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二叔家批下来个二胎指标。前天,二婶又生了个小妹妹。大爷不高兴地说:“唉,十个如花女,赶不上一个跛脚汉。”大奶说:“十个武大郎,比不上一个穆桂英,你是老思想!”(河南·内乡)
【第2句】:【东家长,西家短】(惯)指议论人家的是非短长或谈论别人的家事。
【第3句】:【亲故亲故,十亲九顾】(谚)亲故:亲戚与朋友。指亲戚故旧之间,遇事总会互相照顾。
【第4句】:【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第5句】:船开才买票——错过时机
【第6句】:【冷手挝不着热馒头】(谚)挝(zhua):抓。馒头:馍馍。指冰冷的手难抓热馍馍。比喻时机不到办不好事,或方法不对头难办成事。 也作冷手难抓热馒头。 冷手抓不住热馍馍。
【第7句】:一天中午放学,我一到家门口就闻着一股羊肉味儿。奶奶说:“你真是馋猫闻着狗屎香。”(河南·内乡)
【第8句】:我的字总写不好,爸爸说我的字像是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我埋怨说笔不好,爸爸说:“驴不好好拉套,还嫌套杆子弯。”(河南·新野)
【第9句】:作文写得不生动,我自己也很着急。妈妈看了我的几篇作文后说:“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惟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你看,你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怎么会打动人?”(河南·鹤壁)
【第10句】:【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谓容易获得,便不被重视。清 代《十二楼》:“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内中没 有几个是艰难迟钝的。古语云:‘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 看。”’
【第11句】:人老还穿儿时衣——过时货
【第12句】:叫花子拨算盘——穷打算
【第13句】:【偷食猫儿性不改】释义:比喻恶性难改。例句:常言道:偷食猫儿性不改。他在外边放荡惯了,看在家中,犹如牢狱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14句】:【 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无此必要。《北京日报》(1982,7, 19):“在他们看来,既然眼前无人‘下水’,那反腐蚀教育就 是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
【第15句】:乌龟皎王八——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第16句】:【天打五雷轰】释义:赌咒发誓要遭到应有的报应。例句:我们是结拜兄弟,我要是做对不起你的事,那就天打五雷轰。
【第17句】:【好搁不如好散】(谚)搁:合在一起。在一起和和气气共事,不如分离时能保持不伤和气。指在一起和气共事容易,分离时能保持和气很难。 也作“好合不如好散”。
【第18句】:【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惯)指生下来就是这样,难以改变。 也作生就了的骨头长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头。
【第19句】:【水流四海,不如落叶归根】释义:漂流在外,总不如回到故乡。例句:许伙泰语重心长道:“怎么繁华也没有劳碌人家的份儿,倒是在乡里劳动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叶归根。”
【第20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第21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惯)指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也指过高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而对己方的力量估计不足,因而助长对方气势,使自己灰心丧气。 也作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第22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第23句】:【因祸得福,只在人为】(谚)本来是灾祸临头,却转而获得好运,这只靠着人为的努力。指人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变被动力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第24句】:【端谁的碗,受谁管】释义:吃谁的饭,给谁干活,就得受谁管。例句:张枫林欲擒先纵,故意拿捏着说:“端谁的碗受谁管。人家跷起腿来比咱们脑袋都高,不斗意气,不生闲气,闭着眼睛活着吧。”
【第25句】:【呼风风来,挥雨雨去】具有驾御形势的高超能力。成语: 呼风唤雨。张洁《无字》:“朦胧中……我又看见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呼风风来、挥雨雨去的诸葛亮,如何地运筹帷 幄。”
【第26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第27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处于中间状态,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词;也指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中游思想。此语源自《后汉书·赵岐传》注引《三辅决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西汉时,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书法度严谨,仪态端庄,为人推崇。另外两位书法家赵袭和罗恽草书成就很高,然而却狂妄自负,遭到众人的鄙视。书法家张伯英在给朋友朱赐的信中称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此后,由专指书法推及生活诸事。
【第28句】:【龙多乃旱】(谚)龙多了,互相推诿,谁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谁也不负责,反把事情耽搁了。 也作龙多不治水。 龙多旱,人多乱。
【第29句】:【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名师有成就,师傅要求严格,能 培养出高才生。台湾白先勇《游园惊梦》:“您是顾师傅的高 足,名师出高徒,一定是好的。”
【第30句】:爸爸在看电视,妈妈在洗衣服。我呢,又是扫地又是倒垃圾。忙完了,我对妈妈说:“妈妈,看我多好啊!”妈妈笑着说:“你呀,瞎娘抱着个秃娃娃,别人不夸自己夸。”(河北·邱县)
【第31句】:【寒猫不捕鼠】(谚)指受饿受冻的猫无力捕捉老鼠。比喻饥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难以承担正常人的劳动任务。
【第32句】:【六耳不通谋】(谚)六耳:三个人六只耳。指商量机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参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谋,三人口一尺。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第33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见,闭一只眼看不见,看 见当作没看见。意即马马虎虎,不必认真。又指没有完全 睡大觉,暗中查看。歇后语形式为:大肚子罗汉戏观音,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老舍《茶馆》:“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 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
【第34句】:【抗膀子】(惯)比喻对着干。
【第35句】:【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歇)只用三文钱买来的老驴,肯定不能骑,却自夸能骑。指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第36句】:乌龟进沙锅——丢盔卸甲
【第37句】:【光听拉拉蛄叫,就别种地了】(谚)拉拉蛄:即蝼蛄,昆虫,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专吃农作物嫩茎。指拉拉蛄是农作物的大害虫,可农民不会听到拉拉蛄的叫声就不种庄稼。比喻不能因为有人议论指责,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蝼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尽听拉拉蛄叫,别种庄稼了。
【第38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去换米,我俩都不想去。妈妈说:“真是龙多思翘,人多思靠。一个和尚水多,两个和尚水少,三个和尚无水啊!”(河南·郏县)
【第39句】:【天地之大,无所不有】(谚)指世界是非常广大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与物都会出现。 也作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天下事无奇不有。
【第40句】:【皮笑肉不笑】假装笑脸。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第 二次过堂,何世雄还是皮笑肉不笑的说:‘杨小梅,怎么样? 憋闷得慌吧?”’
