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经典俗语有哪些-民间谚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见蛇不打三分罪】(谚)比喻见到坏人坏事而不揭发,不斗争,这就是一种犯罪。

【第2句】:【笨人有笨福】(惯)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气。多指意外得来好处。

【第3句】:【一个萝卜顶一个坑】 释义: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各有专职。也比喻钱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 还比喻工作踏实,一步一个脚窝。“坑”又作“窝”。 例句: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的,将是强的。

【第4句】:【同烧一炉香】(惯)比喻有共同的心愿。

【第5句】:【上乘】乘,即交通工具的意思,比喻能将众生从烦恼的此岸运载到觉悟的彼岸的教法而言。上乘,梵语Mahayana的意译。大乘的异名,亦称“大衍”。与“小乘”相对。印度世亲《摄大乘论》卷一:“如是三藏,上乘下乘有差别故,则成三藏。”俗指上品、上等的人或事理、物品。如《花月痕》第十五回:“采秋言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诠,已非上乘。’”(文贤)

【第6句】:【花圈】当有人去世时,吊丧的人一般送个大花圈表示哀悼。 在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搭灵堂为主,四周饰以白布,并扎纸人、纸马来烧,另外还要打幡,撒纸钱等,并没有送花圈的习俗。那么,花圈是怎么来的呢? 花圈的发源地据说是在希腊,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按照基督教的传说,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即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神圣法》中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原来,花圈是在竞赛中获得的奖赏物,由于生前本人或者马、奴隶获得了这样的奖赏,死者有资格把花圈带到天堂。现在人们为死者送花圈,仍然属于给死者赠送的“葬礼”之类。这种习俗已被东、西方共同接受了。

【第7句】:宁犯天公怒,莫惹众人恼。

【第8句】: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

【第9句】:如《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想起金山是最有名的地方,一向没有去过,今日天气晴明,正可前去开开眼界”。

【第10句】:【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歇)比喻越是洗刷自己的污点、错误或罪行,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

【第11句】:【笨鸟先飞】(谚)指笨拙而飞得慢的鸟早早飞出林子才好寻食。比喻没什么本事的人就得比别人早起身早行动。 也作笨鸟先飞晚入林。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第12句】:亲邻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第13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费】(谚)小费:微小的开支。指要办成大事,就不能在小利上斤斤计较。

【第14句】:【干柴烈火,龙王难救】(谚)龙王:主管兴云降雨的神。指烈火一旦烧着干柴,火势会越来越旺,谁也无法扑灭。

【第15句】:【尖担担柴——两头脱】(歇)尖担:两头尖的扁担。尖担两头没有钩槽,挂在两头的东西容易脱落。 指两头都落空。

【第16句】:【一门深入】专攻一门技术或学问,以期深造,称为“一门深入”。此说本于《楞严经》卷四:“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原来,佛在楞严会上问大家,你们各用什么方法(门,法门)证得“圆通”境界?二十五位菩萨、罗汉分别介绍了各自证道的经验。例如,观世音菩萨由“耳根”“一门深入”,而证到“圆通”。佛家认为。深入一个法门可以证知一切法门,如唐代善导说:“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大日经疏》卷一)“一门深入”的结果,是获得清净解脱。(李明权)

【第17句】: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第18句】:偏执偏颇执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俗语中多指偏僻固执某一方而不通达他方,片面而又固执。如巴金《谈(新生)及其他》:“今天我还珍惜这份感情,可是我不能不责备自己的偏执、软弱、感伤、孤僻和近视。”

【第19句】:【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谚)渊鱼:深水中的鱼。隐匿:瞒人的秘事。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鱼,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别人的隐私,定会招祸遭殃。指把聪明智慧用到窥探别人忌讳的暗事上,会招来不吉乃至祸殃。

【第20句】:【不栽桃李种蔷薇】 释义:蔷薇:花木名,枝有刺。不栽桃李树,却种蔷薇花。比喻自找棘手的事睛。 例句:黄人所谓不栽桃李种蔷薇,但见荆棘满林而已。

【第21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阎罗王:也称阎王、阎罗,佛教指掌管地狱的神。比喻贪婪之人,绝不会放走到手的钱财。

