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审美之星获奖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孩子学习英语的获奖感言

国庆假期举行的第三届泡泡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早已烟消云散。

说实话,我没有其他小同学那么激动,因为我知道,我的路才刚刚开始。

此时回眸,我还能回忆起自己一点一滴小心踏过的脚步。

在南昌、上海和北京新东方的日子其实对于南昌新东方学校,早在创立之初我就有了憧憬。

我曾经去过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听过新东方张卓和强浩等名师的巡回演讲,在笑声中我体会更多的是一种振奋。

07年暑假,由于南昌新东方刚建立不久,还没有开设托福班,于是我选择到上海新东方上托福课。

上海的托福班规模非常大,人数超过400人,我不得不仰着头,通过看监控电视完成了三周的课程。

08年寒假我去了北京新东方上SSAT课,连春节也是在北京新东方总部度过的。

除夕之夜,俞敏洪(微博)校长来到了我们身边,还和我们一起联欢吃饺子,他的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南昌新东方的英语演讲精品班,这是一个通过自由报名的方式挑选出口语尖子组成的培训班,每个人都经过了南昌新东方名师毛成轶老师的严格把关,最后免费接受了为期十天的赛前培训。

给我们上课的是富有大赛经验的艾黎莎和李佳玉老师,她们曾经分获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的全国冠亚军。

比赛的训练过程其实并不魔鬼化,她们逐一点评每个人的演讲,不断操练,让我们将自己的演讲真正理解透彻。

当我拿到江西赛区第一名后又有南昌新东方青少部的龚婷老师再次对我的稿件进行了删改,从而保证了不会因超时而扣分。

就这样,我顺利并充分地完成了我的赛前准备。

比赛经验是赛出来的其实我的英语起步不比同学早,我是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英语小灶的,。

这个小灶指的是学校之外的英语补习。

我没有上英语辅导班,而是妈妈给我请到了江西师大英语系的两个学生做家教,当时她们也只有大一和大二,而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佳玉和艾黎莎老师。

我的英语基础打得好也有运气在里面,不过话说回来,妈妈是打听了许多老师后才找到她们的,所以运气也青睐有准备的人。

源于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我从小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英文动画片上,以后又不间断地阅读英文原著。

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开始参加各种校内外英语比赛,基本包揽了江西省大大小小英语比赛的冠军。

同时我还是04年第五届CCTV希望之星小学组的全国第9名,07年第八届CCTV希望之星初中组的全国第11名以及机智灵活奖和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这些比赛经验与名次让我有信心去冲击更好的成绩,也培养了我在局面不利时能保持较好的心态的能力。

我是主队的泡泡少儿英语风采大赛总决赛时情景剧的抽签正是一个良好的例证。

由于出发前车票出了问题我们一行晚到北京一天,因此就丧失了抽签机会,我拿到的是无人要的角色。

这个情景剧角色共有四个:一个是汶川地震后受伤需要截肢的学生,一个是她的母亲,还有一个医生和一个志愿者,我得到的是需要截肢的学生的角色。

初看这个角色并不好演,搞不好还会笑场。

我静静分析后忽然高兴起来,因为只有这个人物才是主角,其他每个人物都在与她发生关系,她是剧中的核心。

对自己有了这个定位,我就有了底,不愁自己表演时没话说。

所以说,有时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要换个角度思考才行。

在C组,我是最后一个出场的选手,我深深知道当评委看了十几位选手后一定会出现审美疲劳,我将如何压好这个轴呢

由于有了赛前预演走台,我基本做到心中有数:论参赛经验,我是丰富的;论实力,经过这么多大小考验我是有底的;虽然在北京,可我对自己说,我是新东方的,我在海淀中心的总部上过课,也在大厦里见过将要颁奖的王强老师,我是主队的呀

而且这时不早不晚曾经悬挂在教室里的横幅“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名言浮现眼前激励我,这样我的心里优势就有了。

当主持人介绍最后一个上场的是来自南昌的赵晓理时,我对自己说这次南昌队要完胜了

果不其然,出色的发挥使我得到了冠军。

这个比赛是我好运的开始,我的第一个全国冠军由此诞生了。

比赛早已谢幕,回程的列车轰然而出,笔直的铁轨绵延伸向远方,载着我一颗渐渐起飞的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需要更多的是一份坚持和执着,伴着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800字获奖感言

获奖感言 一、定义: 获奖感言是指在获奖后所发表的讲话。

二、精彩案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员工,有机会参加比赛并获奖,我很高兴,也非常激动。

此时次刻,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的心情。

第一个词是感谢。

我要感谢单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我由衷地感谢你们

(鞠躬) 第二个词是自豪。

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一名员工,只有置身拼搏创业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

