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沙漠特色旅游精品,推动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1、规划范围 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范围为:凉州城区以东、武长公路两侧,园区中心区涉及高坝、清水、清源、长城、吴家井、武南、中路、邓马营湖、黄羊河农场、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兰墩滩原种场、皇台葡萄基地等乡镇和单位,面积约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公顷。
2、旅游资源调查 经过近几年发展,武威城东初步形成了一批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景区(点)。经实地调研,该区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丰富,分18大类、35个景区(点)。
1、地文景观类 10
1、典型地质构造 101.1、天梯山丹霞地貌 天梯山位于凉州区南50公里的中路乡灯山村,因山路曲折似梯,故名天梯山。天梯山石窟即开凿于其南麓崖壁的半腰,崖壁因砾石脱落风化出现大小不等的洞穴,呈现比较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
10
9、沙(砾石)地风景 109.1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城东23公里处的长城乡,也称八十里和四十里大沙。以红水河为界,沿岸沙丘比高2-5米,沙漠内多呈固定沙丘,比高可达20米。
其内遍布沙生动植物,旅游项目尚待开发,具有良好的沙漠探险开发价值。
2、水域风光类 20
2、漂流河段 202.1黄羊河天梯山段 为黄羊水库水峡口放水,全长约8公里,水道宽而且曲折,水流流速大,两岸有部分植被,山势峻峭,适宜开发水上漂流、探险等活动。 20
3、湖泊 203.
1、黄羊河水库 库址位于中路乡境内,黄羊河水峡口入口处,是凉州区最早建立的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5644万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的水库。 203.
2、南营水库 库址位于城南20公里处南营乡南营村,金塔河出山口处。于1969年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
水库上游集水面积为852平方公里,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灌溉着920平方公里耕地。
3、生物景观类 30
2、古树名木 302.
1、张清堡古槐 张清堡古槐位于城东武长公路10公里处,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代移民实边的历史见证。张清堡古槐胸围6.9米,树高15米,枝繁叶茂,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树精心管护。
1989年原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国槐定为武威市市树。
4、古迹与建筑类 40
3、古城和古城遗址 403.
1、高沟堡古城遗址 高沟堡古城位于城东25公里的长城乡,是凉州区境内唯一幸存的汉代古城遗址。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35米,西墙正中有一高约4米的土台,上留有寺庙遗址。
凉州民谚有“先有高沟堡,后有凉州城”之说。现当地居民出资修建了大门及寺庙大殿。
登墙远眺,满目沙海植被。 40
5、长城 405.
1、长城遗址 长城遗址是凉州区境内保存较完好的一段长城遗址,东接古浪圆墩子长城,西连永昌地段边墙,长约100多公里,主要为汉长城和明长城遗址。在长城乡境内最为完整的遗址残高6米,底宽2.5米,并有烽燧20余座及兵营遗址等。
这些遗址均为黄土夯筑。烽燧多呈圆锥形或方形,是长城遗址中较为罕见的建筑模式。
尤其是汉、明长城的连接口处于通往黄羊葡萄庄园路口,更具引人入胜的景观。 40
7、宗教与礼制建筑群 407.
1、百塔寺遗址 百塔寺位于城东20公里的武南镇百塔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环小塔九十九得名。占地277亩,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白塔是一种藏,以《武威汉简》闻名于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20、石窟 420.
1、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现存石窟分三层,有大小洞窟17处。
其中最大的洞窟高30米、宽19米。窟内供奉释迦牟尼坐佛1尊,高28米、宽10米。
大佛左右有文殊、普贤、广目、多闻等6尊菩萨、天王造像。其建造艺术被文物专家称为“凉州模式”。
天梯山石窟依山傍水,1995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立项修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止目前,修复了大佛原貌,修建了围堰大坝,整修通往景区的道路20多公里,建成石窟陈列馆,水库上娱乐设施和景点绿化正在建设之中。
420.