【第22句】: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第23句】:无恶不作谓什么坏事都干。做尽坏事。原作“无恶不造”,见《百喻经·诈言死马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毒楚,妄自称善,无恶不造。”亦专指破戒律,如犯“十恶”之类。宋代法云《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再举后人引用之例,如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今之巧宦)一事不为,而无恶不作,上腹国计,下剥民生。”《醒世姻缘传》七十三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第24句】:【萝卜花了肉价钱】 释义:比喻成本过高,划不来。 例句:“便宜?如果把所吃的谷子算上去,那就‘萝卜花了肉价钱’不合算……”童少英将不合算的道理,算给越华听。

【第25句】:【回光返照】从字面的本来意义看,指太阳刚落到水平线下时,由于光线反射作用,天空中又短时发亮的自然现象。禅宗文案中多见此语,如《镇州临济慧照禅师文案》(唐代临济义玄禅师谥慧照):“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据我见处,实无许多般道理,要用便用,不用便休。”《宗镜录》卷二三:“若舍已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知,境智冥合,是真供养。”“光”指智光或心光,“返照”即契如理之心,后多用“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神志忽然清醒或兴奋,也用以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短暂的兴旺。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又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他形成了那样一个短时期的中央集权的奴隶社会,由奴隶制而言,可以比为回光返照。”(禹振声)

【第26句】:【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菩提,梵语bodhi的音译,意译为“道”、“觉”。“菩提心”指觉悟之心,道心。俗语“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谓如果知道犯法入狱是那么痛苦,就会早发善心,不去干恶事了。如《西湖二集》卷三十:“常言道: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那牢头狱卒就是牛头马面一般凶狠,谁管你生死?只是有钱者生,无钱者死。做官的人那里得知备细,真是个‘有天没日头’的所在。”(李明权)

【第27句】:【骑着驴吃烧鸡——这把骨头还不知道扔在哪儿】(歇)本指鸡骨头不知会扔在什么地方,转喻人死后尸骨还不知埋在哪里。

【第28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谚)强人之上还有更强者,蓝天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告诫人不可自满自足,须知高手之上还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第29句】:【水乳交融】佛教常以水乳来比喻事物结合之紧密或难于分辨。《最胜王经》六:“上下和穆,犹如乳水。”《正法念处经》:“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在。”此喻也常为禅师所借用。《五灯会元》卷九:“师呵呵大笑曰:‘如水乳合。’”同书卷十七:“玄黄不辨,水乳不分。”后常用来比喻结合紧密无间,关系十分融洽。《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几日工夫,同吴仁扰得水乳交融。”朱自清《鍾明·呕心苦唇录序》:“他能让读者和他水乳交融——至少在读他的文字时如此。”(常正)

【第30句】:【帮人帮到底,救人救个活】(谚)帮人要一帮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无事。指帮助人要做到负责到底。 也作“帮人帮到头,救人救到底”。

【第31句】:【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32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第33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惯)前门挡住了猛虎,后门闯进了恶狼。比喻刚赶走一个坏人,另一个坏人又来了,灾难接踵而至。 也作前门拒虎,后户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第34句】:【螳螂捕蝉,黄雀随后】(谚)螳螂一意捕蝉,不防身后的黄雀又来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 也作螳螂捕蝉,黄雀伺后。 螳螂捕蝉,不顾身后。

【第35句】:【觉悟】觉,梵语菩提Bodhi,鸠摩罗什译作“道”,玄奘译作“觉”。“觉”有觉察、觉悟两层意思:觉察即察知恶事,觉悟即开悟智慧。佛家说:会得真理以开真智为“觉悟”。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觉察名觉,如人觉贼;觉悟名觉,如人睡寤。”同书又说:“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道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究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中国先秦原有“觉悟”一词,见《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意为醒悟。然而此词广泛流行,乃在佛教传入以后。《隋书·经籍志》载,释迦“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增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所谓“佛”,就是完全、彻底的觉悟者。后谓认识以前的错误为“觉悟”。如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至于富于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今常指政治方面的认识水平。如:政治觉悟、革命觉悟。(李明权)

【第36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强百岁

【第37句】:【送顺水人情】(惯)指不用费劲,顺便送出的好处、人情。

【第38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谚)指长年走人的大道,因为被践踏得多,越来越低陷,终有一天会变成河道。

