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甘肃兰州市场调查篇一
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市商标发展现状
(一)我市商标发展基本情况:截止2004年底,我市有效商标2600多件,占全省5.53万件的4.7;具有省著名商标67件,占全省516件的13;具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xx),占全省20件的5。从最近三年全市商标注册情况看,新注册商标的数量增长明显加快,2002年注册商标280件,2003年注册商标310件,2004年注册商标400余件。
(二)实施商标战略,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乃至带动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我市部分注册商标早的企业,在注册商标后继而又申报了省著名商标乃至中国驰名商标,借商标之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经初步统计,我市62家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前年产值31亿元,获得著名商标后年产值增加到98亿元。许多企业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如果不是当年注册了商标,进而申报了省著名商标,实施了商标战略,企业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壮大。如xx集团1996年注册“xx”商标,1997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996年注册商标时xx集团的产值是8300万元,2004年产值已达40亿元,利税8200万元。华龙集团在全国方便面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xxx。xx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的种植、养殖、印刷、食品、食用油等行业的兴旺发达,解决了农村8.8万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xx”商标,经有关权威部门评估,价值达到82.9亿元人民币。xx集团能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xx”商标为其搭建了发展的基础和平台。xx集团1996年注册“xx”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1999年xx集团的产值是900万元。2004年产值达2100万元,xx村人均收入5600元。其他地方产的苹果论斤卖,xx的苹果论个卖,最高一个苹果可卖到上百元,“xx”商标经评估价值达500万元。
(三)我市实施商标战略,有潜力,后劲足。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如:xx制药、xx家具、xx玻璃、xx羊绒等,从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看,无一不是重视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创立自主品牌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不是名牌的产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名牌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市有2家企业正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有18家企业正在申请著名商标。
二、我市商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商标数量少,发展不平衡。截止2004年底,我市共有各类经济实体11万户。其中,个体企业5000户、外资企业200多家、民营企业5000多家,个体工商户10万余户,而我市仅有注册商标2600多件,平均42户经济实体才有一件商标。x食品集团、xx食品集团两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00多件,占全市注册商标2600多件的近五分之一。实际上,我市平均50多家经济实体才拥有一件注册商标,我市注册商标总数以及平均占有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相对偏少,比例偏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比如,xx县有注册商标521件,xx县有注册商标493件,而xx县注册商标只有21件。
(二)企业只重视投资建设,不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可口可乐公司老板说得好,“即使我所有的厂房车间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要商标还在,明天仍会为我带来无穷的财富”。我们有的企业仍然只是将目光停留在资金、技术、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上,而不注重对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投资保护,视注册商标可有可无,可早可晚。甚至随随便便丢掉也毫不婉惜。比如,“xx”牌商标,当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企业破产后,没能很好利用,闲置数年,其价值大打折扣。
(三)急功近利,忽视创立自主品牌。我市具有许多好产品,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不是没有市场,就是卖不了好价钱。比如,xx山区产的板栗,口感味道各方面品质都不亚于唐山迁西板栗。日本客商指名进口唐山“迁西”牌板栗,而xx板栗在日本却无人知晓,只能以每公斤8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唐山的企业,人家贴上自己的商标再直接出口日本,每公斤能卖到14元。同样的产品,甚至质量比人家还好的产品,因为没有知名度,价格的差别是如此悬殊。
(四)贪图省事,满足于借用他人的品牌。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产品,只是给国外企业定牌加工。如xx县有的羊绒制品企业,经外商许
可,使用人家的商标生产国际知名品牌羊绒制品,进行贴标生产,国外经销商的利润是几百元,甚至更多,而我们得到的只是区区几十元,甚至更少的加工费。这种“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做法,看似“捷径”,实际上却很可能是弯路,结果导致那些以“借”品牌为生的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丧失殆尽,永远停留在“打工仔”的位置上而无出头之日。品牌是根,是企业
