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加强集体备课面提高教学质量。
好教学的常规工作的,注重学生的双基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以教材研究为中心,以中考为工作的突破点,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在保证提高大多数学生成绩的同时,狠抓学习薄弱学生教育工作。
在保证一定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和平均分。
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具体做法:
【第1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
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第2句】: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课中最生动、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环节之一,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
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实验这个有利的工具:利用实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探究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理解实验的能力,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第3句】: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
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从而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4句】: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
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多给他们辅导。
【第5句】:分层教学,让学生共同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行分层训练,对基础好的学生,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提高训练题的难度,加强变式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把要求适当降低,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在作业的布置上,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精心挑选题目,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
【第6句】:不足与反思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经常出现赶进度的情况。
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
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会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化学备课组会继续团结合作,争取更好的成绩
浅谈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人育关注的核心何做人、如何求如何发展。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人文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它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价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反对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下面介绍本人实践的具体做法。
【第1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化学美的育人功能 审美教育是一个人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是一种德操横溢而高尚的精神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化学在提示物质内部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时,显示了化学领域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素材,因此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
在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重视开发化学美独特的育人功能应该逐渐成为全体化学教师的共识[2]。
[案例1] 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的设计中,首先要充分展示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化学的情感。
为此,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对“生活中的化学”展开调查。
结果学生汇报的成果让笔者欣喜和震惊,其中有一组同学是这样做的。
“要问化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我要说: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怎么,你要不信,那就陪你到王太太家走一趟吧!”。
就这样将化学与衣、食、住、用、行的密切联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且创设成一串有趣生动的生活场景,配合美轮美奂的幻灯片,给同学们献上了一顿化学美与生活美俱全的“大餐”。
同学们对化学的好奇与赞美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
[案例2] 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课中,学生完成“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后,本人鼓励学生像写作文一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因为学生此时刚刚接触化学,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对现象的描述还很不规范和严谨。
老师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感受和体验化学的神奇与美妙。
下面是一篇学生的实验报告。
探索蜡烛燃烧的秘密蜡烛是一种固体燃料,它能够燃烧并发出光来,所以停电的时候,我们常常点燃蜡烛来照明。
那么, 蜡烛是怎样燃烧的呢?有一次我点燃蜡烛,燃一会儿后被风吹灭了,此时,我看见烛芯处冒出一缕白烟,立即擦燃火柴接近“白气”,蜡烛又被点燃了。
为什么火柴没接近蜡烛芯就点燃了?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吹灭蜡烛后又点燃蜡烛,重复了几次,结果跟第一次完全一样。
我猜想:蜡烛本来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为可燃气体,于是就燃烧发出光和热来。
当突然熄灭蜡烛后,蜡油转化成的可燃气体仍在挥发,这时如有火源靠近,就会又燃烧起来了。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面的实验来验证。
用1块约10cm长,直径小于1cm的空心细铁管,用夹子夹住中间,将一端插进蜡烛火焰的中心较暗处,另一端倾斜向上;此时擦燃火柴移近铁管另一端,慢慢地,我看到铁管口出现了另1个火焰。
火焰虽然微弱,但清晰可见。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时确实是转化成了气体,可燃气体通过细铁管,在另一端遇火源而燃烧起来。
蜡烛燃烧以后成了什么东西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试着做了下面实验:我把1个玻璃漏斗放在烛焰上方,接着擦燃1根火柴移近漏斗嘴。
火柴靠近就熄灭了。
这是为什么?我猜想:是不是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不助燃的,能使火熄灭。
我想起以前学习过的自然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马上找来工具又进行下一个实验,方法如下:将蜡烛点燃,放在1个烧杯里,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口。
蜡烛燃一会儿就会熄灭。
接着向杯中倒一点澄清的石灰水,用手轻轻摇一摇,看见石灰水真的变浑浊了,这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
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没有其他东西产生呢? 我将蜡烛点燃,把1个冰冷而干燥的平底玻璃杯悬空倒扣在蜡烛上,并在上面放1块冰,不一会儿,杯里便凝聚着一些小水珠,这说明蜡烛燃烧时还产生了水。
[案例3] 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前,笔者先让学生们展开一场辩论“谁是金属王国的国王?”,学生扮演金属王国中的国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甲说:我选银,因为它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乙说:我选金,因为它是财富的象征!丙说:我选钨,因为它最耐热,熔点最高!丁说:我选汞,因为它最独特,常温下只有它是液态的……大家相持不下,评审团只能制定统一的竞选标准,让大家展开活动性的比较,排出顺序,并一致同意让最活泼的金属当国王。
