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具体)
关于对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小学数学公倍数教学目标,小学生数学教学目标与计划,小学数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目标转换教学策略,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指的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数学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公倍数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公倍数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如下: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特征和寻找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4.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5.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和表达能力。
小学生数学教学目标与计划
以下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目标与计划:
一、情感目标
1.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把学数学列入自己喜爱的活动,喜爱数学学习。
2.相信自己,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很棒的学生。
3.通过操作性的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产生源于生活。
4.欣赏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美,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认知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生活实例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能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思考,对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让同学在经历观察、猜测、探究、交流、反思等大量活动过程的基础上,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一些简单的相互联系,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教材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小数性质的认识。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利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有关计算。掌握小数点的基本作用。
3.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会根据需要将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或三位。正确地读、写小数。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及数位间的关系。会读、写一位和两位小数。比较大小、求和。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多样性。经历用加减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对计算有一定的速度和精确率要求。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5.认识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懂得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能在圆形图上画出一半;会通分和约分;能比较分子是10以内数的分数的大小;会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6.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7.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同学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一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能力。
小学数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以下是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1.获得数学的一些初步知识和经验,初步学会简单的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方法。
2.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
第二学段(4~6年级):
1.理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
3.能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等式的性质等代数初步知识。
4.能利用面积公式计算一般图形的面积,能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面积。
5.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掌握数的改写。
6.认识个位、十位、百分位等数位顺序,理解近似数及其求法。
7.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会用方块图统计简单的数据,并能绘制统计图表。
8.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9.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设计和制作三角形纸板或支架等模型。
10.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做出验证。
11.能独立思考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对学校的日常作息制度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学段(7~9年级):
1.理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
3.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
4.能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形式来呈现数据,并从图表中获取一些信息。
5.认识锐角三角函数值和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函数图象。
6.会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会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7.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
8.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9.了解旋转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0.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11.了解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基本概念和优点,能够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小学数学目标转换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目标转换教学策略是一种适合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使用的教学策略,它主要基于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或者符号进行解答,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这种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实施目标转换教学策略的一般步骤:
1.____建立基础概念____:开始教学之前,确保所有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可以使用教学工具或在线资源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2.____问题呈现____:教师将问题以图形或符号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画图、制作表格或几何图形。
3.____分解目标____: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主要目标,将目标分解为更小的步骤。
4.____寻找解决方法____:使用策略如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分类和模式识别来解决这些小目标。
5.____实行解决方案____:学生执行解决方案,如果有需要,教师可进行一对一指导。
6.____结果反馈____:学生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案,解释他们如何使用图形或符号解决数学问题的。
7.____反思和修正____:师生共同讨论和总结,看是否需要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
8.____复习和巩固____:定期回顾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技能。
目标转换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学科,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如科学、历史等,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