2、亥母洞石窟 位于凉州城西南20公里处新华乡,现存洞窟1个,内有金刚亥母塑像1尊,喇嘛塔2座,石盏1个,不同造型的古小塔数百座。金刚亥母是掌管生育的神,固民间常有人前来烧香以求子女。
5、消闲求知类 50
3、动物园 503.
1、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是沙漠区内人工建立的世界最大的濒危动物中心,位于武威城东23公里处,始建于1987年,占地17万公顷,核心建设区1万公顷,已建成10万亩围栏半放野区,1000亩饲草料基地,完成治沙造林面积15万亩,经济林苗木基地1100亩,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现已育有羚羊、野马、野驴、金丝猴、白唇鹿、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9头(只),马鹿、岩羊、藏原羚、蓝马鸡等二级保护动物79头(只),经饲养驯化,已表现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50
4、植物园 504.
1、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基地 沙产业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挂牌,是由原中共中央*局常委宋平同志倡导,实践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产物。其实验基地位于濒危动物研究中心附近,占地40亩,引进美国超星级3000系列3500型温室一座,面积6040平方米,1998年投入运行。
现以生产康乃馨、玫瑰等鲜花为主,引进栽培了仙客来、蝴蝶兰及各种月季等30多个品种,是我区花卉推广和苗木繁良基地。特别是利用无土栽培方式生产的麦绿素被国家级专家称为“冲击新世纪,引导新潮流的生命工程”,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新健康食品”,为沙产业发展找到了突破口。
50
5、公园 505.
1、沙漠公园 沙漠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沙漠冠名的公园,位于武威城东20公里处,1987年正式向社会开放,融大漠风光、生态保护、民俗风情、园林雅趣为一体,是展示我区人民群众治沙成果的重要窗口。公园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已建成防风林带3条15公里,防风林景观树36个品种、150余万株,沙生植物500多万株,防风固沙林近万亩,植被覆盖率为78%,并建有观景塔、沙浴场、游泳池、沙生植物园、跑马场、赛驼场、射击射箭场、人工湖、招待所、餐厅、会议室等一批景点和设施,一次性最大就餐接待能力为300人,年接待游客1万人左右。
6、购物类 60
2、庙会 602.
1、海藏庙会 区域范围是凉州区,中心场所海藏寺,活动时间是农历正月十六。 602.
2、社火 区域范围是凉州区,农历正月。
7、产业类 701 、农林渔牧场 701.
1、莫高旅游度假村 莫高酒业集团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位于城东35公里处,现拥有葡萄基地2.2万亩,年葡萄干酒生产规模达1万吨。2001年,依托基地和葡萄酒加工生产线,推出了集葡萄种植与酿造、葡萄酒文化、高效农业、田园风光为一体,吃、住、游、购、娱一条龙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兴建了18公里葡萄长廊及果园、酒吧等景点和配套设施,被省旅游部门重点推介为兰州--黄羊河农场全省
(5)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景区开发与全区其它旅游资源开发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强,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人文资源发展具有互补性优势,且地处省定兰州—黄羊河农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要地段,发展空间大。
但就严格意义上的农业观光旅游区衡量,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区内行业多、领域广,经济成分、隶属关系复杂,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加之旅游规划缺乏统一性、整体性,联片难度大,聚合效应低;
(2)景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功能划分不明显,布点零乱,自发性因素多,社会资金未能很好地整合利用,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3)景区开放开发程度滞后,起点低,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功能不全,景点老化,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
(4)景区可进入性条件差,景区内和通往景区的道路等级低,建设滞后,缺乏专线旅游交通车;
(5)自然环境恶劣,沿线景色单调,各旅游区彼此之间关联度不强,缺乏一个联系纽带;
(6)生态农业特色不明显,且经营周期短,季节性气候影响较大;
(7)景区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认识不足,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
