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1、幼儿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2、让幼儿懂得体贴、关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妈妈过一个开心的节日;
3、了解妈妈的辛劳,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制作花、贺卡、项链、画画所需要用的的各色皱纹纸、剪刀、彩色卡纸、油画棒、等。
2、《我有一个好妈妈》、《感恩的心》音乐。
三、活动主题:
“感恩母亲节”
四、活动形式:
五、活动范围:
全班幼儿
六、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1日
七、活动过程
一、介绍“母亲节”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你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吗?(母亲就是妈妈的意思)“母亲节”是谁的节日呢?(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这一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孩子都会为自己的妈妈过这个节。
(教学设想:以谈话形式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题话语简短,目的性强,为幼儿进入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开展“母亲节感恩会”活动
1、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的好妈妈》。
2、引导幼儿谈谈应该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小朋友的妈妈在家一定得干好多好多的事情,谁来说一说,你的妈妈在家里都要干些什么事?(做饭、煮菜、洗衣、洗碗、做卫生等等)原来妈妈们在家里还要干这么多的家务活儿啊,可真辛苦。所以小朋友平时应该听妈妈的话,多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妈妈减轻负担。说到减轻负担,我想请小朋友说说看,你打算在家帮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回答:扫地、倒垃圾、整理房间等等)(教学设想:妈妈每天在家要做的家务,孩子们再熟悉不过了。教师从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入手很自然地勾起了幼儿表达的欲望,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妈妈非常辛苦,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为妈妈减轻负担”的话题。)
3、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伴奏下,幼儿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并向妈妈说一句体贴、祝福的话。(活动设想:在熟悉的《感恩的心》的旋律下,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选择材料,结合已有的经验技能,制作送给妈妈母亲节的礼物。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幼儿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也为了让幼儿从这小小的行动开始,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
4、将礼物带回家送给妈妈,并鼓励幼儿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母亲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母亲节这一天才要特别去关心妈妈,而是每天都要坚持这样做,从内心对母亲感恩。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讲述等活动,丰富幼儿有关动物胎生和卵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收集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图片、书籍。
2、几种卵生动物的多媒体课件。
3、动物图片若干。
4、黑板两块,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前一部分。
(1)有一天,一只小鸟从河边飞过,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蜻蜓在干什么呀?(蜻蜓点水是在生宝宝,它把卵子生在水里,卵子一天天长大,最后就变成了小蜻蜓。)
3、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一部分。
(1)小鸟还看见了母鸡、青蛙、乌龟也在生宝宝,我们也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生宝宝的,它们的宝宝出生时是怎样的呢?
(2)谁像蜻蜓一样把宝宝生在水里了?
(3)还有哪些动物像蜻蜓、青蛙一样把卵子生在水里的吗?
(4)母鸡和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呢?(母鸡孵蛋),那乌龟是怎样孵蛋呢?
(5)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
小结:这些动物和蜻蜓、青蛙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由动物妈妈先产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动物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
4、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
2、播放小马出生录像,马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马图像,这是马妈妈生下的谁?它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观察马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马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5、发散性思考: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了解人也是胎生。
1、动物有胎生和卵生,那我们人呢?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请幼儿默默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五、游戏“动物分类”
1、交代游戏玩法:把椅子下面的动物图片拿起来,看看上面的动物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这块黑板贴胎生动物,那块黑板贴卵生动物。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发育过程。
2、尝试在协商中共同探索关于动物的奥秘。
活动准备:
配对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妈妈和娃娃配对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些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看他们都在这儿呢?都有谁来了呢?
(上面一排式动物娃娃,下面一排是动物宝宝)
2、玩了一会之后,这些糊涂的娃娃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不好,把娃娃送到妈妈的身边。
(幼儿分组操作,妈妈和娃娃图片操作)
3、分享配对好的妈妈和宝宝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来把自己的结果告诉大家。
有分歧的来讨论。
4、单老师看到了有的妈妈和娃娃很容易找到,但是有的就有点不一样了,有的妈妈和娃娃长的很象,有的则娃娃小的时候是不象妈妈的,长大后才象妈妈。
二了解动物妈妈生宝宝的两种方式
1、看小小鸡和妈妈母鸡的样子就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母鸡妈妈是怎么生出鸡宝宝的。
请幼儿根据视频描叙。
鸡妈妈是先生蛋——蛋变成小小鸡——小小鸡再长成鸡
(结合图片展示)
2、和鸡一样,先把生出来蛋宝宝或卵,再孵化长成小宝宝的动物我们都叫它是卵生动物。
3、那么你知道还有谁也是象鸡妈妈一样,也是卵生动物的呢?
