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此地无银三百两】 释义:民间故事说,有个人把银子埋在地里,他担心被人偷去,就在上面写了个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他的邻居王二看到字条,就把银子偷走了,也写了个字条:“隔壁王二不曾偷”,结果因此暴露。比喻本来想隐瞒掩盖,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百”又作“十”。 例句:路德印当时驳斥他说:“真的一点没剩吗?你这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戏,糊弄谁呀?”
【第2句】:【蜂背虽花不称虎,蜗牛有角不是牛】 释义:比喻名实不符,徒有其名。 例句:普映山只浅浅一笑,不冷不热地说道:“过奖了,书记同志!蜂背虽花不称虎,蜗牛有角不是牛!我这个人,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第3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谚)原指风水在河东的,几十年后又会转到河的西面。后谓人或部落的盛衰,常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第4句】:【五官】“五官”本是人脸部的眼、耳、口、鼻、眉五个器官。如医院有“五官科”,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人们还记忆犹新。那么,“五官”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黄帝战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开始了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大败蚩尤的马师皇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和采集治创良药的炎帝为医政官,管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的经济和出纳;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后来,在朝任职的这五位官员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得到了黄帝的嘉奖。黄帝说:“多亏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脸上增了光彩呀!”从此,人们便称脸上的口、鼻、眼、眉、耳为“五官”。
【第5句】:【版版六十四】(惯)版:指宋代铸钱用的铜模。每版铸钱六十四枚。 版也写作“板”。形容人办事严格认真,没有通融的余地。
【第6句】:【蛤蟆吞西瓜——开口不怕大】(歇)指人张口要价太高,使对方无法还价。常含讥讽意味。
【第7句】:【鼻子上挂鲞鱼——嗅鲞】(歇)鲞(xiang)鱼:剖开晾干后食用的鱼。嗅鲞:谐“休想”。指不要痴心妄想。
【第8句】:【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 释义:比喻跟着能力强的人吃香享福,跟着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 例句:郑书记,原来大伙儿还不觉得您怎样,龙书记这么一来,大伙儿还是觉得您亲。跟着狼吃肉,跟着狗吃屎。
【第9句】:【一渊不两蛟】(谚)渊:深潭。 蛟:蛟龙。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时容得两条蛟龙。比喻在同一处地域里,不能同时并立两个实力相当的人物或集团。
【第10句】:【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 释义:指很不愿意。 例句: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静心读书,好像牛鼻上穿绳,哪里情愿?
【第11句】:【教师爷不打把势——谁也摸不清谁的底】(歇)教师爷:旧时称武术教官。打把势:练武术。指互不了解对方的底细。
【第12句】:【百将易得,一帅难求】(谚)将:能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帅:指挥三军的最高统帅。将与帅相比,帅极难寻得。
【第13句】:【狗咬吕洞宾】这句俗语全话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思明了,不用多加解释。 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荀杳父母双亡,弧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艰难,就和他结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帮助他读书应考。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荀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婉言推托了。但苟杳知道后却动了心。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心思后,怕他留恋娇妻,不去赶考,便想出了一条“毒计”,让他弃妻而去。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拦,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三天过后,荀杳踏进新房,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着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荀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从此,苟杳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官。 过了几年,有一天,吕洞宾家失了火,为生活所迫,他只好沿街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一晃过了十来天,只管每日好吃好喝,就是不谈帮助之事。吕洞宾疑苟杳忘恩负义,不肯相帮,赌气不辞而别。在回家乞讨的路上,遇见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顺利返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了新房,搬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扶着丈夫的棺材号啕大哭。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荀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自此“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并逐渐讹传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