安身立命之基,是发展壮大之平台。无根,企业会像浮萍一样飘泊不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永远做不大,做不强。
(五)企业不能正确使用、宣传商标,造成无形资产无谓损失。比如,xx县xx集团公司,是上世纪80年代一家生产饮料企业,产品注册商标“xx”,商品名称是“枸杞珍”,企业在广告宣传时把商品名称“枸杞珍”也当成了宣传重点,结果广大消费者只知“枸杞珍”而不知“二月花”。当年“枸杞珍”的销售非常火爆。受利益驱动,周边50多家小企业、个体户纷纷生产饮料“枸杞珍”,造成市场无序竞争。当时“xx”集团有限公司请求工商部门保护,但“枸杞珍”是商品名称,不是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无序竞争使该企业产品销售量一落千丈,导致很快破产。如果当年企业突出宣传的是商标“二月花”而非商品名称“枸杞珍”,或许“二月花”的品牌要超过今天的知名品牌“露露”和“雪碧”。像二月花这样的现象,现在还在某些企业中发生。如,xx河北xx果品有限公司最近斥资300万元生产一种叫“板栗露”的饮料,其商标是“xx”,在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突出的是商品名称“板栗露”,情况和当年巨鹿的“枸杞珍”非常相似。
(六)有的企业不注重本企业商标的使用价值,结果使多年创出的知名商标丢失。比如,邢台冶金机械轧辊集团,最早用的是“xx”图形商标,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冶金轧辊畅销全国和欧洲、亚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邢台冶金机械轧辊集团原注册的“xx”图形商标因未在有效期内(10年)续展,而自然死亡。近年来,周边一些小企业生产的冶金轧辊也销往国外,并且带有“邢台”标识。由于小企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市场上造成混乱,真假难辩,被一些销售国列为不合格产品黑名单。由于新《商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不能作为商标注册,邢台冶金机械轧辊集团想再重新注册“邢台”商标,已是不可能的了,为此,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七)不注商标,盲目生产。有的企业商标知识非常谈薄,随意取个名子就开始生产,当产品因没有注册商标不让在市场上销售或没有注册商标不能进入大、中城市市场时,企业才想起申请商标注册,往往这时才发现自己使用的所谓“商标”名子别人早已注册了。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使用,其本身就是侵犯别人的商标专用权,改商标,企业已经做了大量的广告宣传,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比如:邢台市圣马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生产的“圣马”牌葡萄酒,当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时,发现“圣马”商标早在1998年就被河南省孟州市一个乡镇厂注册了。x
三、关于做好我市商标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商标战略远景规划。要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商标战略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各大中型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商标战略规划,努力争创更多的著名品牌。对列入规划的企业,要精心培育、重点扶持。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x发〔2003〕9号文件精神,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重奖。并在资金、电力、技术、人才、用地、进出口、广告宣传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和优惠,给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邢台具有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群,带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政府每年要召开一次表彰会,对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给予应有的政治待遇和荣誉称号。
(三)要把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体系。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当地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阻碍实施商标战略的各种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正确把握支持、鼓励与引导的关系,切实做到积极支持、热情服务、加强引导。
(四)加强对商标工作的领导,搞好商标知识培训。坚持对广大企业和各级政府有关领导,特别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有关商标法律法规以及注册使用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真正提高他们对实施商标战略意义、作用的认识,避免或少走弯路。建议市政府成立专门商标发展领导小组,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聘请有关专家教授,经常给我市商标发展工作把脉会诊,指出病根和问题,提出诊治方案及措施,全面指导协调我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
(五)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量大,任务艰巨,需要有关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做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以及政府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定期就全市商标工作开展交流和研讨,合力推进我市商标战略工作。
甘肃兰州市场调查篇二
兰州市宗教发展现状和问题
