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蔡锷 (1882-1916)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
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
其父名正陵,母王氏,生子三人,艮寅为长。
其家世代务农。
艮寅六岁开始入塾受业,十三岁中秀才。
1893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由梁启超、谭嗣同主办的时务学堂,从此与梁启超结下了既是师生,又是同志的不解之缘。
1898年9月,戊戍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梁启超出逃日本。
在此之前艮寅参加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举办的留学生预备考试,并以第二名入选,结果因变法失败而未能实现。
他又去武昌,投考两湖书院,因是时务学堂旧生而遭拒绝。
1899年,艮寅赴沪,投考南洋公学,得梁启超来信,约他去日本。
他得到既是学友又是老师的唐才常的资助东渡,入日本大同高等学校,研究政治哲学,后又入横滨华商东亚商业学校,不久加入唐才常的自立会。
1900年4月,他随唐才常回国,准备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为张之洞屠杀多人,艮寅幸免,遂改名蔡锷,取其锋芒锐利之意,以明投笔从戎之志,重返日本。
此后,入陆军成城学校,1902年毕业,自费考入东京士官学校第三期,1903年毕业。
在日期间,蔡锷先后以博孟、奋翮生、锥击生的笔名在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发表文章,其观点,多受梁启超、杨度的影响。
1904年,蔡锷回国,应江西巡抚夏时之聘,任续备左军随营学堂兼监督。
1905年初,应湖南巡抚端方之聘,任湖南教练处督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
7月,应广西巡抚李经羲之聘,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教练官和随学堂总理官。
1906年秋,奉命去河南彰德参观秋操演习,被派为中央评判官。
同年,任新办广西陆军小学监督。
1908年,任新练常备军第一标标统。
1909年,任龙州讲开堂监督。
1910年,任新军混战协协统、学兵营长等职。
在广西期间,蔡锷一方面继续与老师梁启超保持联系,同时又不断接触谭人凤、李燮和黄兴等人,这对他本来偏向改良的观点不能不有所触动。
1911年初,由已经调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推荐,蔡锷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在各地纷纷响应的形势下,蔡锷经过周密部署,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晚八时发动起义,到次日午前,占领省城。
十九镇统制钟麟同当场被杀,军事总参谋靳云鹏化装潜逃,云贵总督李经羲避入法国领事馆。
云南起义成功,蔡锷被推为都督。
此后,蔡锷在各负责部门换上同盟会员或同情革命的人,在财政、交通、教育等方面进行若干整顿,使云南面貌为之一变。
蔡锷本人为官尤其清廉,他主动提出把自己月薪降到六十元,仅相当于营长铁薪金,这在各省都督中是最低的。
由于受中央集权思想影响较深,蔡锷此时对革命派和袁世凯均无深刻认识,因此,曾支持袁出任总统。
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也倾向于袁,并尊袁令入川围剿熊克武,虽未交锋,但此时他的态度还没有倾向革命派。
1913年10月,蔡锷辞掉云南都督职务,来到北京。
他有才干,也很有声望,是北洋系以外颇有影响的人物。
到京后,袁世凯先后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并加昭威将军称号。
如此众多的头衔都是只赏高官,不给实权。
这反映出袁世凯对他既怀疑又惧怕而又不得不装出重用的态度。
蔡锷本人,曾对袁世凯存有一些幻想,到京后,发觉了袁氏父子的阴谋与野心,目睹袁氏小朝廷的倒行逆施,逐渐对袁不满。
1915年5月,袁氏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8月,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成立,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于天下。
第二天,蔡锷即到天津梁启超家中秘商对策。
不久,梁启超的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发表,这使袁世凯增加了对蔡锷的注意,并于10月暗中派人搜查了他的住宅。
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假装意志消沉,经常出入于京城八大胡同妓馆,甚至装作赞成帝制,暗中却把家眷遣送回籍,以防不测。
11月11日,已染喉疾的蔡锷假装治病,到天津与梁启超再商反袁计划,并与云南故旧联系。
11月19日更名易装取道日本经香港,于12月21日抵昆明。
当时,云南军界早已开过秘会,并有少量部队北上入川,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也先后到达。
但云南都督唐继荛态度暧昧,因而云南迟迟未动。
蔡锷抵滇后,先后与唐继荛商讨九次,并做了下属人员的大量思想工作,最后决定起义。
1915年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荛、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联名通电,声讨袁世凯,宣告云南独立。
26日,云南正式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北上入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兵湘粤;唐继荛以云南都督兼任第三军司令,坐镇大本营。
其中,蔡锷所率的第一军是主力,其处境也是最困难的。
他们以几千人抵挡万余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力量对比悬殊。
但他们依靠地形气候等有利条件,又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援,因此能不断取胜。
这时,蔡锷已喉疾严重,声音嘶哑,面容憔悴,但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
在他统率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摧垮了四川的北洋军队。
这样,袁世凯迫于全国的压力,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想保住总统的地位。
蔡锷等人坚决要求袁世凯下台,1916年5月8日,滇、黔、桂、粤、浙五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蔡锷等十五人被推为抚军。
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声中死去。
6月7日,黎元洪依法继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
蔡锷此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他保荐罗佩金、戴戡代理职务,向北京政府辞职出外就医,8月9日离成都,22日到上海,为梁启超《盾鼻集》写序。
9月20日,蔡锷抵达东京,入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终因病情过重医治无效,于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才三十四岁。
北京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他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
其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匡互生 匡互生(1891~1933),名济,字人杰,别名日休、务逊。
清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三十日,出生于邵阳东乡天台山(今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
