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学风建设为着力点 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为题写篇论文,要求4000字.
,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师德教育的学习,我有几点感触:\\r 一、老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r 能够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
\\r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教师听了李小凡老师的讲座《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等相关内容。
以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和家长。
\\r 二、充分认识了行业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r 我是转来华西小学四年的一名普通老师。
近几年,在原来单位通过 ***\\r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转变,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取得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成绩,得到了原校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区家校先进工作者、镇师德标兵、市优秀班主任等。
这次活动使我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些的认识,爱的前提要尊重。
\\r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
霍懋征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林崇德老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然,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
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
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
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r 三、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
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们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当然,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主张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r 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
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
\\r 四、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我认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
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
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
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r 在我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够,执行《中小学生教师“八要八不准”》规定不严,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措施不力等。
尤其在刚刚来到新的环境工作时,适应的能力不强,一个阶段来,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面对多媒体教学的大环境,茫然失措。
然而在之后两年的工作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教好学生的自信心。
\\r 学习了报告后,我对上述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使自己在工作作风上有一定的突破,特为自己制定以下工作、生活作风改进目标。
\\r
【第1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用,环境变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不能下降,反而要更为努力,切实把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摆在首位。
\\r
【第2句】:弘扬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不会的要虚心向领导和老师问,各项工作不能拖泥带水,加强自我的适应能力。
\\r
【第3句】:作为一名教师要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备、讲、改”等每个环节的工作,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r
【第4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遵守师德八条,不放纵自己,坚持清廉的作风,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引导,良好的沟通能力,用真心与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与家长的心灵。
\\r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位置,随时注意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怎样践行师德规范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八条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首次把它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浪潮的发展,终身教育这一思想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教师成为最先感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职业之一。
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专业化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其焦点就是教师教育问题。
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认为教师终身学习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一、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会加深我们对终身学习的理解。
当今,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①科学门类构建越来越快,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②科学知识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③各种产品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多。
例如:一个德国专家在修理机器时,要了1万美金只画了一条线,他解释说:画线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④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⑤行业兴衰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看学习者记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是否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发现和会解决问题。
三、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这个教学理论启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好想法、好思路,甚至看过的一本好书,一道好题拿出来师生共享。
在课堂上,师生可以平等对话、讨论和交流。
教与学之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学之间的互动共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积极体验者。
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身上有缺点,行为有错误是正常的,要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用糖果来奖励打架学生的事例广为传颂。
他处理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善于从错中找对,善于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优点,并以表扬替代批评,以奖励替代惩罚。
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去发展。
四、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在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他“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越来越“孤陋寡闻”。
如何培养运用学习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
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五、在互动式教学中向学生学习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课改使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50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