(8)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治安防范不力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区旅游“十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旅游国家投资倾斜政策的历史机遇,以生态农业资源为主体,以观光旅游为目标,以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为范围,以现有旅游景点为支撑,以农、林、水、牧、生态等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先导,以名、优、新、特、稀、绿色农产品试验、示范、繁良、推广为重点,通过人文、自然、工业、农业、生态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互补开发,拓展武威旅游内涵,实现资源重组,激活存量资源,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集中全社会财力物力打造生态旅游和沙漠探险这一特色旅游精品,使其相互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引导现代农业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在更深领域的调整,在武威城东建成一个集访古、休闲、观光、游览、探险、朝圣、美食、娱乐、会务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2、发展思路
(1)规划先行,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近期做好观光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完善对现有景点、景区的规划,做好凉古公路等通往旅游景区公路的改建和沿路绿化建设等工作,以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的多领域项目建设争取旅游国债资金,以精品战略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使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真正成为凉州现代旅游经济和综合农业发展的样板和亮点工程。
(2)整合旅游资源,坚持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以民俗文化为纽带,以人文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以自然资源充实人文资源的内涵,合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即把以白塔寺、天梯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以设施农业、葡萄产业、沙漠绿洲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开发结合在一起,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推出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两条特色旅游线,互补性开发,促进中发展,既体现文化的悠久历史,又反映自然的神奇壮美。
(3)多层次开发,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原则,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区域旅游特色新产品。点,就是围绕白塔寺、天梯山石窟、莫高旅游度假村、沙漠公园、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等主要景点进行建设和开发,同时抓好兰墩滩原种场、清源、清水、沙产业实验室、林木繁良场等园区建设,逐步发展为多个功能完备、各具特色的小区,辐射带动区域内农林牧各业发展。
线,就是依托武长公路、312国道等发展沿线经济,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大棚种植、道路绿化及生态治理等方面,形成融沙游,建成一个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主线,由历史文化风景区、工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稀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民俗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逐步拉长各功能区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旅游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培育全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共同发展。力争到2024年,游客在凉州区旅游的停留时间提高到1—2天,实现: 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20%,年增长率为12%; 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万人次,占全区接待总数的15%。
年增长率为10%。
五、旅游产品开发
1、白塔寺遗址。建成见证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和元太子阔端举行“凉州会谈”,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白塔寺原貌,突出“百塔”规模,逐步美化周边环境,建立以寻古、朝圣、观景、踏青、游览、购物为内容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打响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这张牌。
主要工作:修复萨班灵骨塔和99座小塔及周围寺院;新建白塔寺遗址陈列馆;景区内种植各种观赏性花木和草坪;通往景区的2.5公里道路建成50米宽双行道,道路中间及两侧间种刺柏、云杉和柳树,并设置大型旅游灯箱广告和彩色路灯;在白塔寺遗址与312国道交汇处修建能容纳20辆旅游中巴车的停车场;道路两旁全部建设体现藏汉风格的旅游娱乐、购物场所和高标准农宅;道路作为步行街,仅供游客步行、驼队和电瓶车使用;联系史实挖掘整理每个塔林的传奇故事,以碑刻的形式雕刻在相应塔身;人行道着重以绿化美化为主,为游客提供踏青、赏花、观景、纳荫的步行绿色通道。
2、天梯山石窟。修复天梯山石窟原貌,建立佛教文化,做好水面的文章,打造天梯山石窟与黄羊水库为一体的风景区,打响石窟鼻祖这张牌,再现石窟辉煌、盛极一时的历史场景。
