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德育教案的评价
德育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作为德育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德育教学心得,欢迎查看。
德育教学心得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人们的思想道德及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育课堂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教学效益差”的困境. 现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对于引导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教材的局限性,以往的德育课堂出现了一些弊端。
德育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作为德育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
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德育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难免会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
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德育,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效率,这学期张主任带领我们进行了德育教学课改活动,虽然任务艰巨,备课量难度加大,通过一学期对十二个专题的讲解,从学生那里得到证明我们进行的课改是很有成效的,为此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德育课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
每个人对一节课的评价和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度。
一堂好课有它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绝对的标准。
但我认为一堂德育课最起码的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得到一些感悟、引发一点思考。
如果所教的学生能在德育课堂上有这三方面的变化,我们的德育课堂是成功的。
一、 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 这个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道理、科学道理、人生道理等等。
德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倍受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尊重他人及尊重他人的意义,进而不知尊重老师和课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每一堂课的前五分钟开展了对学生的习礼活动,这一活动包括让学生提前一分钟静候老师的到来、迟到的同学要敲门向老师报告、准备好书本笔、上课下课时要起立问候老师、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上课时不要接打手机等。
通过这些规范,学生增加了对德育课堂和德育老师的重视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德育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把在德育课堂上的好的行为习惯带到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除了让学生学习礼仪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在每个专题的讲解重都通过创设与学生贴近的情境,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如在讲生命教育这个专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
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
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拣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仍回大海。
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仍?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讲完之后我让学生假设他们是这个散步的人,看了小男孩的举动并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你会怎样做,很多同学都说他也会跟着小男孩一起把尽可能多的小鱼扔回大海,并知道了一切生物都有其生命,活着就是幸福的,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 让学生有所感悟 感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爱的感悟、心灵的感悟。
学生只有自己有所感悟了,才是接受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我们的课才是有意义的课。
我在讲宽容这个专题时,直接把这个专题的题目命名为感悟宽容,那么如何让学生感悟宽容,我首先是让学生理解宽容,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宽容不仅要宽容你的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要宽容你的敌人。
其次,是让学生懂得宽容的意义,我通过陶行知的“四块糖”、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及学生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到了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博大的情怀的道理。
最后让学生学会宽容即学会容人之长,容人之短等等。
通过以上的设计让学生真正的感悟到了宽容并在以后的生活重能做到宽容, 三、 让学生引发一点思考 课堂内容本身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的故事、课上即兴的事例,都能引发思考。
包括自我的反省、对自己各种行为的思考等。
无论是知识、道理、感悟和思考,都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是可以延伸到课外的,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就要求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多提一些与学生相关的问题。
如,讲习惯这个专题时,让学生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之后,就应及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有那些好习惯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哪些好习惯。
一堂课,一定要有一点、一个地方、一个细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
学生每天要上的课很多,凭什么我们的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的课堂上,就应该出现其他课堂、其他老师没能给学生的、又能让学生受益的东西。
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具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的东西,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
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烦我们的课堂。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未知的东西。
我会继续在教学岗位上探索和实践,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有意义。
德育教学心得二: 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片面地把其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
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现将我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
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
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
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
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
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
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
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
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
“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
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
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
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 是自愿选择。
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 是独立自主。
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三 是实践锻炼。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四 是积极探索。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总之,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德育教学心得三: 学生朱进,本来成绩不错,操行尚可。
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直线下降。
在家中想方设法骗钱,同学中到处借钱。
他虽然在班级中尽管只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
矫正他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
这种矫治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有难度并不是不能矫正,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
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
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
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
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
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
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
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
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
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
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
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
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
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
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
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
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
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
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
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
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
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
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
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
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
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对教师教学有什么意义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
”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政治课德育渗透的特点(一)德育渗透的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作为施教者,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受教育者,则多半处在无意识状态(即不知不觉状态,并非被动状态),德育渗透是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
例如在讲授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逆境也能成才的道理,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样一则心理学试验:烧一锅滚烫的开水,将一只活青蛙突然投向锅中,就在将要落入锅里的一瞬间,青蛙奋力一跃,竟然死里逃生。
尔后,心理学家将锅里换成温水,将青蛙缓慢地放入锅中,青蛙在锅里悠闲地漫游着,然而,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这只青蛙再也没有能够跳出水面。
老师可以趁机提问“这只青蛙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否也上演过青蛙式的悲剧
”不难看出,在德育渗透过程中,一方面,施教者有着十分明确的德育目标,但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要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诱导、启发和关键点的点拨,使受教育者心甘情愿地接受施教者的观点;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时,心理意识又处于无戒备状态,消除了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但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思绪活跃,情绪亢奋,在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下,受教育者始终扮演着教学活动的主角。
(二)德育渗透的艺术性它主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
从施教过程来看,渗透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品德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从施教的手段和方式来说,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还要具备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
从施教氛围来说,教育者应力戒生硬严肃的面孔,尽可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情境,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洗礼。
(三)德育渗透的载体和实施德育渗透的载体,是指教育者实施德育渗透时的凭借物。
在德育渗透中,良好的载体是教育者的依托,缺乏必要的载体,德育渗透就成了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德育渗透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
它不是单一的,也不会固定地集中附着于某几件物体上。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1句】:教育者的德、才、学识、内在气质、人格力量具有无形的渗透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政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
美好的心灵对受教育者有着特殊的感召力。
课堂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教师展示自身神采的舞台。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课堂形象,干净整洁的衣着,端庄典雅的举止,乃教师应有的风度。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表情达意的手势,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渊博的学识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
作为政治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以外,最好得是个“杂家”,文、史、经、哲、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皆应涉猎。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若能做到唐诗宋词随手拈来,成语典故运用恰当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驰骋,学生一定会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并由衷地对你产生敬佩之情。
作为拥有知识的主体教师,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就有着无形的感召力。