我非常自豪在人生的韶华之年,来到工行光明支行这片沃土。

在她的培养、造就下,在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小小的我才得以成长,我人生的画屏上才涂下了一抹最绚烂的色彩。

第三个词是行动。

为了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为了回报光明支行对我的培养,我将把这份感谢与感恩化作行动,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光明支行,勤奋敬业,激情逐梦,在做大做强企业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努力做到更好

谢谢大家

摘自文若河著《会说话,得天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可以仿照下文看看书—写写字,写写字—看看书,这已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越来越满足和安乐于这种方式生活了。

把平时写的字,自己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把在现有水平局限内自我感觉良好的放在一起,这类作品一年内能有那么个三张五张、十张八张的,则算是好年景、好收成了,自己留着出版作品集和参加比较重要的展览,或者偶尔赠予痴情书法且能赏识她的知音朋友;二类是把虽谈不上精品力作也还不算多差的收在一起,拿这些作品换些柴米油盐、养家糊口、改善生活,说文雅堂皇些是以文养文,以书养书;三类便是大堆大堆写废的作品,作为自己和同样喜爱着笔墨的老婆作练功的“器材”,正反两面“吊嗓子”般的一遍一遍重复练习。

当然,前面的一类作品过些日子变成了二类作品,二类作品过些日子又变成了三类作品,也是常事。

获奖的这件应该是2007年春节前后写的那批中的作品,自己想趁着现在多多少少也算有了点经验积累和创作能力,而且体质精力也还算富强的年龄阶段里,写一些大作品,当然这“大”不单是指作品的尺寸,主要是想写几件多文字、大篇章内容的作品,因为我总觉得对以浑厚苍茫、雄强朴茂、古拙凝重、雍容渊穆为篆书主脉特征的书体而言,有震憾力的作品还应该是交响诗史般的抗鼎之作。

而且金文中是否能书写长篇巨制或许可以说是一个古文字书法作者功力和难度的体现。

这次获奖内容的作品当时写了三件。

一件中间有漏掉的字搁置一边了,挑选了一件装裱后参加了省里举办的中国书法兰亭奖河南获奖作者的作品联展,展览结束后作品还是自己的。

后来又拍了反转片收进《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的个人作品集中。

剩下的便是获奖的这件了。

本来想在征稿期间再写写,让线质再劲健凝炼些,让虚实枯润对比再增强些,让用笔变化再丰富些,让章法的起承转合节奏感再分明些,包括落款的小行书也能写得再果敢、从容、沉着和简约些。

然而那些日子正赶上一些杂七杂八却又难以推辞排解的烦心事,终没能找到适合的创作状态和大块的创作时间。

到截稿时间了,也就只能这样把原来的这件折叠好装进信袋中…… 虽然自己已过了雄姿英发、激情四溢的年龄,虽然这么多年来大大小小也获过一些奖项,虽然已不可能再找到当年第一次入展和第一次获奖时彻夜难眠的那种兴奋,但自己在近年来心态渐趋沉静淡定、悠然从容中,就这么由着自己性子写的这些字能在这次展览中获奖,仍然应该算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如果这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些许自己的艺术感觉还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自己的思维审美还没有随着头发的苍白而苍白,则应该是暗自庆幸的了。

写个字于社会、于众生究竟能有多少裨益,在那些匡时济世有抱负、有作为人士的心底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种事业,这些且不去管他,而对于胸无大志的一介凡夫俗子,写个字竟能写成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无论如何都应该感恩书法。

——不只是自己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给了书法,更多的则是书法给予了自己所有一切的一切。

感恩书法,也感恩所有在书法艺术这条“漫漫其修远兮”的道路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给过自己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书法比赛获奖感言怎么写

刚给人写一个,你运,给你 我叫 ,是 的一生。

首先,非常感家给了我这次发表感言的机会

我从 时跟随 老师练习书法至今,从没有间断过,书法是我成长的伴侣,六年来,我多次在 大赛中获奖。

如今我掌握了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我从墨色和线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书法中的乐趣,从书法的练习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学到了古代大书家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正如老师常讲的练字练人,练习书法的同时,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

学校的走廊里,黑板报上、邻居门上的春联、福字,都是我展示风采的大舞台。

这次获奖我非常的高兴,这份荣誉又给了我更多的鼓励。

我将永不放弃书法,再接再厉! 尽管练习书法的过程有些辛苦,但我从中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成为一名书法家是我最大的梦想!谢谢大家!

