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家长为孩子北京游学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孩子游学家长对老师的感谢话感受

这次非常感谢西柚记教育的老师们,辛苦了,我的孩子回来变得活泼开朗了很多。

跟我们讲了很多国外的见识见闻,觉得他突然间长大了些,懂事了些。

孩子还说老师们都很照顾他,很关心照顾。

让我有机会告诉老师,下次再去的话,一定给你带礼物呢。

研学旅游收获感想怎么说?

研学旅行的第一站,便是山东台儿庄大战的纪念馆。

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还在学习的学生,谁不知道台儿庄是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地方

既然意义重大,必然印象深刻。

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目的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这里,你没有丝毫当年惨烈的感受,只剩下纪念馆中一幅幅黑白照片和经满岁月刻蚀的军用品。

那些黑白的照片,静静地放置在墙面上,无言地叙述着那一段被定格的历史。

我依旧清楚地记得,王铭章将军那张照片,那双充满坚定信念的眼睛,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的个人感受,但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王铭章将军眼中的一股血性——军人的血性,那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目光,更是一种对于侵略者的蔑视

纪念馆另一些物品应该就是那些被玻璃展柜保护着的一个个军工用品。

当我看到那挺马克沁的水冷重机枪的时候,我的脚步慢了下来,绝不仅仅是因为它那霸气的外表,而是它看起来绝对不像是一件溅满鲜血的杀人机器

家长和孩子旅行后的感受感悟怎么写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旅行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

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

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

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

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

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求一篇北京旅游心得体会

北京,这个曾经离我很遥远的城市让我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爱上了它 北京,这个从来没有在我的梦想簿里留下痕迹的城市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这一切都源于北京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的地理环境,一切的一切都造就了这个独特的城市,更因为奥运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大方 当登上北京飞回上海的飞机上时我已经开始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 当我翻看着这8天里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的照片时所有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北京的美丽不是用照片可以记录的 它给人的感觉一定要亲自踏上它的土地静静地去感受一下 当我站在圆明园的西洋圆遗址前,眼前的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纵然我们早已熟知这些历史,这些画面 可是当它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耳边的讲解机里描绘着当年盛时的辉煌, 看着一片狼籍的废墟,想象着的暴行,我真的觉得心痛 当我站在北长城段的顶峰 回望一眼一路所走过的足迹,不得不感叹长城的壮美和奇迹啊 一路的艰辛对于我们已经很吃力了 真的难以想象当年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才换来如今的长城啊 在为百姓们的生命而叹息时也不得不为长城的修筑所叹服啊 当我徜徉在颐和园的上 当我坐在扮戏楼前听着一段“” 当我乘着船在昆明湖上欣赏一片好风光 当我登上佛香阁一览颐和园的全景 这所有的片刻足以让我沉醉 沉醉在这美丽无比的山水之间 不禁感叹能工巧匠的独巨匠心啊 当我踏着神道走向天坛的皇穹宇 天坛神圣威严的感觉顷刻间弥漫着左右 想象着当时祭祀大典时的场景 心中不自觉的也开始紧张起来 天坛中无论是回音壁还是石的运用都是巧妙地结合了声学的特点 纵然皇室们利用了这一点来宣扬他们的神论 但是不得不感叹的还是这一设计的精妙之处啊 当夜晚时分漫步于故宫外的护城河边 仰望着灯光掩映下的角楼 如此高耸的城墙始终拒人以千里之外 这个皇室们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一如它的城墙隔绝了宫里和宫外的生活 当我踏上金水桥,这眼前的一切不禁让人窒息 因为皇恩浩大这几个字在故宫里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 如果你喜欢听故事的话 那故宫的每个角落里,每个建筑里,每个不起眼的装置里都可以让你恍然大悟 原来这看似很普通的院落,看似被你遗忘的角落都有着这么多故事 本来想踏着夕阳感受皇城的沧桑 只可惜越下越大的雨取代了美丽的夕阳 奥运会的举办为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鸟巢,水立方,这些标志性的体育场馆已经让世界铭记了北京 而路边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摊位,保留下的奥运公交专线 整洁有序的道路交通,热情的北京市民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充满了奥运气息的城市 北京 老字号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老字号 而这个城市里充满了更多的老字号 众多的老字号店铺,建筑,这些都足以让你感受北京 其实出去旅游重要的不是 而是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特色,它的文化了么 带着一颗会感受的心去北京吧 它会给你的人生画卷里添上点睛之笔 北京-I Love You

冰心的家庭

冰心生平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

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

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于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

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

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

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

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

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

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

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 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

从此定居北京。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

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

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

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

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

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

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

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

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

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

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

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孩子第一次随学校出国演出游学,家长对孩子的一封信

【第28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游学带给孩子的好处有什么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湖南常德市一中 杨智慧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受校长室委托,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如何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这个话题,以此来共勉,谈不上什么报告,只是和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还望大家多多谅解。

尊敬,就是尊崇敬重。

自古以来,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我认为,“为人师表”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更是为人师者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

现在,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表现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期待。

