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亲家聚会的心情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同学聚会分别后感言

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以后孩子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加担待我们作为长辈就希望孩子幸福让我们一起举杯祝孩子们幸福祝愿我们一大家人平平安安

会亲家见面说什么好呢

首先寒暄,说点客套话,然后找个话题瞎聊,再就是切入正题,在正题上发表你的看法,说话不要啰嗦简明扼要,最后会面时间不要太长,恰到好处告辞。

希望你会面愉快。

家人相聚一起的感言语

看到你们,我很激动,好久没有这样开心了,我好想和你们天天在一起啊

第一次见亲家怎样说话

主要就是夸对方孩子和对孩子们美好愿望

儒林外史好词好句

答:一、儒林外史好词:一丝不苟、淹淹一息、动人心魄、再三再四、不可限量、发蒙振聩、夸夸而谈顶名冒姓、啼啼哭哭、不知其详、果不其然、国而忘家、愁眉苦脸、慷慨仗义二、儒林外史好句:

【第1句】: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诏书,带领许多人,将着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第2句】: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

随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

安置后,各自歇宿。

【第3句】:此时荀老爹已经没了,只有母亲在堂。

苟玫拜见母亲,母亲欢喜道:“自你爹去世,年岁不好,家里田地渐渐也花黄了,而今得你进个学,将来可以教书过日子。

”申祥甫也老了,拄着拐杖来贺喜,就同梅三相商议,集上约会分子,替苟玫贺学,凑了二三十吊钱。

荀家管待众人,就借这观音庵里摆酒。

【第4句】: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

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

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

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

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第5句】:范举人因母亲做佛事,和尚被人拴了,忍耐不得,随即拿帖子向知县说了。

知县差班头将和尚解放,女人则交给美之领了家去;一班流氓带着,明日早堂发落。

众人慌了,求张乡绅帖子在知县处说情,知县准了,早堂带进,骂了几句,扯一个淡,赶了出去。

和尚同众人,倒在衙门口用了几十两银子。

【第6句】:管家都在厅上,女客都在堂屋候殓,只有两个舅奶奶在房里,乘着人乱,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

连赵氏方才戴的赤金冠子,滚在地下,也拾起来藏在怀里。

严监生慌忙叫奶妈抱起儿子来。

拿一匹麻替他披着。

那时衣衾棺椁,都是现成的;入过了殓,天才亮了。

灵柩停在第二层中堂内,众人进来参了灵,各自散了。

【第7句】:过了几朝,叫来富和四斗子去雇了两只高要船,那船家就是高要县的人。

两只大船,银十二两,立约到高要付银。

一只坐的是新郎新娘,一只严贡生自坐,择了吉日,辞别亲家。

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回避”的粉底,四根门轮,插在船上。

又叫了一班吹手,开锣掌伞,吹打上船。

船家十分畏惧,小心服侍,一路无话。

【第8句】:过了几日,大老爹果然带着第二个儿子往省里去了。

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不想皇天无眼,不佑善人,那儿子出起天花来,发了一天热;医生来看,就说是个险症。

药里用了犀角、黄连,几日不能灌浆;把赵氏急得到处求神许愿,都是无益。

到七日上,把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

赵氏此番的哭泣,不但比不得哭大娘,并且比不得哭二爷,直哭得眼泪都哭不出来。

整整的哭了三日三夜。

【第9句】:会试已毕,范进果然中了进士。

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命下之日,范学道即来叩见周司业。

周司业道:“山东虽是我故乡,我却也没有甚事相烦。

只心里记得训蒙的时候,乡下有个学生叫荀玫,那时才得七岁,这又过了十多年,想也长成人了。

他是个务农的人家,不知可读得成书,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拨了他,也了我一番心愿。

”范进听了,专记在心,去往山东到任。

【第10句】: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肴来,替王冕送行。

吃了半夜酒回去。

次日五更,王冕天明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

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

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

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

秦老手拿灯笼,站着看着他走,走得望不着了,方才回去。

【第11句】:申祥甫拿出一副蓝布被褥,送周先生到观音庵里歇宿。

向和尚说定,馆地就在后门里这两间屋内。

直到开馆那日,申祥甫陪着众人,领了学生来;七长八短几个孩子,拜见先生。

众人各自散了,周进上位教书。

【第12句】:说罢,荀员外下来拜了,求夫子判断。

那乩笔半日不动,求的急了,运笔判下一个“服”,字。

陈礼把沙摊平了求判,又判了一个“服”字。

一连平了三回沙,判了三个“服”字,再不动了。

【第13句】:晚间,学生回去。

把各家的见面礼拆开来看:只见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

合拢了,不够一个月饭食。

周进一起包了,交与和尚收着再算。

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球,每日淘气的不得了。

周进只得耐着性子,坐着教导。

【第14句】:王冕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

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回家,递与母亲。

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

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第15句】:乡里人听见锣声,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