【第14句】:【问谁毁之,小人誉之】(谚)要问是谁毁了你的名声,那是邪佞小人对你的阿谀奉承,对你无休止的亲近与利用。指邪佞小人对你献殷勤,是给你帮倒忙。
【第15句】:【三十过,四十来,双手招郎郎弗来】(谚)弗:不。过了三十岁,就是四十岁,这时候即使不讲条件嫁出去也很困难。指女子一过适龄时期就很难找到如意丈夫。
【第16句】:【费唇舌】(惯)指费了许多话去解释、劝说或表白。 也作费口舌。 费唾沫。
【第17句】:【入行三日无劣把】(谚)劣把:对业务完全生疏的行外人。人进入某一行业,有三天工夫就能基本懂行。指精通行业的业务难,懂得行业的一般知识易。
【第18句】:【半空中放炮仗——响得高】(歇)响:谐“想”。讥人的想法脱离实际。
【第19句】:【打耗子还得个油纸捻儿】(谚)耗子:老鼠。指要逮老鼠还得用个油纸捻儿作诱饵。泛指做任何事都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第20句】:【奉饶加一二,自有客人来】(谚)奉饶:额外赠送。定价之外多送给顾客点物品,顾客们自会经常来光顾。指做生意多给顾客点优惠,就可多招徕顾客。
【第21句】:【外甥多似舅】(谚)指外甥在长相、性格和志趣方面往往和娘舅相似,总脱不开娘舅家的家风。 也作外甥似娘舅。 外甥不脱舅家相。
【第22句】:【额头连下巴——没面孔】(歇)本指没有脸面,转指丢了体面。
【第23句】:【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它来自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岛国,国王仙鲁热尔勤政爱民,人民勤劳,国泰民安。后来,由于王后的荒淫,使原本性情温和的国王变得残暴成性,把对王后的怨恨移到所有女人身上,处心积虑地对女人进行报复。他每晚要娶一个“新娘”,但第二天一早便把她杀掉。连续三年,百姓们都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无奈之下纷纷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一天,没能为国王找到女人的宰相回到家中,愁眉不展。贤淑美丽、聪明过人的宰相女儿舍哈拉查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为拯救全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她说服父亲,主动进宫去做国王的“新娘”。舍哈拉查德进宫当晚就给国王讲故事,一直讲到第二天早晨还没讲完,但故事却恰好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国王还想往下听,于是决定让她活下来,等故事讲完了再杀她也不迟。就这样,一夜接着一夜,舍哈拉查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讲,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用真情感动了国王。国王仙鲁热尔不但没有把她杀掉,还立她为后。从此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被称为《一千零一夜》,成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中译名又叫《天方夜谭》。这个叫法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天方”是“天房”的讹传,因为我国对阿拉伯的旧称为“天房”,指麦加的克尔白庙;一说我国在明末称阿拉伯为“天方国”。夜间讲故事就称为“天方夜谭”。
【第24句】:【兜着豆子——寻炒】(歇)炒:谐“吵”。指没事偏找着与人吵架。
【第25句】:【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歇)黄柏:即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味苦。磬:佛教打击乐器,似钵,多用铜制。体面:本指好看,转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困难。指表面看起来似乎很体面,实际上却有许多难处。
【第26句】:【家无隔宿之粮,灶无半星之火】(惯)形容家境十分贫穷,连第二天的口粮也没有。
【第27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谚)做菜要是不放盐,这菜吃起来就没味道;说话要是不占理,就没有说服力。指说话要人信服,必须有理有据。
【第28句】:【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谚)知交:知心的朋友。结交的朋友虽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人? 指知己难得。 也作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 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第29句】:【大年初一捉个兔子——有它也要过年,没它也要过年】(歇)比喻有没有某人或某物都不会影响事情的进展。
【第30句】:【走桃花运】见“交桃花运”。
【第31句】:【热饭不能热食】(谚)指要吃热饭,还需等到稍凉之后,方不至于烫嘴。比喻办事需有耐性,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第32句】:【脸朝黄土背朝天】(惯)形容农民辛勤种地的情景。 也作面朝黄土背朝天。 脊梁朝天脸朝土。
【第33句】:【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歇)缨儿:萝卜的茎叶,谐“影儿”。 指人没有踪影,去向不明。
【第34句】:【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惯)比喻没得到好处倒惹了一身的麻烦。 也作“狐子没打着,倒落一身骚”。
【第35句】:【一人拼命,万夫难当】(谚)一个人舍命地冲杀,再多的人也难以抵挡。指人要是拼命战斗,就会产生无穷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万夫难敌。 一人不怕死,万夫莫近身。
【第36句】:【独虎好擒,众怒难犯】(谚)指要捉住一只虎还比较容易,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就难办了。
【第37句】:【端阳有雨是丰年】 释义:端阳:即端午节。端阳这天有雨是丰年征兆。 例句:端阳有雨是丰年。这话看来不假,你就等着秋后收粮吧!