关于审美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摘要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达到对美的体验。

关键词 审美体验 介入性 美是客观的,它不以欣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对美的感受正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

这种对美的感受的全部活动的综合体就是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对认识美、创造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体验与别的一般性的体验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一、审美体验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感性显现的美,总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形式,但如果把美仅仅归结为单纯的物质形式,看成一种可以离开社会而存在的自然现象,那是不正确的。

它应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

如果我们对美的认识停留在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阶段,就只能处于远距离的旁观者位置,很难把握对象的内容,只能获得一些美的形式上的感性认识。

毛泽东说过:“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是没法子解决的。

”① 那么,我们要想获得深刻的美感,就需要进入对象或其所处的环境中去 体验、领悟对象美的蕴含。

因此说美的体验对认识美具有重要作用。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有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在对象世界中的不断展开,美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起来。

拿自然界来说,在人类的蛮荒时代,它是与人们完全对立的,是完全异己的,无所谓美丑。

而只有当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自然界成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时,人们才获得了自然的美。

而且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美被发现。

我们对美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感性的认识上,而应当经过实践,切身体验,才能真正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由于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发展性,这样就使得在对美的以往经验、理论认同的同时,使美的新的认识成为可能,这对美的创造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切实体验,才能真正地认识美、创造美,离开这一点,对美的认识就容易停留在经验的位置上静止不前,更无从谈到美的创造。

美的体验越深,对美的认识就越深。

著名画家徐悲鸿画马出神入化,美不胜收。

他自己谈到:“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作过深入的观察。

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 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所得。

”②正是画家对绘画对象的 “美”的一次次的体验,使他获得了这一形象的美的深刻认识,从而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美”。

因此,可以说,美的体验是认识美、创造美的关键。

— 8 3—我们强调美的体验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抹煞美的纯哲学理论,恰恰相反,美的体验应是美的理论与美的实践的结合体。

在美的实践中检验和形成对美的理论认识,反过来这种理论又推动和指导着美的实践的有效进行,如此循环不已,每一次循环都是对美的认识的又一次提高。

二、审美体验的介入性特点 人类最初对美的体验是跟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但绝不能把人的美感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实用感混为一体,后者只是美感的起源,这样,美的体验固然包括日常生活的一般性体验,但它具有更为深刻和独特的内涵。

有些人把美的体验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生活体验,在艺术创作中极力渲染,其结果只能是自然主义的代名词,与美的认识与创造是大相径庭的。

美的体验是以美的客观存在为前提,没有美的客观存在,无论怎样体验,也感受不到美。

但美之所以令人感到兴味无穷,却不在于审美主体———人被动地接受了什么,而在于他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设身处地,切身体验,才是认识美的正确途径,这就是美的体验的“介入性”。

这种“介入”是全身心地置于对美的体验中。

它包括审美感知因素、审美情感因素、审美理解因素和审美行为因素。

通过这些因素的介入,从而达到对美的体验。

审美感知包括审美感觉与知觉。

人必须首先通过感觉和知觉才能同周围世界发生关系,这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共同特点。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 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

③ 强调了审美感觉的重要性。

审美感知的特点是侧重于对美的对象的形式感受的认识和对事物面貌的整体把握,由于孕涵着人们已有的审美经验、审美知识、审美兴趣和审美态度,因此感知的内容便在感性形式本身附着了特定的观念和情绪意义。

所以,这种感知是自觉的,而非被动的,而且必须具备健全的社会化的审美器官。

当我们望着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会油然而生“曾经沧海”的感叹;当听到小提琴曲《梁祝》,我们不禁陶醉其中,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感受到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

审美情感因素在美的体验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广泛地渗入整个审美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触发其它因素的诱因,起着动力作用。

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充分肯定了情感的重要作用。

审美情感比日常情感往往包含着更为丰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

它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有着寓热于冷的情感再体验特点。

这个“热”就是对美的体验的“激情”,这个“冷”就是对美的体验的“理智”。

单有激情,只能演为一种锋芒外露的情绪冲动,影响美的体验的正常进行。

因此有理智的激情才能真正成为美的体验的动力。

当我们站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前时,莫不感动,以至落泪。

这是因为我们从这个满面苍桑的老农身上看到了父辈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伟大的人格力量。

当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我们忍不住心潮起伏,那充满激情的乐章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悲愤、乐观奋进。

美的体验中理解因素的意义,就是借助于感知、情感、想象等诸因素,将具体表象的“美”直接转化为对“美”的理性认识,而无需通过中间阶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谈到“妙悟”,其实就是审美理解的最好诠释,即通过认识和实践直接理解把握对象,而不必中断自己的感受。

它有着“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特点,是人的感性经验积累的结果。

理解可以是表象之外的意象、“弦外之音”。

我们读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首先映出的是主人公惜春、怨春的儿女情长心态,“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读完此篇,我们感觉到的却是 — 9 3—一个具有远大抱负、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爱国者不平之音。

