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暗含讽刺的俗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看火候】(惯)叱喻观察时机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风色火候。

【第2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第3句】:【彭祖活了八百八,见过黄河一澄清】 释义:彭祖: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姓筏(jian)名铿,夏殷时代人,黄河也曾有过澄清的时候。 例句:小五问:“人常说,彭祖活了八百八,见过黄河一澄清。就是那个黄河哇?”

【第4句】:【七分人事,三分天资】(谚)人事:指人主观上努力与否。天资:天赋。指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天资聪敏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靠勤奋刻苦。

【第5句】: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

【第6句】:【说死莲花还有藕】 释义:莲花死了还有藕存在。比喻根本是不会动摇的。“还有藕”又作“一枝藕”。 例句:还有没有?八盘四碗尽管端出来,我余家富吃得了呢,嗨嗨,你说,说死莲花还有藕。

【第7句】:【朝廷不差饿兵】(谚)差: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饿着肚子的士兵。指派人办事,首先要解决好他的吃饭与生活问题。 也作天子不差饿兵。 皇帝不差饿兵。

【第8句】:人的才智再高,无人帮难成长

【第9句】:【发空头支票】见“开空头支票”。

【第10句】:【水流万转,终归大海】 释义:比喻迟早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 例句:这条江,水流万转,终归大海。你看,这条江浩浩荡荡,但它是由上百条河,上千条溪涧,上万孔山泉汇流成的!

【第11句】: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第12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 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第13句】:【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谚)捉贼必须拿到他的赃物,捉奸必须抓着犯奸的男女双方。指判处偷盗与奸情案件,重在有真凭实据。 也作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捉奸要双,捉贼要赃。

【第14句】: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第15句】:【梦是心头想】(谚)睡觉所梦到的种种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时心头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梦从想中来。 梦现心头事。

【第16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谚)马屁:拍马屁,即专门用甜言蜜语奉承讨好人。旧指无论什么东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厌弃,惟有奉承话是人人爱听的。

【第17句】:于官不贫,赖债不富

【第18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们久别重逢,有时会用老眼光看人,一旦发现此人进步很大,便会感慨地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那么,这个“士”最早是说谁呢?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大将。但自当兵以来,不爱读书学习。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从十五岁起,一年到头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了,不能再不学习啦!”吕蒙说:“我实在因为军务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啊。”孙权摆摆手说:“你虽然很忙,但能有我忙吗?我每天还能抽去点时间读书,觉得大有好处。” 吕蒙听了大受启发,开始发奋读书,知识大有长进。 后来鲁肃做都督的时候,以为吕蒙还是那么无知。有一日,鲁肃路过吕蒙的驻地,同吕蒙聊天。吕蒙十分诚恳地向鲁肃阐述了吴、蜀两国的形势,提出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非常佩服,不禁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我一直认为老弟只会带兵打仗,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还是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真是文武全才呀,已不是当年的阿蒙了。”吕蒙也笑着说:“人们离别三天,便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咱们两个人隔了这么久的日子没见面,老兄怎么能再用老眼光来看我呢?” 吕蒙果然不负众望,用计巧取荆州,逼迫关羽败走麦城。鲁肃、吕蒙二人的对话,便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源头。

【第19句】:《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然诸众生横计是非,强生争讼,如彼二人等无差别。”在佛学上,“差别”主要是针对“平等”而言的,指的是在现象上,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自相”。佛教认为,世间种种差别相都是由众生“业力”的不同而造成的。如《俱舍论》卷十三谓:“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如是差别由谁而生?……但是有情(众生)业差别起。”也可以说,差别是妄念的反映。《华严妄尽还源观》指出:“是心即摄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的境界。比如说,佛菩萨度众生,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于或人或畜、或怨或亲,都是一视同仁的。又如真正实行“布施”的,要做到不见己、不见人、不见能施物,也是一种平等观。说到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平等。当然,所谓“平等”,并不是抹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著这种差别(参见“平等”)。今在一些文章中会经常用到,如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又如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才能实现真正的实质上的平等。

【第20句】:【读哪家书,解哪家字】(谚)指读的是哪一门类的书,就得要理解哪门类书的字义。借指说话做事要了解情况。

【第21句】:【屁股沉】(惯)指不管到哪儿,坐下就不走了。

【第22句】:【比雌雄】(惯)指通过比拼,决出胜负高下。

【第23句】:【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指在饮食上宁可少而精,不要一味贪多。 也作“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第24句】:【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25句】:【又做巫婆又做鬼】(惯)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业的女人。 比喻耍两面手法,兼有两种身份,赚取不义之财。

