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白夜行的读后感篇一
很多同学照做了,可是几乎没有人能成功地做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把场景分到多细、我们找不到新的叙事线索、我们几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故事了。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孩,被寡母要求向中年男人出卖身体以赚取生活来源。在一次交易中,被中年男人的幼子目睹,男孩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从此,男孩不择手段地在暗中为女孩铺就了一条“光明”的人生大道,与女孩过着看似毫无关联、但却形影不离的日子,直到二十年后,男孩终于无法承受两个罪孽深重的生命的重量——这样的故事,该怎么打碎、又该怎么重生呢?
读《白夜行》的时候,我似乎对当年课堂上的教条有了新的认识,也见识到了最直接、最强大的案例。对于拥有如此高超娴熟的叙事能力的东野圭吾,除了五体投地的崇敬之情和自愧不如的嫉妒之心之外,似乎、好像还有一点点透过文字窥探大师、亲近大师的幸福之感。
《白夜行》中国大陆简体版的腰封上赫然写着“同名日剧创造日本2007年度收视率纪录”的宣传语,但事实却是——电视剧版的《白夜行》作为2006年tbs春季档的深夜剧,平均收视率为12。3%,在春季档中仅排名第9,落后于当季富士月九的《西游记》整10个百分点,收拾表现差强人意。2006年初,我因为柏原崇参演的关系,意外地追看了这部剧集,然后在暖意融融的房间里,不寒而栗——是画面和剧情中渗透出来的让人窒息的寒意。将近三年过去了,剧集中的细节早已经模糊,但惟有那股来自心灵深处的寒意至今挥之不去,让我一想起那些冰冷的画面和悲恸的生命,就不自觉地毛骨悚然起来。这样的电视剧,当然不会有好的收视,有谁愿意在深夜心灵最柔软、最脆弱的时候还要经受来自无关生命的折磨呢?
读小说的时候,那股寒气又扑面而来,而且文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比画面更深更远更有力量。电视剧中,把亮司和雪穗的关系以“爱情”作为诠释,似乎和善了许多;但在小说中,东野圭吾没有对两人的关系作丝毫的解释和评价,他只是勾勒了两人二十年的生命历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中破译自己力所能及和愿意相信的答案:或许是两个绝望灵魂唇亡齿寒的共生,或许是两颗受伤心灵相濡以沫的依偎,或许是两个体无完肤的孤儿愤世嫉俗的报复——有无数个“或许”字里行间流淌着。
白夜行的读后感篇二
在睡前读完了《白夜行》,看到结局部分全身血液都沸腾了,心里像被风暴摧残过似的,但风暴过后,所有的迷雾像被风吹散了,过去漆黑一片的东西,如今拔云见日般清晰可见,一个个谜团终于在心中一个个解开了。
《白夜行》是一部在推理小说外表下描写爱情的小说,为爱粉身碎骨,讲的就是桐原亮司。
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是一对共存亡的枪虾和虾虎鱼,桐原亮司的一生都在为唐泽雪穗做着伤天害理的事,但是当他死在唐泽雪穗面前,我瞬间就原谅了桐原亮司,他是个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的可怜人。然而面对桐原亮司的尸体,唐泽雪穗只是面无表情的表示不认识他,随即掉头就走,留下一个犹如白色幽灵般冰冷的背影。我的心里瞬间起了无数甩都甩不掉的鸡皮疙瘩,唐泽雪穗这个可怕的女人,难道对桐原亮司也没丝毫感情吗?但后来仔细想想,其实这便是她爱着桐原亮司的证据。
东野圭吾对于二人的爱情在小说中并没有做任何明朗的交代,只能从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唐泽雪穗唯一一段吐露心声的话中推断“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那个替代太阳的东西就是桐原亮司吧,亮司是她黑暗人生唯一的一点光,是她唯一残存的一点人性。唐泽雪穗这个演技一流的女人,怎么可能在警察面前面对一具尸体时表现的如此冰冷生硬,难道她会不知道这更令人怀疑吗?一个正常人面对尸体不应该表现得惊慌,害怕吗?唐泽雪穗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冷漠的表情便是最全面的情感的展现,正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有着深入骨髓的爱,所以亮司的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她没有办法再带着面具表演了。亮司的死带走了她最后的那一点灵魂,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结尾时形容她的背影像个幽灵,她已经变成了幽灵,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不再有留恋,不再有人性,不再有灵魂,不再有爱。
