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故事(集合15篇)
哲理寓言故事1
反咬一口
甲乙两个和尚一起值更时,甲和尚感到脚上有东西在爬,用手一抚,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之际,他马上端来蜡烛,捉住了那只蝎子。乙和尚就连声阿弥陀佛,非常冷静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放它一条生路吧。再说了,它也是误会了,以为你要伤害它才出于自卫而为之……”
经过乙和尚一番劝说、开导之后,甲和尚就打消了惩罚蝎子的念头,随手将它放了。
三天之后的又一个晚上,甲乙两个和尚又一起值更时,乙和尚刚往蒲墩上一坐,哎呀一声站起来,他的屁股也被蝎子蛰了。没等甲和尚端来蜡烛,乙和尚就气急败坏地朝蒲墩上乱踩一番。待烛光映亮蒲墩时,那只蝎子已经被踩得稀巴烂了。
当甲和尚口念阿弥陀佛未及说话时,乙和尚就气愤愤地说:“那天它蛰你,我为它讲情,救了它的性命,它居然恩将仇报,又把我蛰了,这个没良心的,确实该死……”
哲理寓言故事2
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拇指和中指捏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
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
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
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
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哲理寓言故事3
弟子问大师,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大师没有回答弟子,而是问弟子:“你能用石头扔中前面的那棵树吗?”
弟子捡起地上的石子,一连扔了好几次,都没有扔中。
“太远了,扔不中。”弟子说。
“但我可以扔中。”大师说。只见大师向那棵树走去,在离树二三米的地方停住,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子向树扔去:“你看,这不是扔中了吗?”
“离这么近,我也扔得中的。”弟子说。
“知道吗,我之所以扔得中,是把目标拉近了,把目标拉近到自己够得着、自己扔得中的地方,不好高骛远,这样才能扔中目标。”大师说,“要实现人生的目标,也是如此。”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哲理寓言故事4
山羊走钢丝
山羊在山巅走钢丝成功了,大家称它是英雄,因为它做到了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山羊第二次在山巅走钢丝没有成功,坠入山涧摔死了,大家说它是傻瓜,因为它做了没人愿意做的事情。
成败论英雄是种很圆滑的观念。
哲理寓言故事5
一只野狼躲在一个山洞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但是,好长时间过去了,也未见猎物的踪影。野狼想,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缺少诱惑力,于是,野狼采集了一些鲜嫩的青草,沿路撒着,一直延伸到洞里。
野狼继续隐藏在洞口等待着猎物,果然一只山羊吃着草走了过来,钻进了洞里。野狼大喜,扑上前去,将洞封住,山羊情急下向洞的深处跑去,最后竟然从后面的一个小洞逃走了。
野狼十分懊丧,它将洞内所有的出口巡视一番后又全部堵住,然后又躲在洞口等待猎物。一会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群持枪的猎人蜂拥而入,因洞内所有的出口全被堵住,野狼束手就擒。
世上的陷井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陷了自己……
哲理寓言故事6
狗与狐狸
几条狗发现了一张狮子皮,便使劲用牙齿把它撕碎。
狐狸看见了,说:“如果狮子活着,你们就会明白,你们的牙齿是不能与他的爪子相的爪子相对抗的。”
这是说,有些人风光一时,为人敬仰。一旦他们身败名裂,人们就会藐视他们。
鸟类、兽类和蝙蝠
很早很早以前,鸟类和兽类发生过一场大战。
战争持续了好久,胜负难分。蝙蝠始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站在一边观望。又过了好长时间,兽类好像快要取胜了,蝙蝠连忙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中。然而,鸟类却顽强地重整旗鼓,打败了兽类。就在他们的庆功会上,他们发现蝙蝠也混在其中。双方停战后,蝙蝠的这一行为遭到了一致的谴责,双方都拒绝接纳他作为自己的成员。
惭愧的蝙蝠自觉无脸见人,从此便躲藏在山洞或角落里,只在昏暗的傍晚、漆黑的深夜才敢露面。
大智慧:两面讨好,最终在两面都不会得到好处。
善与恶
