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写题时,忽觉肩部作痛,便在药袋中取出了一盒膏药。想看看如何使用,谁知竟全是外文,不是一排一排的日文,便是一行一行的美语,好歹读懂了些药效说明,心里暗自庆幸,幸亏还懂点英文,难道说这膏药是美日合资的洋货?我翻过来翻过去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通,猛见几个蝇头小字“MadeinChina”印在盒底的一角,显得有点卑微,我不禁愕然了。因此事,我曾特意节假日期间奔到“合兴地下超市”一探究竟。可不是吗,大多数产品的精美包装盒和包装袋上赫然印着的都是错落的外国文字,中文所占的位置不仅小而且不易被发现;而且,凡是洋货,价格都很昂贵,上面当然更是鲜见中文字样。只有极少数的东西,像牙膏、洗发水、牛奶等小物件上才可以从正面看到“中国制造”这几个字。
看着这一切,我有些心寒,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涌上心头,虽然我也有一些“崇洋”,可当我发现这些事时,仍然很郁闷,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既然是中国生产的,为何不光明正大地写明“中国制造”,却将“MadeinChina”塞在不易被察觉的角落而任由外国文字在头上“作威作福”呢?“中国制造”为何要用“MadeinChina”来替代呢?中国文字流传了几千年,不是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吗?那为什么还比不过没有音韵的字母文字呢?
仔细一琢磨,觉得商家不是不敢印,而是不愿印。你想啊,在这崇洋风盛行的时代,大家都以吃洋餐,穿洋装,用洋货而自豪,谁愿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呢?但是货是国货,不能不标明啊,怎么办呢?对,用洋文替代,蒙蒙土老冒。其实,很多土老冒愿意挨这个蒙,洋货买不起,买个全是洋文的中国货也能赚个心理安慰嘛,这就不能不佩服商家的聪明才智了,确有赚钱的头脑啊。
然而,这类假洋货,只在包装上精加工,而实质却掺了不少水分。一次,去合兴地下超市买东西,看到一小罐食品,包装很精致,上面全是韩文,也不知道是什么好吃的,出于好奇,狠狠心买了一罐,大约二三十块钱,忘了具体的钱数了,打开一看,原来就是巧克力饼干,而且少得可怜,在这个高约20cm的小罐中总共就装了十五六块,而且味道也没吃出什么特别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如今,到处盛行外国风,连偏远的白山也不例外,韩国的街舞一登陆,立马大批大批的人报名学习;欧美的节日彻底将中国文化打乱,现在的孩子记不住中秋节的具体日子,却把什么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过得有滋有味,甚至于连说话都走了味儿,好端端的“妈妈”不叫,硬要来声“妈咪”,聚会也要叫开“Party”……
为啥呢?图个洋气呗。
但我希望中国人不要忘本,抛弃了自己独有的东西去追求外来的,学得再好也是别人的影子,弄不好可能还会重演“邯郸学步”的闹剧,实在不值得提倡。
做回自己,做好自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