今天,我们怎样不负众望,在这光荣的百年名校里,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呢

我想从四个关键词入手,来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要淡泊名利。

我觉得淡泊名利是高尚人品的第一步,也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

唐校长要求学生“修一等美德”,何况不是对我们为人师者的要求呢

“一等美德”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是我们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调,我说不出什么新意,只想和大家谈谈我对淡泊名利的些许感受。

近来,随着各种机缘,我接触各地的教书同行越来越多,越深深的感受到,我已经严重落伍了。

好多老师都在竭尽所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让自己先富起来:人脉资源丰富者,钻营“招投标提篮子”工程,号称一笔业务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抵得上我教书好多年的工资;家有几许积蓄者,投资门面,投资高利贷,赚得的回扣也比我工资强;伶牙俐齿者,做着各种实验,用那张“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来推销“安利”,推销“完美”,由直销员步步升级,成为兼职的经理,推销的收获也远远在工资之上;安守本分者,不忘教学之本,招几个学生,来点学科辅导,赚一点家需之用,或者也能发点小财,实在是不能望其项背。

可我一直在想,如果普天下的教师都成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者,都“身在曹营心在汉”,蝇营狗苟,追名逐利,那么,让我们仰望的大师去哪儿了

我不禁想起了今年103岁的 杨绛先生,她是著名学者、翻译家和作家,也是一代学人钱钟书的夫人。

她现在一直孤居在北京三里河一套老式房间里,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家具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这套房也是“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胡乔木给他们分配的套间。

当然,作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不会没有钱,2001年9月,杨绛依照和钱钟书生前商量的意见,在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奖励那些嗜好读书的贫寒子弟,并且将钱杨作品的财产权利全部交给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奖学基金现在已近千万元了

杨绛依然故我地写着温情文字《我们仨》,以拷问人生的笔调写着《走到人生边上》,以“准备走”的淡然心态发表百岁感言,以满腔的忧愤捍卫着钱钟书的隐私遗稿。

这就是清淡人生的杨绛,也是高贵人生的杨绛。

当然,我们做不了大师,只不过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们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

我曾经为《常德日报》写过一篇题为《关于有偿家教的冷思考》,公开提出“做一个有良知的有偿家教者”的主张,我想,只要有偿家教合情合理合规,又何尝不可呢

我们学校对有偿家教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希望大家始终坚守这一底线。

但是,每次师德师风民主测评,学生对有偿家教行为都有所反映,上学期又有学生反映有4位教师超规定补课,如果哪一天,你的蝇头小利,让家长和学生们开始鄙弃你,要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可能就是天方夜谭了。

第二,要学识渊博。

毫无疑问,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

作为百年名校的教师,个个是有才有识的,不然,何以在这里立稳脚跟

不过,在这里,我又想和大家说一个我敬仰已久的大师——陈寅恪(有一种读法读que)。

陈寅恪出身名门,在国外游学十多年,先后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国著名高校留学,具备有阅读十几种文字的能力,学成“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问,是集文、史、哲之大成的鸿儒。

五四学生领袖,著名学人傅斯年曾这样评价他:“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归国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四导师”之一,因为他学识的渊博,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被人誉为“教授之教授”陈寅恪博学多才,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敢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知识,非普通教授和学者所能企及的。

传说,他曾坦然宣告“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纵观古今,我们想想,天下之大,能做到这“四不讲”中任意“一不讲”的有几人呢

如果我们为人师者,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不讲”,稀世名师也当之无愧,岂止受人尊敬呢

远的说了,我想再说说我们身边的成程老师。

我们都知道,成程老师是我校一位非常有影响的教师,去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

他就是一位博览群书、文理兼通的读书人,我常常和他一起散步,交流读书心得,他作为知名物理教师,和我谈的最多的还是国学和文学,孔子,老子,庄子,易经甚至佛经,他读出了其中的精髓,给我详尽阐释,甚至常常出口能诵,一大段一大段的,我作语文教师的,自叹不如,不禁想撺掇他开国学选修课,成为我校第一个理科教师开文科选修课的人。

这样博学的老师,你说,能不让人尊敬吗

第三,要形象文明。

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

使人文明,自己必先是文明人。

社会对教师这个群体,期望值比较高,要求也比较严,特别喜欢拿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话。

教师的言行失当,常常会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非议,严重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这样的教师与受人尊敬肯定是无缘的。

莎士比亚曾说:“人类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形象,多么优雅的举止,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像一个天使。

”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人类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识,他的学识风范,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应符合“圣贤”的规范。

所以教师的社会属性要多于自然属性。

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公众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的发型、衣着、穿戴等等都要有教师规范和特点,不得随意化,讲究端庄大方,自然得体;教师的谈吐,态度要诚恳、亲切,用词要文雅,规范,不夸大其词,把握好分寸;教师课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等,也要求立足表现教师气质和风度;教师不应该参加打牌赌博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在细节上还要遵守诸如不在学校等公众场所吸烟、上课不接手机等规定……教师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我们学校的李子绒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优雅姐”,或许就是学生们对教师由衷的敬意。

百年前,在浙江第一师范,也有这样一位教师,他的教师气质让学生们仰望:庄重的仪表,良好的教养,得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恰如其分的礼节。

