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篇一

摘 要:作为 管理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以来的开山之作,《管理的 实践》一书将管理剖析为三项任务并作了整体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本文旨在阐述个人对此书的读后感受。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管理的实践》一书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和简要评价;第二部分则主要结合读后感受提出对现在公共管理中与目标和责任相关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公共管理目标 公共部门目标 新公共服务理论

一、内容概括与评价

《管理的实践》全书将管理看作三项任务: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 工作。但是全书的特点又正在于并非单纯的分析每种管理任务,而是将管理作为一项整体进行思考的。我们了解到,这三项任务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会同时影响到这三项任务。所以,全书将管理分为三项任务只是全书的主轴。在主轴的引导下,全书主要分为了几个部分对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的管理成果。对于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我们收获了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顾客和市场,我们明白了目标管理对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结构一部分我们知道了 组织 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怎样的组织结构;在员工管理部分,我们认识到了如何考评企业以及怎样设计合适的绩效标准等等。全书在不经意间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管 理学中的种种成果。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进一步其思考其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全书的三条主线下面各种管理思想互相交织,密不可分。其管理都是建立在一种清晰的企业目标下的,即使在作者看来企业的目标有很多,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 社会责任。[1]以上八点均可以说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其基础始终是建立在终极目标:创造顾客的细化之上的。可见,管理是一项有清晰目标的行为。在明确了最关键的管理灵魂的条件下,下面我就将结合书中的观点对现在公共管理中涌现的问题做出一些个人的分析。

二、结合实情的分析

(一)《管理实践》的分析框架

首先,有人会说《管理的实践》从头到尾强调的都是企业,而企业和公共部门是存在显著区别的。诚然,我们必须承认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统一性:一、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发展,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涵盖了关乎公平的行政学和政策学部分,同时它也涵盖了关乎效率的治理工具方面的部分。而后者正是逐渐引进市场化管理手段的结果;二、德鲁克所指的管理并非通指企业管理,他说过“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企业”。[2]结合这两点,我们可以肯定: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的观点去分析现在社会下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有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的。

(二)公共管理和公共部门的目标不统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民、市场、政府三者做出了准确的定位。在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变迁后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明确了“公民掌舵,政府划桨”的管理定位。进一步说,政府及公共部门就是为公民利益服务的工具,是公民和市场关系的调节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民利益和公民公平。

然而我们再看看公共部门的目标是什么呢?由于存在多种有效性评价方法,导致了目前公共部门目标的紊乱。系统资源评价法只重视效率忽略了公民利益,参与者满意度评价法又太过于主观和武断;而一直比较简单的目标评价法也因为公共部门目标在不同目标框架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不具备了操作性。[3]要说现在公共部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相信没有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那么,很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公共管理和公共部门的目标不吻合,而造成公共管理没有真正起到其该起的作用。那么,为何我们不看看书中的观点呢?

尽管德鲁克也将企业的目标归结为八大方面,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所有的目标均是为企业终极目标:创造顾客服务的。所有的目标都是终极目标的细化产物。而在公共管理中,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将创造公民利益作为终极目标,那么在gross设计的目标框架下,许多的目标诸如获得投资、获得资源等都是和维护公民利益大相径庭的。有可能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目标都是能为公民造福的,但是在目前来看有的目标如成员利益是和公众利益完全违背的。我们都知道,在管理中,效率和公平是很难平衡的,但是如果真的要考虑公共部门的效率也应该建立在维护公民利益的前提下,单纯强调效率是毫无意义的。即使损失效率,也要首先保证公民利益和公平,这才是公共管理的初衷。连自己的终极目标都不明确的公共部门是很难将自身组织目标和公共管理目标 联系上的,而其结果无疑是公共管理的失败和政府形象的损失。