在这样一场精彩而充满神秘色彩的争论后,大家探究的欲望也被带入了高
高中化学学习的感悟
漫谈初一生活的感悟 在我心中,初一生活就是一部交响曲。
它演奏着生活琴弦上的一个个音符,使生命的旋律变得丰富而多彩。
它无时无刻不记录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它无时无刻不表现着人世间的每一种真情。
初一生活是多色纷呈的,它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人生美丽的春天。
初一生活,悄悄地打开了我已然蒙尘的思想之门。
那些啼叫的文字,会教给你种种精美的飞翔方式,让我们不再热衷于朦胧似雾的诗,也不再做那缥缈似云的梦。
在岁月的流逝中,认清雾纱后面的自己——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走好走坏,都会深深影响你的一生。
初一,正是这个“紧要处 ”
或者说,这是一次让你绽放青春的机遇,至少它也是一次让你放飞梦想的机会。
我喜欢语文,就像喜爱生活一样。
我总以为自己是语文科代表,这科学得比较好。
可进入初一,我才发现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狭小,而知识的海洋却是那么的宽广。
老师上课张口就来的名言名句让我羡慕不已,渊博的知识敲响了我语文脆弱的警钟。
科学的颠峰等着我们去攀登,艺术的殿堂等着我们去开启。
学好语文,就是对自己精神上的全面包装。
从那刻起,我便对初一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狂热和激情。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便走向自信,走向自觉,走向主动。
我竞选上了学生干部,开始了我更加成熟的生活。
在一次次精彩纷现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中,我不断地改造着自己:从包罗万象的知识竞赛中,我懂得了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性;从《演讲、艺术》里,我懂得了努力才会有新的天地;从唇枪舌战的辩论会上,我懂得了竞争须要智慧和能力……不断的探索、努力、竞争,就会不断的提高、进步、成熟。
我想,即使没有辉煌的未来,却能有无悔的昔日。
我相信,到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回想起高中这段生活,仍不失为最甜美的回忆。
是它使我懂得了成功的真谛:必以意志做朋友,经验做顾问,谨慎为兄长,希望为守护神,才能成功在望。
假如,生命中不曾有这些,那将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听说读写”的训练,使每个人的素质大大提高了。
每一个过程,都使我们感受着拼搏的幸福,每一个过程,都使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斑斓。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高中生活,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明丽,像天空翱翔的年轻的鹰一样豁达,像浩瀚的大海一样包罗万象。
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使我们充满朝气,充满自信,充满创造
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靓丽多彩
经历了毕业考试的洗礼,我不得不面对初一的生活,这是一个新的旅途,我即将启程! 现在回忆起来,小学的生活是多么的宝贵和留恋。
如今我进了**中学,耳闻那儿是个噩梦开始的地方。
也许所有人经历这一天都有如此之感受,只是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感受,直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知道我必须迈开这一步。
初一生活在我心中是个陌生的名词,因为我面对它不知所措。
很快就要开学了,新的启程必将在我心里重重敲打一番,让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旅途也许艰难,但我需要面对的勇气!希望一切是我多虑,希望高中生活是美好灿烂,焕发光芒的!寄希望于未来。
但愿不要事与愿违! 启程--新的初一生活,新的梦想将在此起飞!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高中新课该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人才的一种创造。
能将学到的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呢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教育目标的主要阵地和舞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改革必须落实在课堂上,关键是教师”。
教师需要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尝试,探究出最优的课堂教学方法, ,更好地落实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最大可能实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中“化学与生活”模块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对老师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发展要求。
为了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
希望自己专业理论知识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化学小字典”,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储备能为课堂教学及写教学论文提供一些;(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向专家、大教育家的名言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能值得同行借鉴和参考。
同行、同事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力争游刃有余。
(3)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素质。
语言表达力争能用尽可能少的语句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实验操作能做到“快速、准确、规范”,板书“简洁明了,美观大方”。
(4)提高自己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水平,以使自己更好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5)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研究,开设校本课程专题,能为外校校本课程建设出一分力。
(6)修身养性,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
(7)以身示教,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热诚和责任心去影响一代学生。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积累经验
一、 通过化学史教学感悟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学家们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们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创造思维,具体体现在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迹之中。
化学发展史能充分展现科学发现的过程,为化学科学方法教学提供生动而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更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锡、卢瑟福、侯德榜、门捷列夫等众多中外化学家,他们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精妙绝伦的实验构思,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学素材。
例如,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
粒子散射实验,标志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征程迈进了一大步。
他所采用的实验、模型的科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提供这样的素材:17世纪时,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的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发现加热后质量增加了,他得出结论,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
事隔百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了密闭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的实验,他发现密闭时称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仿效、去运用。
从化学发展史中吸取化学思维、化学方法的精髓。
二、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进行科学方法教学 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始年级。
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角度考虑,完全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体现了科学方法本身的层次性。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科学既是知识体系,更是研究过程。