(鸡、鸭、鹅、鱼,鸟、蝉苍蝇等等)教师分类粘贴
其实在动物世界里,除了鸡、鸭、鹅是卵生的,各种各样的鸟类,鱼类,还有昆虫他们都是卵生的动物。
4、所以的动物妈妈都是这样生宝宝的吗?当然不是,那他们是怎么生宝宝的。
5、出示小鹿的图片。
原来向小鹿一样小宝宝直接妈妈的肚子里长成,然后再生出来的动物,我们叫它们是胎生动物。那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动物呢?
三幼儿尝试分类
1、刚才我们知道了动物有是卵生的动物和胎生的动物,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动物分分家,
分卵生和胎生
2、我们人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呢?
3、小刺猬和乌龟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呢?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名称:
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胎生、卵生字卡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
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
活动过程
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
出示一组图片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
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
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总结分享
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
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
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如果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如果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来;自.屈;老师;教.案;
1、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操作练习:
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四、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片的成因。
2.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教学准备
1.翻页动画视频2:45分
2.自制动画卡片(一面是笼子,一面是鳄鱼,中间卡纸做棍子)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么?
2.你们喜欢看哪部动画片?
3.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爱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你们看过么?
4.我们都爱看动画片,但是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制作的么?
5.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神奇的短片(播放视屏)
6.有没有聪明的小博士告诉老师,刚刚的视频里演了什么?
7.这个动画是用什么做的?
8.用纸能做动画片?你们看错了吧?
9.快速翻动纸片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
10.我们看过的动画片就是这样子做出来的,只是动画片是由更多的画面组成的,当这些画面被快速翻动的时候,卡片上的宝宝就好像活了一样,动起来了。
1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卡片(出示自制卡片)“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12.观察正反面
13.让卡片转起来,幼儿观察画面,看到了社呢吗?(笼子里关着鳄鱼)
14.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够将看到的影像暂时保存,在影像消失之后,之前的影像还会暂时停留在眼前。因为老师在转动卡片时笼子的影像会暂时留在我们眼前,所以,老师转到另一面的时候,两个画面就会重叠,看起来鳄鱼就被关在笼子里了。
15.每一部动画片背后都有许多叔叔阿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看动画片时,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16.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孩子在上课时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孩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九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 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能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人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点,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大胆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
3、乐于观察与发现,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的彩喷。
2、动物运动和人类运动的影片
3、多媒体课件,电脑
4、《幼儿画册》(第二册p22)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老师收集的动物图片,初步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
(1)师:“说一说图片上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运动的?”(幼儿可以边说边模仿动物们的动作)
(2)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其他的幼儿猜一猜。
2、观察课件,引导幼儿大胆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1)观看动物运动的影片片段。
提问:影片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第二遍观看,学习它们的动作。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运动时的动作。”
(3)观看人们运动的影片片段。
提问:你看到了人们在做哪些运动?
(4)观看人的运动与动物运动穿插对比的影片。
3、讨论动物运动与人运动有什么相似?
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就模仿动物的运动,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
4、幼儿合作探索、发现、操作,进一步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
幼儿观看ppt,探讨有些活动项目是人们模仿了哪些动物的运动而创造的,相对应的连一连。
5、交流、展示作品。
课后请幼儿大胆联想,还有什么运动项目是模仿动物运动的?完成《幼儿画册》的连一连和画一画。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孩子们对“风”这种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室外组织了活动“好玩的风”。小朋友说,“我们把风搬到室内,我们自己制作风”。于是我与幼儿共同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风,并将这些计划画在记录表中,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收集材料。于是,我们共同开展了“我们来制造风”的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寻找制造风的多种方法。
2、能运用绘画、语言讲述的形式表达制造风的过程。
3、在制造风的过程中体验探究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感受风、寻找风的经验,并对如何制造风有了自己的设想。
2、物质准备:
(1)幼儿按照制造计划收集的扇子、电风扇、打气筒、气球、硬纸板、布、吹风机、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树、大黑板、记录纸张。
重点、难点:
大胆尝试、寻找制造风的各种方法。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前些天我们到外面找风去了,你到哪里找到风了呢?