(三)公共管理演化为部门管理

分析我国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当今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从公共资源的分配到公共决策的制定,最后到决策的执行都极强的反映出公共管理向部门管理演化的趋势。各公共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最大化,忽略公共管理的公共目标,将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至上,其作出的公共决策最根本的政策目标视为部门争取资源和利益。而这种现象不只是个案,在行政机关的各个部门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公共管理部门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公共利益的丧失,长此以往必会导致各部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分崩离析,难以保证公民基本的权利。导致部门管理的根本原因还是公共目标的不统一。在管理者的眼中,公共管理的目标不再是公民利益、社会里最大化,而是部门利益最大化。将行政者作为利益分享者的公共选择理论很好的解释了管理者的选择偏好。如果难以实现公共利益和部门利益的统一,妄图希望行政者发生偏好的转变是不现实的。作为国家和公民的责任,一方在于正确引导和正确激励,保证公共利益和部门利益在最大限度上有交集,另一方则要在公共管理中从被管理、被服务者转变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方主体自制,实现对相关部门的监督。

我国公共管理有着跨越式的发展,由于没能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导致当前理论和管理现实的严重脱节,在诸多问题中公共管理目标不统一是根本的障碍和困境。努力营造多元主体自制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并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73.

[2]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6-132

[3] 程惠霞。公共部门管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283—293.

[4]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看了“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两篇”的人还看: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篇二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

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xx人口政策分析

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

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

27、xx(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xx问题及对策建议

28、xx(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xx为例

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xx为例

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

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xx届毕业生为例

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

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

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

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

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21、 xx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

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

25、新型用工模式--xx公司劳务派遣简析

26、浅谈xx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

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xx为例

29、xx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

30、论xx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xx为例

31、xx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32、论xx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

33、浅析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

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xx为例

36、xx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

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

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

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

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

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

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

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

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

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

19、浅析xx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

20、xx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

21、xx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

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

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

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

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

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

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

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

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xx为例

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

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xx为例

15、xx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

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

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xx为例

18、xx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9、xx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

20、人才测评在xx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21、xx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

22、xx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

23、xx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

24、浅谈xx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

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xx为例

26、xx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

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xx公司招聘中的应用

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

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

30、xx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

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

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

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5、xx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

6、xx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

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

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

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

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

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

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

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

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

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

28、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

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

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

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

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

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

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

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

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

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

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

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xx问题探析

42、xx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

43、xx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

44、xx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

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xx为例

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xx为例

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xx为例

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xx为例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篇三

浅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

一、何为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

就国际社会来看,公共经济管理是把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为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把二者有针对性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理论学者的大量研究认为,

公共经济管理是为人民谋福利,因此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分配,这其中的关键是其公正性。

具体而言,作为各级政府,应当对全部的社会成员承担责任,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力,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

随着民生概念的提出,普通民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也从反面进一步推动了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通过各种惠民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部门要合理分配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

对所有社会成员要承担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实行方案。

民生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自己利益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内涵。

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公共经济管理。

广义的公共经济管理包括社会人文学、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狭义的公共经济管理是一门学科。

两者是一种不可分支的二元理论,他们对民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共同作用于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拥有广阔的知识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层面,能够满足人类对它的需求。

狭义经济管理和广义经济管理具有不同点,对民生关系也具有不同的作用。

(二)民生关系的内涵。

民生关系和公共经济管理一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主体是民生。

狭义的民生就是平常说的民生关系和民生问题。

由于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因此人的衣食住行是民生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广义的民生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是同民生有关的事情。

在创造经济的时候,群众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民生关系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利益和现实发展,是国家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之间的关系

民生是国本,公共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的关系非常紧密。

我们对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之间存在的关系做如下分析:

(一)公共经济管理促进对民生关系的改善

1、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有利于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百姓生活离不开国家的维护,民生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经济支持,通过在公共产品上的投入,使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随着我国最低保障制度的实施,收入低的人群也基本得到生活保障,这就是民生改善的一个方面,但目前这个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城乡存在差距等,但随着政府对农村社保工作的重视,更多的公共产品开始走进农村,参与分配与使用,这对民生的改善具有很大的意义。