【第41句】:【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惯)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千钧:形容极重。蝉翼极轻,却把它看得很重;千钧极重,却把它看得很轻。比喻是非被颠倒。
【第42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不可错过机会。类似的:过了 这个节日,就怕种不上这个庄稼了/过了此船无好渡。反义 说:过了这个村,再找一个店。老舍《茶馆》:“告诉你,过了 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可别怨我!快去快来!”
【第43句】:【人不亲土亲】(谚)土:乡土,故乡的土地。指本乡本土的乡亲有着天然亲情,即使彼此不多往来,故乡的情谊也会使他们亲热。 也作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 人不亲土亲,心不热血热。
【第44句】:【貂惜皮毛象护牙】释义:貂:一种动物,皮毛珍贵。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例句:他略顿了顿,又进一步开导说:“貂惜皮毛象护牙。咱们呢,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站稳脚跟,不被冲垮,保住乌纱帽。”
【第45句】:无根的水草——漂浮不定
【第46句】:天阴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叶在不紧不慢地拾掇着摊在箔上的棉花,她妈妈催促道:“小叶,快点啊,不要绣花绣朵的。”(山东·金乡)
【第47句】:老猫不吃肉——假撕闻(假斯文)
【第48句】:【金刚厮打,佛也理不下】(谚)金刚:佛的侍从力士。金刚要是互相打起来,佛也调和不了。比喻内部闹起纠纷来,有权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难以排解。
【第49句】:【千日琵琶百日琴,告化胡琴一黄昏】(谚)告化:叫花子,乞丐。学好琵琶需要三年工夫,学琴只需百日,至于乞丐拉的胡琴,一晚上就能学会。指琵琶难学,胡琴容易。
【第50句】:上吐下泻——两头忙
【第51句】:【我有黄金千万两,不因亲者却来亲】(谚)指只要有了大量的金钱,无亲无故的人也会来攀亲结故。
【第52句】:【大家拾柴火焰高】(谚)比喻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大。 也比喻大家开动脑筋,想出的办法就多。 也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53句】:【要知朝中事,乡间问老农】(谚)要想知道朝廷的政事,最好是到乡下去问老百姓。指上层社会的政策效应,只有下层的人民群众感受最深。 也作“要知朝中事,去问乡下人”。
【第54句】:九头鸟拾到帽子——不晓得给哪个头好
【第55句】:鲁达当和尚——半路出家
【第56句】:百货店里的买卖——挑挑拣拣
【第57句】:【鸡抱鸭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场。 也作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孵鸭子——白忙乎。
【第58句】:我们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虽然个子小,但球打得不错,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爷爷高兴地说:“比赛场上,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河南·杞县)
【第59句】:【河狭水急,人急计生】(谚)河身狭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处,为形势所迫,就会生出奇计来。指情势危急时会逼出应急的奇谋。 也作“河狭水紧,人急计生”。紧:湍急。
【第60句】:【砍三斧头】(惯)原指唐初大将程咬金使的三板斧功夫。比喻事情开始先使出最厉害的招数,震慑住对方。
【第61句】:【三一三十一】(惯)原为珠算口诀,用三除十,得三余一。指三个人每人平均一份。
【第62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随其便;奈何不得;你管不着;随他的便;有什么办法
【第63句】:【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见“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第64句】:【提着头过日子】(惯)比喻时时处于危险的境地。
【第65句】:仙女下凡——腾云驾雾;飘飘然
【第66句】:地头的韭菜——去了一茬又一茬
【第67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惯)比喻以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也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第68句】:【开锣的戏难唱】释义:比喻做事开头困难。例句:中匡I有句俗话:开锣的戏难唱,头三脚难踢。我把眼泪咽进肚子,总算是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第69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谓年轻人没有经验,办事不可靠。 清代《官场现形记》:“你们几位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俗语说 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们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 冤枉人的了?”