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
同时,学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按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
【第1句】: 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处于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完全是靠教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其中的。
尤其是在化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如果直接将各种科学方法以显性的形式教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机械识记,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而且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在学生不经意间引入某种科学方法,诱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去了解和运有科学方法,真正把握某种科学方法的精髓。
将科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渗透在知识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
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发展,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以及各知识点相关联的地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
因此抓住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点是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方法教育的关键。
【第2句】: 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化学知识涉及的面宽且量大,内容分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
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易冲动、学习的韧性与持久性欠缺,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知识网络、使学习更具持续性和连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化学科学方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几种认知规律,建立一个知识网络。
为了系统掌握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必须找出各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些知识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将单一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牢固掌握。
而基本理论的学习则要善于联系实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一些知识串起来,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固有的规律。
三、通过实验探究强化科学方法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渗透是科学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中经常要用到各种科学方法,实验的过程也往往是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实验探究更是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法。
例如,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紫色石蕊小花为什么变红的探究(是二氧化碳,是水还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物)等等实验探究中就体现了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由于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就能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方法,这些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也就能动态地存储在学生的意识中。
总之,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科学方法作为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蕴含有极大的知识价值,它能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必将使当前的化学教学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化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下面谈谈我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有:
【第1句】: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2句】:设疑法。
“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第3句】:竞争法。
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
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4句】:开展课外活动法。
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
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是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是:
【第1句】: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
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第2句】: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
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第3句】: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
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第1句】: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起点行为而定的,如果不清楚学生的起点行为,那就会出现学生不要“听”或“听”不懂的现象。
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提问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2句】: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课堂上“为何要问”,“问什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而定,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等目标的融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
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学中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第3句】:提问必须注重过程的调控教师提问要从容自然,应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不宜操之过急,更不能.包办代替,应合理地候答与理答。
候答的时间不宜过短,过短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
点名回答应注意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
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
如果提问后缺少停顿也是导致只有少数优秀学生参与课堂。
【第4句】:提问必须注重表达的灵活语言表达是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
它具有灵活、多变、不受条件制约、教师掌握性和支配性很强等优点.。
通过讲述能引起悬念,由悬念产生思维,思维的矛盾和冲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在设计教学整体时,对设疑内容解答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也应作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适时适度、有针对性、有艺术性地灵活应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抛砖引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不仅能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自身知识广博,教学富有启发性,语言生动。
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