幼儿:柳树、小草、头发、衣服。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风的?
幼儿:我看见柳树、小草、头发都动了,衣服都飘起来了。
幼儿分享自己关于“如何制作风”设计记录。
(1)你们要用什么方法制造风?
幼儿:我想用扇子扇风。
幼儿:我用手抓紧塑料袋的口,然后一捏塑料袋,就有风了。
幼儿:我想用打气筒打气,就有风了。
幼儿:我用吹风机,可以有风。还有用布扇。
幼儿:我用硬纸板扇,就能有风了。
(2)你为了制造风收集了哪些材料?
幼儿:我准备了扇子。
幼儿:塑料袋。
幼儿:气球、打气筒。
(3)怎么才能知道制造出风了呢?
幼儿:可以吹在脸上感觉一下,就知道有没有风了。
幼儿:让一个人来试就知道了,把风吹在脸上。
幼儿:可以用吹风机吹我们的门帘,如果门帘动了,就说明有风。
幼儿:还可以吹头发、衣服,如果动了就说明有风。
2、幼儿按照计划制造风。
(1)提出实验规则。
①请幼儿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试验。幼儿可以在教室里用自己找到的材料进行试验,当你用完一样材料后要把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②请将实验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样实验的,制造出风了没有。
③有些幼儿的实验材料需要用到电,请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插销。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探究并及时支持。
情境一:
葛家佑在用布制造风的时候,用很小的一块布去扇高处的门帘,门帘没有动。她很沮丧地回到座位记录。于是我请她再用布扇扇我,让我感受一下有没有风,同时让她观察我的头发有没有动。她高兴地发现我的头发动了。我又用布向葛家佑扇了扇,她马上告诉我她感觉到风了:“凉凉的。”于是高兴地把结果记录了下来。
情境二:
陈颀林用塑料袋实验时,直接把塑料袋的口部握紧,再用手捏塑料袋,所以制造的风很小,几乎感觉不到。于是他请我帮他往塑料袋里吹气,然后从吹满气的塑料袋中挤出了风,他高兴地说:“这回的风大多了。”我问他:“你刚才是请别人帮助你制造风的,你想想有什么方法自己就可以制造出风呢?”他想了一会儿,高兴地告诉我:“我想到好方法了。”他用手拿着塑料袋再空中晃动,把空气装到塑料袋里再进行挤压。“风来了!”他高兴地大喊,并将把实验的方法画了下来。
(3)幼儿分享制作风的过程及结果。
①请幼儿借助实验记录表,向同伴分享自己实验中的发现。
颀林:我把塑料袋口这打开,然后这样(用动作演示,用塑料袋装空气)。然后把口抓紧了,再一捏,就有风了。我在我画的实验下面打了个钩,就是我成功了。
葛家佑:我用布和教师一起做试验,有风,因为教师的头发都动了。(边说边为别的小朋友扇了起来)我也画了个钩。
②引导幼儿将制造风的记录贴在记录板上,同伴相互交流与欣赏。
3、教师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瓶子在空中晃,有的吹气球,有的用打气筒打,用吹风机吹,这么多的方法,都制造出了风。
我们在外面找到的风是自然风,我们今天用这些方法制造的风是人造风。你们,还可以开动脑筋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可以制造出风,下次我们再试一试。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引导性,问题层层深入。在活动时教师能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活动后能及时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已有经验。
2、活动中的不足:
(1)活动中提问的准确性不够。如提问幼儿:“你怎么才能成功?”应说成:“你制造出风了吗?”这样会更适宜。
(2)在记录中,幼儿只画出了自己是否成功,没有画出试验的过程,在这方面老师还需进一步引导。老师最后总结时,还可以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说有些东西动了(如柳条、头发),就证明你制造出了风?”为“风是怎样来的”延伸活动做准备。
主要内容:
1、教案重点突出、有层次性。教师思路清晰、节奏准确,但语言要准确,例如,“你用什么方法制造风?”“怎么知道你的方法成功了呢?”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还可以开展“风的利与弊”的延伸活动。
2、每个环节结束部分都有小结,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幼儿已获得的经验。
3、幼儿设计表格中提到的方法都是自己想到的`方法。另外,由于材料是幼儿自己收集的,所以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都很愿意去证实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有集体的目标,幼儿有个人的方法,实现了小组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4、整个活动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自由的空间也引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区投人许多有关风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和发现。
5、教师的引导很有层次,先“让幼儿回忆”“自己想办法”“材料是什么”“怎样让别人知道有风”。在活动时有幼儿使用吹风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热风和凉风。
综合评析: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表现在活动的来源、活动中幼儿自己对方案的预设、材料的选择、实验的方法都源于决定。每个幼儿在实验环节中材料和过程不统一,而是富有个性的,即尊重了每个幼儿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案。