男女爱情最大的魔力恐怕就在于可以侵蚀人的灵魂,哪怕最终变成一只只拥有黑暗的肮脏的爬虫。
白夜行的读后感篇三《白夜行》是我接触悬疑小说的“开山鼻祖”,可以说,这本书很是吸引我。作者东野圭吾细腻而缜密的思路构造出一起杀人案,在通过一件又一件看似毫无连接的事情,反映出了事情的真相,随之答案变像拔竹笋般一层一层给揭开了,即使过程挺复杂,但结果却十分明朗。
这本书经朋友提起,偶然我在电子书上看到了这本书,也便饶有兴趣的点了进去。“白夜行之旅”就此展开。
开篇讲到的警察笹坦润三在开始的我认定的是主角的,但这篇小说可就不像其他小说一样了。下一秒,出现的陌生人名源源不断地涌来,似乎每个人都是不同故事中的主角。那些人物全部都参杂在一起,这样,脑海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物关系图,他们都相交着,稍一不注意,什么重要的人物和信息就被错过了,也便连接不起来了。
其实看这本书,我是抱着已知的心态去看的。当我看到三十几面时,那个朋友就跟我剧透了一些。我说:“我怎么看着每个人都是凶手啊?”她倒也没绕弯,直接说出了凶手:“其实凶手是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都是他们俩在搞鬼。”我吃了一惊:“啊?他们不是学生吗?”在那时的我怀疑过他,书中初次描写他的时候,就写出了他眼中的黑暗。实际上,书中开始将每个人都写得十分有嫌疑,以至于我失去了方向,便很自然地随警察一起排除了这个手无寸铁的小学生。至于雪穗,我倒真没在意,也只觉着她是个配角,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物。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弱小的女子,竟藏着如此黑暗的力量。朋友卖着关子说:“你往后看你就知道了。”
就这样,我怀着猜测的想法看完了这本书。那起杀人案的答案在十九年后揭晓了,但书中的结尾却扑朔迷离,似乎很多事情还没搞明白就匆匆收尾了。雪穗到底爱的是谁?或者说她谁都不爱。当侦探做出雪穗爱的是高宫诚的猜测时,我只是半信半疑,冷血的雪穗怎么会爱上人呢?真不敢想象。但当时侦探说出了理由,我相信了。但看到结局,我的思路图瞬间崩塌,就像一栋大厦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立即就变成了一团废墟,惨不忍睹。桐原亮司爱的是雪穗,那他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仅仅是互补互利的吗?雪穗对亮司的感觉是怎样的?
后来,与朋友一起探讨,她说亮司和雪穗是互相相爱的。可是我还是不太认同,脑中又回想了一遍结局:桐原亮司已被警察发现,他赶紧逃,最终选择了自杀,雪穗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虽然雪穗的做法是明智的,也许不想让亮白白自杀而被逼无奈情况下选择了无视。可她的模样太冷了,实在无法让人看出她是爱亮司的。实际上书中几乎是没有他俩“同框”的画面,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判断。
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对于没有读过《白夜行》的人来说,想必就是一个十分坏的角色了。一开始经朋友剧透,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我看完之后,却对他俩,特别是唐泽雪穗,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感。他俩的确是让人捉摸不透,可他们为什么看似十分的强大?唐泽雪穗自小时候一次精神摧残,便认定了自己一无所有,因为一无所有,所以不再惧怕什么。这也正是她所说的:“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的读后感篇四
桐原说,我的人生就像是在白夜里行走!