这是因为我们综合了辛弃疾的生平、艺术创作特点、作品的独特意象,才会得到这种理解。

主人公的惜春、怨春,正表现了辛弃疾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斜阳、烟柳则是对昏暗王朝的讽刺。

整首词借儿女之情露不平之气。

由此,我们达到了对这首词的深刻理解。

我们在美的体验中,有时感到体验过程本身就具有一种美,这种感觉似乎不单纯是感知、情感、理解上的,而是一种情感、理智、意志和筋肉运动的结合的流动的状态,在这里姑且称之为审美行为因素。

杜甫《望岳》一诗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一种对美的“行为”体验。

杜甫称赞泰山是“造化钟神秀”,由登临泰山而有“荡胸生层云”之快意,更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所有感受均由“登”泰山而生。

有人热衷足球运动,并不单单为进几个球,更是为了在这种拼搏的行为过程中展示人的本质力量,达到一种美的体验。

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们通过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行动而体验到了一种深刻的美;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许多人积极投身于建设大潮,并以此为美的追求与实践。

由此可见美的体验不单是感知、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的活动,也是包括心理活动在内的全身心的行为过程。

三、影响审美体验的其它因素影响审美体验的其它因素还有审美体验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

审美体验的深度性是指对同样的美,不同主体、不同时间的体会程度经常会不一致,有时深刻,有时肤浅,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与体验的深入程度不同有密切关系。

美的体验的这种深入程度我们简称为“深度性”。

茅盾对路边的白杨树高声赞美,刘白羽由观日出浮想联翩,而这些在有的人看来可能觉得平淡无奇。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一次在荆州看到梁代画家张僧繇的作品,初看时还不能理解张画的好处,认为张“虚有其名”,可是第二天再去看时,发现了画的一些好处,就说“这样的画家在现代也应该算是好手!”第三天去,越看越觉得好,不禁说道:“真是大画家,名不虚传!”最后他简直不愿离去,竟住在画下,专心观摩了十天。

阎立本所以前后态度不一,就是体验深度造成的。

具体地说影响审美体验深度的因素有个人的审美感官因素和个人的审美修养因素以及情感投入不同和行为过程影响等因素。

一个具有健康感觉器官的人与有感官残疾的人在审美体验上是大不相同的。

而人们审美修养则是由于对美的观点、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等的不同而异。

鲁迅所说的:“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④说的就是个人审美修养的差异。

审美情感还在于审美的心境。

对于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美的。

为了提高美的体验的深度,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审美修养。

这样我们既通过美的体验逐渐达到对美的深刻认识,同时自觉地接受美的教育以获得美认识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在美的体验中自觉地加以融汇贯通,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美的认识。

审美的共鸣性是说美具有社会性。

审美感受具有分享性,它本身就要求社会的普遍赞同。

虽然人对美的感受首先表现为个人直觉性,但因其中蕴涵着普遍的社会性内容,因而能产生广泛的共鸣。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形象。

这一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概括性。

在阿Q身上,透过盲目自大、自轻自践、自欺欺人、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法,我们看到了在民主革命时期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

阿Q这一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边照出自己的或某一人的形象,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

它超越了作品本身,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强烈抨击的真实用意,因此引起广泛共鸣。

当雄壮的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同样处在一种美的体验的共鸣之中。

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 0 4—和国国旗,它是成千上万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象征着自由、解放,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团结。

正因为具有这些丰富感人的内容,正因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就共同体验到了一种雄壮、自豪的美。

有的人以丑为美,醉心其中,但由于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而走向美的反面;一些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旧俗陋习,在当时称其为美,但由于它们不符合美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趋于消失。

相反,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这个形象看到了人自身的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美”的化身。

美来源于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由于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向上的,因此美必须同人类的社会进步性相联系,是流动的、充满着生气和新颖性的。

与此相应,美的体验的过程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它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这种新要求、新问题、新材料,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美的体验促进了美的再认识、再创造,因而具有创造性。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它形象地说明了美的体验的创造性。

郭沫若在日本时接触了惠特曼的《草叶集》,深深为其所感动,开始做狂放不羁的自由诗,为《女神》的发表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曾途经赤壁,其时正在政治上受到挫折,不免有消极思想,但身临赤壁古战场,其雄奇壮丽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写下了名篇《赤壁怀古》。

综上所述,美的研究,古已有之,而其作为一门科学,却还很年轻,许多问题也还没有彻底地解决,审美体验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因此,了解审美体验的重要性,了解审美体验的特点,对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美、掌握美、创造美具有重要意义,这将进一步使美的认识与实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如何用一个成语或者一段谚语或者俗语,形容,每个人的审美眼光和需求的不同呢

见仁见智

【释义】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用例】见仁见智,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同“智”。

后以“见仁见智”谓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见解。

494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