7岁启蒙,勤奋好学,学业优异。
16岁开始,读书之余,习学武艺,对社会邪恶势力,好打不平。
宣统二年(1910)入邵阳中学读书。
民国元年(1912),武昌革命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匡随石基攻打巡抚衙门,破后,承担小西门防卫。
民国2年,湖南都督汤芗铭,任意戮杀无辜,匡在《时事感言》中,用大量事实揭露汤芗铭在宝庆的种种罪行,汤下令缉捕。
国文教师李洞天尽力掩护,幸免遇难。
在邵阳中学读书期间,常和好友谈论国事,对封建制度痛恨入怀。
民国4年,匡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预科,次年入数理部本科。
时逢袁世凯窃国称帝,辱国丧权;张勋复辟,战祸连年,时局动荡,外侮日亟之际,匡一面努力攻学专业,一面寻求革命真理,与同学周予同、刘薰宇、周为群等组织“同言社”,后改名“工学会”,组织学生秘密学习进步书刊。
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匡读后连说是“惊醒青年睡梦的晨钟”。
民国8年4月,巴黎和会在英法美日等国的操纵下,拒绝中国政府收回山东半岛权益的要求。
参加会议的中国军阀政府的代表,准备屈辱地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来,举国愤怒。
北京学生决定于5月7日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约,以振国威。
匡互生与挚友密定,在游行中准备为国捐躯,并写好遗书,将后事托付友人,同学深为感动。
5月3日晚,工学会召开秘密会议,匡互生主张以暴抗暴,得到不少同学赞同。
会议决定派出代表,连夜与各校联络,提前于次日举行示威游行,并在各卖国贼住处组织监视。
5月4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提出“外御强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整队前进,匡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队伍行至卖国贼曹汝霖住宅处,匡见曹家朱门紧闭,警卫守门,便攀上大门旁的小窗,击碎玻璃,掰开铁栏,挤进院内。
接着,陈荩民,杨晦等数人相继入内。
匡号召守卫警察“争国权、惩治卖国贼,以振国威”,匡的言词慷慨激昂,使警察受到感动,自动取下枪上的刺刀,退出上膛的子弹,让匡等打开大门,游行者昂扬而入。
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
半小时后,段祺瑞派军警赶到,有23名学生遭逮捕。
对此,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以示抗议,随后,天津、上海、长沙、卢州等地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段祺瑞军阀政府迫于压力,释放了被拘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贼的一切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同年夏,匡从北京高师毕业回长沙,任教于楚怡小学,时逢北洋军阀张敬尧统治湖南,烧杀掠抢,民情激愤,匡与毛泽东、何叔衡一道起草驱张宣言。
次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在教学上,废灌输式,兴启发式,提倡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倡男女同校。
并与毛泽东等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职工会,开展革命活动。
民国13年,匡任教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提倡改革教育,遭校长拒绝,毅然辞职。
民国14年春,匡在上海虹口老靶子路租民房办学。
夏,在江湾镇筹建校舍,主张以“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改造社会,促进文化”为宗旨,以孔子“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之义,取校名为“立达”。
匡认为:教育者的责任,是使受教育者在自由发展的环境中,去害虫,灌肥料,滋雨露,自然发育,将学校改名学园。
民国18年,学校增设农村教育科,设养蜂、养鸡和园艺3个专业。
学生通过学园艺,种蔬菜和培植果树等实践,领悟到培育农作物,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从而增强重农感情。
文化课循教育部的规定外,还增设了世界语、法语、意大利语、社会学、逻辑学、实践道德等课程。
民国21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立达学园毁于日军战火。
匡与同仁赶紧在废墟上重建校舍,秋季复课。
因积劳成疾,民国1933年4月22日逝世。
刘长佑 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金石镇人。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其父时华,经商发家。
刘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考取拔贡。
同年十月十六日,李沅发攻陷县城,代理知县万鼎恩被戮,长佑与廪生刘坤一即募乡勇万余人,会同清军镇压起义军。
咸丰二年(1852),刘随江忠源率乡勇至广西参与围剿太平军,次年,又随江忠源镇压浏阳夭地会征义堂周国虞等会众起义.此后,江忠源领军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与太平平作战,刘多次赴援。
六年,刘奉巡抚骆秉章命,率肖启江等部5000人入江西,攻克袁州。
七年进屯太平墟,遭太平军沉重打击,全军溃败,江忠义率乡勇救援,才挽回颓势。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南安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江忠义率军赴援,解永州围。
石达开军围攻宝庆,刘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堵击。
石军久攻不下、于8月撤围南走东安,转战广西。
刘领兵追逐,攻占郴州,次年任广西巡抚,在广西扑灭了两广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政权。
同治元年(1862),刘长佑升任两广总督,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
不久,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农民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部作战。
同治六年,沧州盐民张六起义,数干人攻袭固安、霸州,危及京城,刘长佑因疏于防范而被降级留任。
同治十年再度翻用,厉任广东、广西巡抚、云贵总督。
光绪十三年(1887)病卒原籍,谥武慎,有《刘武慎公遗书》。
严怪愚 严怪愚,(1911—1984),原名正,九龙岭严家桥人。
民国15年:(1926)投身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因组织被破坏,失去联系。
民国19年在湖南农校毕业后,考入湖南大学经济系。
严才思敏捷,眼光敏锐,课余从事写作,在校期间出版《百感交集》一书,在湖南新闻界崭露头角。
民国24年毕业后,投身新闻工作。
民国25年9月,严与康德、袁邵华、陈楚等创办长沙《力报》,任副刊主编,兼采访部主任。
经常撰文,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政。
鲁迅逝世,严于10月22日,在《力报》上撰文,悼念鲁迅。
称“高尔基逝世,是西方落了一个太阳,鲁迅去世,东方殒伤了一个月亮”。
当时省政府机关报《国民日报》主编壶公(罗尔瞻),攻击鲁迅及其著文纪念鲁迅的人。
严连续组织特刊予以抨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严到徐州前线采访,连夜撰写战地通讯,讴歌中华儿女英勇抗战事迹。
民国28年,与康德等主办邵阳《力报》,聘请中共邵阳中心县委书记唐旭之任主笔,严自任采访部主任。