雪穗说,一天当中,有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有下沉的时候。人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真正的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看个人,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文字中两人的交集并不多,作者也压根没让他们同时以正面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但这对虎枪鱼和枪虾却以不同的面目登场,始终贯穿着全篇,文章构思着实精巧,故事的结局也出人意料,文中多处的伏笔遥相呼应,前文的疑虑不解也初露端倪,但作者就是不讲,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似乎所有的的细节都已具备,却又不十分明朗,就等着一根线再把它们串起来。
说实话,对桐原和雪穗一点也不同情。诚然,小时候的惨痛遭遇,确实悲惨,但这永远不能构成自己犯错的理由,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这只能是读者的一个美好愿景。(或许,我们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彼时彼地,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护着各自的灵魂了吧,哪里还有什么其他选择。)他们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他们习惯了在白夜里爬行,如蛆般蛀食着这个世界,他们不愿走出白夜,将自己永远的困在白夜里,因为那已经是他们的固有姿态了。
或许早已见惯了人性的恶,宫廷里的勾心斗角,职场上的尔虞我诈,莫不血淋淋的向我们昭示:人性本恶!现实生活中,电视剧里那个不比书中的雪穗和桐原犯下的恶更重!况且他们都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人内心深处的无止境的恶!蠢蠢欲动着!
或许,我将之过分夸大了;或许,我自己也希望自己说错了。西方某哲学家说过,人性本恶,莫饲之以食,罪恶的东西,丑陋的东西切莫让它萌芽,否则它便会开恶花结恶果!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要将人性的恶都展露出来,藉此以唤醒国人的良知。
即便如此,我内心还是满怀希望的,这也正是作者的希冀,这也正是他安排那个大阪警察,不辞辛劳,一直调查着那个已过了时效的案子的原因:最后的审判终将来临!
白夜行的读后感篇五
最开始读悬疑类小说是从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也只是读过的第二本。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亮司和雪穗从童年时就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中,一个因家庭不为人知的不和谐而受到伤害,一个因为母亲与恋童癖者的勾结受到身心两方面的迫害。在某一天下午,亮司的父亲再次将雪穗带到废弃大楼实施侵害时被亮司撞见,于是亮司杀死父亲,放走雪穗并伪装了现场。由于技术原因,今天看似简单的一场命案未能告破。亮司与雪穗逃过惩罚,但是在二人的成长道路上,这件事却如影随形。他们必须时时警惕,并且处理掉可能会揭露当年真相的人,罪行也随之越积越深,将二人笼罩在一片白夜。童年的遭遇使两个人变得极为冷血,为了自身的便利他们不惜伤害身边的所有人。
他们以一种隐藏式的合作进行创业,亮司以种.种违法手段进行资金的原始积累,雪穗以光鲜照人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以精品店的形式将亮司的资产转为合法收入,他们两个以近似完美的关系共生。在小说结尾,亮司为保护雪穗选择自尽,雪穗真正变成“一个人”,孤零零地存活于世。整本书在极其压抑的氛围中结束,两个孩子始终没有学会自我救赎。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书里主人公的处境一样,似乎在一步步接近真相,但是直到最后真相大白,读者也还感觉被笼罩在巨大的阴影里。我们如同在白夜穿行,晴空万里,却都与我无关。造成这一感觉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整部小说结构的设置。
作者沿着两位主人公的成长轨迹,在其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设置了相应的案件,每次都在情节最为高潮处戛然而止,转而叙述下一个故事。整个叙述中的细节设定都将真相指向亮司和雪穗,但是似乎又没有十足的证据。到全书末尾老警察润三将整个事件串联起来,但是随着亮司的自尽与雪穗的故作不识,读后感.案件不了了之。小说中的诸多悬念铺垫蓄起的大锤砸在一包棉花上,寂寥无波。读者可以依凭小说中的线索来推断作案过程,但是始终无法得到来自作者的解答。
东野圭吾的功力还不仅仅体现在小说结构上,作为悬疑小说,《白夜行》的细节设置也堪称一流。亮司的剪刀,桐原家可以爬出去的二楼设计,松浦的眼镜与戒指等等一开始不起眼的细节到最后都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作者从一开始就在织一张巨大的网,直到最后将整个真相网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