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

三十岁生日的经典诗句

”王安石的外孙看了这两句诗,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一次,当他看到七岁的儿子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喜见吾家玉雪儿,今朝竹马绕廊嬉;也知笠泽家风在,七岁能吟病起诗。

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时来出乎苏元元。

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

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汝曹切勿坠家风。

”在他的诗里:“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

”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但穷源自不疑。

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 诗教一,从此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大进,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

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书本以外多下功夫。

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

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

”“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

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

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口塘。

放个鲤鱼八尺长 ,对子女进行教育,懂得怎样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百年后的今天。

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王安石为了鼓励外孙勤奋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

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

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

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内容健康的民谣、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

在这方面,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

他告诉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

”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

”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一定要学以致用。

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

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

翻开陆游的诗集,用做教材。

例如.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受到朝廷重用。

还有一次。

诗中写道: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王安国看了这首诗。

”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

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

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

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这样格调明快.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不爱读书,王安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就在外孙的书案上抄写了两句乐府歌辞。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惯:  一、日常礼仪  纳西族热情好每当猎获归来,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二、饮食  

【第1句】: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第2句】:特色饮食  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

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三、住屋形式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  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

过去有少数“抢婚”和“兄亡纳嫂”的“转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一“崇窝”(宗族)之间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优先婚是过去比较流行的习俗。

  纳西族的传统婚礼称为“素字”,意为“迎接生命神”,纳西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新娘是外来的新的家庭成员,因此要把她的生命神迎进新郎的家庭,与新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命神结为一个集合体。

  新郎家请东巴择吉日准备生命神之箭、桩、竹篓、塔、桥、梯、石、线等物;接新娘;新娘告别祖灵、娘家亲人及火塘灶;新娘进新郎家后行洗头礼;进母房(祖房)拜火塘灶边的祖灵和神灵;东巴主持举行祭生命神,拴生命线的仪式,是婚礼的核心内容。

届时在新郎面前放一把木杆秤,新娘前放一把铜锁和木升,有的则是新郎手持生命神之木桩,新娘手持生命神之木塔。

东巴边咏诵经书,边在新郎新娘的额头抹酥油祝吉,继而一一抹酥油于母房的擎天柱、神龛、火塘中的铁三角架、火塘边的男女床、弓、箭、砍刀、粮柜、铜锁、木升等上并咏诵相应的祈福语。

其整个过程与东巴教密不可分。

  清代“改土归流”后,流官在丽江纳西族地区“以夏变夷”,大力推行汉族婚俗,订婚按周礼的六礼:问名,纳采,会亲(在丽江称之为亲家会),过门(丽江称请媳妇),送礼柬,迎亲。

在接亲,宴客,分大小,回门等婚礼程序上也大量融进了汉式习俗。

  泸沽湖地区的纳人(摩梭人)中同时存在着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父系家庭 3种形式,其中母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

母系家庭所有成员的世系皆从母,男女成员系由一个或几个始祖母的后裔组成,母系血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财产按母系继承,由母亲传给子女,舅传给甥和甥女。

男子在家中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

每个母系家庭有一个家长,通常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

舅掌礼仪、母掌财产是家庭权利和分工的形式。

母系家庭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是根种,缺了就断根。

如果某个家庭一旦没有女继承人,便要过继养女。

一个母系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在10人以上,多的达30--40多人。

由于这种家庭的全部成员都是母系血亲关系,属于一个亲族,不存在父子、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关系,没有外姓,关系单纯,财产属于大家庭所有,很少发生闹财产、闹分家的纠纷。

  与母系家庭相应的婚姻形式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男子称呼女情人的称谓;而女子称呼男情人是“阿都”。

现在一般用“阿夏婚”来指称这种“走婚”形式,并不十分妥贴。

“阿夏”婚的基本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相恋钟情者互送信物订情。

情侣双方都终身生活在母亲家里,男子在夜间到情侣家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

男女缔结“阿夏”关系要遵守传统习俗, 只有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这种关系,“阿夏”所生的子女随母,血统也依母系计算。

  五、传统节日  

【第1句】: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第2句】: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

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第3句】: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

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第4句】: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

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

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

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

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第5句】: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

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

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第6句】: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第7句】:“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第8句】: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5999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