽·六安)

【第65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66句】:【骑马坐轿,不如扳倒睡觉】(谚)骑马和坐轿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觉。指人在疲困的时候,只有睡觉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第67句】:【公众马,公众骑】见“大家马儿大家骑”。

【第68句】:【棋错一步,全盘输光】(谚)指下棋如果关键性的一步走错,就会导致整盘棋输掉。也比喻做事在关键处发生失误,就会导致全局失败。 也作棋错一着满盘输。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第69句】:【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谚)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旧时民间习俗,每逢六月六,要给猫狗洗浴,谓此时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猫狗浴。 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

【第70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解人的思想不容易。 刘绍棠《含羞草》:“过去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 心,如今可是都知道谁是什么变的了。”

【第71句】:【不吃一堑,不长一智】(谚)堑:堑壕,隔断交通的沟。不受阻碍,就不能增长见识。指人经受一番挫折,就能多一番智慧与经验。 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吃亏,不长智。

【第72句】:【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经济上依赖别人,即被人控制。 反义说: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孔厥《苦人儿》:“端他 碗,受他管,我们吃他家饭,打死也还不是打死了!气他 甚?

【第73句】:钻塔顶上点灯——高明

【第74句】:老嫂比母,小叔比儿。

【第75句】:【 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指没法说。又指无能。马尾巴, 也说:麻绳,头发丝。类似的:罐子打掉鼻,别提工/送饭罐 打了耳朵,不能提/破鞋提不起。张贤亮《河的子孙》:“还反 啥哩,过去的事,马尾穿豆腐,不能提啦。”

【第76句】: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第77句】:【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释义:比喻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例句:俗谚有云:“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人类欲望之无穷,大抵然矣。

【第78句】:半夜里吃萤火虫——心里明

【第79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第80句】:一根柱子难撑天,一块石头难垒山。

【第81句】:流水簿做袍子——满身都是账

【第82句】:阎王嫁女——抬轿的是鬼,坐轿的也是鬼

【第83句】:城隍庙的泥像——坐一辈子

【第84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此语源于南宋罗泌撰《路史》,据载:大唐贞观年间时逢盛世,万国来朝,周围的藩邦年年进贡,岁岁献宝。当时,云南土司缅氏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欲送一批奇珍异宝献给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缅氏犯了踌躇。有个去过大唐的官员说:“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而羲之又很爱鹅,连带太宗皇帝也有这个爱好。如果送只天鹅,必定会讨大唐皇帝喜欢。缅氏一听有理,命人提了一只洁白如玉的天鹅,连同另外一批珍宝,让一个名叫缅伯高的官员担负赴唐献宝的重任。” 缅伯高一路上倍加小心。这天,他们来到湖北沔阳湖边,只见笼中的白天鹅张开嘴巴,喘息不止,显出口渴难耐的样子。缅伯高便小心翼翼地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湖边饮水。白天鹅见了清澈的湖水,不觉来了精神,转眼就喝饱了,趁人不注意,猛然飞上天空,缅伯高见状大惊,急忙向前一扑,结果只抓到几根羽毛,白天鹅却不见了踪影。缅伯高痴痴地望着手中的鹅毛,感到万分焦急:继续往长安走吧,却丢了献礼的珍宝;如果返回家乡,必获死罪无疑,不知怎么办好。有个随从劝缅伯高说:“不如拿这几根鹅毛前往长安,虽然天鹅没有送到,可我们的情谊到了,太宗皇帝是位开明君主,一定会体谅我们的苦衷,断不会和我们计较!” 缅伯高听后觉得有理,遂把几根鹅毛用红绫子包好,又在上面题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奉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一行继续东进,披星戴月,不辞艰辛,终于按期到了长安。唐太宗见到几根洁白的鹅毛,又仔细读了那首诗,不仅没有怪罪这位远路来的使者,反倒为他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动,重重地赏了缅伯高等一行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传开来。

【第85句】:【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谓不打则已,打起来就很重。 明代《西游记》:“常言道: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儿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这一棒。”

【第86句】:玻璃缸内关苍蝇——乱窜

【第87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见“好鞋不踏臭粪”。

【第88句】:【瘸和尚登宝座——能说不能行】(歇)瘸:脚跛。宝座:佛主的座。 指只能说话而无法行动或做不了事情。 也作“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说法:讲解佛法。

【第89句】:妈妈教我写作文,连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写。妈妈生气地说:“脑子生锈了?就是个木头疙瘩,踢一脚也能翻三个过儿。”(安徽·濉溪)

【第90句】:【妓爱俏,妈爱钞】见“鸨儿爱钞,姐儿爱俏”。

【第91句】:乌龟驮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第92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冻(动)脑

【第93句】:属刨花的——点火就着

【第94句】:【祧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释义:种植果树,桃树三年结桃,杏树四年结杏,梨树五年结梨,枣子当年就结枣儿。例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果木的生长规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卖钱。”

【第95句】:【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惯)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也作“把心提到了嗓子口”。

【第96句】:【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见“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第97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释义:比喻再好的伪装也掩盖不住坏的本质。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一点都不错!”老马这气昂昂的态度,使我浑身都来了劲。

【第98句】:【相思树,连理枝】“相思树”和“连理枝”比喻男女爱情忠贞不移。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据载,宋康王偶见一美貌女子,原来,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韩凭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顾君臣关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韩凭不满,宋康王就给他定罪,并发配边境修筑城墙。韩凭的老婆何氏写了一封信,偷偷送给劳改的丈夫。信中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意思是说,她的幽怨很多,虽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见面,对夫发誓,要死的决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发现,韩凭自缢身亡。尽管丈夫已死,何氏还是不肯屈从宋康王,她又写了一首《乌鹊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意思是说,南山有乌鹊,你在北山布罗网,你拿我有什么办法,乌鹊不羡凤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与她登高吹风,她纵身一跳,左右侍从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斓的蝴蝶,仿佛是从何氏灵魂里飞出的惊艳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创作灵感或许是从这里来的吧。何氏当场摔死,衣袋内有一份遗书,要求宋康王赐她与韩凭合葬。宋康王看罢暴跳如雷,叫人分离新旧两坟,让两坟隔路相对,还狠狠地说:“你们够恩爱的,看你们能合在一起!” 没过多久,两座坟墓上都长出梓树,十来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树干弯曲,互相靠拢,不但地下树根交错缠绕,树上枝Y也慢慢纠合难分。不知哪来的两只鸳鸯,每天栖于树上,依偎哀鸣,仿佛在控诉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无能。宋国人可怜韩凭夫妻,把这两棵树叫做“相思树”。“相思树,连理枝”典出于此。

【第99句】:为一件小事,大牛哥和他妈妈拌嘴后,一气之下喝药死了。他妈妈伤心得眼泪都哭干了。邻居王大妈劝她说:“大妹子,别再伤心了,长胳膊拉丕住短命的。人已死了,你哭得活,拉的回来吗?”(河南·新野)

1704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