老师通过提问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涓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
这种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的研究空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
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张扬的个性去感悟学习、体验创新、分享快乐—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体现了学生发展意识上真正的自由和创造。
“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自觉地融入我们工作中,扎根于我们生活中。
通过学习去主动适应社会和教学的变革,参与课程的改革,追求适应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
终身学习是实现自身价值,成就自我事业的必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也只有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才能有效地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
而不重复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其前提仍是学习。
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什么不要说创新超越了。
宋代诗人黄山谷曾说:“人如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这很生动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认真学习耕耘,到知识的海洋畅游,会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圣洁、思想变得高尚、知识变得丰富,心胸变得开阔,生活和工作也会更顺利,这样的人生也才有意义。
才会提高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008年9月2日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八条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首次把它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学习是实现自身价值,成就自我事业的必需 教师作为一个专职人员,其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
身为一名教师,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必须掌握现代教学理论,敏锐洞察表面现象之间的教学规律,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灵活运用教育原则,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诸多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寻求机会补充与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专业水平、做好本职的目的。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每天我们看到那么鲜活而富有生机的年轻的面孔,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快乐、永远自信满满,面对这样干净的脸,自己的胸怀都会被照亮。
现代教学无论是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工作,都要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进行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步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时代。
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什么为重点
做法是“学规范”、“重养成”、“树典型”。
“学规范”就是学习国家正式颁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省、市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重养成”就是开展以“铸师魂、树形象”系列师德教育活动,以改革师生关系为切入点,让教师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每年都要开展的师生关系讲座,“三育人”经验交流活动等,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亲历亲为,感悟体会;“树典型”就是要在全校树身边的活生生的典型的人和事,马丽华、唐凤莉分别被评为市、区师德标兵,我们更是十分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把培养“德师”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新课程培训的重要任务。
(二)、抓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和平等的社会、推进民主与法制的社会、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日益加速的社会、需要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它除了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外,还需培养的人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的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延伸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讲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并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
因此,要完成这一任务,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行的。
【第1句】:抓教育思想的“刷新” 新课程培训,首先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观点,它的外延十分丰富,其核心内涵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教育思想决定了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着教师活动的水平和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采取“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坐下来议一议”的办法,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刷新”。
我们多次派教师到省内外学习参加培训班、先后请专家学者到我校作专题报告。
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分专题进行讲座,如“什么是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需要什么样的观念”等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又分教研组进行研讨式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基本树立了“五个观点”,即: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着眼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课程观;人人能成才的多样化人才观。
我们还大量购进教育理论书刊以供教师学习参考开阔视野。
【第2句】:抓知识结构的拓展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层的专业知识,二是中间层面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三是深层的方法论知识。
我们对全校专任教师进行摸底排队,分类分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第一,积极支持教师学历达标。
学校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并且在经济上给予倾斜和照顾,近5年来,已有30多人通过函授和脱产进修达到了要求的学历。
目前我校专业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
超学历的教师达70%以上。
第二,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层进修。
要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仅有表层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必需了解和熟悉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等一般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学科对比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各学科的整体发展,并使教师能适应教育教学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们有6名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研究生课程,目前已有2人毕业或获硕士学位。
第三,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层次的研讨会,仅今年一年,我校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研讨会或到外地参观学习就达8人次。
【第3句】:抓能力结构的激活 能力是指教师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在活动中体现又在活动中发展的。
