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精选10篇】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很重要,你知道如何来写吗。 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徐悲鸿卖画
“七七事变” 后,日寇到处烧杀抢掠,使数以万计的难民逃离家乡。徐悲鸿冥思苦想:“该如何为国家。为人民、为抗战出一点力呢?”他决定去新加坡举办画展,筹款捐助难民,同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的道理。
1938年岁末,他来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气。为了准备大量作品在画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画案前,挥汗如雨地作画,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一位华侨朋友劝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昼夜地作画,徐悲鸿说:“我是在为祖国苦难中的同胞作画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鸿突然病倒了,腰部剧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来。腰疼尚未痊愈,他又顽强地拿起了画笔。画展如期开幕,华侨们踊跃支持祖国抗战,竞相购买徐悲鸿的作品。画展结束后,他把卖得的巨额画款,全部捐献用来救济难氏,自己分文不取,连路费也是自己负担。
【篇2】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英雄,是历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坚强的邓玉芬没有屈服。亲友们劝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同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了家里。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她从不得闲。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干部战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战士们就是她的亲儿子!邓玉芬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自己节衣缩食。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舍不得给亲儿子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个邓妈妈。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一连折腾了7天7夜。小六儿跑丢了,她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她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儿子小六儿也被妈妈送去当兵。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篇3】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是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非常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且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篇4】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跟稍后的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
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一定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从此屈原郁郁而行。
楚怀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棂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他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
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这些诗作如今万古流芳。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跟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跟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以及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篇5】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张伶同志自20__年调入旅游局以来一直分管爱国卫生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执行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在爱国卫生岗位上成绩显著;开拓进取、工作勤奋,在爱国卫生各项工作中能以身作则,有效地组织、协调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圆满完成爱卫工作重大任务和各项基础性工作,成绩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宾馆饭店灭四害工作
宾馆饭店是旅游者旅行的第一站,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是享受旅行生活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宾馆饭店灭除四害的工作尤为重要。张伶同志多次深入辖区宾馆饭店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情况,协助、督促宾馆饭店从业者做好灭除四害的工作,切实做到了不留残余、不留死角。通过与宾馆饭店从业者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为我局向各宾馆饭店发放消毒药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使这项工作得以高效进行。同时利用辖区宾馆饭店的星级复查机会,进一步督促宾馆饭店狠抓落实除灭四害工作,对于不达标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二、抓景区景点疾病预防
旅游业的人口流动频繁,一旦在旅行中感染传染性较强的流行性疾病,波及范围及其广泛。为此针对旅游景点人流
1量大、逗留时间短的特点,张伶同志一方面从源头入手,开展景区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及时清除景区各种生活垃圾、清除低洼处积水、向景区餐饮业者宣传环保意识等方法,在净化景区环境的同时,力图从源头上减少病原菌和蚊虫的滋生,减少游客在辖区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另一方面加大对旅游者宣传力度,使其提高认识,加强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享受愉快的旅行生活。
三、抓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卫生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旅游工作的重点。为此张伶同志带领全局人员多次协同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检查工作,特别是景区小商贩的管理工作,贯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源头上减少旅游者食物中毒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宣传教育和严格督促,规范辖区宾馆饭店和餐饮业者的经营,使其自觉使用消毒餐具,不贪图小利而使用有问题的原材料和调味料。同时积极向旅游者宣传户部巷等规模化小吃品牌,满足旅游者品尝正宗汉味小吃的同时,避免旅游者购买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无证经营食品带来的风险,保证其身体健康。
此外,张伶同志在抓施庙村结对共建的工作中,结合爱卫工作开展了以下活动:
1,宣传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
张伶同志通过自学免疫学等专业知识,按照传染性疾病
的传播方式分类向村民讲解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若干简单而有效地做法。为减少致病菌和蚊虫等传播媒介的滋生,在全体村民的配合下开展统一处理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整治活动,净化了施庙村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控制了病原体的产生,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2,养鸡场的疾病预防:
施庙村拥有众多养鸡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也存在着一定防疫方面的风险。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禽流感疫情给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消费者的恐慌。特别是候鸟的迁徙扩大了禽流感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虽然我国暂时没有较大规模疫情,但仍需高度警惕。针对养鸡场的高密度养殖现状,张伶同志提出几点预防禽流感疫情的"建议,参照细胞工程无菌实验室和无菌空气发酵的技术要点,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角落处。优化鸡棚通风措施,在进风口处加装空气过滤装置,通过使空气高速通过陶瓷过滤器的方式,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孢子隔离在鸡棚外,降低鸡群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3,综合治理鸡粪秸秆等有机垃圾
施庙村及其所在的三店街养鸡场众多,该村村民李友林兴办了一个有机肥厂收集各养鸡场的鸡粪通过有机发酵生产有机肥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完全、及时地将养鸡场产生的鸡粪处理掉。张伶同志建议将来不及处理的鸡粪和
农田里产生的秸秆一起集中到若干封闭沼气池中发酵,用以产生沼气供村民作为燃料,发酵剩余的残渣仍可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土壤中,减少化肥施用过多造成的土壤板结和盐分失衡,保持土壤肥力,实践绿色农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条件。
4,宣传绿色农业理念
张伶同志通过向村民宣传“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绿色农业宗旨,在潜移默化中倡导绿色农业理念,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改善环境,更实现了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净化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只有将这样的绿色农业理念传播到每一个村民的心中,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赢,才能确保爱国卫生运动的顺利而长期不懈地进行。
【篇6】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为国雪耻洒热血
19世纪初,清朝政府卖国媚洋,帝国主义列强像一群恶狼似地窜到了中国大地。徐特立那时正在湖南修业学校教书,为了启发大家都投身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去,他决定给学生进行时事演讲。
全校的教员、学生和工友,都争着去听,不一会儿,礼堂里就挤满了人。徐特立身穿一件青衣长衫,两眼炯炯有神,昂然站在讲台上,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和清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号召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挽救民族危亡的担子挑起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忽然,他转身奔下讲台,从厨房里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大家的面,砍断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头,用鲜血写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八个字,表示为国雪耻的决心!
殷红的鲜血,溅满了徐特立的衣衫,全场的人为之震惊。他的这一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城,影响到整个湖南,使更多的人很快觉醒起来。
【篇7】古今英雄人物个人事迹
屠呦呦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包括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
青蒿在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它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实验。
除了屠呦呦,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被记住:临床上验证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并合成蒿甲醚的李英,率先研制复方蒿甲醚的周义清等等,他们都是拯救全球疟疾患者的中国药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寿旦说,屠呦呦早在2011年就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样是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上一篇:校长就职优秀演讲稿【4篇】
下一篇:抗疫一线英雄事迹(合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