摘要:兰州市虽是非自治省区的首府城市,然而其民族的状况及相关的宗教问题却因历史等诸多因素而复杂多样。当前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城市内各民族历史和 现状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必要。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城市建设中的民族宗教问题历史与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法制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兰州/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对策研究
一、兰州市的少数民族宗教概况与城市规划
(一)兰州市的少数民族及其宗教活动场所的基本概况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 查统计,当年兰州市人口中有37个少数民族成分,共约93500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6%。兰州市少数民族的人口普遍较少,超过700人的少数民族只 有7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共有约7600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1.6%。其它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比例依次为:满族 7.7%,藏族3%,东乡族2%,蒙古族1.5%,土族1.2%,维吾尔族0.8%(注:本文所引用的人口和宗教活动场所数字除注明出处外,均来源于政协兰州市委1998年编印的《兰州市手册》。)
兰州市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在兰州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天主教和基督教则是鸦片战争后从国外传入并发展起来的。兰州市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主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和维吾尔族群众,而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信仰者则主要是汉族群众。截止1997年底,兰州市五种宗教信仰者 约有178000人,其中佛教约57000人(皈依12000人),道教约20000人(皈依5200人),伊斯兰教约80000人,天主教约4500 人,基督教约16500人(已受洗礼8000人)。与此同时,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达219处,其中佛教28处,道教33处,伊斯兰教103处(清真寺81座,拱北22处),天主教4处,基督教51处。与建国前相比,近年来的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呈现了明显的增长势头,这一方 面与信教群众的人口自然增长有关,同时也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无关系。事实上,兰州市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大多数是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恢复重建或新建起来的。
(二)兰州市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区及宗教活动场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影响
兰州市的少数民族除回族较为集中聚居在一些街道或乡镇外,其他大多散处市区与汉族杂居。兰州市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人的街道或乡镇共有33个,其中城关区 16个,七里河区7个,西固区3个,安宁区、红古区和永登县各2个,榆中县1个;另有3个少数民族村,即:城关区皋兰山回民村、红古区虎头崖回民村和榆中县朱家沟回民村。从少数民族的居住区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布点来看,截止1997年12月底,分布在城关区 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共有42300人,宗教活动场所58处; 分布在其他7个县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和宗教活动场所分别为:七里河区19500人、48处,红古区10100人、23处,永登县8100人、18处,西固区 6200人,20处,安宁区3700人、11处,榆中县3300人、37处,皋兰县不足百人、4处。1998年初,城关区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又被批准增加3处,永登县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增加1处。佛教除安宁区没有外,其他县区均有;道教除永登县和皋兰县没有外,其他县区都有分布;兰州市唯一没有清真寺分布的县区是皋兰县;天主教仅 分布在城关区、西固区和榆中县;没有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只有永登县。由于兰州市各县区信仰各种宗教的少数民族分布不均,因而有的县区缺乏某种宗教场所是难免的。兰州市少数民族的主要居民区及宗教活动场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影响,可分聚居民族和散居民族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回族是个典型的“围寺而居”的聚居少数民族。兰州市回族居住区与宗教活动区“二位一体”分布格局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兰州市城市的发展历程。回族“围 寺而居”的聚居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明天祖朱元璋对回族采取怀柔政策,明成祖(永乐年间)、明武祖(正德年间)都比较尊重回族,并为回族敕建清真寺,开始了 兰州回族“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形成了绣河沿(原称臭河沿)、桥门巷、海家滩和陈官营等几个回族居住区,这可从明洪武年间修建的兰州臭河沿清真寺得到证 实。清朝统治者对回族施行“毋令聚居,毋近汉人,毋居城市”的禁令,回族的迁移和选择居住地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兰州回族只好在城外居住地建寺。清康熙二十 五年(1687年)马国继等八家捐款修建西关寺(在今临夏路西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回族刘姓发起修建桥门清真寺(今西关什字北侧)。乾隆中期 修建了南滩寺(今酒泉路)。此外,据清代举人马士焘《南关重建义学记》所载,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立养正义学时,南关已建有清真寺。