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为了激活教师的能力结构,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围绕四个专题(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进行研讨,以提高教学能力。
面对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和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显得越发重要。
学校专门组织了“我与新课程”的专题讲座,并要求教师积极投身新一轮的课改实践,特别是抓好“研究性学习”和校本科的开发和实践。
教师们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革专家组成员傅道春教授所说的那样:“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4句】: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向网络化、虚拟化和个性化靠近。
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关系到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
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这场深刻革命中教师的作用,从1999年开始起,我们就制定了我校教师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计划。
利用2—3年的时间,使50岁以下的男教师,45岁以下的女教师60%达到中级以上水平。
根据这一总体规划,我们采取了开放式培养方式。
针对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的实际,进行基础操作和一般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通过培训,百分之百教师通过区中级计算机考核。
部分教师可以做多媒体课件,并在实践中使用。
当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多种渠道,而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因此,要加大力度,把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转载自沙河口区黑石礁小学 张汝利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讲什么题材好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比赛的题材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1句】:教学的点滴日常
【第2句】:和幼儿们相处的心得体会
【第3句】:对幼儿培养教育的看法,以及家校之间的关联仅供参考
结合师德师风,就如何保持队伍纯洁性,
一、敬业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使命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
爱岗敬业是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师职业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如何才能敬业
它的前提是爱岗,热爱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岗位。
1 、教师首先要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
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体现出一种境界和使命。
对一件事情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其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
这是教师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作为教师,是否认同与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是衡量或评价师德的重要指标或砝码。
如何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呢
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教师为此而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
而有了这种热爱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做内在基础,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就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所以说,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一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起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
斯霞老师就说过:我的教学生涯说:我从事教育工作 55 年了
当看到我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我的内心是多么高兴啊
我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
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
我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
2 、勤恳敬业培养责任意识“敬业者,专心致至事其业也”。
20 世纪 30 年代, 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师生所作的《敬业与乐业》的演讲,全面地阐释了敬业的内涵,他认为敬业就是: 1 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职业,因为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
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2 敬的含义:凡做一件事,必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3 敬业的原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只有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圆满。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会把事情做糟,结果自己害自己。
4 敬业的表现:讲求素质。
工作的过程要专注,尊重这份工作;工作的结果就是要完成那件事。
5 敬业的方法:专心工作是敬业的态度和最基本的方法,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应聚精会神地完成工作。
同样,教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类型: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
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
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曾说过:“事业就是生命,失去了事业就是失去了生命。
必须让生命每时每刻都燃烧,才能让事业发出光辉。
如果火焰熄灭了,事业也就暗淡了,我决心用生命之光去点燃事业之火。
”是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劳动。
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才能承担这一重大社会责任,终生不渝地献身于这一事业。
“安贫守志”更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崇高品格。
行知精神的传承者,杨瑞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案例杨瑞清, 1963 年生,江苏南京浦口区人,现任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
1978 年,杨瑞清初中毕业,正赶上 文革 后的第一次中考。
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杨瑞清报考了中专。
全乡共考中了 3 个,杨瑞清是其中一个。
填报志愿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帮他填上了 晓庄师范 。
这是父亲帮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大的一件事。
做完这件事,父亲就病倒了,后来查出来是白血病。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已不能说话,他紧紧地攥着那张通知书,带着一丝安慰,平静地走了 ……15 岁的杨瑞清,背着行李,带着刚刚失去父亲的痛苦,走进了晓庄师范。
在这所由陶行知先生创办于 1927 年的著名师范学校里,三年的刻苦学习,让杨瑞清这个农村来的懵懂少年有了 脱胎换骨 般的变化。
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全面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心中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并且慢慢萌生出一个信念“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走行知之路
”一转眼就要毕业了,他们是 文革 后的第一批师范生,分配形势非常好,留城,到好学校去,成为很多同学争取的目标。
1980 年底,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突然有个同学提议:咱们也像 陶行知先生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创办一所 行知小学 吧
这个提议,一下子在杨瑞清心中掀起了波澜。
整个春节,杨瑞清都是在激动中度过的,他的心完全被想象中的 行知小学 占据了。
五四 青年节这一天,杨瑞清和同学李亮一起公布了他们的《关于试办行知小学的志愿书》。
顿时,平静的校园沸腾起来,他们一时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
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专程来学校找他们谈话,在赞扬了他们的理想和激情之后,又劝他们服从分配、锻炼成长。
于是他们请求,将他们一同分配到一所最偏远、最破烂的乡村小学,领导终于同意了。
