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一篇阅读课文,《延安的孩子们》。
短文主要讲了延安八路军子弟学校的小学生渴望读书的,而图书馆的图书却极度匮乏,于是师生自己动手做书以及周恩来总理向孩子们赠书这两件事。
上一篇课文是《延安,我把你追寻》,讲了人们追寻革命的精神,而这篇文章讲了延安的孩子们酷爱读书的一些事件。
从这篇短文中,我联想到了很多。
首先,延安的孩子们的读书馆是一孔窑洞,就算窑洞再怎么大,再怎么好,也肯定比不上我们学校宽敞明亮的图书室。其次,延安的孩子们的书本、读物,实在太少,一开始才有几十本课外读物,然后又开始自己开辟“书源”,自己动手做书。最后,是延安的孩子们酷爱读书的精神。文中写道“他们看见树就像一群饥饿的孩子们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饿极了,恨不得一口吞进肚中”。看着他们图书的劲头,我可是好生佩服。我们平常读的书一般都是一些课内书本,有时还会觉得味同嚼蜡。他们都是身份特殊的孩子,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渴望读书,看到书就像看到圣物一样恨不得供奉起来。
孩子们,爱看书,爱读书。当周恩来总理送图书到学校的时候,他们竟然去迎接。书,在我们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已经显得不那么珍贵、那么时尚了,而他们却从半山腰的学校步行到山下去“迎接”书。
如果让我在我们班举出一个爱读书的例子,那就是应该是看一些闲书、看一些漫画书了吧。如今,闲书、漫画书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反倒是一些能够辅导我们学习的读物倍受冷落,没人理睬。
如果将我们与文章中的那些酷爱读书的延安的孩子们相比,差别就太大了。从某个角度讲,我们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延安的孩子们的书本资源缺乏,学校条件悠闲,但是他们却还是那么的爱看书,爱学习,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天天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想要找本书看,一点也不难,可是我们却没有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学习,而是整天无所事事。
我们应该学习延安的孩子们那种酷爱读书的精神,我们应该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到学习的劲头。
上一篇:新起点、我要飞得更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