活动中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教师的敏锐观察,发现幼儿在探究中的畏难情绪和挫败情绪,给予及时的启发、鼓励和支持。如在活动中当一个幼儿扇窗帘而没有动时,幼儿产生了沮丧的情绪,这时张老师说:“你扇扇我的头发吧。”结果幼儿试验成功了,再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建议:教师让所有的幼儿都体验用一个塑料袋制造出大风与小风;教师让幼儿用同样的力气拿布和扇子来制造风,比较哪个制造的风大,哪个制造的风小。之后,再让幼儿讨论制造大风的过程,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空气流动能产生风。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并能完成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回型针、夹子、费旧报纸、不同种类的小纸盒、塑料饮料瓶、碟片及碟片盒、橡皮筋、音乐磁带(找朋友)。
2、辅助材料:绳子、胶水、双面胶、单面胶、剪刀、订书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引入活动。
“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响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表示你们是好朋友。音乐停时,你的动作也马上停止。”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连接)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和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
“你是和好朋友怎样连接的?”(如没有小朋友说,教师可提示说:“我和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教师请连接方法不同的小朋友说。
2、尝试连接
(1) 介绍操作材料
“今天我带了很多的朋友,他们都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你们认识他们吗?”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谁说说他们的名字?”教师请个别幼儿说。
(2) 请幼儿说说材料是怎样连接的
教师从拿出其中一个材料并提问:“纸盒怎样把他们连接起来?”请个别幼儿回答:“可以把纸盒用双面胶连接起来。”教师把材料一一拿出提问幼儿(回型针、夹子、费旧报纸等等)怎样连接起来。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在连接时,你选用的是哪些东西?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围绕这两点交流。
“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的连接方法,你能把连接物变成一样有用的东西吗?”
4、发挥创造
(1) 幼儿再次探索,使其成为另一样东西。
(2) 教师观察指导,并引导、帮助幼儿。
5、表达
(1)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我们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以提问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请一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a 每一小组(从选择的材料来分)选一个幼儿介绍。
b 作品比较完整有意思的幼儿介绍。(教师在上个环节已和幼儿交流过做的是什么?)
(2)幼儿自由互相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后,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活动背景
电池,在孩子电器化的生活中,几乎成了必需品,他们的玩具、学习用具都需要电池,于是,他们对电池的关注也就比较多一些。
所以,对电池认识,只要孩子需要,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可以进行,只是内容有多少,要求有深浅罢了。比如:小班可以了解电池是有大小的,电动玩具需要装电池等;中班就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等;大班就要知道电池的大小有号码之分,电池是有容量的等等。
这里进行的是大班孩子的认识电池的活动。
内容与要求
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过程与指导
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
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
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
老师的引导可以是:
·你装的是什么电池?
·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
老师(小结):电池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型号、不同功用的电池。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
·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
·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
·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
老师(小结):电池是有头和尾的,我们叫它正极和负极,用“+”和“一“来表示。
3、了解电池的容量。
老师可以引发:还有装了电池没有动起来的玩具吗?怎么会的?