【第38句】:【好了疮疤忘了疼】 释义:境况变好了,就忘记过去的困苦。 例句:大春说:“三贵哥!你早先在城里打鼓收破烂,挣钱就吃喝嫖赌,把庄稼活早忘了,这工夫分了地,你还那么懒散,你这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呀!你爹怎么死的?……”
【第39句】:【讨饭的掉了碗】(惯)要饭的丢了要饭用的碗。比喻失去了最重要的器具。
【第40句】:【老伴】“老伴”这个称呼,现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在城市这种称呼比较普遍,在乡下还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个民工,我说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为太子,派在宫中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后来,“老伴”才转化为老夫老妻之间的称呼。
【第41句】:【太阳从西边出来】见“日头打西出来”。
【第42句】:【嘴硬骨头酥】(惯)形容说话强硬,却胆小心虚。 也作“嘴硬骨头松”。
【第43句】:【尖底瓮儿——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瓮不稳,撞一下就倒;转以形容立足不稳或虚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44句】:【破磨对瘸驴】见“瘸驴配破磨”。
【第45句】:【钱是一个一个上万的,粮是一颗一颗上石的】(谚)石(da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钱必须一文一文地攒,才能上万;粮必须一颗一颗地积,才能上石。指积少才能成多,积零才能成整。
【第46句】:【舌头底下压杀人】(谚)舌头能把人压死。指舌头能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拨离间,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头片子压死人。 舌头根子下能压死人。
【第47句】:【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 释义:人终究会有相见的时候。 例句。梅腊月一步步走近,坦坦荡荡地说:“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 鹰嘎副县长,当真是我红痣娃回来了。”
【第48句】:【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歇)名色:名称,名声。指名称或名声不好已是客观存在。 也作“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
【第49句】:【触霉头】(惯)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第50句】:【大不欺小,壮不欺老】(谚)欺:欺侮。指人们应该敬老爱幼,不能以强凌弱。
【第51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间中窄小的角落或狭窄偏僻的地方。 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个合成词,合在一起能用,分开也能用,而且意义不变。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生出的坚硬角质物,亦即“角”。 由于牛角里边逐渐收窄,犄角渐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间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会转弯,思路越来越窄,常说他“钻牛角尖”。 “旮旯”这两个字成词历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说与“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没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来也表示“角落”应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创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第52句】:【狼腿扯到狗腿,驴唇不对马嘴】 释义:比喻胡乱牵扯,不相符合。 例句:我向你要两百五十六块钱,而你又扯出什么大事来,这不是狼腿扯到狗腿,驴唇不对马嘴吗?
