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生物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等。
二、生物起源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会进行新陈代谢及遗传两点,前者说明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两个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生理反应过程),并且可以将遗传物质复制,通过自我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灭绝,这是类生命现象的基础。
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物种(±130万),其中650万种物种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现存的动物急剧减少,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
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2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四、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5.人工呼吸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5)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
1、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生物囤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赖于生物圈。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资源、能源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占有量日渐减少。由此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局面。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我们的环境污染加剧。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还给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问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级结构,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平衡。但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4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5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不同点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1、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所以落叶时,叶片的正面着地。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
3、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因为细胞内含有较多提供养料的(卵黄)。
4、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6、流感病毒有200多个变种,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而不是分裂。接种一种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抗体与在、抗原具有一一对应性)。
7、炎热的夏天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间段气孔是关闭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快散失,但是同时造成的后果是(光合作用减弱)。
8、肾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9、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组织细胞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是(循环系统)。
10、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1、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1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后的遗体,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将该物质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13、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
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气味、决定花瓣的颜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细胞的(液泡)的细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标记方法的结果:变化最明显的是(伸长区),标记线变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长区),得出的结论(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
16、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促进根对水的吸收、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17、果树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18、保护易感者的措施(a、接种疫苗。b、锻炼身体。c、远离传染源。)。
19、观察动物细胞时,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清水,则会出现(吸水胀破)。观察植物细胞时,滴加的是(清水)细胞会保持饱满的形态,这与(细胞壁)有关。
20、萝卜空心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了)。
初中生物知识
一、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集中的DNA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3、真菌(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细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酱等。
6、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7、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二、生物的分类
1、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主要通过其形态特征分类。
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马铃薯、蒜等。
3、无性生殖的运用:(1)扦插(2)嫁接。
4、昆虫、青蛙发育的类型:变态发育。它可分为:
(1)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如:蝇、家蚕。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如:蝗虫、螳螂。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7
1、普利斯特利实验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骤:暗处理、把插有天竺葵的两个小烧杯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25%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去,编号A、B组,放在日光下、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3、光合作用表达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4、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5、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气。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的空气质量。
6、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1)对于活细胞而言,增强呼吸作用,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2)对于死细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食物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降低温度,减少氧气浓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由于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吸收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对于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初一生物必备知识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
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
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8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
②有些可供药。
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初中地理,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
9、传粉和受精。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人的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4、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
5、生物分类单位中,由大到小排列:(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
6、酸奶和泡菜利用了(乳酸菌),面包、馒头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 。
7、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繁殖)。
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9、既储存了主要的遗传信息,又对细胞的生命的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细胞核) 。
10、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1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12、鱼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
14、打吊针或抽血时,选择的血管是(静脉)。
1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6、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 。
17、用保鲜袋储藏新鲜蔬菜,原因是(抑制呼吸作用) 。
18、受精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类型可能是(XX或XY) 。
19、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 。
20、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植株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因是缺(维生素C),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25、如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部2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
22、人体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23、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 。
24、刷牙时牙龈常出血是患上了(坏血病),原位是(肾小球) 。
26、食物保存的方法(低温,干燥,隔绝空气) 。
27、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体表多被毛,胎生哺乳) 。
28、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29、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基因>DNA>染色体)
30、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哺乳类)。
31、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
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32、种子植物,(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33、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的血清属于(抗体),都产生(特异性免疫)。
34、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35、与动物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6、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叶),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
37、植物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保护、营养、分生、输导),动物和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38、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有(腐生细菌、真菌、蚯蚓)。
39、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完整的种子才能萌发。
40、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41、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43、植物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4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5、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越高,体内积存的有毒物质(越多)。
4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46、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
4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能吞噬病菌的是(白细胞),能止血凝血的是(血小板)。
48、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9、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50、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有(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5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
52、完成人体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
53、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因此人类能对(语言文字)产生条件反射。
54、视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55、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听觉感受器是(耳蜗)。
56、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
57、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折后有修复功能的是(骨膜)。
58、控制父母性状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
59、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
60、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1、食品衣物上长毛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
62、鱼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63、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属于(病原体),正患病的人或动物都属于(传染源)。
64、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呼吸作用不需要光,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65、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
66、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肺的换气)实现;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由(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实现。
67、蔬菜水果堆放久了,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68、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彻底消化后,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被彻底分解后,产物是(氨基酸);脂肪被彻底分解后,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69、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它由(肝脏)产生。
70、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A型血的病人,应为他输入(A型血)。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0
生态与环境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怎么变化(难降解的有害物质循环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富集,即最高营养级最多)
4、有机物与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如何变化(越来越少)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物圈)
6、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一般遵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树立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所有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区别
3、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4、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细胞核中储存有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分裂,接着细胞质分裂,出现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出现新的细胞壁。
6、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分裂的结果形成组织。生物体由小到大,表现出的生长现象,也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的。
7、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也是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9、动物体的组织与植物体的组织
10、植物体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1、人体的器官:心脏,胃,小肠,大肠,耳,鼻等
思考:心脏由哪些组织构成?植物的叶片含有哪些组织?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