2、公共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协调民生关系。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与此同时对民生问题更加关注,公共经济对于民生的投入部分增多,如在建立健全各类保障制度、

增加对民生需求的财政投入等方面,且在此过程中,通过公共经济管理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这样有效地规避了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速度与效果的矛盾,

将社会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尽量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做到改善民生,协调民生。

3、公共经济管理能够通过协调政府财政支出填补市场空缺。

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在公共财政支出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公共经济管理的不断深化,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加强财政补助,解决问题,保障民生。

从深层次的角度看,政府的调节有利于促进公共产品的产出,但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参与进来,更多的是作为决策,将财政预算用于刺激经济发展,鼓励百姓使用公共产品,实现高效市场配置。

4、公共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改善民生关系。

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的改善主要通过政策指导和资金调配,通常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大,资金的流向需要明了清晰,要确保完全用于改善民生,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公共经济管理制度,对相关改善政策与改善资金进行监督,从根本上确保百姓得到实惠。

(二)改善民生对公共经济管理存在要求。

公共经济管理对于民生关系的改善有很大作用,可以说他们之间紧密相连,在管理中,公共产品的产出增加,财政支出被优化,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都因此得到改善,再加上对公共经济管理逐渐形成制度与法律的制约,百姓的实惠得到进一步保障。

1、政府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公共产品有更高的要求,而政府实施经济管理生产公共产品,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促进民生改善。

可见政府在促进经济、监管市场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因此我们要更加确立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使之承担起相关责任,坚持不断地将更多公共资源提供给百姓,加强维护社会稳定,从根本上改善民生。

2、深化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

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是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协调,这也是公共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公共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以确保社会分配公平进行。

其中,政策的制定需要民众参与,让公共政策更透明、更民主,还要有相关制度对该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

三、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的重要作用

(一)公共经济管理促进民生需求的快速实现。

传统的概念中,民生主要指百姓的衣食住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的意义逐渐扩大,除了基本生存保障外,还包括基本的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也导致一些问题随之而来。

我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政府一边在了解民生的需求,一边有方向地进行经济建设,通过公共经济管理手段满足百姓的各种需求,即实现民生需求,进而从根本上实现社会保障,保证百姓利益,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二)公共经济管理促进公平的社会分配。

改善民生是进行公共经济管理的出发点,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平衡分配。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财富总值越来越高,社会分配有偏差是难免的,为了避免问题扩大化,更好地平衡社会分配,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种惠民原则、政策,确定均等化目标,提升公共经济管理工作。

如在财政方面,政府在有意识地降低支出比例,逐渐实现从政府支配向公共支配转型,做到平衡社会分配,改善百姓生活。

(三)公共经济管理平衡贫富差距。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况会存在着不平衡状态,这种心理反应会阻碍民生工程的实施,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具有贫富之差,一些人挣扎在生活线上,一些人依靠勤劳和勇敢快速地富了起来,因此一些人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社会上出现了仇富的现象。

由此可见,过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了农村人口的锐减,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使民生关系受到不良影响。

只有通过公共经济管理的适度干预,才能平衡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

(四)公共经济管理促进就业。

就业是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民生之根本,而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则是民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有权利要求劳动,也有义务进行劳动,因此就业证实了民生关系。

公共经济管理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处于上升状态,在公共经济管理中,一些城市并没有做好减少失业、增加就业这项民生工作。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篇四

公共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发展入手来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做出预测与指导。

关键词:公共管理;模式;选择

前言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在公共管理事业上的选择则变得尤为重要。公共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管理功能的定位以及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法。下面让我们来进行研究。