光绪十八年(1892年)甘肃孝廉卢政续稿中说,兰州时有26座清真寺,但当时回绅为掩人耳目仅列6座,“一在城内西南隅,一在西关小教场,一在东关,一在西关,一在拱兰门内,一在通济门内”(注:(清)光绪十年重修《皋兰县 志》。)由于清朝统治阶级不让回族聚居市内和靠近汉人,他们只好散居城外。光绪年间除上述6座之外,“其余均在四乡。民国以后,又有骚泥泉、金城关、庙滩、草厂诸处”(注:《皋兰县新志》。)。尽管回民当时被迁出城外,但他们“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随着 新教的逐渐传入,小寺新寺陆续出现。民国十八年(1929年)甘肃发生大灾荒,加之后来日军侵华,外地回族因逃荒逃捐或避战乱而迁兰者渐多。他们为宗教生活而 修建的小型简便的清真寺也逐年增加,由俗称的十八坊寺发展到30多处,即广武门、石成沟沿、西坪、毕家、举院后、河滩、庙滩、沙沟、金鸡岭、东哨门、台 子、耿家庄、上砖瓦窖、下砖瓦窖、河南、皋兰山、桃树坪、刘家拱北和徐家湾拱北等。但因战乱影响等原因,解放前夕兰州市的坊寺数目时有变动,其中14个坊 寺则较稳定,它们是:西关寺、新关寺、桥门寺、绣河沿寺、平番坊寺、骚泥泉寺、畅家巷寺、兰州坊寺、举院背后寺、庙滩子寺、苦鹿湾寺、宝家寺、苏家台寺(注:参见王立中:《解放前兰州清真寺述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 张德麒:《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9期,第244页。)。新中国成立初期,兰州市区内的回民主要聚居在南稍门、东关、西关、桥门街、黄河北、骚泥泉和小西湖一带。这些回民居住区均有清真寺,他们基本上还是保留着“围寺而居”的传统居住格局。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兰州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在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下,一大批工厂企业迁来兰州的同时,也迁来了一些回族职工及其家属。1958年兰州市回族人口(不包括永登、榆中等地)达2.5万人左右。后来随着兰州建置的变更和行政区 划的扩大,到1964年时,兰州市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白银六区,回族人口达到4.1万人。“文革”期间,兰州辖区虽然扩大到三县六区,但由于部分回民被“遣送”下乡,到1976年底时全市回族人口不足5万人。后来由于平反冤假错案和恢复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一批回族群众返回兰州,加上回族人口的自然增长,兰州市的回族人口有所增加。1982年增至6.2万人,1990年为7.6万余人,1994年抽查概算为 9 万余人,加上外地来兰经商及暂住人口,目前兰州市的回族人口估计有13万人左右。兰州市回族人口的增多必然会要求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但由于他们特有的宗 教信仰、生活习俗及“围寺而居”历史传统的影响,回族社区的居住用地和宗教用地规模将成为兰州市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根据我们对信教群众、寺管会及民族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及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经兰州市政府部门批准开放的103 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的用地规模和建筑设 施基本上满足了信教群众对宗教生活的需求(注:我们曾于1998年10月23日至12月23日分别实地考察了兰州市南关、绣河沿、西关、桥门、和平台、兰 州坊及西湖等清真寺,并与各寺信教群众、寺管会、城关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及兰州市人大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或访谈。他们普遍认为,兰州市 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上满足了信徒群众对宗教生活的需求。)。另据初步调查,有的新居民区如张苏滩、金港城等地已有不少回族信教群众居住,但当地或附近尚无相应的宗教活动场所设施,这些信教群众今后可能会要求建立相应的宗教活动场所。这在今后的兰州市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对于散居的少数民族而言,兰州市藏、蒙、土等族散居地所在的县区或附近县区基本上都有信教群众所需的相应的宗教活动场所。有的县区虽然没有或缺少某种宗教 活动场所,但随着城市公交设施的不断改善,信教群众亦可以较为便利地到近邻县区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一般不会给他们的宗教生活带来太大的 影响。也就是说,兰州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居住区与宗教活动场所不像“围寺而居”的回族那样要求紧密相连,因而这些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其宗教活动场所对城市 规划中的影响不大。随着兰州市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国家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优 惠政策的影响,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时,兰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万人左右。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虽呈趋长势头,但信教群众是否亦会相应地 增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主麻日外,每个清真寺每天礼拜的人数多在三、四十人至七、八十人之间,一般都不超过百人,且多为中老年人参加,年轻人除满喇学 员外很少看到,甚至没有。当然,目前一些信教群众只在家中做礼拜或不做礼拜但仍遵循某些世俗化的生活习俗,这又另当别论并已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另据我 们对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实地调查及与有关人士的访谈,他们大多认为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上满足了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需求。据 此,我们认为,兰州市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及其用地规模在目前甚至将来的一定时期内仍与信教群众的人口规模相适应,未来的兰州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以在此基础 上考虑兰州市少数民族的居住用地和宗教用地规模。