【第53句】:【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谚)道路不平,自会有人铲平它;处事不公,自会有人理论它。指凡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总会受到公众的干涉与谴责。 也作路不平众人踩,理不顺大家摆。 路不平有人铲,理不平有人管。 路不平要踩,事不公要管。
【第54句】:【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谚)指人一生的好坏作为,在其三岁时就能看出端倪。 也作“从小看大,从幼观老”。
【第55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则俗语的意思是形容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欧阳修《新唐书·元澹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这段话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觉得说的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 《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呢?”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修订,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原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指下棋,围观者清,确实如此。
【第56句】:【九个佛墩十八个菩萨】(惯)比喻人多职位少。
【第57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俗语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还能奄奄一息地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死后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属贬义。 此典源出《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讲的是魏明帝临终的时候,委托曹爽、司马懿一起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曹氏宗室有个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权的危机,上书劝告曹爽,叙说了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劝说他亲本族、友异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变。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来讲明道理。他劝说道:“如果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叶繁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这种虫子脚很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撑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却寓意深远。 可惜,这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无力回天。
【第58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第59句】:【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释义:不经过实践,不知道困难有多大。 例句:俗话说,“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短短几天的严酷斗争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作为这支队伍的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己能力不足。
【第60句】:【碎麻拧成绳,能提千斤鼎】(谚)零零散散的麻丝拧成麻绳,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组织起来,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第61句】:【老天爷瞎了眼】(惯)比喻社会黑暗,坏人横行,没有天理。含埋怨的口气。 也作老天爷不长眼。 老天爷闭着眼。
【第62句】:【佳人有意郎君俏,红粉无情子弟村】(谚)佳人、红粉:均指俏美的女子。村:粗野,俗气。女人看中某个男子,就觉得他俊气;女人看不上某个男子,就觉得他粗野。指男子在女人眼中的美丑,就看对不对胃口。
【第63句】:【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谚)亲:亲戚。邻:邻里。指亲戚、邻里关系亲密,纵然有时发生矛盾,但很快就会和解,不会结成冤仇。 也作“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
【第64句】:【欺软不欺硬】(惯)指欺负软弱的,不敢惹厉害的。
【第65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语,多喻循规蹈矩,不敢破旧立新,思想比较保守。那么,这一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雷池地处安徽省望江县东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黄梅县界东流至此,久积成池,故名雷池。东晋时置雷戍,辟为江防重地。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寿县)镇将祖约发动叛乱,大举向东京建康(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想马上带兵去建康护卫。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温峤的意图后,深谋远虑,担心拥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须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东移。 古雷池已不复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俗语却流传至今。
【第66句】:【宁吃开心粥,不吃皱眉饭】(谚)宁可心情舒畅地喝稀粥充饥,也不要受着窝囊气去吃饱饭。指宁肯自由自在地过苦日子,也不要在压制中谋求温饱。 也作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 宁吃开眉粥,不吃愁眉饭。
【第67句】:【龙虎斗】(惯)比喻两个强者或两派势力发生争斗或争论。