1 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发展及现状

1.1 计划经济下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在公共管理领域里,政府是绝对的统治者,所有的公共服务都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是绝对的一元化管理模式,这种绝对在实践过程中造成了公共管理参与意识淡漠、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公共管理目标实现偏差进而导致整个公共管理模式僵化,无法实现公共利益共享,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市场经济下多元主体的公共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阶段,但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政治体制及公共事务本身的层次性、复杂性,我国开始了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尝试[1]。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多元公共管理主体系统。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得到强化,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到调整,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而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分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力量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使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大提高。这种模式下共有四类主体组成:第一类是人民群众,第二类是直接掌握公共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广义的政府),也可称为权力组织;第三类是执政党,它在权力组织的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有着正式的、合法的、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第四类是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包括各类政治团体、依靠法律和政府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其中人民群众是基础主体、共产党是关键主体、政府是核心主体、非政府公共机构是新兴主体。这个相对丰富的多元系统大大促进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它的不足依然明显。

1.3 我国公共管理现存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能让人满意的问题,我国政府受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影响,官僚制思想严重,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都以采取“政府干预”的模式为主,这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公共管理的发展而言,传统行政管理理念中,官就是为老百姓做主这种想法仍然存在于公共管理事业中。在这样思想的潜移默化下,在政府公共部门任职当官的人往往把自己当作权利的所有者和社会的主人,而把公共权力的真正所有者-公民当作公共权力指向的对象,从而强调公民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服从义务。长此以往,公民也习惯于服从政府的“管理”,以致依赖政府和官员们替自己做主[2]。在这样扭曲的理念下,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和公共权力所有者-公民之间就产生了实际的距离。

2 对公共管理模式的分析

2.1 干预模式。公共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管理模式。在这种公共管理模式下,市场对公共管理的参与是间接的。公共管理干预模式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设计的“官僚模型”。

2.2 市场模式。公共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管理模式。在这种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对公共管理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3]。公共管理市场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即非市场的集体选择,亦即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提出: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与市场制度中的交易行为大体遵循着同一种模式,即“经济人”模式。经济人模式的共性在于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公共选择并不具有永远正确的天赋。由于一些政府纯粹是为官僚机构的自身利益而不是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对社会只能产生负效应而不是正效应,因而也就遭遇着失败的危险。那么,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原因又在哪里呢?对此布坎南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政府政策与工作的低效率,其原因在于政府组织间缺乏竞争,政府部门缺乏降低活动成本的激励机制,政府机构的自我膨胀以及政府监督信息不完备等。为了补救失败,布坎南提出必须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改革赋税制度,通过限制政府税收收入而限制政府权力;创立新的政治技术以约束政府权力,使公共选择最大限度地接近公众的实际价值偏好。

3 对公共管理模式的而正确选择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行政环境会随之改变。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究竟采取何种模式更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切身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今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取向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模式和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优良传统,我认为可以关注四种公共管理模式取向,即企业化模式取向、公民参与模式取向、放松规制模式取向、社区政府模式取向。对于现实中国而言,选择适合的公共管理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这种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公共管理各种模式(尤其是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进行理性评价和对现行行政体制进行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企业化模式,是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市场化的公共管理模式。在企业化模式下,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学习借鉴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手段于公共管理事务中,以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率,做到事半功倍。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化模式对提高我国政府绩效、增强我国政府的竞争性、培养我国政府真正地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等方面,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公民参与模式,是指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能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发挥民智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这里的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指社会大众的参与,还包括在政府组织层级关系中,位于中层和基层组织中的公务人员的参与放松规制模式,是指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要适度去除一些繁琐的规章制度和繁杂的行政程序,使行政公务人员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来从事新的创造性的工作,以使政府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政府的公共管理新途径。如果说以上的三种公共管理模式取向,是主要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话,那么社区政府模式就是主要来源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优良传统。社区政府模式,主要是指发扬民主革命时期边区政府和建国初期城市街道居委会的亲民模式。社区政府模式,对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建立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我国亲民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等方面将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以上文字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创造有我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应继续发扬我国政府的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的政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21(4):12-13.

[2]张德信、薄贵利、李军鹏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2):15.