力量弱小的善,被恶赶走到了天上。善于是问宙斯,怎样才能回到人间去。宙斯告诉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个一个的去访问人间吧。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因为从天上下来,所以就来得很慢很慢。 这就是说,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却每日为恶所伤害。
吹箫的渔夫
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
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向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
他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喂,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做事不择时机的人们。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年轻人与屠夫
两个年轻人去一家店铺里买肉。
当屠夫转身忙着做事时,一个人偷了一块肉,并把肉放到另一个的怀里。
屠夫回过身来,四处寻找那块肉找那块肉,责怪他们。
那偷肉的人发誓说没拿,怀里藏着肉的人发誓说没偷。
屠夫识破了他们的诡计,说道:“即使你们发假誓骗过我,也骗不过神明。”
这故事说明,骗人的假誓言总是会被识破的。
哲理寓言故事7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有一个人,漫不经心地将一盆水倒在地上,水很快向四周漫溢开去。地上有一棵小草被水冲起,浮在水面上犹如一叶小舟。小草上面正好有一只小蚂蚁,它看到四面漫溢的水,不知道这水面到底有多阔,水底究竟有多深。蚂蚁伏在草叶上吓得惊慌失措,天啦,自己该从哪里逃生,这大水哪里有岸呢?完了,这下我全完了,蚂蚁绝望了。
还没等蚂蚁想清楚这一切,水已流完、干枯了,草倒伏在地上,蚂蚁已看不到水了,只剩下一片还有些潮湿的地面。蚂蚁连忙牵动着它那细小如丝的腿,急速地爬出“小舟”,于是,它很快就见到了它的那一群同伴。一见到同伴们,这只蚂蚁忽然伤心起来,好像它经历了一场天大的劫难似的,它泪流满面地向朋友们哭诉了它的经历。它泣不成声地对朋友说:“我的朋友们呀,你们差一点就见不着我了。就在刚才那一瞬间,我差一点被那险恶的大水淹死了啊!”
“是吗?太可怕了!”众蚂蚁惊恐万分,它们听完那只“幸运”地活着回来的蚂蚁的经历后,都难过万分,一个个擦着眼泪。
小小蚂蚁哪里知道世界之大。你看,它们刚刚遇到一点水的危险,而此刻它们却又爬到了大路边,抬头一看,前面正是足够两驾大车并行的四通八达的道路。而这一切,只不过就发生在低首抬头之间呢。
世界是广阔的,那些眼光短浅、少见多怪的人其实是愚昧可笑的。
哲理寓言故事8
长尾猴用枪
长尾猴生活在大树上,不远处住着山鸡一家,它们和睦相处,彼此间成为好邻居。
这天,母山鸡哭哭啼啼地找到长尾猴,诉说着家中连日来发生的不幸。
“猴哥,我的命真苦呀,”母山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得好伤心:“那黑心的狐狸三天两头光顾我家,前天中午叨走我大儿子,昨天晚上又把熟睡中的二儿子给衔走了,今天早晨我当家的刚出门,又被它等候在外逮了个正着,现一家四口已三人遇难,剩下我孓然一身,想来不久也将会大难临头,我该怎么办啊?”
听着母山鸡的哭诉,长尾猴对它一家不幸遭遇倍感同情,有心帮它,又自知不是狐狸的对手。长尾猴想了想安慰母山鸡:“你别急,我发现狐狸最怕猎人手中的猎 枪,我这就去借一把来保护你。”
于是长尾猴找猎人借来一把猎 枪,兴冲冲地回到了住地。它神气十足地拍拍手中的猎 枪对母山鸡说:“咱现在手中有了枪,以后不用怕狐狸了,你就安心过日子吧。”
母山鸡听了放下心来,它庆幸从此有了保护神。
长尾猴说到做到,当天就拿着枪睁大眼睛在母山鸡住处警惕地守护着。突然它发现狐狸又出现在不远处的草丛中,立刻晃动着猎 枪大喝一声:“站住,不准过来!”
狐狸愣了一下,可是一看是长尾猴就不当回事了,依旧大摇大摆地朝前走。长尾猴不由得紧张起来,它双手握枪就象握着木棍一般举过头顶吓唬狐狸:“看清楚了,我手中有枪,再过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狐狸看着长尾猴拿枪的姿势不禁哑然失笑:“别客气,快动手呀,怎么还不动手呢……”边说边朝长尾猴迎面扑来,长尾猴吓得把枪丢下连忙转身就逃,边逃边大声提醒母山鸡:“快逃呀老邻居,那狐狸又来了……”长尾猴三窜两跳的攀逃到大树上,眼睁睁看着狐狸旁若无人地窜进山鸡家,叨着不断挣扎的母山鸡大摇大摆地离开。
等狐狸走远了,长尾猴才大着胆子回到树下,拾起丢在地面上的猎 枪,垂头丧气地找到猎人。
“唉,这把破枪把我给害惨了。”猴子边还枪边大发牢骚:“我都拿枪在手了还是镇不住狐狸,不但没保护好母山鸡,还差点断送了自已的性命,看来这把破枪真没用。”
猎人接过猎 枪装弹上膛对准了远方的射靶,一声巨响,子弹透过靶心留下一个小洞,长尾猴惊吓得目瞪口呆,想不到猎 枪有如此巨大威力。
“看清楚了吧?不是这把枪没用,而是持枪的你没用,”猎人白了长尾猴一眼揶揄它:“有了好枪,更需要善于用枪的人,才能让枪真正发挥作用;可你呢?不了解枪的性能,不掌握用枪方法,再好的枪在你手上也只能作摆设充当拨火棍,明白了吗?”