老师(小结):电池里面装着许多电,它会用完的。
三、运用延伸:玩各种玩具
1、周围有不同的电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装什么样的电池?
2、你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要用电的?它们又是怎么用电的?
——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角落学习里完成。如,让孩子在许多家用工具的图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电器、它们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让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2.大班科学认识电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灯珠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 电池装反了。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 玩具坏了。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 电池没电了。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利用小电珠发光来检验电池有没有电。
4、幼儿验证实验。
5、小结。
四、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
1、利用电池专卖柜介绍普通的电池和几种特别的电池。
2、了解作用,让幼儿谈谈何处也要用电池,用到什么样的电池,并且从专卖店中找出它。
五、游戏:配电池
研究玩具需要几节什么样的电池,并从专卖店中配好、装好后,自由地使用电动玩具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了电池和电动玩具,及一些有关的操作材料,幼儿进入活动室,看见桌上放着一大堆电池,探索的欲望随之而来。在我的要求:“看一看、试一试,看看这些有趣的电池;里面有些什么小秘密?”后,便各自玩起来了。我一边给幼儿讲述各种电池,使他们认识电池,了解其形状、大小、用途,感受电池的有趣之处;一边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给各种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
孩子们纷纷分散活动开了。他们各自拿了一件电动玩具,开始寻找合适的电池,进行尝试活动,个个积极地动手、动脑,有的单独干,有的与小伙伴合作安。他们的神态是那么投入。幼儿在玩,在操作,在投入;他们边尝试、边操作,边议论;活动室里摆弄玩具的声音和幼儿的议论声夹杂在一起……对于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引导幼儿再一次尝试、探索、思考,关于电池的探索活动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了下去。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的学习手段不仅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更萌发了孩子积极主动探索实践的欲望,使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思维。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设计意图:
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中国真了不起”的课,孩子们异常兴奋。休息时,孩子们总在说:“我们中国真了不起,我们中国真伟大。”为了巩固幼儿的这种民族自豪感,结合了本班“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主题,同时也结合了我们大班子课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意识》,我选择了盘扣这个小中见大的点,旨在通过这次活动巩固幼儿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尚之情,同时,也为了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盘扣,重点认识一字扣、蝴蝶扣、琵琶扣、双凤扣等几种常见的盘扣。
2、欣赏盘扣的艺术造型,知道盘扣是我们民族服装专用的一种钮扣,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崇尚之情。
3、能愉快地参加探索简易盘扣的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镶有盘扣的各色服装。
2、彩色的、造型各异的盘扣图片及实物若干,布置一个盘扣大世界。
3、可供幼儿探索的彩带、布条等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民族音乐,让幼儿欣赏模特队的表演,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我们小小模特队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看的节目,好吗?
(欣赏时装表演)
模特队的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看完后,我想问问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幼a:我发现她们的衣服很漂亮。
幼b:我发现她们表演的很好。
幼c:我发现她们衣服的钮扣跟我们的不一样。
……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模特队的小朋友穿的衣服就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服装,她们身上的钮扣是用彩带或者布条盘成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盘扣。
点评: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初步接触盘扣,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初次接触这种新鲜的钮扣,而且又是身边的小朋友通过表演带给她们的,幼儿很感兴趣。
二、探索活动一:通过愉快探索,认识几种常见的盘扣
1、参观“盘扣大世界”,探索盘扣的材料、形状。
我们今天认识了盘扣,下面老师要带我们到一个很美的地方。你们听:
(画外音: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盘扣大世界”,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盘扣和图片,小朋友们尽情欣赏吧。)
哇,多美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见机指导。)
小朋友可以看一看盘扣到底是什么做的,摸一摸它们,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好朋友。
(幼儿继续探索,并能互相交流。)
(画外音:“盘扣大世界”参观时间到此结束,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盘扣带回家。)
点评:通过看看、摸摸、讲讲,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交流意识,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2、交流“盘扣大世界”所见,建构盘扣的基本知识。
刚才我们在盘扣大世界看到了那么多的盘扣,真的好美呀!我们小朋友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盘扣,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盘扣?为什么?