【第26句】:【浑身是刀,没一把是快的】(惯)形容人掌握的东西虽多,却没有一样是精通的。

【第27句】:【八九不离十】 释义:数字的顺序是八九紧接着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与“实”谐音,常说明估计或猜测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例句:“……咱们对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对咱们自个儿总能透视个八九不离十……”

【第28句】:化城“化城”原指佛力化现的城郭,乃“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化城喻品》记述其事:有一群人想去寻找珍宝,但必须经过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这些人中路懈退,对导师说:“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以方便力于险道中化作一城,对众人说:“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稳)。”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稳想。”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对众人说:“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佛说“化城”之喻,最终欲令“二乘斯悟,同免化城;六道知归,皆逾火宅”南朝陈徐陵《与李那书》。后世或以“化城”指寺院,如王维《登辨觉寺》诗云:“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又以“化城”比喻幻境或虚幻的尘世,如元代张仲深《送全上人》诗:“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结跏趺面墙坐。”

【第29句】:【踩一头儿撬一头儿】(惯)撬:这里同“翘”,向上仰起。踩下这一头,那一头又翘起来了。比喻压制住这个人,那个人又闹起事来。

【第30句】:【屋漏迁居,路迂改途】(谚)迂:迂回。房屋漏了,就得换个地方住;道路弯曲,就得改条道儿走。 比喻知错就改,不可固执。

【第31句】:【老鸦占了凤凰巢】(惯)比喻卑贱的人霸占了高贵人的位置。

【第32句】:【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歇)点:本指点燃,转指指点。指稍一指点,情绪就高涨起来。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发脾气。

【第33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第34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 释义:形容胆小怕事。 例句:“不行!谁都像你这样胆小,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你!”

【第35句】:【解铃须用系铃人】(谚)要解下老虎项下的铃铛,还得请那位系上铃铛的人才行。比喻问题是由谁引起,还得让谁去解决。 也作“解铃仍着系铃人”。

【第36句】:【吃官饭放私骆驼】(惯)比喻拿着公家的工资,背地里做自己的事情。

【第37句】:【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谚)生活计:谋生的打算和门路。斗量金:用斗来量金银,极言金银之多。 指家存的钱财再多,也比不上有个长远可靠的谋生之计妊。 也作“家无营活计,不怕斗量金”。

【第38句】:【看人看穿戴,生意看招牌】(谚)看一个人,先从他的穿戴看起;看商场生意,先从它的招牌看起。指人的仪表,生意的招牌,都是形象的标志,绝对不容忽视。

【第39句】:【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谚)任凭狗在路旁怎样狂吠,也阻挡不住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坏人如何滋事破坏,也阻挡不了正义的事业向前发展。

【第40句】:【粪堆上开花儿——臭美】(歇)讥讽人显示自己漂亮或能干。

【第41句】: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第42句】:【羚羊挂角】禅宗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如《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谓:“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又如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谓:“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典,《埤雅·释兽》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宋·严宇《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李明权)

【第43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释义:金钱能使人坏掉良心。 例句:原来人心本好,见财即变。自古道得好:“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丁戍见卢疆倾心付托时,也自实心应承,无有虚谬。及依他到所说的某处取得干金在手,却就转了念头。

【第44句】:【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第45句】:【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释义:比喻什么样的人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例句:不听说话不看说事,看他交往的人,也可以知道一个人。……中国的古话说得简单:不知其人观其友。我们山里人,有句俗话说,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第46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释义:鸿鹄:天鹅。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怀大志的人的抱负。 例句:陈涉叹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第47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 释义:比喻某地有相貌出众的女人。 例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闲人。

【第48句】:【好汉生在嘴上,好马生在腿上】(谚)好汉的嘴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好马的腿是矫健有力、日驰千里的。指看人要看他的语言交际,看马要看它的奔驰功力。 也作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好马在腿,好汉在嘴。

【第49句】:【化干戈为玉帛】(惯)干戈:武器。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比喻平息战争或争斗,实现和平。

【第50句】:【心记不如墨记】(谚)指凭记忆力去记事,不如用笔墨记录可靠。

【第51句】:【好借债,穷得快】(谚)喜欢借债的人,借得容易花得快,加上付出的利息,必然很快变穷。指生活中宁可艰苦度日,不可轻易借债。

【第52句】:【人无前后眼,祸害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处事待人如果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后患。