严从重庆国际新闻社负责人范长江处获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准备在南京成立汉奸政权,首先在《力报》发表《汪精卫叛国投敌前后》一文,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
随后,严任《力报》总编辑。
民国29年5月,《力报》被薛岳封闭,严被逮捕,经多方营救,方获出狱。
又相继在衡阳主办《正中日报》,在沅陵创办《力报》,在晃县、辰溪创办《中国晨报》,坚持人民立场,揭露时弊。
抗战胜利后,严任青岛《东南日报》驻沪记者。
民国35年秋,在南京梅园新村受到周恩来嘉勉。
是年冬,中共代表团离开南京时,严孤身冒险在风雪中送行。
民国37年7月,严在长沙创办《实践晚报》,任主编,宣传时事,抨击时政。
7月31日开始,在第三版辟《大家诉》专栏,以社会各界底层人士的名义,写出专文,连续刊载17期。
主要有《看农村百姓的痛苦》,《要求砸烂雇佣制》、《要履历、要登记,却不给工作》、《奴化教育毒害了我》、《物价暴涨风袭击邵阳》、《耒阳粮政漆黑一团》、《退役回乡生活无着》等。
读者阅后,称《大家诉》专栏代表社会底层人士在说话。
民国38年春,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地下组织。
5月,严受中共地下党湖南省工委之托回邵阳,担任魏镇、宋涛起义前的联络工作。
10月9日下午,陪同人民解放军前导车进入邵阳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先后担任邵阳《工商晚报》、《大众报》、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副社长。
1955年在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中受到审查,离开新闻界,先后在长沙一中、长沙师专任教。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1962年调湖南师范学院任图书资料员。
1979年改正后,当选为第五届省政协委员。
1984年3月病逝。
魏源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清邵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人)。
清乾隆五十九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出生。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携母亲、妻子迁居江苏宝山父亲魏邦鲁任所。
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扬州新城抄关门内仓巷购宅基营建家园定居。
道光二年(1822),中顺天乡试举人第二名。
五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撰《筹漕篇》、《筹鹾篇》、和《湖广水利论》等,后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
道光六年(1826),入京会试,刘逢禄分阅试卷,力荐龚自珍、魏源二卷不售,作《两生行》哀之。
其中称魏源为“无双国士长沙子,孕育汉魏真经神,尤选理砾鲍谢,暗中剑气腾龙鳞”。
对魏源才学非常赏识,预言“且看明日走马填城 ”九年,再次会试,又不中,捐内阁中书舍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投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并在前线亲审俘虏。
后见清廷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潜心著述。
二十崐年《南京条约》签订时,他完成《圣武记》一书。
后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几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书100卷。
该书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等经国大事,有深入探索。
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论点,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战舰、火器,以及选兵、练兵、养兵的方法,改革中同军队,还提出“以甲兵止甲兵”的主张;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 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提倡创办民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创造与销售轮船、器械等,使国家富强;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并在《默觚》中抒发“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的思想。
对清王朝长期固步自封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投降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咸丰四年(1854),魏源与全家避兵侨居兴化(因旧居 园先年二月毁于炮火)。
自归不与人事,惟手订生平著述。
七年农历三月初一(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享年63岁,葬于杭州南屏方家峪。
去逝后,兴化人民将他与北宋名官范仲淹同祀,香火不绝。
魏源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观后感100字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的思考
一 、基本现状\ 今年以来,我们在本单位范围内,经过与教职员工座谈,讨论,群众漫谈评议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了解了基本现状,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调查中,广大群众认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及党员同志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纪律观念强,能站在学校改革发展最前列,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工作吃苦在前,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群众好评。
调查中,广大群众认为及少数个别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般化。
能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但在数量和质量上与群众看齐,各项活动没有走在群众前头,甘居中游,业绩不突出,发展模范带头作用不够,群众评议一般化。
从党建角度来说,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如何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好的更好,一般化的变为群众的带头人),为党的职教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 二 、分析根源\ 从个别党员带头作用一般化来看,是党性不强,实质上是学习不够,认识不够,思想觉悟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
\ 在社会主文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呈多样化趋势,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国内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传统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有所滋长,小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封建残余的思想观念、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观念、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