长尾猴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哑口无言了。
哲理寓言故事9
【小引】
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寓言,它们不仅生动有趣,还蕴涵深刻的哲理。寓言可以丰富你的知识,陶冶你的情操,还能使你的思想变得“深刻”起来。
【寓言一】
撞木与铜钟
甲问乙:“用铜铸成大钟,用木头做成撞木,撞击铜钟就会发出铿锵的响声。那么,响声是钟发出来的,还是木头发出来的呢?”
乙说:“用撞木敲打墙,就发不出响声;敲打铜钟,就发出响声,那么,这声音就是发自铜了。”
甲说:“用撞木敲打堆在一起的铜钱,就发不出声音。那么声音真的是发自铜吗?”
乙说:“堆在一起的铜钱是实心的,而铜钟中间是空的,这声音应当发自空的器物。”
甲说:“用木头或者泥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那么,声音果然是发自空的器物吗?”
……
(改写自欧阳修《六一笔记·钟莛说》)
【感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要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文中,甲问,乙答;甲再问,乙再答;甲三问,乙无以应。可见凡事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寓言二】
日喻
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盲人,他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于是就去问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像个大铜盘。”
盲人回家敲打铜盘,铜盘发出丁当声。后来有一天他听到打钟的声音,就以为那是太阳了。
又有人告诉他:“太阳发光,像蜡烛。”
盲人摸了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太阳跟钟和短笛相差太远了,可是盲人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他从来就没见过太阳,全是向别人打听来的缘故。
(改写自苏轼《苏东坡集·日喻》)
【感悟】
这则寓言说理非常形象。它形象地指出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如果像盲人那样,自己不去感受、体会,单靠别人解说,只能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后成为“扣盘扪烛”这一成语。
【寓言三】
矮板凳
迂公家里有一条板凳,极其低矮,他每次坐,都要找些砖头把四条腿垫起来。后来他觉得太麻烦了,便想出了一条“妙计”:让仆人把板凳搬到楼上去坐。
等到再坐时,板凳还是和原来一样矮,他便说:“人们都说楼高,我看真是胡说!”说完就叫仆人把楼拆了。
(改写自浮白斋主人《雅谑·矮坐头》)
【感悟】
板凳的矮,是由它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它在楼下矮,在楼上同样矮,不改变它本身的性质,无论搬到哪里,它都是矮的。迂公的迂,在于他不能从事物(即板凳)本身去找原因,而硬要从和事物本身毫无内在联系的客观环境上去找原因,如此,怎能不闹出笑话。
【结语】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感悟和认识吗?也学学古人,把你的感悟和认识用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哲理寓言故事10
寓言故事中的那些哲理
《毛驴和青蛙》———
一头驴子经过一个荷花池的时候看到池塘里的青蛙生活得自由自在,它很羡慕,觉得自己每天辛辛苦苦还经常挨主人的鞭子。终于有一天,它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却差一点淹死。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盲从,别人生活得再好,也许并不适合自己。就像寓言中青蛙生活的池塘一样,看起来很美好,但它不适合驴子,如果驴子一味要去,只能丧生。人生亦是如此。
《马和驴》———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共同为主人运送一批货物。半路上,驴子累了,它请求马帮它驮一点货物,马没有答应。最后,驴于终于累死了,主人不仅把驴子驮的货物都压在了马的背上,而且还多了一张驴皮。
《我要的是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小葫芦长得很好,可是叶子上长了蚜虫。有人劝他治一治,他说:“我要的是葫芦,又不是叶子”。过了几天,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自己期望的结果发展。