1981 年夏天,他们被分配到江浦县建设乡五里大队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教师。
这所学校地处偏僻,下了公共汽车还要步行七八里山路,一排简陋的破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只有 100 来个学生,七八个教师。
杨瑞清他们就住在用芦席隔开的半间小屋里,两张木床,一口水缸,一个难伺候的小煤炉,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可两个年轻人觉得,这比当年陶行知先生住牛棚办学的境界差多了,心里甚至还有点失落。
农村学校缺老师,尽管他们毫无经验,但是,还是很受校长的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挑起了重担。
杨瑞清的任务是教一年级,是包班(即一个人教 5 门课,当班主任还兼任大队辅导员)。
理想要落实,激情要表达,杨瑞清把自己的班级命名为 行知实验班 ,开始了他的 教学改革 。
他回忆说: 那时我用的办法虽然蠢一点,花的力气虽然大一点,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流失严重,杨瑞清就一个个盯住不放,反复做家长工作;班里 70% 的学生都是留级生,学习基础不好,他就及时鼓励孩子,手把手地辅导;学生眼界狭窄,他就在班上搞了一个图书箱,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课外阅读管理办法,迅速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陶行知 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
学校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有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农村生活,这些都成了杨瑞清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使原先苍白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学生们春天游南京,夏天到长江里游泳,秋天去登山, 六一 开营火晚会,国庆节开诗会歌会 …… 以前让学生们厌烦的学校,现在成了最喜欢的地方
这些都被五里大队的农民看在眼里,相传学校里来了两个好老师。
1982 年夏天,农民们拿出改革开放后挣的第一笔巨款 7 万块钱,在小河边为学校盖了 21 间新校舍。
年底,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学校。
农民的支持让杨瑞清感动万分,他从心底里盼望:就让我们这样干他十年二十年吧,就让我们这样干他一辈子吧
1983 年春天,由于杨瑞清表现突出,受到当地县委的重视,调任他到江浦县团委当副书记。
走的那天,孩子们哭成了小泪人。
大队支书说:“我们不舍得你走,但我们不能耽误你的前途” 。
到新的岗位工作以后,杨瑞清却发现自己离开了学校和学生们,感到特别空虚和心神不宁,这种感觉让他度日如年,难以忍受。
只干了几个月,杨瑞清再也熬不住了,他决定还是回去当他的乡村教师
有人说他傻,可直到今天杨瑞清也不后悔: 当年陶行知先生下乡办学,有人说他是傻瓜,他却说: " 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 。
我一个中师毕业生而已,为什么害怕人家说一声 " 傻瓜 "
杨瑞清回来了。
看到希望的农民们再一次集资 10 万元,给学校建起了图书室、体育室、音乐室 …… 接着教育局又为学校调来了一批新老师,五里小学成了全江苏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
1985 年 1 月 10 日 ,五里小学被命名为 行知小学 , 22 岁的杨瑞清被任命为校长。
1986 年夏天, 行知实验班 的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毕业,杨瑞清开始在全校开展 不留级实验 。
那一年,他还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本科函授班 …… 那段日子,就像校园和村庄里到处盛开的鸢尾花,真是美好啊。
在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当 20 多年校长的人并不多。
杨瑞清的独特就在这里,他认同了这里,认同了自己的价值,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这样,所有对他的猜测都不攻自破,他死心塌地要做一辈子校长。
他有自己的哲学 ——“ 小里可以见大,平中可以出奇。
把小事做深、做精、做到极致,就是大事。
” 让教育回到教育本身,这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境界。
杨瑞清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才能够坚守乡村 20 年,把奉献出自己的最美好的年华,无怨无悔。
杨瑞清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才能够有所创造,把一个把这所破旧的农村小学办成了拥有 24 个班、固定资产达 1000 多万元的 省级模范学校 。
先后他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 不留级实验 、 村级大教育 以及 赏识教育 研究,受到全国教育界瞩目。
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全国十杰教师 、 全国师德标兵 等。
二、教师在事业的奉献中成长和发展1 、爱岗敬业就意味着奉献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其中在教师道德中世人最为推崇的传统美德是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
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放弃教育部长高官不做,视三青团书记要职为粪土,终身安于“粉笔生涯”,投身教育 30 年,赢得桃李满天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从 18 岁起就从事教师职业,在他从教的 70 年中,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等时期,饱尝忧患,矢志不渝,从一个为生计所迫的教书匠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从一名民主主义战士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他始终坚持“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人民师表”。
国家和人民不仅需要大批的知识分子投身教育事业,而且更需要无数像陶行知、徐特立一样的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立足教师岗位,去传播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去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去培养和造就未来的建设者。
教育劳动是有高度责任性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一开始就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
教育劳动又是很繁重和复杂的,繁重的任务不断耗费着教师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教育劳动还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性劳动,只要学生存在,教师就不可能脱离工作,也不可能放松和间断工作,否则班级质量将明显下降。
任何一位教师都难免利用休息时间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家访,也难免夜以继日地备课和批改作业。
教师的工作很难在八小时以内完成,教师在业余时间所提供的劳动几乎都是无偿的。
一位教师对其职业具有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奉献精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要有“守摊”精神。
他说:“守”是课前认真备课,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案;“守”是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好表率;“守”是认真地批改作业,绝不放过学生的一点差错;“守”还要放弃自己的好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守”要收敛自己的脾性,耐心和笑脸才是教师的通行证。
总之,为了这一“摊”,教师要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守住学生。
2 、教师在奉献中不仅仅是付出,从中获得发展和成长杭州市优秀教师朱莱龄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为下一代而枯萎。
相反,我觉得在孩子们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是的,教师并非只是奉献,只是付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学生,自己也得到发展、升华,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师生共进。
有人说过: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 利于先生的完善和发展。
实质上,教师职业生活过程既是一个育人过程,也是一个育己过程;既是一个成人过程;也是一个成己过程是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力量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主要是指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力量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包括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以教育智慧的养成为核心,以教师整体德行的提升为目标。
教师在奉献当中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丰富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了奉献精神与自我发展精神的统一,这又是教师教育和教师生命价值长远意义的体现。