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
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阴谋。
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利用因特网及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的就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拨乱人们的思想。
在这样的形势下,极少数党员同志因学习不够,思想敏锐性不强,认识浮浅,就会产生一切向钱看的私欲,淡化党性观念,得过且过,工作一般化,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就一般化\ 三、党建思考\ (一)党组织围绕强化党员党性观念,进行党员各个层面模范带头作用教育。
\ 以学习践行三个代表为主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党的基本知识武装党员头脑,,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党员意识,组织观念和先进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第1句】:建立党员模范带头建设长效机制。
\ 党员模范带头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激励模范带头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长效的思想教育机制,强化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是要建立长效的党员管理和组织建设制度,用科学的理念、现代的方式管理党员,加强组织建设。
三是要建立长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在践行三个代表的实践中提高拒腐防渗透能力。
四是要建立长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和考核民主评议党员机制,促使党员始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
【第2句】:坚持学习制度,提高党员思想党悟。
\ 首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色理论、《党章》、《党员条例》及党的基础知识,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党悟,增强模范带头作用意识。
其次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把党员带头作用性落实在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及改革发展上来。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不断创新。
在时间上结合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思路,努力在实践中发挥带头作用。
再次是认真学习历史,逐步养成党员历史文化素养,想问题,办事要有历史眼光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在处理新问题上发挥带头作用。
\
【第3句】:进行传统教育。
\ 在党员教育中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进行井岗山、长征、西柏坡、延安、两弹一星、抗非典、抗洪救灾、大庆、载人航天创新精神教育,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第4句】:典型引路。
\ 开展向模范带头人学习,向张思德、雷锋,孔繁森、王启民、李素丽、李林森、郭明义、陈明富等人物学习,感化、启发党员向模范学习,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二)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
\ 技校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技术培养)、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治阵地。
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用三个代表武装头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部署各项工作,在实践三个代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好三带头,即带头学习,带头工作,带头创新。
在模范带头中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自身素养,提高落实党的各项方针的自觉性,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一是坚定理想理念,政治上保持先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党的奋斗目标,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办人民满意职教。
二是立足时代要求,办学理念上保持先进性。
而对新形势和任务,科学主导技工教育发展新形势,坚持走校企结合道路,深化改革,灵活多种形式办学,以创新求发展,在深层次上谋划发展。
三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创职教名校,出名师、育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四是提高治校水平,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在学校规划和建设上认真调研,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经验,广泛听取意见,集中群众智慧,群策群力,搞好学校建设。
五是要带好队伍,引导党员要以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加强制度管理、建设一支纪律严明,工作高效,廉洁自律的党员队伍。
六是加强经常性的廉洁自律教育,永葆党员先进性。
\ (三)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党员修养上,党员要认真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率先垂范,敢为人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列,党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经得起金钱,物欲,名利的诱惑,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成为教师中的一面旗帜。
\ 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体现在人格塑造上,把教育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把真挚的感情倾注给学生,不思索取;对知识孜孜以求,对他人宽容大度,对生活乐观向上,与事业相融,与时代同步,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 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上好每一节课。
一堂精彩的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知识的厚重神韵,还要满足他们日益增长汲取各方面文化营养的需要,所以党员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好书。
育好人。
\ 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体现在育人技巧上,要与时俱进。