[3]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20(4):28.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篇五

1、医疗机构的员工培训问题

2、学习型医院创建研究

3、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

4、医药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5、药品研发制度的管理研究

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7、各国gmp制度比较

8、药品委托生产管理

9、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研究

10、gsp认证与实施的探讨

11、医药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

12、药库的管理研究

13、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的研究

14、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人员)管理问题

15、药品互联网交易管理探讨

16、农村用药调查研究

17、上市药物的再评价制度研究

18、药品分类管理研究

19、非处方药管理研究

20、处方药管理的研究

21、药品注册制度的研究

22、药品质量检验制度研究

23、进口药品的管理问题

24、执业药师制度研究

25、药品包装的管理

26、药品商标的管理

27、药品说明书的管理

28、药品名称规范管理

29、药品广告管理

30、药品价格的定价机制研究

31、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

32、社会药店的经营管理

33、医药分开的管理学研究

34、药房托管的模式研究

35、新药定价的经济学研究

36、特殊药品管理

37、药品储备管理

38、药品召回制度的搏弈研究

39、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研究

40、医院药房的经营管理研究

41、医药商业贿赂问题探讨

42、药品监管体制的研究

43、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44、医疗器械管理研究

45、中药品种保护问题

46、我国的药品安全管制问题

47、药品价格与医疗服务价格的关系问题

48、健康权的权利属性及法律保障

49、健康权国家义务初探

50、医疗卫生体系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51、政府与公立医院的法律关系的界定

52、健康管理体系构建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53、民营医疗机构运营现状调查分析

54、民营医疗机构的法律地位分析

55、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模式效果调查与评价

56、管办分离模式实践公立医院改革路径初探

57、和谐社会卫生观解析

58、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医患纠纷的比较分析

59、医疗机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要素分析

60、当前我国药事立法的趋势与特点分析

61、药品召回制度的法理探究

62、公共政策目标价值以及价值冲突研究

63、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制定

64、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65、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现状调查研究

66、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67、“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中医医院实施现状及政策研究

68、江苏省中医药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分析

69、江苏省中医药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的研究

70、江苏省中医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

71、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的搏弈研究

72、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3、某地区卫生总费用的分析研究

74、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管理的实证研究

75、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

76、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77、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78、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

79、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

80、试论xx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

81、关于薪酬结构的设计与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性

82、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成本研究

83、我国某地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84、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85、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86、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主体与提高高校经营效率的关系研究

87、医疗机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

88、江苏省建立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89、高等教育现代产权制度的探讨

90、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方向篇六

的参与性,能够实现自治式的管理。除了社区组织外,还包括一些下属的部门机构,包括环卫、物业、经济等职能部门,同时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学校、机关单位等。社区组织的管理可用资源众多,能够有效的对社区进行管理,这与以往社区行政管理存在根本差异,主要的区别在于以往主要是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管理,而管理任务也是根据上级的具体要求,社区管理则是实现了多方的管理,尤其是自治组织以及居民本身,并且社区组织的管理占主体地位,同时社区管理的对象是管理主体,因此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管理主体的可用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终实现社区管理的最终目标。另外,对社区管理机制的影响还包括市场机制、社区机制以及法律机制的影响,其中社区机制较为重要,主要包括社区声誉、社团制度、道德制度以及自治原则等。结合以上所述,社区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社区组织的建设、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最终取得的成果,例如向居民讲述选举的具体事项,公平、公正的建立居委会等社区组织,然后再完善事物机构以及职能要求,从而实现社区的有效管理。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代表本社区的居民与外部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社区组织进行交流,同时还要进行社会统计工作,对社区人口数量进行普查,协助计划生育和征兵等工作顺利开展。

党建工作是社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是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的重要课题,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社区,都应该坚定共产党的领导,配合基层党员的工作,推进党建工作能够充分体现基层党员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并且将我党严明的自律机制融入到社区管理当中,让社区组织的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提高管理效率,保持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性。

