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国学助教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什么是课程助教(培训机构的助教)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

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

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

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助教是什么意思

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助教原则上不能单独授课,或不能教授全部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跟随讲师或教授批改作业,辅助其教学。

教师职称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助教 是什么级别

有专门网站老子 易经 相关的著作教育论文有大师的

适合两三个人分角色讲的国学经典的故事

国学经典历史的小故事·当局者迷唐朝的元澹,字行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他曾撰写《魏典》三十篇,受到当时学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着作。

玄宗当即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以便行用。

元澹就和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编成五十篇,加上注解后呈送唐玄宗。

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

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撰过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

更何况,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

如今要用魏征的新本子,还加上注解,恐怕不妥当。

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

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

但是元澹对这样的做法很不满,就写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解,文章的题目叫《释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对话的形式。

先是客人提出问题:《礼记》这部经典,西汉戴圣编撰、东汉郑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征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个好?主人回答说:戴圣编撰的《礼记》本子行用于汉末,以后经过许多人修订、注释,这当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

谁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规的人竟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就是说好比下棋一样,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后来,人们从此故事中引申出“当局者迷”的成语。

“当局者迷”常和“旁观者清”连在一起使用。

——《新唐书·元行冲传》

【求解驿站】原指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不清,看不出事态发展的方向。

现在用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

当局者,原指正在下棋的人,后指当事人。

【活学活用】在这个世界上,“~,旁观者清”的事情是很多的。

【妙语点拨】元澹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不要“当局者迷”,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有道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看不开的事情,或者是难题,其实,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自身的执念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这时,不妨先冷静下来,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者想象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你会怎么做,实在不行索性请个“旁观者”帮你出谋划策,看到本质的原因,进而走出困境。

【成语接龙】当局者迷→迷途知返→返朴归真→真假难辨→辨色鉴毛→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国学经典历史的小故事·安居乐业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

据说他刚生下来时,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

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

又因为他的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

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

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

即使有武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汉书·货殖传》中亦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的说法。

后来,人们据此引申出“安居乐业”的成语。

——《老子》

【求解驿站】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活学活用】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让百姓~才是硬道理!

【妙语点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一直为安居而沸沸扬扬。

在高房价成为人们不能承受之重的情况下,政府建设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让百姓“安居”,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些措施又着眼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让百姓“乐业”。

事实上,只有在权利的相对公平及公正的目标下,寻求并从事自己所需要、所忠实的职业、事业,才是人们所希望的、真正的乐业。

真正的乐业并非由某个伟人或某个“既得利益集团”施舍这么简单。

【近义】国泰民安、民康物阜

【反义】民不聊生、颠沛流离

7880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