【第70句】:【上刀山,下火海】(惯)指奋不顾身去做最危险、最艰难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第71句】:【看到绳子都是蛇】(惯)形容过分胆小谨慎。
【第72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第73句】:【人之相去,如九牛毛】(谚)去:差别。九牛毛:九牛和一毛,比喻差别之大。指人和人不能比,相差太大。
【第74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绳】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间。典出《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明朝成化年间,苏州有个名叫文若虚的人,做生意总是赔,人家叫他“倒运汉”。这年他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着别人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红”,随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风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国,商人们都上岸做贸易去了,文若虚猛地想起自己带着吃的那一篓橘子烂了没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风。岸上走的人看见了,问是什么东西。文若虚拿起一个掐破就吃。围观的人看这东西又好看又能吃,问他多少钱一个。文若虚听不懂,便竖起一个手指。有人拿出一个银钱来买了一个,闻了闻扑鼻香,尝一尝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几个银钱来,说:“我买十个进奉皇帝。”旁边的人看了,你买俩,他买仨。文若虚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刚要涨价,那第一个买橘子的人飞马赶来,大声喝道:“不要卖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虚把钱一数,共一千多,约合百两银子,竟是一本百利了。众商人回来,听说这事,都惊喜道:“人都道他倒运,而今是转运了。” 便劝他得此钱买了货带回去再生利钱。文若虚道:“我是倒运的,将本求财,没有一次不蚀本的,如何这要生利钱。妄想什么?万一和从前一样,再做亏了,哪里再有洞庭红来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量了,我还是带这些钱回去吧!”
【第75句】:【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第76句】:活鱼丢在沙滩上——干蹦跶
【第77句】:扁担靠在电杆上——矮了半截;矮了一大截
【第78句】:【事无不可】对人言襟怀坦白,无可隐瞒。老舍《四世同 堂》:“他不能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又觉得这是违反了事无 不可对人言的道理。”
【第79句】:【正等肉下锅,兔子来叫门】(惯)比喻要抓的人不请自到,来得正巧。
【第80句】:谷糠榨油——难上加难
【第81句】:【未学爬,先学走】学习上操之过急,未能循序渐进。类似 的:走道不好,倒要学跑/未上楼梯三步,就想一步登天。清 代《何典》:“只见那活死人已经未学爬,先学走,一路扶墙摸 壁的行来。”
【第82句】:【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惯)比喻没有亲身经历过,却看见过,多少了解一些。 也作“没吃过猪肘,见过猪走”。
【第83句】:【莲花出于污泥】释义:比喻极差的条件、环境中会产生品格高尚的人物。例句:老残道:“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而且又是年轻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样。古人说:‘莲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错的!”
【第84句】:【不怕闹的欢,就怕拉清单】拉清单,借代算总账。指为非 作歹日后要被清算。孙犁《风云初记》:“不怕闹的欢,就怕 拉清单,你说的对!”
【第85句】:霸王别姬——无可奈何
【第86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87句】: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第88句】:【官高必险】(谚)官位高了,必定有风险。旧指权力倾轧,无过官场,官位越高,越成为倾轧的焦点。 也作官高必险,势大必倾。 官大有险,树大招风。
【第89句】:骂了皇帝骂祖先——不忠不孝
【第90句】:【药不对症,参茸亦毒】参茸:人参和鹿茸,中药里最有滋补功能的两味药物。指用药如果和病症不相投,再名贵的药物也会对身体有损害。
【第91句】:【树挪死,人挪活】见“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
【第92句】:【空着肚子打饱嗝——硬装门面】(歇)指内里不行,表面上还硬要装得好看。
【第93句】:【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释义: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例句:你可挑拣那大而珍贵的,捉住一个打铁的,顶一群小炉匠;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第94句】:【一个萝卜顶一个坑】释义: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各有专职。也比喻钱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还比喻工作踏实,一步一个脚窝。“坑”又作“窝”。例句: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的,将是强的。
【第95句】:【买一个饶一个】(惯)饶:另外添加。比喻惩罚某人,连带也惩罚了另一人。
【第96句】:【行得端,走得正】释义:行为光明正大。例句:“咱行得端,走得正,众人有眼哩!仇人不仇人小事,要叫我维持,向日本人低头,我是坚决不干!”
【第97句】:【响鼓偏用重槌敲】(谚)响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青树林文案馆网,才能发出更亮的响声。比喻对德才兼优的青年,更应加强教育,以造就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作响鼓还须重锤敲。 响鼓离不开重槌。
【第98句】:【背后捅刀子】(惯)指暗地里害人。
【第99句】:【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个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有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和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区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和《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生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字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旧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厅,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写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是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戏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种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上一篇:职场文案粉丝们的最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