情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人的心灵的特殊力量。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真正意义的教育。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第2句】: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课堂德育渗透的宏观载体,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探求一系列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乃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所谓教学模式,它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所设计出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阅读→讲授→巧练模式、设疑→点拨→总结模式、诱新巧问→阅读点拨→总结精练模式、温故知新→精讲→多练模式、发问→阅读→讨论模式,此外还有边讲边议,讲议结合模式等。
如此实施教学,势必会取得积极的效果:其一,课堂氛围和谐,学生思维活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以充分体现;其二,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诱导、启发、点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悟中明白深刻的道理,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无痕化的课堂德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的接受,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优化,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情理法并用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
许多实例说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浓厚,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
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
学生情感丰富,易于对客观事物产生激情。
但他们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故一定要以理服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理论,他们的人生信念才会树立得坚定持久。
法是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
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但没有法,情有时变得没有原则,理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只有法,才会使他们按照社会、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是必要的,理是必须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三者并用,思想教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贴近生活,从近入手,把和学生相关、密切的、能够影响他们的因素抓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开放民主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老师不居高临下,而是充分启发,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变单纯灌输知识为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变传统说教为形象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
“精雕细刻,深入浅出;授人以渔,激励思维;情真意切,育人导行”的政治课,学生享用终身。
三、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模式(一)灌输教育模式所谓灌输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
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 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
德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到“财政的作用”、“税收”等内容时,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理解国家富强对于每一个公民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对国家尽义务等思想意识。
(二)辩论会模式辩论会容易碰出思想的火花,也比较容易加深学生对德育的领悟。
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队,就各种消费观念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领悟到各种消费观念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寓教于活动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个政治教师都能抓住德育渗透的特点,遵循德育渗透的原则,实施恰当的德育渗透模式,相信必定会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班主任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起重视。
当然,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引起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与认识的层面,而应该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
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班会时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班主任想要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想要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本人认为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对整个学期的班会时间进行设计。
很多班主任都认为,班会是处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班会上集中时间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批评,实际上教师如果能够转变思维,不仅能够使学生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学期之始,可以对本学期每周班会的主题进行规划,第一周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亲情”为主题的班会,第二周可以对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这样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熏陶较之于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更能够使学生改正错误。
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班会时间。
二、班主任要以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在于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只有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言行举止向好的方面发生转变,才真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特点的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然而班主任老师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生活等多个方面引起重视,以便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学习中来。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也使得班主任较之于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不管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班主任老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
如果班主任老师言行得体,举止大方,无形中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行为举止也更加得体。
为了通过班主任自身更好的影响学生,需要班主任老师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表率。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班主任既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任,同时也是学生的任课教师,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对课堂教学引起重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不管班主任老师讲授哪一门学科,都能够通过学科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老师该如何通过知识点的讲解,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呢
本人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发挥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独立性外,也是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在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感悟,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除了班主任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班主任还要鼓励其他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能够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四、注重个别特殊学生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实际的班级工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班级基本上都有几个思想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或者是厌学,或者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需要班主任老师能够注重对个别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老师在对个别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方法与技巧,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就对学生进行批评,在指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同时,要给学生以信任与鼓励,相信学生能够纠正错误。
作为一名现代教学中的班主任,一定要能够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达到有效提升班级整体德育情况的目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思想情操的提升。
五、注重情感的投入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是否投入真情实感,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感触,进而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当然,不管班主任老师在对单个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投入真情实感,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一些好的思想,进而受到更好的引导。
当然,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是要求班主任老师对本职工作投入更多的真情实感。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500字
那你多看一下书吧,看一下他慢慢写。
亲们~暑假德育作业的学生感言和家长感言怎么写
学生 :这个假期我过的很充实 帮助父母做家务 还学会了很多道理 假期虽短但是很充实 学习上完成了老师留的作业 并且预习了将要学到的知识 在以后的假期里我会继续努力 完善我 。
家长:假期虽短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孩子学会了不少东西 并且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 在家里 帮助我们做家务 尊老爱幼
德育作业感想
德育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农一六九团中学齐行舟近20天的学习,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感受甚多。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万事德为首”,“育人为本”,这应该是每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
现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
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
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怎么写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第1句】:加强师德理论学习。
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第2句】: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第1句】:爱国主义教育:
【第1句】:
【第1句】: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第1句】:
【第2句】:开展好“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
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第2句】:安全法制教育:
【第2句】:
【第1句】: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第2句】:
【第2句】: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
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2句】:
【第3句】: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第2句】:
【第4句】: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3句】: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
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第4句】: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5句】: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的主要做法是: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阎雅静20
【第11句】:
【第5句】:11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摘要]如果把优秀教师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激情一定是优秀教师的根,爱一定是优秀教师的茎。
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拥有激情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一定拥有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师感染不了学生,缺少爱的教师不会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优秀教师激情与爱缺一不可
优秀教师的素质,尽管包括内容很多,且都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数“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关键词]优秀教师激情爱心信心责任心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曾经冥思苦想过许多日子,也和不少老师讨论过这个话题。
如果把优秀教师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激情一定是优秀教师的根,爱一定是优秀教师的茎。
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拥有激情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一定拥有激情。
优秀教师的激情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上。
他们不像普通教师那样把自己的职业仅仅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成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这种激情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蕴藏于心的坚定信念。
正是有了这种激情,他们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是有了这种激情,他们才勇于改革,敢为人先;正是有了这种激情,他们才敬业爱岗,献身教育;正是有了这种激情,他们才不甘落后,拼搏争先;正是有了这种激情,他们才
学习德育课的感悟 作文800 高中生
从青年大学生自展状况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价值观形成和发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
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
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
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
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
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
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
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
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
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