《自作聪明的驴子》———
有一头驴子为主人驮盐,过河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河里,等它爬上岸,它发觉背上的货物轻了好多,它以为自己找到了窍门。第二次为主人驮棉花,过河的时候它故意掉进河里,没想到棉花浸了水后,沉得差一点把它压趴下。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象这头自作聪明的驴子一样。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和一头狮子比赛谁更厉害,蚊子专门朝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叮,狮子气急败坏地用爪子去抓,可是把自己抓得头破血流却并没有抓住蚊子,最后只得认输。得胜后的蚊子得意洋洋地吹着喇叭飞走了,一不小心撞在了蜘蛛网上,做了蜘蛛的美餐。
《狮子和老鼠》———
一只老鼠被一只黄鼠狼追得无处可逃,情急之下它跳到了一头正在睡觉的狮子的头上,黄鼠狼吓跑了,它却被狮子抓住了。它恳求狮子放了它,说以后狮子有难它会帮助狮子的。狮子放了它,却对老鼠的承诺嗤之以鼻,它想我堂堂一头狮子还用求一只小小的老鼠帮忙吗?后来,这头狮子被猎人用网罩住了,正在沮丧的时候,那只小老鼠来了,三下两下便帮它把网咬破了,救了狮子一命。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反对看问题只看这一面,不看另一面的“一点论”。
《米缸里的老鼠》———
一只老鼠找到了一个盛满米的缸,它每天都到缸里吃米。米渐渐地少了,老鼠吃完米后要跳出米缸也越来越费劲。终于有一天,它跳不出来了,最后,水缸里的米没有了,老鼠饿死在米缸里。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两种状态,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在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否则事情做得过了头,就会落得老鼠的下场。
《三只仙鹤》———
三只仙鹤捉了一些鱼,把没有吃完的鱼埋在了沙滩上。第一只仙鹤抬头看了看,暗暗地记住:鱼埋在太阳底下。第二只仙鹤抬头看了看,悄悄地记住:鱼埋在那朵雪白的云下面。第三只仙鹤往周围看了看,默默地记住:鱼埋在那棵大柳树旁边。第二天,三只仙鹤都要找它们昨天埋好的鱼。第一只朝太阳飞去;第二只朝云朵飞去;第三只朝大树飞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寓言中的前两只仙鹤,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认为世界是—成不变的,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木桶与木板》———
一只木桶因为自己能盛很多的水,很是骄傲。桶上的一块木板提醒它:“老兄,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木板,你还能盛水吗?”木桶不服气,让木板离开它。木板离开了木桶。木桶上有了一个大豁口,水一下子泄了出去。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整体的性能和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对于木桶来说,决定它的性能及状态的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构成它的最矮的那块木板。
《鹭鸶》———
午后,一只吃饱喝足了的鹭鸶在水边散步。这时它发现了一条鲫鱼,它想:我已经很饱了。鲫鱼趋机溜走了。过了一会儿,它发现了一条鲇鱼,它想:刚才那条鲫鱼我没吃,我能吃这么令人没有胃口的东西?鲇鱼也溜走了。又过了一会儿,它饿了,到处找吃的,这次只有一条小泥鳅,它想:这小东西还不够我塞牙缝的。于是小泥鳅也溜走了。傍晚,鹭鸶实在是饿得不行,只好捉了几个小蜗牛充饥。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引起质变。它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更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寓言中的鹭鸶就没有抓住时机,致使机遇一次次从身边溜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接受鹭鸶的教训,做好准备,抓住机遇,要知道,机会绝不会第二次来叩你的门。
《陷入泥坑的车夫》———
有—个车夫拉着一车货物陷入了泥坑里,他求上帝帮忙。上帝说:你从车上跳下来,把车轮底下垫上一点草,然后边吆喝着马边到车后推车……他照做了,车子果然从泥坑里出来了,他对上帝说:谢谢你,万能的上帝!上帝说:你不用谢我,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从自身找出路,不要一味地等、靠、要。