【第39句】:【打狗就不怕狗咬,杀猪就不怕猪叫】(谚)比喻既下决心揭发恶类,就不怕他们打击报复。

【第40句】:【会让路的不是痴汉】(谚)走路时,能主动给人让路的,绝不是痴呆的表现。比喻见机行事的人,聪明机灵。

【第41句】:【好家当怕三份分】(谚)再好的家业,要是一分三份,就显得很单薄了。指大家业合在一起厚实,人力物力调动支配都方便;分开就处处拮据了。

【第42句】:【扣帽子】 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 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第43句】:笔勤能使手快,多练能使手巧

【第44句】:【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谚)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声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虽少,但实惠;死后扬名千古,无意义。

【第45句】: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第46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 释义:比喻办事离不开所处的环境条件。 例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住小村,不合咱扮的行当,会露馅!

【第47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第48句】:千日胡琴百日箫,当日横笛乱哨哨。

【第49句】: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第50句】:【肥猪拱庙门——十分好的运气】(歇)肥猪拱庙门:肥猪自己送上门来当供品。指运气好,不费事地得到送上门来的好处。

【第51句】:【哀乐】“哀乐”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挽歌重上层社会,而哀乐则是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呵、时乐蒙等同志深人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挽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第52句】:【坐冷板凳】(惯)比喻不被重用,受到冷遇。

【第53句】:【脚面砌锅——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没有烦事缠身或没有家庭、子女、财产等牵挂。

【第54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第55句】: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

【第56句】: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

【第57句】:【人在人情在】(谚)人在的时候,你来我往,有情有义;人一死,便情义两断。常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令人慨叹。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丢开。 人在人情在,人死两丢开。

【第58句】:拾人涕唾比喻蹈袭他人的意见、言论,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宋严羽《沧浪诗话》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亦作“拾人唾涕”、“拾人唾余”。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语本《景德传灯录·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董,到处逞驴唇马嘴。”盖禅宗强调自力证悟,故有此喻。

【第59句】:【眼不见为净】(谚)指食物不管干不干净,只要没看见操作过程,就当作干净的吃。也指烦心的事只要没看见,也就可以心不烦。往往作为自寻宽心的常语。

【第60句】:【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歇)指用编造假话或玩弄手段欺骗人。

【第61句】:【吃秤砣,铁了心】 释义:比喻下了决心,毫不动摇。 例句:二朵大婶将杜秋葵喊价一半,只跟安天宝要五百块的孝心钱,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铁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62句】:【上天堂】(惯)天堂: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安居的福地。1比喻去幸福、美好的地方。2死亡的婉称。

【第63句】: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第64句】:【笑脏笑拙不笑补,笑谗笑懒不笑苦】 释义:只耻笑脏、拙、馋、懒之人,不耻笑穷苦之人。 例句:“笑脏笑拙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穷苦人要饭不见笑。”

【第65句】:【三灾八难】俗称多灾多难,灾祸接连不断为“三灾八难”。“三灾”和“八难”在佛经上都有确指的内容,与俗语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认为,世界从形成到毁坏为一大劫,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在“住劫”的后期,众生行为邪僻,寿命减少,便陆续发生饥馑、疾疫和刀兵等灾祸,称为“小三灾”。到了“坏劫”之末,则发生更为可怕的火灾、水灾和风灾,称为“大三灾”。最后的风灾,把世界吹得荡然无存,从而进入“空劫”。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二记载,唐末僧人智蕴曾在洛阳福先寺画有“三灾变相”数壁。“八难”指的是难以见佛闻法,不能修道的八种处境:“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盲聋喑哑,五世智辨聪,六佛前佛后,七郁单越国,八者寿天。”(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八)前三难为“三恶道”,加上“盲聋喑哑”,称为“苦障”难。“郁单越国”即四大洲中的北洲,意为“胜处”,有福无慧;“长寿天”人有寿无慧。以上二难称为“乐障”之难。此外,“世智辨聪”者自以为是,称为“恶增”之难;“佛前佛后”者无从见佛闻法,称为“善微”之难。例如《红楼梦》第四五回:“从小儿三灾八难,化的银子,照样也打出你这个银人儿来了。”(李明权)