【第68句】:【应声虫】“应声虫”用以比喻讽刺那些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便说:“己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那么,世上真有应声虫么? 宋代陈正敏《遁斋闲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杨勔得了一种怪病,每次说话的时候,肚子里都有一个小声音在仿效。数年之间,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一个道士见到后十分惊讶,他说:“这是应声虫,如久不治,会传给妻子儿女,应当去读《本草》,读到哪味药,虫子不答应了,服用了就可治病。”杨勔照着去做,当他读到雷丸时,虫子忽然不做声了,于是赶快吃了一些,病就好了。 据《中国药典》载,雷丸又名竹苓、雷应、竹铃芝,属白蘑科真菌类,有杀虫消积功能,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病的治疗。不知“应声虫”是什么怪病,但雷丸治肚子里的虫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应声虫是传说,传说是靠不住的。但,为我们留下了“应声虫”这一词语,比喻只知道随声附和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第69句】:【丢了三魂,丧了七魄】见“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国名,即今南洋群岛的爪哇岛,古人视为辽远虚无之地。本指扔得远远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净。
【第70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谚)胆小的人怕的是胆大的人,胆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连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没人敢惹的。
【第71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第72句】:【人不亲土亲】(谚)土:乡土,故乡的土地。指本乡本土的乡亲有着天然亲情,即使彼此不多往来,故乡的情谊也会使他们亲热。 也作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 人不亲土亲,心不热血热。
【第73句】:【嚼字眼】(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词。
【第74句】:【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释义:读书窗下不要谈论命运好坏,考试场中不要谈论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师笑道:“俗语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偏不信此说,场上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第75句】:【升西天】见“上西天”。
【第76句】:【空口无凭,见着便信】见“口说无凭,眼见是实”。
【第77句】:【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自有用场】 释义:比喻不论大小,各有各的用处、作用。 例句:你看的不对,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自有用场。可别瞧不起小燕。
【第78句】:【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见“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
【第79句】:【打核桃捎带了枣】(惯)比喻打击某个人,也连带伤害了另一个人。
【第80句】:【久住山林辨鸟音】见“家住山前识鸟音”。
【第81句】:【钓大鱼离不了长竹竿】(谚)要钓大鱼,就离不了长长的钓鱼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资。
【第82句】:【三眼铳打兔子——没准】(歇)三眼铳:一种有三个枪眼的旧式火器,用于出殡时放礼炮。本指射击没有准确性,转指说话、办事没有目标,没个准头。 也作“三眼铳打兔子——没准头”。
【第83句】:【喝酒喝厚了,耍钱耍薄了】(谚)耍钱:赌博。彼此在一起喝酒,越喝友情越厚;要是在一起赌博,不免争赢论输,越赌友情越薄。常指赌博对人有百害而无一益。
【第84句】:【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第85句】:【千里为官,为的吃穿】(谚)为官:当官。离家千里去当官,不过是为了吃饭穿衣。旧指远离家门做官为宦,无非是图谋生计。 也作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千里居官为吃穿。
【第86句】:【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歇)形容态度、脸色等变化无常,想变就变。
【第87句】:【打狗伤主人】 释义:比喻惩处某人,得罪了他的主人或上司。 例句:但要挤掉有靠山的部下,总要讲究一些方法,采用很婉转的手段,以免打狗伤主人,引出诸多不便来。
【第88句】: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第89句】:【万事不求人】(惯)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别人帮忙。
【第90句】:【人怕丢脸,树怕剥皮】(谚)人要是丢失了脸面,就无法在人前立足;树要是被剥了皮,就断了根和梢的脉络,无法存活。指人活脸面,绝不可做丢脸面的事。 也作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面,树怕剥皮。
【第91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谚)物和物不一样,人和人也不会相同。指人与人总有差别,不能强求一律。
【第92句】:【雷公打豆腐,专找软的欺】 释义:专找老实人或软弱的人欺负。 例句:扁头风在祠堂集合起全村百姓,恶狠狠地说:“罗田人来抢我们的花炮,现在又来抢水,大家看着办吧!”有的说:“雷公劈豆腐,专找软的欺,跟他们拼啦!”
【第93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谚)竟:强。惮: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强健;自身强健,还怕什么病。指自我坚强,就不惧外患。
【第94句】:【无心人说话,只怕有心人来听】(谚)说话人是无心说的,听话人却是有心听的。指无意中说的话,到有心人的耳里,却当作了真实。
【第95句】:【走路都踩鼓点】(惯)比喻做事有规矩,有条理。
【第96句】:【无名不知,有名便晓】(谚)指人不出名时,没有人知道他;一出了名,便谁也知晓。也指人交识很广,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认得。
【第97句】:【哈叭狗带串铃——充大牲口】(歇)哈叭狗:也作哈巴狗,也叫巴儿狗、小叭儿狗,一种体小、腿短、毛长、供观赏的家养狗。串铃:成串的铃铛,挂在骡马等大牲口的脖子上。比喻冒充大人物。
【第98句】:【舍命陪君子】(惯)1指为了朋友可以舍弃性命或做任何事。2指拼出性命和对方较量。
【第99句】:【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谚)有钱有势时,不管相识不相识都来结识;贫穷潦倒时,就连亲戚也不来接近。指人情冷暖,嫌贫爱富。 也作富贵人求合,贫穷亲不睦。 富贵有亲朋,贫困无弟兄。
上一篇:谚语俗语文案看完心情开朗了很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