有人誉为他是中国最后的真正贵族,他的父亲是天津著名盐商,富甲一方,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富而不骄,他父亲还是饱读诗书的“进士”,足以荫庇子孙,他又成了典型的“贵二代”。

他是中国罕见的艺术天才,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23个第一,他培养了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李鸿梁等著名艺术家,他就是后来出家专攻律宗成为一代宗师的弘一大师李叔同。

李叔同日本留学归国后,来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改名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图画和音乐。

在浙江一师学生们的眼里,李叔同老师是“温而厉”的。

有学生上音乐课时吐痰到地板,课堂上李叔同似乎没有发现,等到下课后,李叔同叫来这学生,用轻而严肃的声音警告学生下次不要这样,说完之后,还微微给学生鞠了一躬。

或许是这种气质的吸引,或许是这种文质彬彬教育方式的感染,许多学生真诚地爱戴他,敬重他,喜爱他的课堂,因而对艺术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在浙江一师出现了少有的“艺术热潮”。

学生因为喜爱某个教师,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树立自己的发展方向,甚至在这个领域做出成就,这就是教师的魅力,这样的教师谁能不尊敬呢

第四,要爱生如子。

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我校生源严重下滑,优质生源有限。

于是,就有很多教师学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天天哀叹社会是“一代不如一代”,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有教师甚至直言,学生蠢,学生傻,蠢得像猪,傻得像驴,说起来,这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

其实,在学生面前,我们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我们只不过是某个专业的先知者,尽管我们专攻一科,若做起高考题来,我们也不一定能赢过学生。

爱生如子,有一个内涵,“孩子还是自家的好”,我们要用赏识的态度看待学生,要多宽容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要宽严有度,要公正、公平的看待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是做题的机器,有的成绩不好,但心地善良,有的不善言谈,但实实在在,有的学习优秀,但心胸狭窄,有的理科学习好,文科则不行,有的文科学习好,理科又偏差,有的家庭富裕,却心高气傲,有的家境贫寒,却能吃苦耐劳……面对这些禀赋不同、个性相异的学生,我们要不偏不倚地对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有的老师甚至还用势力的眼光看待学生,家长有权有势,和老师交道多,就脸上写满高兴,家长不和老师联系,学生榆木脑袋,就满眼厌恶,更有的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任意挖苦学生,不积口德,把教师的美好形象毁了,尊敬何来之有呢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这所学校是陶行知创办的成绩最大的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经费非常困难。

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

”,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

这种“爱人”的精神,与孔子“仁者爱人”的传统精神一脉相承,这是对学生无私的爱,更是对学校、对教育事业、对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的爱。

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

重庆育才学校开办后,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汉口一所临时保育院的见闻。

他在那里看到一名害癞痢头的难童正在指挥小孩们唱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聪敏。

当即,与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们唱他新谱的歌曲《高粱红了》的开头几句。

随后便问:“谁能用谱把它记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又是这个癞痢头难童举起手来,他准确地把刚唱的两句歌曲的旋律写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惊喜。

陶行知认为,难童中,确实有许多天才儿童,只是这些幼苗缺少阳光、雨露。

开办育才学校就是为国家民族选拔人才幼苗,从难童中挑选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加以特殊培养。

陶行知发现那个害癞痢头具有音乐天才的难童没有选上,便找来负责招生的老师,向他介绍这个难童的特征,要求无论如何要把他找到。

后来,招生老师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小朋友叫陈贻鑫,在大田坝第一保育院。

原来,育才学校招生时,陈贻鑫正患疟疾,所以错过了机会。

陶行知知道此情况后,即刻写信给该院院长,请他派人把这个难童送到育才学校来上学。

院长派了老师,带着陈贻鑫翻过金剑雪山,渡过嘉陵江,经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学校的老师护送到古圣寺。

陶行知见到他十分高兴,安排他到音乐组学习,还写信告诉远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汉口赏识的秃头小朋友已经由我们迎接来了。

”渐渐长大的陈贻鑫,因害癞痢头情绪低落。

陶行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曾专门请皮肤病专家给他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后来,陶行知听说距重庆一百多里的荣昌县,有一位刘医生擅治此病,于是就拜托冯玉祥将军邀请刘医生来校为陈贻鑫治疗。

治疗期间,陶行知来到学校亲自为陈贻鑫熬药。

在陶行知的关怀和精心照顾下,陈贻鑫光秃的头上终于长满了黑发,成为一位身材颀长、眼睛聪慧、充满自信和音乐才华的英俊少年。

后来,这位陈贻鑫成长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国内知名的音乐家。

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留下的教育故事很多,这个故事,让我们读懂了陶行知的爱生情怀。

如果我们能爱生如此,谁不尊敬我们呢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也是我们大家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我说的这几个关键词,只是其中很浅近的一部分,挂一漏万了。

当然,教师要受人尊敬,还要有高尚的品德、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艺、宽广的胸怀、敦厚的个性等等等等,不是几十分钟说得清,道得明的,再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上这些话,或许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只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大家。

7351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