这一部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解决居民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并依靠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观念开展调解工作,另外在社区内宣传安全教育,让居民们在生活中做到防火、防盗,对社区进行巡视检查,以全面保障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另外利用治安管理机构与制度约束居民的行为,这为和谐安定社会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社区呈现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社区组织应该培养居民们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建立一个互助性的友爱社区,让社区服务产生最大的效益。首先是便民服务、社区福利服务等,就是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内心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次还应该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例如完善社区内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卫生保健等设施,同时照顾到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

文化管理是活跃社区气氛,增强小区居民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健身活动等,而社区组织就是负责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执行,让居民们都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同时社区组织还应该完善教育机构,从而对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居民遵守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公共道德,消除居民思想上的困惑,以积极的精神面貌感染居民,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素质。

社区组织能够整合社区的经济和居民力量,从而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社区服务以及公共物品,同时改善公共环境,铺设绿地,使道路交通系统更加完善,居民用水用电更加稳定,乡镇村委会还应该及时对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与居民紧密联系,优化社区的环境建设,让居民能够踊跃参与到环境建设当中,对此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奖惩体系来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社区管理的管理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即将管理权力由政府转给社区组织,只有提高社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第一,政府以及企业开始从社区管理中的退出,而管理责任就交给了社区本身,因此有必要进行社区公共管理;第二,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社区管理的中必须将市场方法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第三,社区的公共管理是社区机制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第四,社区未来的发展必须以社区公共管理为基础;第五,社区安全和稳定的基本前提就是实施社区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以及国家公共管理,社区管理属于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是不同等级政府的公共管理目标,因此其也属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公共管理相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中,社区管理体现出的特征与其发展方向相迎合,可以利用众多的管理方式对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创新。结合以上社区管理的内容不难看出,社区管理本质上是属于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并且其以一个类似于微观公关管理的模式在运作,社区管理对于公共管理产生了众多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新时代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市场化以及社会化,相比以往的公共行政管理而言,市场以及社会成为其主要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较为先进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以居民为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的自主管理机制,将这种理念引入到公共管理当中,能够使公共管理的水平得到质的飞跃。社区特有的这种机制很好的解释了公共管理的创新实践,主要是由于社区管理是以较为完善的社会学理论为依托的,其相关理论已经趋于成熟,除此以外社区方式在经济学中也得到的应用,在解决经济问题或者进行经济实地考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社区管理理论被引入到公关管理之后,能够促进公共管理中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全面发展,使公关管理理论得到实践的机会,因此社区管理对公共管理理念的创新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往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新公共管理进行转变,其中主要是对市场方法的应用,市场机制以及社会化的应用使得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尤其是民众参与的管理方式为公关管理方式的拓展提供了依据,充实了公共管理的内涵,社区机制之所以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效果,主要是因为社区居民有存在血缘、地缘以及业缘等众多的联系,这使得社区本身就有一股较强的凝聚力,因此自治管理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因此,让社区居民形成较为抑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能够保障社区管理的顺利开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效率。

社区管理作为公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水平的管理必定也让公共管理在社区这一部分的研究更加透彻,并且这也是未来公共管理主要的发展方向,以往的公共管理主要利用国家以及政府的行政干预来实现,但而没有发现基层的社区中也存在公共这一特质,同时忽视了除政府外其他组织同样具备进行社区管理的能力,并且这种非政府的社区管理正逐渐成为公共管理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社区管理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逐渐与市场化和新公共管理社会化相兼容,社区管理活动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并且与居民的根本利益相挂钩。以社区契约和社区机制实现管理,并且运用市场方法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因此社区管理的性质是不受到政府行政治理的管理模式,这一特征与新公共管理理念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在社区管理中存在一个微观的。公共管理,在以往这一点被忽视,实际上利用公共管理理论对社区进行管理具有可行性,能够打破社区管理的瓶颈,同时社区管理又使公共管理理论得到了更新,拓宽了公共管理的办法,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有效性,最后社区管理正逐渐成为公共管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只有深入了解两种管理制度的的特征才能够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的不断进步。

2757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