【第53句】:【探花】“探花”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它为何叫探花?与“花”有关系吗? “探花”这一称呼,发端于唐代,定名于南宋末年。“探花”最初和名次无关,仅与科举考试的活动有关。当时,科举得中的新进士在喜庆之余,往往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因为科举发榜时间在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人们便称杏花为“及第花”,把进士们组织的宴游叫“杏园探花宴”。宴游时间确定之后,两名最年轻的新科进士便被挑选出来,担当“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负责采摘都城中的各种早春鲜花,并和其他进士比赛,最先摘得牡丹、芍药等名花的进士胜出,如果“探花郎”不胜便要受罚。此时的“探花郎”只是戏称。 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成为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名单和名次。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都称榜眼。之所以称榜眼,原因是在榜上,状元姓名居中,第二、三名靠下居左、右两边,像人体的两只眼睛;参见皇帝时,状元在前,第二、三名分列两边,也像两只眼睛的位置。 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二、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并开始借用唐代“探花郎”一词指代第三名。但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上,第三名的称呼是进士一甲第三名。一直到南宋末年,“探花”方才正式成为殿试第三名进士的专名。

【第54句】:【罐里养王八——越来越活】(歇)本指越来越有活力,转指活动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不像话。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第55句】:【生佛万家】在这句俗语中,“生佛”指化生之佛,生佛比喻德泽广披的清官、好官,故称“生佛万家”或“万家生佛”。如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又如吴唅《海瑞罢官·罢官》:“海父南归留不住,万家生佛把香烧。”(李明权)

【第56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第57句】:一个人唱不成全家福。

【第58句】:【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释义:形容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力量无穷。“让路”又作“让道”。 例句:种种困难,遇到共产党人,它们就只好退却,真是“高山也要低头,河水也要让路”。

【第59句】:【烧饼枕头饿死人】见“守着饼挨饿”。

【第60句】: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第61句】:冲锋破敌,算个大胆;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第62句】:【咸吃萝卜淡操心】(惯)指人爱管闲事,瞎操心。

【第63句】:集体的智慧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

【第64句】:【太刚则折】(谚)折:折断。物体过于刚硬,就容易折断。比喻人在为人处世上过于刚烈,就容易受挫折。

【第65句】:【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谚)把嘴撅:翘起嘴唇,表示生气或不高兴。萝卜上市出售,医生就没病人来看病开药了。指萝卜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有防病的功效。

【第66句】:【小报告】人们把告黑状等目的不纯的报告称为“小报告”。这种“小报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见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 上奏折参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唐代时规定,由“下之所以达上的”官文书有“表、状、笺、启、辞、牒”等六种形式。到明代时,朱元璋通过改革,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许大臣之间写秘密奏折,报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内容一定属于机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晓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议之外的一种非正式文书,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强、无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参与等特点,类似于现在的小报告。 从洪武时期实行密奏形式,永乐之后逐渐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围更加广泛。密疏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 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报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条控制官员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为心术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机会和条件。被人暗算了,还不知道是谁。

【第67句】:【不遇盘根,谁别利器】(谚)盘根:树根盘绕。指不遇到盘根错节,谁能识别出斧子的锋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难办的事,就显现不出英杰之材。

【第68句】:【一遭生,二遭熟】(谚)指人与人的交际,一次接触生疏,再接触就惯熟了。也指路径多接触,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见两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第69句】:【打狗就不怕狗咬,杀猪就不怕猪叫】(谚)比喻既下决心揭发恶类,就不怕他们打击报复。

【第70句】:【拜佛修斋】佛教徒修行的主要内容之一。拜佛是佛教徒每天应修的定课;如入寺院,亦应礼拜佛菩萨等。拜佛必须依从佛教仪规,采取“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方式。至少三拜,或为三的倍数。斋字有戒、敬、清净等义。修斋原指过午不食,后转指不食肉(包括“长斋”与每月若干天的“花斋”)。此外,在家信徒在斋日修“八关斋戒”,使身口意清净,也叫“修斋”。修斋还包括设食供养僧众的“斋僧”,为亡人设斋会的“斋七”等。总之,一切时、一切处“自净其意”,便名“修斋”。俗语用“拜佛修斋”形容修习佛法者。如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生来心地最慈仁,拜佛修斋一秉仁。”(李明权)

【第71句】:【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见“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第72句】:【巧妻常伴拙夫眠】(谚)心灵手巧的妻子常会和笨拙的丈夫生活在一起。指旧时婚姻由父母之言而定,很不合理。

【第73句】:骑马需要鞍,钓鱼需要竿

【第74句】:实际上,自力、他力并非孤立而是互有联系的。明代蒲益大师指出,佛力(他力)即是自己愿力(自力)。可见佛教毕竟是以自力为主为因、他力为助为缘的。后以自力表示尽自己的力量。如《新唐书·白志贞传》:“硁硁自力,有智数。”自力更生是说不依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力,使事业发展兴旺起来。如沙汀《磁力》:“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义如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第75句】:【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俗语中以谓本无其事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此语源自佛教《景德传灯录·契纳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又《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僧问:‘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李君冈)