《狐狸与蝉》———
蝉在大树上鸣唱,狐狸想吃掉它,便想出了一个诡计。它站在树下,极力地赞美蝉那美妙的歌声,并诱骗蝉飞下来让它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动物才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蝉识破了它的诡计,便摘了一片树叶抛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抓住它。蝉说:“你以为我会飞下去,那就错了,自从我看见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后,我就时刻警惕狐狸。”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辛的劳动,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理性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空中楼阁》———
有个懒汉,家里很穷。有一天邻居家的鸡在他家里生了个蛋,他拿着这个蛋想:我用这个蛋去孵一只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然后我把鸡卖了,买只羊,等羊生一群小羊后再卖掉,买头牛,等牛生一群小牛后……我把它们卖掉就可以有很多的钱,成为最富有的人,国王就会把他的女儿嫁给我。成了国王的女婿后,我要建世界上最漂亮的空中楼阁……想到高兴处,他不禁手舞足蹈,一失手把鸡蛋打碎了,“哎呀,我的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而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凡事只停留在想的阶段,而不付诸行动,永远也不会达到目标。
哲理寓言故事11
《狼与狼孩》
随着时日的变更、社会的进步,那原来的村庄愈发变得繁荣,人们也因拥有枪而不再惧怕狼了,树林也越来越小,但狼却仍旧在那里面生活着。
傍晚时分,雪慢慢地停了下来,天空升起了一轮明月,整个村庄被夜色所笼罩。
在这样一个静悄悄的夜里,一群狼在其头狼——白狼的指挥下要实施一个早已预谋的计划。
随着村子里最后一根烛光的熄灭,在白狼的一声得意的、毛骨悚然的长啸后,几个黑影迅速窜进了村庄,像暗夜中的噩梦,逼近了毫无知觉的人们。
忽然,一声婴儿的啼哭惊动了宁静的夜空,树林边一束白色的光直射出来,又是几秒钟的寂静,有一户人家的烛光亮了起来,粗暴的男声和女人歇斯底里的尖叫声惊醒了村子,喊叫声,铁器声越来越大,几双墨绿色的眼睛闪了出来,消失在树林中,惟独不见了它们的首领。
屋内,金色的眼睛依然那么沉稳的注视着墙角害怕得瑟瑟发抖的那对夫妇。白狼轻轻刁起地上正在啼哭的婴儿,从后窗跳了出来。那里已经围满了手持刀具的村民,它停住了脚步。
一时间,谁也不敢动。
人们的吃惊不是毫无理由的,一匹狼敢独自面对众多村民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识的。更让村民们不敢轻举妄动的,是因为狼嘴里叼着小孩。
忽然,一个鲁莽的村民把一个火把朝白狼扔了过去。白狼敏捷地向后一闪,然后突然加速冲向了人群。光滑的毛皮擦过人们的肩膀,手臂,大腿。人们叫喊着,挥舞着镰刀和锄头,想击中这雪白的身影,但这银色的闪电似乎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来回穿梭于人群中,似乎早安排好了路线。最终,它摆脱了追捕,钻进了漆黑的森林。
它又重新出现在山崖上,发出一声胜利的长啸,鲜红的.血从脊背上淌了下来,它竟毫不在意,仔细端详着脚下的婴儿,眼神中藏着不易觉察的慈爱。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发现,从屋子到树林边一条血线延伸着,就像是一条曲折的路。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时日的变更、社会的进步,那原来的村庄愈发变得繁荣,人们也因拥有枪而不再惧怕狼了,树林也越来越小,但狼却仍旧在那里面生活着。
狼已经过了三代,但那白狼仍是那狼家族的第三代首领,虽然它已经老了,可它凭着自己的睿智、胆识和经验还在统管着整个狼群,虽然病魔正一点点在吞噬它。另外,还有其它一些狼也对它的头狼地位蠢蠢欲动。
白狼喜欢独处,喜欢晚夜的风,喜欢月朗星稀的夜空,此时,它正静静地趴在山崖上,俯视着黑色的森林,当晚风吹过的时候,它的耳朵就稍稍地动一下,感觉风所带来的清凉。
这是山崖上最陡的一块岩石,象征着狼群中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统治,不知有多少熬红了双眼的恶狼在死死地盯着这块岩石。但从白狼成为首领以来,还没有第二条狼登上这石头的顶端。
白狼就这么懒懒地趴着,眯起了双眼,任凭风玩弄着自己零零散散的银毛,渐渐地就快睡着了。