幼a:我喜欢这种像孔雀的盘扣,因为我喜欢孔雀。
幼b:我喜欢这种盘扣,它是用花布做的。
幼c:我喜欢这种像蝴蝶的盘扣,因为蝴蝶很美丽。
幼d:我喜欢这种像琵琶的盘扣,我家就有一个琵琶。
幼f:我喜欢的盘扣是绿色的,像一棵白菜。
……
我们小朋友有这么多喜欢的盘扣,它们都是用布或者用彩带做的,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真漂亮。但她们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她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老师喜欢这种像蝴蝶的盘扣,我给他起个名字叫蝴蝶扣。
幼a:我的这种就叫孔雀扣。(也可以叫凤凰扣,因为两边都像,还可以叫双凤扣)
幼b: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琵琶扣。
幼c:我的这个盘扣像我们写的“一”字,我叫它一扣。(一字扣更好听是不是?)
……
点评:让幼儿交流她们喜欢的盘扣,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交流中,他们逐步建构了盘扣的基本知识,通过交流,孩子们的探索意识也得到了空前高涨。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铃、响板、碰铃等乐器。
2、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①请幼儿闭眼,老师自我介绍。你们听见老师的声音了吗?,用什么听见的?敲鼓,什么声音,耳朵真能干。
②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
喉部经声带,嘴巴变形后发出的
③出示鼓?听见了声音,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手摸喉部,不发出声音(没有什么感觉)手模喉部,问客人老师好:喉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丰富词汇:振动
(二)小实验
1、让6组孩子分别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并让物品发出声音。让幼儿动脑用什么方法使物品发出好听声音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敲、碰、敲击、打等)让幼儿自己总结并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乐<<拔根芦柴花>>,敲击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棒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三)分辨声音
1、教师分别播放好听的音乐及杂乱的音乐,请幼儿听听有什么感觉。乐音:好听舒服愉快……噪音:难听刺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教育幼儿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护声带,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八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通过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和第三章茶叶知识的系统学习,为第四章茶具知识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和导向:如何根据茶叶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茶具冲泡茶叶,大班科学茶具教案。因此,茶具的种类以及使用特征(优缺点)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和产地)在本章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概括性强,历史性和现实性交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有必要加强导向性,为学生进行先导性的知识梳理。因此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紧扣不同时代饮茶法的变化,来阐述茶具的发展,并运用实物、图片、课堂练习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2、运用课堂练习,讲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茶具的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使用特征;
3、运用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主要茶具的产地。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茶具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掌握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根据茶叶特征,饮茶方式,选择适合的茶具储茶、泡茶和饮茶;
3、情感目标:渗透行业价值教育,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茶具的种类及其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教学难点:茶具的发展。
四、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讲练结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结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辅助用具
有关茶具的图片、实物、饼茶、散茶以及末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之后,教师板书课题以及如下相关知识点请学生适时回答:
1、用茶的源流有哪三个阶段?p6
2、的饮茶从何时何地开始?p9 又经历了哪四个阶段?p10-16
3、什么是茶艺?p19 泡好和饮好一杯茶跟茶具有关系吗?p20
4、什么是茶具?p65 现代所说的茶具在古代称为什么?p65
5、《茶疏》关于茶、水、器、火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二)新课讲授
把空白表格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讲授新课时,教师对照自己手头上已经填写的表格,请学生把要点划在课本上,以便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表格填写。
(一)茶具的发展过程以及特征
(二)茶具的种类(按材质分)以及特征
3、新课:依据三份表格,本课重点和难点。
4、布置作业:完成三份表格,记忆三份表格。
大班母亲节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感知四季轮换,体验大自然的奥妙。
2、了解四季特征,并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
3、能大胆的为四季设计颜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四种颜色的小脚印、四个太阳图片、春夏秋冬汉字卡片。
2、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轮回
1、欣赏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2、边播放课件边提问:小蜗牛走过那几个季节?花的名字叫什么?都在什么季节开放?
3、依次出示四季节的汉字卡片,进一步感知四季轮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