认真学习现代教学艺术,改革教学方法,对各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方法,使好、中、差生在学习上不同程度均得到进步,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党性修养,铸造高尚人格,增强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教书育人的先锋,师德师风的先锋,素质教育的先锋,课程改革的先锋。
\ (四)发挥后勤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 后勤党员以优质服务为中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真务实,任劳任怨,敢于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踏踏实实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爱岗敬业,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牢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以人为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为师生服务上,心系师生,办实事,做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模范。
\ 总之,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使每位党员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面旗帜,自觉带领广大群众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毛概课感想论文3000字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多少了一些了解。
很多的时候,感觉这位中国的创始人的思想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睿智,真的让人莫名的崇拜。
是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是他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潜移默化中,他的思想已被我们所接受,他的理念在延续,影响着中华儿女。
就所学的知识,我谈点具体的感受吧
课本就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作了详细阐述。
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事实表明:“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产物,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和比较后所选择的革命真理。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目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
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
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
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历史是真理的最好注解。
毛泽东为我们党作出了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义基本原理,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作了科学分析,毅然抛弃了苏联“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最终依靠这条新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任务——。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创造性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用和平方式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并对这一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
尽管这一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却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上述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在毛泽东在党建的学说上也有深刻的体会。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内容,主要有: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培育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党的;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是领导全国的执政党,他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上述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对于今天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思想,提出了“三个代表”党的建设理论。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宏伟纲领和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为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
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红军长征精神感悟
学习心得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
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
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今年,是中国工农胜利七十周年。
想那七十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的形成:的形成绝非偶然。
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
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小鞋子》令人感动,虽然这里贫困落后,但更多的感受还是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
而这种坚韧和倔强表现在一个纯真乐观的孩子身上,更让人感慨和震撼。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流泪的。
他们不需这些,他们的精神饱满富足的让每一位观众汗颜。
以前对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困苦的事情,觉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
看完《小鞋子》,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它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
希望,是的,它给人的是希望。
看到一个民族不屈抗挣的现在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
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
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
