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县上有个会,我们都想去看热闹。老师却说:“你们不买骡子不买马,去干啥?还不呆在家里做作业!”(陕西·武功)
【第2句】:【一锥子扎不出血】(惯)1形容人不爱讲话,对外界事物反应慢或无动于衷。2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第3句】:【保住乌纱帽】乌纱帽,为封建时代官员所戴表示身份的 官帽。借指保住个人地位权势。反义说:丢了乌纱帽。姚 雪垠《李自成》:“请你想想,如果这次进剿又无结果,丁抚台 的乌纱帽能保得住么?倘若皇上震怒,不惟会丢了乌纱帽, 恐怕还有不测之祸!”
【第4句】:【不叫的狗咬人】释义:比喻害人的人凶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个老实巴交的屠户,平日不吭不声,三锤砸不出个响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为王秋赦总结过一句话,当时流传甚广,影响颇坏。
【第5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惯)指人虽穷而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第6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第7句】:妈妈给我一块钱买火柴,回家后,妈妈问剩下的钱呢?我说:“买糖了。”妈妈说:“真是猴子嘴里倒不出枣。”(山东·昌乐)
【第8句】:【开一道口子,毁一座堤坝】(谚)堤坝:防水拦水的建筑物。指堤坝上如果开了口,水就会冲溃整个堤坝。比喻事情一旦开了先例,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
【第9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谚)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第10句】:【谷怕碾不出米,人怕来个比】(谚)谷经过碾,才能看出颗粒是饱是瘪;人经过比,才能见出品行才学是优是劣。指比较能够显出人与人的差别来。
【第11句】:【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青树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第12句】:急性子喝热粥——烫嘴
【第13句】:【千叮咛,万嘱咐】(惯)指反反复复地告诉对方应该注意什么以及怎样做。 也作“千嘱咐,万叮咛”。
【第14句】:【单相思】(惯)本指男女间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爱慕。比喻办事情只从单方面的主观愿望出发,不顾客现实际。
【第15句】:大海里找剑——捞刀(唠叨)
【第16句】:【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第17句】:【老鸦野鹊拣旺处飞】见“鹁鸽子旺边飞”。
【第18句】:【 三年等个闰腊月】意即等待机会。相关的:十年难逢闰 腊月。西戎《两涧之间》:“咱们三年等他个闰腊月,不信他 们就没有用咱的时候。”
【第19句】:我弟弟很淘气,每天总是爬高上低。可奶奶总是说:“小孩是宁让跳墙,别让卧羊。一像羊卧在那里,就是生病了。”(河南·沁阳)
【第20句】:【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谚)红叶:唐朝卢渥在御水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有绝句:“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发放宫女,卢渥与题红叶诗的宫女结为夫妻。月老:月下老人,传说月下老人用红绳系住男女足,二人即成夫妻。旧指男女婚配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并由专人主持。
【第21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惯)取不尽,用不完。形容资源丰富。
【第22句】:火把棍子当枪使——打不响
【第23句】:哥哥谈对象,谈了吹,吹了谈,总没着落。妈妈着急地说:“你是瓜地挑瓜,挑着眼花,啥时挑到头啊?”(河南·林州)
【第24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惯)l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2指人自私,光为自己着想,不顾别人。
【第25句】:【碰到南墙不回头】见“撞倒南墙不回头”。
【第26句】:弟弟考试得了第一名,就骄傲起来。爷爷看他不认真学习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骄傲的人只会跌进门槛,谦虚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啊!”(广东·龙门)
【第27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第28句】:【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29句】:【 照与子抓药处方上的药,不能随便更换。】表示严格执 行,或刻板的模仿。《北京日报) (1987,7,16):“他们从那些 不法商人那里得到了启示,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开始照方子 抓药。”
【第30句】:藤萝爬上葡萄架——纠缠不清
【第31句】:【肚皮贴着脊梁骨】(惯)肚子里没有一点食物,瘪瘪的。形容非常饥饿。 也作“肚皮饿得贴脊梁”。
【第32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谚)富贵之后如果不回家乡显示一番,就像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谁也看不见的。旧指发达之后理应回故乡显耀荣华。 也作富贵若不归田亩,如著锦衣黑夜游。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第33句】:【灯月之下看佳人,更比白日胜十倍】(谚)佳人:美人。在灯光或月光下看佳人,会觉得更加妩媚。指美人在朦胧的光照下会显得格外美丽。 也作灯前和月下,最好看佳人。 灯下新妇,分外好看。
【第34句】:孤树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35句】:喜鹊回窝凤还巢——安居乐业
【第36句】:蜜蜂叮在玻璃上——看到光明,没有出路
【第37句】: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第38句】:【死人头上无对证】人死无法讲话,无法证实。成语:死无 对证。陈登科《赤龙与丹凤》:“死人头上无对证啊!一个 人,两个人还好说;上百人,上千人,全村人都往你头上一 歪,事情就难办了。”
【第39句】:【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实质不行。反义说:中吃不中 看。清代《红楼梦》:“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 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
【第40句】:【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谚)真人:明察一切的人。指在阅历丰富、深谙世情的人面前,只可实话实说,说假话是无用的。 也作真人面前不说鬼话。 真人面前莫打诓语。 真人面前莫说假,假人面前莫说真。
【第41句】:【脑瓜子有转轴】(惯)比喻人见风转舵,善于跟着情势转变立场、态度。
【第42句】:【曾被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谚)指受过甜言蜜语哄骗的人,对于甜言蜜语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与警惕。
【第43句】:大榔头砸豆腐——笃定
