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青春作伴好还乡

634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沈阳的三月,草儿待绿,花儿待放,远望婆娑的杨柳已经泛起了鹅黄,细看迎春花也蕴藏着小小的花蕾,这或许就是诗圣笔下的“青春”吧。

我就读的是所寄宿学校,每周回家一次。坐在温暖的车里“还乡”,聆听着风铃奏响的彩霞音乐,在ipad上浏览着“杜甫很忙”,看着一个涂鸦,心中萌生出莫名的感伤。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应该理性面对。带着阳光心态来看,一位位学兄、学姐的“杰作”,可能是让绘就黄鹂、翠柳、白鹭的杜工部共享下当下繁华世界的果实吧,也许是年少的轻狂宣泄出“会当凌绝顶”的笔触,或许是课堂的无奈表现出的“浑欲不胜簪”,仿佛是对“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挑战,犹如是对“飞扬跋扈为谁雄”的应答,也似是让“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人感受下我们学业的纷繁和求学的辛苦……成年的师长在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同时,更应领略到“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的家人敬重诗圣—杜甫,我幼小时在家人和亲友面前背诵过无数次“霜叶红于二月花”。爸爸、妈妈带我参观过成都的杜甫草堂,我的小手也抚摸过诗圣的大手。在我稍大时,知道了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在我上学后,认真学习过他的《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深感他的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但感到他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放,没有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潇洒……但诗圣已成为我学习生活的永恒记忆。

中学生都知道希腊人不会戏谑荷马,英国人不会亵渎拜伦,俄国人不会幽默普希金,印度人不会谐谑泰戈尔,美国人不会作弄惠特曼……让我们带着敬畏的心境感受历史的辉煌,让我们带着渴望去探求未知,让我们珍惜时间,感恩生活,即使让杜甫真的忙起来,也应收获到更多的“青春”和“放歌”。

9155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