【第76句】:【沙文主义】“沙文主义”又称“大国沙文主义”,泛指一切极端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它从资产阶级反动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极力宣扬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拼命煽动民族仇恨,毫不掩饰地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 在思想领域,能够称为“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创始人一定是个大人物。 如马列主义,如托洛茨基主义。但,沙文主义例外,他只是个小人物。“沙文主义”产生于18世纪初的法国。沙文是拿破仑手下的士兵,由于获得军功章和一小笔津贴,便对拿破仑感恩不尽,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的征服计划,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极力主张法国用暴力向外扩张,建立大法兰西帝国。由此,他成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两个话剧中的反面角色。自1831年斯克里的剧本《农民士兵》上演后,沙文主义就在法语词汇中扎根了。

【第77句】:得时无怠,时不再来

【第78句】:【称上四两棉花——纺一纺】(歇)纺:谐“访”。指走访、了解一下。 也作“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第79句】: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第80句】:【国手】“国手”指精通某种技能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特指人选国家队的体育选手。不过,足球运动员又称之为“国脚”。有许多人认为“国手”是现代词汇,其实古已有之。 国手源于古代的一句谚语,本意是指善于下棋的人。有古代谚语为证:“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意思是再聪明的人,再善于算计的人,也有算不到的地方,国家的一流棋手还有输棋的时候,意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中“围手”就是指的善于棋弈的大家。后泛指国人中的佼佼者,指才能、技艺出类拔萃的人。如中国派出参加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手也称国手。

【第81句】:【没有弯弯肚子,不敢吃镰刀头】(谚)指有弯弯的肚子,才敢吞吃弯弯的镰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没有特别的本领,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风险。 也作没有弯弯肠子,别吞镰钩刀子。 没那弯弯肚子,也吞不下这镰刀头。

【第82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第83句】: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

【第84句】:演说其本义是指佛、菩萨为弘传、阐发教义而向众生宣示开讲。《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说,佛“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演说无所畏”。据经上说,佛以其“广长舌”,对天上人间一切众生说法,被称为“天人师”、“大导师”。佛说法无所畏惧,摧破一切“外道邪说”,被称为“师子吼”。佛本着“一实理”.同时适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方便善巧地演说不同的法门。据说,佛说一句法义,众生都能依自己的体会而分别受益。高僧说法,也称“演说”。如《晋书·姚兴载记上》记载:后秦围主姚兴曾率众沙门至逍遥同澄玄堂去恭听当时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演说佛经”。僧人讲经蔚然成风,逐渐面向社会大众,义形成了一种通俗的讲经方式——“俗讲”。后演化成就某一个号门问题向大大听众发表见解,阐明事理,称为“演说”。如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他的嗓门高极了,还不断挥着手,像发表演说似的。”民间艺人表演说唱,亦称“演说”。如《老残游记》第二回:“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

【第85句】:【穿新鞋走老路】(惯)比喻形式变了,内容和实质没变,还是老一套。

【第86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 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 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第87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谚)衙:公府衙门。当官一任三年,任满随即调离,故不修衙门;旅客随住随走,任凭旅店破旧,也绝不维修。 指临时应付的差事,不会作长远打算。

【第88句】:【赶鸭子上树,难】 释义:形容事情极难办到。 例句:赶鸭子上树,难呀。眼眉毛底下的事还搞不清,哪想得那么远。

【第89句】:【天下钱哏儿都一样】(谚)钱眼:钱孔,旧时铜钱当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钱眼都一样是方的。指人人对钱财都一样地喜爱。也借指人的眼力、喜爱与追求都差不多。

【第90句】:【小骂大帮忙】(惯)指批评、反对不过是作姿态,实际上是支持、拥护、帮大忙。

【第91句】:【帽子破了边——顶好】(歇)顶:本指帽子顶部,转为副词,表示程度最高。指最好。表示赞赏。

【第92句】:【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歇)瘪:不饱满。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为肚子不饿。

【第93句】:【卖空头人情】(惯)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以使人感谢自己。比喻答应给人好处,却又不兑现,让人白白感激自己。

【第94句】:【一石激起千层浪】(惯)比喻某种言论或行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反响。

【第95句】:人有志,竹有节。

【第96句】:个人孤舟漂海,集体…巨轮出江。

【第97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不知生死。

【第98句】:根深不怕风动摇,树正何愁月影斜

【第99句】: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16872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