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
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
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
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
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
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
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
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
阿里与莎拉每天奔跑着换唯一的一双球鞋。
莎拉承诺哥哥不告诉父母他的失误,穿着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学们那些华丽的鞋子中间是多么的羞怯和自卑。
妹妹放学急急回家,匆忙间鞋子落如水沟,想着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着鞋子拼命的奔跑,几乎听得到她的心脏焦灼的跳动声。
看她几次探身去抓随流水飘飞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
她想捞捞不到鞋子时,颓然倒地深深的绝望和悲痛压迫着孩子稚嫩的心灵。
考试时,莎拉一边答着题一边偷偷望着老师手腕的手表,这时镜头没有给出老师的全身,而只有那种让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让我刹那间触到了妹妹同样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现在还有时间吗
阿里因时间紧迫拼命跑向学校还是迟到,受到校长严厉训斥,委屈的泪水溢满眼眶,可是一个孩子最终也只能用眼泪流露自己的无辜和委屈,却不被理解。
阿里和父亲进城工作,父亲赚到钱后,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诺。
可是美梦又在瞬间破灭,父亲带着阿里的自行车失去控制撞到了树上。
当阿里得知运动会季军奖品是一双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师参加比赛,流泪的眼睛、沙哑的声音,让老师也为之心痛。
阿里想着妹妹因自己的失误而天天焦急奔跑,想着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诺,拼命的奔跑着。
可是他只想要季军,因为他需要一双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后又放慢脚步,回到第三。
可是不幸阿里被别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来继续向前冲,他闭上眼睛拼命冲向终点,他得了第一名。
阿里倒在地上,老师扶起他时问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拿到季军了吗
阿里站在领奖台望着那双崭新的鞋眼里满是泪水和失望。
为了一双鞋子,他们如此认真的努力着,不放弃一丝机会,没有一丝的懈怠。
尽管无奈、委屈、辛苦,可是他们都一一忍下,为了心中的梦想。
孩子对梦想的坚持,坚定的信念。
他们那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样就算是爬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
这分坚持,是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
在这样纯真无畏的孩子面前,贫穷又何妨
看《小鞋子》是心灵逐渐感慨而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
他们即使在困境中还保持着自尊、淳朴、善良。
兄妹本想要回他们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他们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这双鞋子。
穷人间的关爱体恤。
阿里得了奖品送给妹妹,浓浓的兄妹情义。
家境贫困,父亲对教会的糖果毫无私心,纯洁的信仰。
电影很单纯很干净很温暖,明亮的阳光,柔缓的音乐。
孩子的脸上没有对贫穷的抱怨自卑,也没有浮躁无助,没有慌惶逃避,更没有穷苦人间互相敌视,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同情。
这是一个纯净温暖的世界,宛如天堂
这让我觉得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心念,有梦想、真诚的对待生活,就会生活在阳光之下,就会有希望和幸福。
阿里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生活给了他贫穷,可也给了他为人生打拼的激励。
贫穷或者就是一堂课,教会他如何真诚的面对生活
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窘迫苦涩,曾无数次被现实打击,曾怀疑坚持是否应该继续。
这部电影告诉我不要说放弃,无论社会如何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风雨如晦,都要紧紧守护心中的一片纯净
关于爱国情怀的演讲稿
关于培养爱国情怀的演讲稿篇一:初中国旗下的讲话稿:《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国旗下的讲话稿:《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三(1)班的XXX,我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国,请从身边做起
》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6周年的国庆节,我们的祖国经历了6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让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勤劳智慧的民族,面对着国泰民安的大好局势,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在那么多的艰难险阻面前,还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呢
就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
每当祖国面临艰难,中国人都能凝聚起来共同分担,汶川地震如果没有:关于培养爱国情怀的演讲稿)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
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再翻开5000年的历史长河,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向往
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
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怀。
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奔涌着,无力不催,昂着向前,那是何等的自信好骄傲啊
祖国有多美,我说不清楚。
但我知道桂林的山水是甲天下的,知道我国的长城是世界最雄伟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追寻红色足迹的感想
谆谆人悠悠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
当我读本,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
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
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上一篇:解放军创建之初难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