但是,几阵细微的声响让它觉出了异样,这并不是风,而是猎杀者的脚步。
空气中弥漫出淡淡的血腥味,这是它熟悉的气味,每个优秀的狼猎手都无法隐藏的气味,在血战之前显得更加的刺鼻。
突然间,它意识到了什么,努力站起身,悄悄地沿着石壁滑了下去,身手,已不如年轻时那么敏捷了。
此时有几条灰狼在岩石下踌躇着,几种心态在反复地困扰着它们,因为作为首领的白狼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能否取得成功并无定数,假如一旦失败,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最终,一条浑身油亮的灰狼作了决定,它也是惟一剩下的一条狼,其它狼的心理防线均已被摧垮。
白狼从黑幕中走了出来,它不得不去面对这场斗争,尽管自身没有取胜的把握。它从那健壮的求权者身上隐约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可现在已经时光不再。
终于,灰狼动身了,它全力加速冲了过去,就在两条狼接触的一瞬间,白狼闪到了一旁,伸出右爪给了灰狼的腹部猛烈的一击,接着迅速转过身,一口咬住了对手的脊背。灰狼痛苦的呻吟起来,已经彻底被激怒了。它一个翻身摆脱掉了追咬,回头一看,白狼已经不见了。还没回过神,后脑勺又被一击。这一次,灰狼抓住了机会,它忍住疼痛,向后一跳,扑住了白狼。两条狼扭打起来。
嗥叫声充满了整个山谷,风更大,夜更冷了。
灰狼虽然在速度和力量上占优,但在白狼熟练的扑咬和多变的战术前占不到任何便宜,双方只有靠体力来决出胜负。这点显然对白狼很不利,它找了个空隙推开对手,气喘吁吁地退到一棵大树旁,身上新添的几道伤口正淌着暗红色的血。灰狼也有些疲倦了,但是,它发现首领并不如想象中的强大,首领毕竟已经老了,如果再打下去,形势会越来越对自己有利,这为它增添了信心。
就在灰狼准备第二次冲锋的时候。它发现首领有些反常,白色的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眼睛中金色的光芒忽然消失了。
这最最紧要的关头,可怕的伤痛又找上门来,就像是炙热的火焰在身体里蔓延,白狼已经神志不清,眼睛也渐渐看不清,别说打斗,就连站立也很困难……
白狼身子一歪栽倒在地。
此时的灰狼颇感意外,于是它俯下身,嗅了嗅,用残忍而傲慢的目光注视着首领身上流着的血液,并准备作最后的了断。
忽然,一阵莫名的风刮过,将它的身子猛然撞开。而展现在灰狼面前的是一双晶莹的水蓝色的眼睛,从中射出寒冷的光。
转眼到了第二天,在阳光沐浴下的白狼醒了,它爬了起来,吃力地将那灰狼的尸体推下了山,随着发出一声胜利的长啸。而山崖下有一个少年也正露出一丝微笑。
白狼清晰地记得在十五年前的那个晚上从村庄里抢回这个孩子,便将它一直养在身边,并且将它放在一个远离那勾心斗角和虚伪狡诈的狼群的古树树洞里成长。转眼间那小孩已经成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了。
白狼心想自己天生是孤独的,随着自己的年老,它将自身全部的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十五岁的人类少年身上。它从那岩石上走下,来到那棵古树下,那少年也从树上滑下,彼此相对坐下,用眼睛交流着感受。
白狼一直有一件心事,早在五年前,村中的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狼孩。它们一次次组织人手进森林搜索,有一半就是因为这个孩子。而它也不止一次发现少年偷偷溜进村子,藏在暗处观察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少年最近时常发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它想,那可能是人类的语言。
白狼知道,它只是一个养父,一条野外的狼,少年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人类的血液,迟早会回到他人类的家。那时候,少年可能会成为它的敌人。它不敢去想未来,想到离开生命中惟一的知心朋友,它就会变得十分敏感和暴躁,完全失去了平时的冷静。山崖上,它也常常思索,该不该让这个孩子知道真相,放他回去。
白狼让少年藏了起来,又独自回到了山崖上。突然,山崖上出现了一条母狼带着一群刚出生的小狼崽。其中有一条浑身雪一般白,这不禁让白狼想起儿时的自己。并似乎从中看到了另一个希望,那就是自己以后的接班人。此时,它暗下了了却心事的决心。
第二天晚上,白狼与少年潜入了那村庄,夜已深,它们顺着一条小道贴着墙壁悄悄地走着。白狼在一间仍亮着灯的小木屋前停下,只见屋内有一个小姑娘静静地在看书,书桌边一对夫妇正在床上熟睡着。
此时,白狼猛地一冲冲开了那房门,不慌不忙地走了进去,而那少年却吓呆了。床上的夫妇一下子也跳了起来,一下子回想起十五年前的那场恶梦。那少年呆呆地从门外走了进来,而那丈夫却正在床下摸着枪,但就在他瞄准白狼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浑身漆黑、头发苍白的少年。此时的枪管不自然地往下掉。他似乎明白了站在面前的这个少年就是十五年前被白狼叼走的孩子,此时少年的眼中也有两颗晶莹的东西滚落下来,白狼知道,那是人的眼泪。