【第66句】:【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歇)春凳:一种有靠背、宽而长的凳子。比喻失去了依靠或依仗的条件。

【第67句】:【打背工】(惯)原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背对着观众念白,后指中间人在交易中瞒着当事人从中谋利。 也作打背弓。 打背公。

【第68句】:【开天辟地头一遭】 释义:比喻自古以来头一次,是空前的。 例句:太阳从西边出,月儿往东边落,开天辟地头一遭儿。

【第69句】: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第70句】:【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转喻事情很有把握。

【第71句】: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第72句】: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第73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谚)手既然伸进鱼篮,就非沾上鱼腥气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经插手办事,就不必顾虑重重。

【第74句】:泥土污染不了金子

【第75句】: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第76句】: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第77句】:【爬得高,跌得重】 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 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第78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第79句】:泰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可以成其大也

【第80句】:【近水楼台先得月】 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处。 例句:凤琴真有这样的钟爱之情,为什么不单独寄信给他?掺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场子里的疯姑娘们,安能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给他的信拆开呢?

【第81句】:树木就怕软藤缠,身体就怕不锻炼

【第82句】: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第83句】:【牛不吃水强按头】(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不愿做的事。 也作“牛不喝水强按头”。

【第84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儿女不嫌弃父母,也指不忘本。 《湾乡土作家选集》:“他们结婚一年多,父亲第一次上门, 难道不如他一个客人。儿不嫌母丑,犬不厌家贫,真不知他 们大学教育和留学教育是怎样把他的儿子和媳妇教成这个 样子?”

【第85句】:【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第86句】: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第87句】:【瑞雪兆丰年】(谚)指冬天能下场好雪,是来年农作物丰收的预兆。

【第88句】:【山多高,水多高】 释义:地下水和山一样高。 例句:俗话说,“山多高,水多高”。洞顶的石缝里有泉水滴下来,不快不慢,约摸半分钟就有一大滴,洞底下有个小盆口大的水湾,承接着上边滴下来的水。

【第89句】: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第90句】:【按定坐盘星】(惯)坐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是秤砣和秤盘呈平衡状态时秤砣的悬点。比喻拿定主意。

【第91句】:【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为儿孙作马牛】(谚)子孙后代自会有他们的生活安排,前辈人不必为他们做牛做马苦苦劳神费力。指前辈人为子孙后代苦心经营全是不必要的徒劳。 也作“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福:福分。

【第92句】:【瓜子儿里嗑出个臭虫来——算个什么仁儿】(歇)仁:谐“人”。指某人不是什么好人。常含责骂意。

【第93句】:【蛇钻窟窿蛇知道】(谚)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对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第94句】:【奇特】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文案》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证尔证。”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第95句】:【孔方兄】“孔方兄”是古钱币的别称,义称“孔方”、“家兄”。为什么把铜钱称作“孔方”,占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使其光滑。圆棍穿钱H艮,修锉时,来回转动,后改为方棍穿钱眼,就把这一串钱固定住了,便于加工,于是铜钱中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呢?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这方孔的钱就称“兄”道“弟”了。 最早把铜钱称作“孔方兄”的是晋代鲁褒的《钱神论》。据《钱神论》载:“亲之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昌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把钱称作孔方兄,自然有讥笑之意,把钱看做亲哥哥,这种人自然重利轻义了。宋代黄庭坚活用其典,据说他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戏呈孔毅父》诗,诗中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意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更加“深人人心”了。

【第96句】:【上坡骡子下坡马】(谚)指骡子有蛮力,拉车上坡,彪悍得劲;马腿蹄灵便,骑马下坡,平稳飞快。常比喻人做事风风火火,强猛而有魄势。

【第97句】:【富贵不归故乡,好似衣锦夜行】 释义:富贵:指有钱有势。人富贵了,应当回故乡看一看。 例句:羽摇首道:“富贵不归故乡,好似衣锦夜行,何人知晓?我已决计东归哩!”

【第98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 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 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第99句】:【干星照湿土,来日依旧雨】(谚)干星:稀稀疏疏的寒星。指连日阴雨,晚上晴朗,夜空中有星星,是隔天仍要下雨的征兆。

16906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