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少年游阅读答案

3882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少年游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游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游阅读答案1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现在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少年游阅读答案2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纳兰性德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②,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注】①康熙十三年,词人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后来词人写下了这首词。②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

(1)上片写出了词人哪些细腻的情感与体悟?

(2)请简要赏析“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三句的表达效果。

(1)①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②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③以此表达出诗人对以往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的怀念。

(2)①前两句借景抒情,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营造出凄清、幽寂的氛围,含蓄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思念。②结句“总是恼人时”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将词人心中挥之不去、无限绵长的思念之愁苦表达得淋满尽致。③前两句与上片的“寻常风月”“等闲谈笑”形成对比,强化了此时此刻春夜相思的孤寂落寞。

少年游阅读答案3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8.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9.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6分)

参考答案:

8.(5分)参考A:哀景衬哀情。(1分。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以。答“比喻”不给满分)眼前的烟柳历经沧桑而衰败,又加上历来被离别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2分)作者以哀景衬哀情,借伤柳而伤别,加倍突出了人间的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提及沧桑之感亦可)

参考B: “憔悴楚宫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词人眼中所见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如楚宫腰的婀娜多姿的柳树早已憔悴不堪了,已是古老且衰败。(2分)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烟柳姿态,而且强烈表现了词人心中所生的历史沧桑之感(离愁别恨)。(2分)

9.(6分。关键词:秋日、夕阳——漂游思乡;阳关曲——别离之苦;乘舟凭栏——孤寂)夕阳闲淡而且秋光已老,这种凄清孤寂的环境已经让词人心中满是离愁,而送别的阳关曲不由得让独自乘舟而去的词人更是肝肠寸断。

少年游阅读答案4

少年游

杨慎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谢”“柳浓”点明时间是春末夏初,黄莺在这温暖的天气里懒洋洋的,不再啼鸣。

B.“蜂衙”一词把蜂窝比作衙门,写出春天之时群蜂飞舞忙碌、占尽春光的喧闹场面。

C.“带眼”即带孔,“频移”指衣带上的孔不时往里移,是说人腰围渐小,不断消瘦。

D.下片最后两句,呼应“柳浓莺懒”“无情思”,点明作者没精打采的原因——多病。

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红稠绿暗遍天涯”一句。(6分)

阅读答案:

14.D(没有呼应“柳浓莺懒”,“多病”是“无情思”“慵”的原因。)

15.(1)“红”“绿”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更直观形象。(2分)

(2)描绘出处处百花盛开、枝繁叶茂的景象。(2分)

(3)处处春色如许,作者却无心欣赏,以乐景衬哀情。(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少年游阅读答案5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注]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谢灵运有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江淹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栏干十二独凭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表明主人公凭栏远眺了很久,表现了心情的焦虑急切。

B、“晴碧远连云”—句,写出了春草的颜色,春草在晴天显得更绿,既从侧面咏叹春草,又烘托了离别的忧愁。

C、下片前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咏物抒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为诗歌的最后两句抒发离愁做了铺垫。

D、抒情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妇,她于当春之季,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都在思念离人。

15、做词如同做画,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本词在描绘春草时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请具体分析。(6 分)

阅读答案:

14、B

15、正确答案“晴碧远连云”— —句是点,“千里万里 ,二月三月”,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接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限;“二月三月”呼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生长的时间上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少年游阅读答案6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7分)

参考答案:

(1)梅花(1分)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3分)

(2)①侧面烘托(或铺垫):如用严冬的风雪肃杀烘托出梅的傲雪精神(或为写梅的“芳艳”作铺垫);或用“千寻翠岭”烘托梅的“一枝芳艳”。(2分)②正面描写梅的芳艳、冰姿玉态、天真等。(1分)③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冰姿玉态”,“天真”等,赋予梅以人的品质。(2分)④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2分)

少年游阅读答案7

少年游

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睛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②王孙:代指出门远游的人。

(1)这两首宋词被王国维称为“咏春草绝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2)这两首宋词运用了不少相同的艺术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O.(1)这两首词都借吟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但林词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慨叹。(4分,异同各2分)

(2)可从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用典、比喻、渲染等方面作答。(3分,指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1: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欧词借春草的“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 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和滋生之盛,从而引发离愁别绪;林词借“乱生春色”、“萋萋无数”,再现春草遍地茫茫无涯的情景,引发伤春之情及绵绵离愁。

答案示例2: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欧词连用谢灵运和江淹之典,由眼前的无边草色勾引起无限离恨;林词引用石崇之典,引发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炯的慨叹。

少年游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9.(6分)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2分)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分)

4496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