【第44句】:【天塌下来有高人,地陷下去有矮子】谓不论发生什么灾难, 都不会先临到自己头上,尽管放心。沈从文《长河》:“师爷, 说好倒真是你们好,什么都不愁,不怕,天塌了有高长子顶, 地陷了有大胖子填。吃喝自在,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第45句】:【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歇)坐骑:供人骑的马,也泛指供人骑的兽类。四不像:麋鹿的俗称,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从整体上看,哪种动物都不像。比喻不伦不类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第46句】:【开弓没有回头箭】谓无法改变,无法收回。王朔《编辑部 的故事》:“真不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47句】:下午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时,天还明亮亮的,可刚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妈妈说:“太阳是早晨骑着马,中午骑着牛,晚上骑着轱辘球。”(河北·深县)
【第48句】:【大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谚)偷抢财物的大盗明目张胆地走在街上,没有真凭实据,就无法给他定罪。指惩办罪犯,要有证据。
【第49句】:【舌头底下压死人】谓造谣中伤,能害死人。成语:人言可 畏。明代《金瓶梅》:“娘也少听韩回子老婆说话,他两个为 孩子好不嚷乱。常言道:要好不能够,要歹登时就一篇。房 倒压不杀人,舌头倒压杀人。”
【第50句】:【阎王】在民间传说中,阎王是阴间最大的官,阎王主管着人间的生死簿,并负责对死者的审判。阎王源于佛教。在许多佛经中,的确都可以见到关于阎王的记载。在佛教传人之前的中国,尽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黄泉的说法,但却没有阎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国时,土生土长的道教对其排斥得十分强烈,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引用了佛经,二者相互借鉴。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狱”即“阎王”的观念也被道教接纳并运用,“地狱”、“阎王”从而本土化。阎王是由人类编造演绎出的神话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却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并成为许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文学作品塑造的阎王有两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义,残害百姓的人为阎王。一是用来比喻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传》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第51句】:【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谚)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出众才干,都是从艰苦的打磨中培养出来的。
【第52句】:【小人无罪,怀璧其罪】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53句】:见着猫儿当老虎——大惊小怪
【第54句】:【上刀山,下火海】(惯)指奋不顾身去做最危险、最艰难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第55句】:车顺道,马识途,就怕赶车的打糊涂。
【第56句】:我进步很快,老师夸我是锅炉烧足了的压力表——直线上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爸爸却说:“以后可要继续努力呀,希望你能凤凰头上戴牡丹——好上加好。”(河南·许昌)
【第57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谚)东西必定自身先腐烂了,然后才生蛆虫。比喻若内部先有弱点或腐败,坏事或奸邪就容易发生滋长。
【第58句】:【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谚)私酒:违反法规、私下售卖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卖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旧指人不怕违法,就怕做违法事却没有不让人发现的高明手段。
【第59句】:【骨头没有四两重】谓人没有多大分量,没有多大本领。 清代《品花宝鉴》:“几句话说得潘其观骨头没有四两重了。”
【第60句】: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第61句】:【名取西川,暗夺荆州】释义:名义上说是去夺取西川,实际上暗中去夺取荆州。比喻声东击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第62句】:阎王爷照镜子一鬼样子;鬼相
【第63句】:【糊涂虫】“糊涂虫”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对事情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县官,审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虫,并且作了打油诗来讽到他。县官不知道这是讽刺自己yipinjuzi.com,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虫,而且下令务必在三日之内捉到三个糊涂虫,少一个也不行。公差们发现一个头顶包袱、骑在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马身上?”那人回答说:“我担心马驮得太重,顶在我头上,可以节省马力。”公差一听这话,就说:“这个人可以算一个糊涂虫了,带他去见官!”公差们走到城门口,见一个手拿竹竿的人想进城,竖着拿城门太低,横着拿诚门太窄,就是进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们两个去交差。县官听了公差的报告,对拿竹竿的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城来?”公差们一听,说:“报告老爷,第三个糊涂虫查到了。”县官忙问:“是谁,快给我拿来!”公差们说:“等下一任县太爷来了,我们就把他抓起来。” “糊涂虫”县官能当下去,清醒的郑板桥却当不下去,难怪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第64句】:【抬一个灭一个】(惯)抬举一个,打击另一个。指待人不平等。
【第65句】: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抬举
【第66句】:【筛子喂驴——漏豆】(歇)豆:作牲口饲料的豆类作物的种子,谐“兜”。指财产都挥霍光了,露出穷相。
【第67句】: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第68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谚)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卧床旁边,哪容得别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许有异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第69句】:【省了盐酸了酱,省了柴禾睡凉炕】只图节省yipinjuzi.com,反而影响质 量。类似的:吃了省钱瓜,得了绞肠痧/买得便宜柴,烧了夹 底锅。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治疮别怕剜肉。要是 该花,再多咱也花。可千万别省了盐,酸了酱;攒下柴禾,睡 凉炕!”