二、兰州市城市建设中的民族宗教问题
(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用地问题
兰州城的建造历史悠久。根据文献资 料记载,兰州始建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时称金城。此后虽历经沧桑,但直到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正式建置兰州总管府时始有“兰州” 之名。当时的兰州府城在今皋兰山以北偏西山下,宋太宗元丰四年(1081年)在随府城旧址的基础上重修兰州城。并在元丰六年时展筑北城。扩至黄河南岸边。兰州较 有规模的建城是在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时“指挥同治王得,增筑城墙”,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五尺为一步),南北长一里八十二步,周长六里二百 步(分别约1900米,636.7米和4000 米),并建有4个城门:东为“承恩”,西为“永宁”,南为“崇武”,北为“广源”。清代乾隆,光绪时期又进一步扩建兰州城。至此,兰州城轮廓才基本固定下 来。民国时期,为适应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关当局对兰州城区继续进行改造。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兰州成为抗战大后方,为建设和开发大西北,于1941年7月1日建市,对兰州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当时除扩建城区街道和沿街房屋建筑处,兰州市政府工务局还规划了包括了商业区、工业区、学校区、公园公共场区和住宅区在内的兰州市建设区域(注: 参见余贤杰:《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城建区划》,《甘肃日报》1998年30日第七版。)在历代改造或扩建兰州城区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如佛教 的嘛呢寺(建于1399年)、浚源寺(建于1312年)、卧佛寺(建于1313年)、玉佛寺(建于1847年)和道教的白云观(建于1834年)及伊斯兰 教的绣河沿清真寺和桥门清真寺等的用地与规模虽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或修缮。
建国以来,兰州市的清真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由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兰州市的清真寺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兰州市民委 编印的《民族宗教资料汇编》提供的资料,1958年兰州市的清真寺稳定在34座、拱北14座的基础上,但问题在于,国家建委1954年12月批准的兰州市 1954—1974年总体规划中没有对包括这些清真寺在内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用地与规模作出相应的反映。1959年经过民主改革,兰州市仅保留4座清真寺,其它的清真寺改作他用。1962 年调整政策时兰州市经过批准开放的清真寺恢复到14座。“文革”期间,兰州市除个别县区保留有移作他用的清真寺外,其余的清真寺基本上被拆除,原来没有规 定的宗教用地性质自然因之改变。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党和国家恢复落实正确的宗教政策后,兰州市一批各具特色的清真寺陆续建成。这些清真寺仍按方便信 教群众宗教生活的传统,大部分建在穆斯林聚居区。在城关区34座清真寺中,除朝阳村清真寺、伏龙坪清真寺、闵家桥清真寺、皋兰山清真寺和南滩清真寺和东岗 镇清真寺为新建外,其余均为重建。七里河区25座清真寺均为1985—1997年间新建。红古区14座清真寺为1980—1986年间新建。安宁区的安宁 清真寺和沙井驿清真寺分别建于1991年和1995年。西固区的西固清真寺建于1996年,榆中县的14座清真寺中,原有8座,1987—1996年间新 建6座。永登县12座清真寺中,重建、新建各占一半。清真寺的重建,根据恢复落实宗教政策的有关精神是在原址进行。但由于建国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清真 寺多被移作他用或拆除,原有的宗教用地性质已经发生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兰州市1954—1974年总体规划和1978年制定的总体规划中均未反映宗教活 动场所的用地性质与规模,无论是新建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是复建的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其用地性质的“不确定性”,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权的“合法性”。
(二)一些宗教活动场所的违法违章建设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宗教活动场所没有产权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其用地性质合法与否之外,恐怕与一些宗教活动场所的违法违章建设不无关系。
如何确定宗教活动场所的用地性质是否合法?由于兰州市1954年和1977年制定的总体规划中均未反映宗教用地的内容,因此,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以历史事 实为根据、以国务院1980年颁布的第188 号文件关于退还宗教团体房屋产权的有关规定进行裁定。符合该文件规定和历史事实者,当可视为合法。
除用地合法性外,宗教活动场所的建造还必须符合城市建设的有关法律法 规。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应该遵守《城市规划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兰州市政府1996年 颁布施行的《兰州市宗教活动场管理办法》对此亦有规定。但兰州市的一些宗教活动场所在其建造或修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违法建设的现象。有的以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和民族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建造修缮为由,在建筑施工等手续不完备或不具备的条件下擅自修建;有的甚至在建设用地不合法的情况下仍自行建造。这些违 法的建设行为,对其产权的合法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给予纠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甘肃兰州市场调查篇三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在各国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现状和制定实施恰当的电子商务的政策问题就十分迫切。而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诱人