虽然白狼还是十分地牵挂那少年,但它也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少年不属于它。这就是事实,事实是无情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因而,白狼选择了静静地退出。
以后的很多天里,白狼时时刻刻在想着这个少年,想着他眼睛的纯蓝色。想起少年,白狼总是忧郁的,这种情况只有小白狼才能让他低落的情绪好转起来。初夏的一个清晨,它带着小白狼在还沾着露水的草地上散步。
晨风是饱含着水汽的,清凉的。它微微动了动耳朵,在一个小水潭旁趴下,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看着小白狼嗅着不同颜色的花朵。
忽然,草丛中的蝴蝶纷纷飞起,白狼警觉地抬起头,竖起尖尖的耳朵,它听到了马蹄声,许许多多的马正向丛林这边赶来。
捕猎的队伍又来了,这次比往日好像大了许多。
它立刻朝石崖地方向飞奔,家族中的许多狼还没有醒来,此时的突袭将是致命的。
白狼在全力奔跑着,所过之处,仿佛只是一道金色的线和一束白色的光。它终于来到了山脚,并很快跃上了山,在悬崖上用尽全身之力向天空发出一声刺耳的,略带沙哑的吼叫,这是在向白狼群中的成员传递着危险的信号。
它突然意识到小白狼还在那片草地上,它必须去救,于是它又朝山崖边小跑过去,但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几乎是滚下了山,后腿摔断了,脑门上也撕开了一道口子。但它要和自己的神志赛跑,以救出小白狼。
在经过一段路程的一瘸一拐之后,终于到达了小白狼身边,继而以意志维持的身体终于崩溃了,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再度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被马队包围了,这才知晓小白狼原来是一个陷阱。同时,它也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看到了那双久违的蓝色眼睛。
白狼再次苏醒时看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铁笼里关着许多同伴,还有些被挂在墙上,已经死了。白狼似乎也从中看到了那双蓝色眼睛的背叛。它发疯了,不停地用身躯撞击着铁笼,直到满身是血才摔倒在地。但蓝色的眼睛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再没有出现,白狼深知,希望已经愈发渺茫,死亡成了必然。
被捕的第三天晚上,白狼站起了身,它要维护狼家族最后的尊严,明天就该是它被带走了。
月光下,望着熟睡中的小白狼,它注视了很久,然后,它把牙齿凑近了小白狼的喉咙。
热乎乎的血涌了出来,小家伙只是呻吟了两声。它醒来无力地望着呆呆的白狼,又重新闭上了眼,希望这一切只是一个梦。
白狼发出一声悲凉的凄惨的叫声,然后狠狠撕下了小白狼雪白的毛皮,连着血,吞入了腹中。
很久,嘴角边的血腥味都没有消除,它现在才发现,它是那么讨厌血。
它感到心里空空的,一切都被夺走了,没有悲伤,没有痛苦,也没有怨恨,直到唇上有些淡淡的咸味,它才发觉自己流下了眼泪。
水一般的月光泻在它的身上,白狼静静躺下了。
第二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没有了毛皮的儿子和一个满口是血的父亲,人们为之惊呆,但也仅此而已。
但那少年却哭得撕心裂肺,最后他抱走了这两具尸体,将它们葬之于山崖上那块岩石下。并且在那里跪了整整三天三夜。继而便是永远的失踪,无论村民花多大的心思寻找。
从此以后,森林再也没有狼出现,那少年再也没有回来……
哲理寓言故事12
有钱人的第三层楼房
从前,有个有钱人,他生来愚蠢,又不愿意读书学习,却自以为是,骄傲得很,常常干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人家里去做客,见到人家的府第是一座三层楼的楼房,高大威风,又宽敞壮丽,看上去很是阔气不说,站在三层楼上,还能看见远方美丽的景致,真是妙极了。
他心下不禁十分羡慕,想道:要是我也有一幢这样的三层楼房,那该多好啊!我也可以站在我的三层楼上,喝茶观景,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要盖楼房,钱自然是不愁的。他回到家里,马上叫人请来泥瓦匠,吩咐道:“给我建一座三层楼房,越快越好!”
于是泥瓦匠立刻开始动工,打地基、和泥、垒砖头,开始修建楼房的第一层。
有钱人天天跑到工地上去看,头几天地基打好了。又过了几天,垒了几层砖。再过几天,砖垒高了一点。
有钱人想楼房都快想疯了,而今过了这么些天,他的楼房还没影子,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跑去问泥瓦匠:“你们这是建造的什么房子啊,怎么一点也不像我要的楼房呢?”