主要工作:向省博物馆申要原搬迁的壁画和佛像,修复其余洞窟及通往各窟的栈道;建设餐饮、购物和娱乐场所;完成周围荒山的绿化美化工作;完成通往石窟的道路改造和油面铺设;建立旱码头3个,购置水上游乐设施;挖掘开发罗汉洞和观湖映古雪、仙湖睡佛等景观。
3、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建成名副其实的无公害生产园。 主要工作:高标准、成规模地建成既具观赏性又能感受温棚超市特色的高效日光温室1000座,按品种分块、联结;新上节水灌溉设施。
4、高坝智能化农业示范园,突出智能化特点,体现高科技成果。 主要工作:建立以名优新特蔬菜为主,食用菌为补充的日光温棚,形成多品种培育基地;搭建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生态农业的水平,建成以电脑全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农业体系;建立特色规模养殖示范点,重点发展养殖美蛙、肉狗、七彩山鸡、贵妃鸡等特种养殖。
5、生物中心规模化育繁种基地示范园,突出生物技术应用,提高观赏性。 主要工作:完成制种面积8000亩,突出苗木花卉特色品种的种植。
6、建立农、林、牧新品展示区。以凉州区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中心,以省兰墩滩原种场和凉州区良种繁育场为两翼,浓缩凉州区农、林、牧发展的成果,建成设施农业、高效林业、特种养殖、新品种展示、成果展现的农优新品展示区。
主要工作:建立酿酒葡萄、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区;培育、开发和推广农、林、牧新品种;建立沙动物特种养殖基地。
7、莫高旅游度假村 主要工作:新建参观酒窖、钓鱼塘、网球场、游泳馆、跑马场及小康住宅;加快景区内道路建设及环境绿化美化;在交通要道、路口设立公共标识和安全疏导标识,设立游客接待站;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能够接待不同语种游客的导游讲解员队伍;大力挖掘和整理历代名人学者关于凉河农场公路两侧建成渠路林配套风景线;长城路段主要种植风沙防护林带;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设立鲜明公共标识和安全疏导标识;设置指示牌,标明所在乡镇及反映的主题;沿线各乡镇设立游客接待站,提供咨询,就餐及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六、旅游功能区划分与策划 为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经比较分析,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划分为8个旅游功能区、1条旅游线。
1、历史文化风景区。细分为白塔寺风景区和天梯山风景区2个小区,范围包括高坝、六坝、武南、中路等地区。
主要展示历史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 项目策划: *邀请全国知名的藏传佛教僧人来白塔寺住持,讲经说法,不断扩大景区藏传佛教的影响力。
*不定期举办萨班学术交流和研讨会,邀请全国高僧大德和知名佛教人士参加。 *举行白塔寺大型开光仪式,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吸引周边地区人们前来参观膜拜。
*天梯山风景区充分利用水上优势开展水上赛艇、垂钓、攀山等项目。 *邀请佛教高僧来天梯山讲经说法。
2、工农业科技示范区。细分为工业观光区、花卉种植区、智能农业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和设施农业展示区等5个小区,即以荣华企业集团、生物中心规模化育繁种基地、高坝智能化农业示范园、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清源高新科技园为主,以张清堡古槐和延寿寺为连接点,突出该园区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食品生产和生物、节水、信息等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特色。
项目策划: *组织开展以参观工业生产为主的工业旅游活动。 *举办游客自采蔬菜、培育花卉、饲养动物和自烹美食的活动,使游客就地学习农村生活,品尝农家风味。
3、莫高旅游度假区。细分为葡萄长廊观光区、绿色食品开发区、葡萄鲜果品尝区和葡萄酒城参观区4个小区,主要以莫高酒生产基地为重点,以纯净的大自然、新鲜丰富的绿色食品为基调,以摘葡萄鲜果、品葡萄美酒等为形式,在现有基础上精心规划建设,形成全季节全天候休闲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一体化的葡萄庄园特色。
项目策划: *组织开展以参观面粉加工生产为主的旅游活动。 *以观沙漠风光、寻长城遗址为主线,举办观葡萄长廊、摘葡萄鲜果、饮葡萄美酒为内容的旅游活动。
*以家庭为单位,举办自驾车沙漠探险旅游活动。
4、沙漠绿洲游览区。细分为公园区、葡萄长廊观光区和治沙成果展示区3个小区,主要以沙漠公园、兰墩滩原种场为核心,以大漠风情、沙漠绿洲和治沙成果展示为特色,突出综合性、娱乐性和全景式旅游特色。
项目策划: *购置四驱车,沙漠摩托车等游览设施,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活动的吸引力。 *举办果园观赏风景、自采鲜果为内容的旅游活动。
5、珍稀动植物观赏区。细分为野生动物观赏区、珍稀花卉种植区和古遗址观光区3个小区,主要以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沙产业实验基地为核心,以高沟堡古城遗址为联系点,以名新奇特花卉采购、濒危野生动物观赏为主,融南北方珍稀花卉、盆景、各类沙生植物为一体,突出种类齐全、小巧精致和生态科普特色。
项目策划: *加大驼鸟等动物的饲养数量,推出骑驼鸟游沙漠旅游活动;饲养并放养部分不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举办沙漠狩猎活动。 *举办花卉名品、盆景展销活动。