【第70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马昭:三国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的儿子,魏帝曹髦在位时专国政,企图谋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71句】:我和哥哥、弟弟去地里干活,一路上你追我打,到了地里几个人却喷起空来。妈妈说:“你们是走起路来一条龙,干起活来一窝蜂,坐在一块乱嗡嗡。”干了一会儿,我们又蹭到地边歇去了。“这几个孩子,真是吃饭端盆子拿大碗,干活装聋子溜地边。”妈妈的话说得我们很难为情。(陕西·眉县)
【第72句】:【八十岁学吹打——老来忙】(歇)讥讽人等到年纪大了才学做某事。
【第73句】:【折断一枝荷,烂掉一窝藕】(谚)表面上只是折断了一枝荷花,实际还毁了水下的一窝藕。比喻造成的损失表面上不大,实际却是巨大的,只是人们看不见罢了。
【第74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书法好,受重视。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虽不及古人,打个对 折是要的。”
【第75句】:【行得端,走得正】行为端正,没做过坏事情。成语:光明 正大。浩然《艳阳天》:“他敢说,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个 最光明磊落的人。”
【第76句】:【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谚)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人却为追逐名利而敢冒险前往。指名利对人极有诱惑力。
【第77句】:【三军】现在所谓“三军”,一般泛指军队的统称,也指海陆空三军。毛泽东长征诗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之句,即是泛指红军。 “三军”源自古代的军队编制。春秋战国时期,晋、齐、鲁、楚等国军队都设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其中以中军的地位较高,也更为骁勇善战。后来又演变为前、中、后三军。唐宋以后,前、中、后三军已经成为军队的一种固定的建制。不过,这时“三军”的概念与春秋时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中军即由主将亲自统帅的部队,也是全军的主力。前军即先头部队,后军即担任后方掩护、警戒任务的部队。到了现在,前、中、后的三军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陆、海、空三军。
【第78句】:【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歇)指过分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
【第79句】:【大锅饭,小锅菜】(谚)指做饭要用大锅,饭不会夹生;炒菜或焖菜要用小锅,菜出炉快,又能保持鲜嫩不走味。
【第80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创业 史》:“那白占魁再过二十年还是个普通社员。蝎子的尾巴, 有点毒水,也不多!”
【第81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82句】:【有智不在年高】年纪小的,也可能有智慧,不一定不如年 高者。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 又是有年纪的么?”
【第83句】:【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点首而来】(谚)点首:点头。商场中,卖货人任你千百声吆喝,也吆喝不来顾客;但只要货物好,信誉高,顾客就会主动前来。指货物销路好,全凭货真价实有信誉。
【第84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释义:山区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策。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不准到什么时候,交个好运,发笔洋财。”
【第85句】:儿童节这天,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由于我平时没抓紧练习,没记牢,心里很急,就求妈妈中午不休息陪我练讲故事。妈妈说:“你呀,真是水到屋檐才开沟。”(广西·贵港)
【第86句】:【下药捻儿】(惯)比喻设计害人。
【第87句】:【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谚)八字衙门:旧时官署衙门的门墙呈八字形。旧时进衙门打官司全凭花钱,没钱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赢官司。指过去的衙门是只认钱不认理的。 也作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进不来。 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没钱是白来。
【第88句】:【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捻捻转,儿童玩具,用手捻中轴,使迅 速旋转。借指人不会永远走运。李准《黄河东流去》:“天下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总有一天,要叫老蒋知道知道老百姓是 不能得罪的!”
【第89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第90句】:逼出来的口供——信不得
【第91句】:给老虎引路——帮凶
【第92句】:【一面打墙,两面好看】(谚)两家的界墙,一家主动打起来,两家都整齐好看。指彼此共管的事,一方主动做,两方都有益。也比喻一举两得。 也作“一面打墙两面光”。
【第93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有指望
【第94句】:【吃鸡蛋不吃鸡母】(谚)鸡母:母鸡。指只可吃鸡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鸡。比喻投入再生产的资本不能花销,只可花销利润。
【第95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第96句】:小明受到妈妈的批评后不高兴,奶奶劝他:“草不锄苗莠,枝不修树荒。小孩子不受批评怎能长大成材呢?”(河南·南阳)
【第97句】:【官不大,僚不小】(惯)形容人职位虽不高,却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也作“官儿不大,架子不小”。
【第98句】:【站在河边不脱鞋】(惯)比喻不深入实际或不做实事。
【第99句】:【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谚)话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钻孔,就不能穿透底层。指和人说话,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