泥瓦匠答道:“不是照您的吩咐在建楼房吗?这就是第一层了。”
有钱人又问:“这么说,你们还要修第二层啰?”
泥瓦匠奇怪地回答:“当然了,有什么问题吗?”
有钱人暴跳如雷,勃然变色道:“蠢东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层,叫你们修的也是第三层,第一层、第二层我都有,还修它作什么?”
泥瓦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泥瓦匠们走了,有钱人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这个有钱人真是可气又可笑,没有第一、第二层楼房,哪里来第三层呢?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不要学习故事里的有钱人的无知,否则我们的理想就好像这个有钱人的空中楼阁一样,永远是虚幻的东西。
哲理寓言故事13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一:狮子与主人
一个人在山路上捡到一只幼小的狮子,便抱回家喂养。他对狮子无微不至,给它喂精美的食物,给它梳毛,给它洗澡。狮子对他也亲密无间,扒他的肩膀,舔他的手脚,陪他散步,和他戏耍。狮子在他的怀中渐渐长大,长成一只威猛的雄狮,也温顺得如一条家狗。
有一天他忽发奇想:骑着狮子旅游。于是他骑上了狮子,踏上了旅程。一路上狮子很听话,平稳地驮着他。所到之处人们对他夹道喝彩,他更神气了。
路上有人问他:“狮子不吃你吗?”他说:“那怎么可能呢!”
路上有条狗问狮子:“你怎么不吃他?”狮子说:“那怎么可能呢!”
一天他们要穿过一片沙漠,路上遇到了风沙,水和食物都被卷了去。他在痛心之时也还去安慰狮子:“朋友忍着点,等过了沙漠,我让你饱吃一顿。”并跳下来步行。
一日过去了,狮子饿得围着他打转;
两日过去了,狮子饿得舔得的手脚;
三日过去了,狮子对他进行了轻轻地撕咬;
四日过去了,狮子向他龇起了牙齿;
第五日,饥饿的狮子向他瞪起了血红的眼睛,在他正要上前抚摸它时,狮子奋力一纵将他扑倒,瞬间把他撕成了碎片。至死他都不明白,狮子怎么会吃了他呢?
世间的友谊,有些是建立在饱暖基础上的,吃饱穿暖了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生死存亡的时候便会露出凶残的本质。因而一点也不奇怪:被你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有时常常能给你致命的一击。尤其是当对方的本性本就凶残,所以小朋友们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哦。
哲理寓言故事14
四兄弟种树
四兄弟在后花园移植了一株罕见的黑牡丹树,他们视之为珍宝,决定由四兄弟共同管理,每人轮流一天。为了能使黑牡丹树更地好成长早些开花,四兄弟都殷勤看护尽职尽责。
首先由老大看管。他整日里围着黑牡丹树团团转,一遍又一遍地为黑牡丹树松土锄草拣去杂物,工作细致极了,一天下来累得满头大汗。
第二天轮到老二,他一见提出了异议:“哪有这样松土锄草的,不小心把根部锄坏咋办?再说了,这几天高温闷热,气候干燥水份蒸发快,应多浇水才对呀。”说罢忙去挑来水把黑牡丹树给灌了个够呛。
第三天刚破晓老三就出现在后花园,见到老二给树灌水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唉呀呀,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哪有光浇水树能长大的道理?应当多上肥料才正确嘛。”话一落音就急匆匆地挑来一担农家肥一古脑儿给全施了下去。
第四天一早老四接踵而至,他胸有成竹地对众兄弟说:“你们都太缺少经验了,要使花开得艳丽整枝是关键。呶,底部多余的叶子没用,养料全被它们抢走了!”说完不管七三二十一,操起剪子把叶子几乎全给剪光。
四兄弟各抒已见个个手忙脚乱。尽管他们满心期望着黑牡丹树早些开花,但事与愿违,不争气的黑牡丹花终于没有开成,几天以后,黑牡丹树就渐渐枯萎,不久就完全失去了生命力。
——请外行人来办事无异于瞎折腾,最终难免要把事情办糟的。
哲理寓言故事15
树枝的报复
斧头砍断了一根树枝,树枝决心报复斧头。
斧头是那么强大,自己是那么弱小,怎样才能报复它呢?树枝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树枝忍痛把自己截成了一段斧柄,然后去接近斧头,掌控斧头。
树枝终于把斧头抓在了手中。
把斧头抓在手中的树枝,又抓着斧头,去砍别的树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