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一方面,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01年,尽管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美零售额中的比例仍低于3%,但类似软件、旅游和音乐制品这些商品及服务的网上交易b2c部分已占到这部分交易额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二、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电子商务的搜索功能问题
当在网上购物时,用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众多的网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并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搜索引擎看起来很简单:用户输入一个查询关键词,搜索引擎就按照关键词语到数据库去查找,并返回最合适的web页连接。但根据nec研究所与inktomi公
司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互连网上至少10亿网页需要建立索引。而现在搜索引擎仅仅能对5亿网页建立索引,仍然有一半不能索引。这主要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在线商家希望保护商品价格的隐私权。因此当用户在网上购物时,不得不一个网站一个网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满意价格的物品。
2、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公认为是未来it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数之一。调查公司曾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业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意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如: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有效防止资料被盗去或盗用;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护其信息系统和资料的安全。
3、电子商务管理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多姿多彩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商务规则和方式,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规范,这个管理的概念应该涵盖商务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同时在这些方面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规范程度,不是一时半时就可以做到的。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前后端相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台的web平台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是电子商务的门面。而后台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则是完成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它关系到前台所承接的业务最终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更能体现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综合实力,因为它将最终决定提供给用户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决定电子商务的管理是不是有效,决定电子商务公司最终能不能实现赢利。
电子商务1001班栾梦颖
甘肃兰州市场调查篇四
注:本次调查结果见下表,调查问卷的总数为651×5=3255份,调查结果及数据结果见下表。此结果包括该选限次数及百分比。
兰州市城关区小学生交通安全现状调查问卷
年级:注:1~11题有被调查学生填写,12~13有学生家长填写。
1.你认为你在上学或放学途中安全吗?()
a.安全(180555%)b.一般安全(129040%)c.不安全(1605%)
2.当你过马路时你会感觉到害怕吗?()
a.害怕(635 20%)b.很少害怕(109534%)c.不害怕(1403046%)3.你上学或放学回家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a.亲人接送(84026%)b.公交车(76023%)c.自行回家(165051%)4.你在上学或放学回家途中遇到过危险吗?()
a.遇到过(77524%)b.很少遇到(118536%)c.没有遇到过(129540%)5.你对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106032%)b.知道一点点(185057%)c.不了解(34510%)6.你所在学校给你讲过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吗?()
a.经常讲(127039%)b.讲过(151547%)c.没讲过(47014%)7.你在过没有红绿灯的马路时需要等多长时间?()
a.不到1分钟(120037%)b.1到3分钟(166551%)c.3分钟以上(39012%)8.你在上学或回家途中看见过同学玩耍吗?()
a.经常看见(192559%)b.很少看见(118036 %)c.没见过(1505%)
9.在没有红路灯,斑马线的地方你如何过马路?()
a.等到车少的时候过去(262080%)b.随意跟别人过去(63520%)
10.当你在过马路时恰遇车辆驶来你会?()
a.不知所措(2407%)b.站着不动(190559%)c.跑过去(116034%)11你认为你上学途中安全还是放学回家途中安全?()
a.上学途中安全(2558%)b.放学途中安全(54517%)c.都一样(245575%)12您孩子独自上下学您放心吗?
13您对您孩子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有何好的建议?