试想,如果在工作中只感到在奉献,在不断地付出,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由此对职业自然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和冷淡感,对工作也就失去了热情。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如果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体验到的是愤怒、疏离、寂寞和孤独的感觉,矛盾重重,冲突不断,那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培养出健康、幸福、和谐的学生呢
一位教师说过:教师要做“蜡烛”、“人梯”、“春蚕”,但不能仅仅是奉献,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意义感。
也就是说,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发展自己。
正如 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育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地交融于一体的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师职业的崇高之处,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之处,就在于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已经不能用人的自然生命来衡量其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生命在千万名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在民族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甘于奉献固然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总而言之,都是以教师的奉献为前提案例: 杨瑞清是这样看待教师的奉献与成长的关系:我终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回报了关心我的人,我相信对于这种回报他们会满意的。
抓住这份感觉,我很开心很幸福。
用成长来感激,要拼命地成长。
我喜欢用三个词描绘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样子:第一个词是“坚持”,第二个词是“感激”,第三个词是“成长”。
人们对我有不少夸奖,也有不少非议,有人说“高尚”,有人说“勤奋”,有人说“聪明”,有人说“能吃苦”,也有人说“虚荣,爱出风头”,也有人说“走运”。
其实,对我的这些描述都不够准确,谈不上“高尚”也谈不上“虚荣”。
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感觉最能描述我的状态的词,就是“坚持”。
我在乡村小学 20 多年没挪过步子,一直坚持走行知之路,所以就使得我所做的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好的局面。
我坚信任何一个人只要肯把 10 年、 20 年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件事,都一定会有一个大气象。
一心坚持,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立足点。
这个立足点实际是生命的根基,你把这个根基扎在事业上面,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滋养,从而生长出自信心来。
诚心感激 ,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点。
找到了这种平衡点之后,就不会再自负了,再自以为是了。
人既不自卑又不自负,就真的很轻松,很快乐了。
因为感激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感激,不是为感激而感激,不是好像欠人家的才感激,所以这种感激是真诚的,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
全心成长 ,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制高点。
这个制高点不是一定跟别人相比,主要是对自己的生命而言。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拓展生命的空间,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制高点。
而且,这个制高点是没有限高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
坚持、感激、成长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够坚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够感激;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才能够成长。
坚持、感激、成长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不可以割裂开来去对待。
我是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过来的,我还将弘扬行知精神,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向未来。
三、在敬业中感悟教师的幸福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
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案例被周总理称为“国宝教师”的霍懋征,一干就是 60 年。
霍懋征老师为什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 60 年
首先 ,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
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
当记者问起 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 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其次, 来自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
霍懋征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
教育是一项事业,不是一种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好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再次 ,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
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 1962 年 6 月, 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 1966 年 6 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 13 岁的儿子被人轧死, 15 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
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
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的事业在课堂上,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信念的支撑。
也只有这样的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忠诚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
这是霍懋征的座右铭:“当教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
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
”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60 年感到无悔。
1993 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 50 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
她说:“做一名教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也是霍懋征优秀的个体道德品质最充分的体现。
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
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
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
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
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
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学生活泼、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是教师劳动的根本指向,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
全国特级教 师张学钊老师说;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
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他们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的精神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这种幸福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当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从而羞愧满面,流下热泪时;当学生不再萎靡不振,充满自信时,教师体会超乎口体之奉的精神享受,由于教师的点拨,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教师的帮助,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变的积极上进;由于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些都能给教师带来金钱买不到的幸福。