6、沙漠腹地探险区。细分为长城遗址观光区、沙漠探险区和沙漠绿洲游览区3个小区,主要以长城遗址、沙漠景致、邓马营湖娱乐项目为重点,以原始沙漠及狩猎、滑沙为主要内容,以刺激性、猎奇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为主要特色。
项目策划: *举办沙漠驼队探险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少量饮用水和通讯器具,在沙漠体验历险的感受。 *举办沙漠越野车比赛;举办、滴灌、喷灌为主要形式的节水工程,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我区的实施,加快区域内的退耕还林和沙区治理的速度。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依托现有的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这个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和城东荒漠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在“东沙窝沙生植被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东沙窝荒漠濒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建成一个生物走廊带。
(四)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建设较大面积的城市周边生态保护区域。
在区域内的各乡镇实施生态小康村镇建设计划,通过村庄乡镇森林化、山川农田林网化、沟渠水系林带化、荒山荒地林草化等方式,实现“千村万户一片绿”的生态小康村建设目标。
十、实施步骤 该旅游区建设期十年(2001—2024年),分二个阶段进行。
1、近期(2001—2005年)为建设开发阶段。形成旅游区基本框架,旅游接待设施初具规模。
重点做好白塔寺景区、天梯山风景区、沙漠腹地、沙漠生态观光旅游区、沙漠绿洲游览区及珍奇动植物观赏区等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农耕饮食区的配套基础设施,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智能化农业基本建立并产生较好的效益;完成通往景区和景区内道路建设及绿色通道的建设;在重要的交通要道、路口及景区设置中英文对照交通路标、公共标识和导游示意图;进行前期宣传推介等。
2、中期(2006—2024年)为成熟完善阶段。旅游基础设施更趋完备,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具备观光旅游的条件。
白塔寺成为佛教圣地;生态农业成为旅游者的首选之地,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治沙防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向沙漠要效益已成为现实;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野生动物基地;沙漠探险项目趋于成熟,行业秩序规范;公路沿线已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沙生动植物养殖和美食成为旅游风景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旅游项目不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已经合二为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十
一、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针对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资源状况及确定的开发项目,地点、规模等因素,按照造价标准和项目论证,近期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投资额估算为36266万元,其中:景区建设投资25550万元,道路建设投资10716万元。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该观光旅游区综合各旅游游览项目、农业科技示范、沙漠风光及探险等体验旅游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休闲、娱乐、考察、游览的价值,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游客的回头率较高,开发前景乐观,必将有很好的效益回报。
2、社会效益
(1)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既巩固了西北沙区治沙成果,又找到了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充分利用了沙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创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以旅游开发来保护环境的路子,对西北沙区沙漠生态工程建设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生态农业和沙漠旅游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3、生态环境评估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游览、观光、美食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区,树立一个全新的沙漠绿洲形象,增强沙区水资源涵养功能,保护沙漠生态和植被,使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显改善,为农业及周边乡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篇:年度工作安排(财务部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