甘肃兰州市场调查篇五
兰 州 市 商 标 发 展 现 状 调 查
——商标流失惨重 保护迫在眉睫
近年来,市场竞争已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而逐步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商标犹如企业的“身份证”,已成为各个企业必争的无形资产。随着地方品牌的日益发展强大,兰州拥有了“黄河”、“奇正”、“佛慈”、“读者”、“兰州百合”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商标。然而这并不能掩饰兰州市注册商标数量较少、增长缓慢的现状。由于兰州不少企业商标保护观念不强,缺乏品牌战略化发展眼光,使商标的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更有经营者对自有注册商标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重视,而导致已拥有的注册商标悄然流失,兰州商标注册及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注册商标大量流失
兰州是甘肃省会,号称西北工业重镇,拥有建材、化工、机械制造以及服装、食品、烟草、日用品等较为完善的轻重工业体系,但是在兰州,拥有品牌号召力的企业商标却少得可怜。为了培养商标意识,加强商标战略研究及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加强了商标管理、商标保护、商标使用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据兰州市工商局调查统计,2006年,兰州市真正注册的商标有3700件,与2005年的注册商标数达6000多件相比,仅为五成多。有2300多件商标查无下落,部分知名商标流失、闲置多年。比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马兰拉面”,虽然于1993年在兰州起步,但自2000年以后,兰州就很难觅到“马兰拉面”的踪影,曾经的“兰州马兰拉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仅剩一个空壳。
近年来,兰州注册商标大量流失的情形并没有改观。截止2008年8月底兰州市共有各类企业达47074户,但商标与企业总数的比例为1:9.72,即近十家企业才有一件注册商标。从商标的质量来看,拥有全省著名商标43件,占辖区商标总量比例的1.89%;有全国驰名商标3件,占商标总量的0.06%;另有全国名牌产品一件——兰炼飞天。商标注册量较高的类别都为一般性产品(服务),高端产品(服务)商标注册量较小,国有、集体企业商标注册量下滑,自然人商标注册量猛增,商标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昔日强势品牌销声匿迹
20年前,曾经以“称心如意,长风电器”而闻名全国的“长风”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目前其“长风”商标已经闲置多年,企业依靠贴牌加工外地知名商标的家用电器产品维持,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曾辉煌一时的兰州黄河造漆厂的“黄河”商标和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的“中良”商标等多件知名商标因在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不被管理者重视,没有及时续展,造成商标流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中良”商标是兰州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也有很大的知名度。然而两企业在破产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忽视了商标的品牌价值,没有及时续展。
调查发现,除部分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或者部分企业移师外地主动放弃兰州市场,致使众多商标自然流失外,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甚至视依靠多年培育起来的商标为“鸡肋”。有的是商标在有效期限内,但商标持有人无法查找;有的是因为城市改造和城市拆建,原有的地址已不存在;有的是商标持有人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有的是商标到期,未及时续办相关手续,导致商标保护失效或者在此期间被外地企业抢注。兰州企业界的商标意识还很淡薄。有些企业对商标重使用、轻管理,重宣传、轻保
护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如何摆脱商标流失危机
目前,造成兰州市商标数量少、已有商标流失、驰名商标匮乏、著名商标含金量不高的原因,关键在企业和工商部门。
首先,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到位。企业经营者没有将商标纳入企业的全面管理机制中,短期行为严重。一些企业管理不善,只注重对有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忽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尤其是在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只看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产生了大量闲置商标,不少商标未能按期办理续展注册或直接放弃,造成失效,使得一些省内知名品牌纷纷凋零。其次,是缺乏品牌意识。有半数以上的著名商标企业没有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和商标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利用商标品牌,发展商标品牌。企业对品牌的内涵、品牌的建设等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同时,由于国家商标注册制度改革后,各级工商局、商标协会基本不掌握辖区商标的注册、续展、变更、许可、闲置、失效、国外商标注册使用等信息,工商部门、商标协会监管、服务不到位,无法告知企业相关信息致使商标失效;监管人员对商标知识缺乏,对辖区企业所涉及的商标注册、使用、管理、维权等指导服务不到位致使商标失效;部分企业内部商标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缺少专职商标管理人员,对商标战略缺乏认识致使商标失效流失。针对当前商标不断流失的难题,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大企业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从2005年起,根据省人大和省政府的立法计划,省工商局着手进行了《甘肃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起草工作。同年,甘肃省相关部门修改通过《甘肃省著名商标保护条例(修改稿)》,明显加大了保护力度,拓宽了保护范围。此外,兰州市商标协会也专门成立了商标维权中心,其目的是帮助商标持有人增强商标意识,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打击商标侵权和假冒商标行为,维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司法援助、司法救济和对有关违法行为进行举证。
陈 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