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是教师灵魂的延续,是教师价值的实现,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教师由于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爱的回报,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大的幸福。
总之,教师职业是教师人生幸福的源泉。
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与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
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优秀的教师总是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作,岁月消逝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
他们不企望成为显赫的名人,但当他们看到学生一批批成才时,却感到无限的喜悦。
因为他们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发达,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总之,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终境界。
实际上,这不只是做学问的境界,从事创作的境界,也是我们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做教师也是如此。
教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大受追捧时不发烧,也就是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
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是实干加巧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
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是要晓古通今,博采众长,信手拈来最恰当的事例,将其融入课堂,天衣无缝,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
这种境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追求的,但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坚持,才能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
这是师德境界的最高层次
怎样做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好教师
振兴民族的希在,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青年教学校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是明天学校教育的中坚与骨干.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青年教师,都憧憬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都愿自己具有新时代风范的人民教师. (一)首先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我认为,作为今天的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更应该下工夫,和时代一起前进.有句流传已久的话: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知识呀! 记得校长曾在学校近几年的规划中提出:要我们做学习型的教师.这是个与时俱进的规划.细细想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是教师自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我们一切教育理想的基础;是培养造就新一代有素质、有文化、有能力,道德情操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从学习型的教师到学习型的班级、学校,再到学习型的家庭以至学习型的社会……如果继续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做学习型的教师的意义就会更加深远. 做学习型的教师,我觉得向书本学习至关重要.向书本学习就是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学习心得感悟,用以指导实践.读书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博古通今,积聚文化底蕴.其实还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引人入胜、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人生的品位增强人的文化气质,积极的影响到你的学生,你的家人,使人生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将是我们做教师的要用毕生的学习去追求的. 做学习型的教师我们还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博采众长.向身边的同行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呀!不必说三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它自身的才智,互相交往和对话时就会发现人与人是相互促进的,并在此过程中要善于自省自我教育.比如在与同年组的同志共同的备课过程中他们的智慧促进了我自身灵感的产生.在与其他老师打交道的近几年来,我发现在他们的身边都藏着那么多令我钦佩和学习的地方.***老师广阔的教学思路;**老师的诙谐幽默;***老师的管理方法;***老师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都积极的影响着我.***老师极其乐于助人的高贵品格令我感动,并自觉向她学习. (二)还要做一名师德师风的标兵 首先,对待教育事业必须忠诚.一名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旦从学生成为教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将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植于脑海中,并付诸于行动,变为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和对教育的兢兢业业,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对工作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的原动力.在教学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尽量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对待教师集体一定要团结一致,老师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听从领导的安排,那里需要就那里上.还有就是现代人的经济观强,我们教师要严保自己的清廉,不能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现在教师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要看到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大,要看到教育的春天会来到的.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提高意识不能被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带坏了.我们年轻教师教学缺乏经验,更加应该虚心好学,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主动为他人着想,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同事们一起进步. 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能做.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急燥.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做到平等、公正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基础差的学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随和的办法,别让师生关系僵化,因为这样的效果就不大好. 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这正是我们用生命追求和诠释的问题.“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幼儿园保育老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德怎样写
师德师习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别的重要,因为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第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
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
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二,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内在的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第三,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第三,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
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
第四,注重团队合作。
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与老师的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荣誉为前提,做好每一项工作。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师生十年后相见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